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广东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广东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9 20:5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2022春·广东·七年级期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代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后回国。以下历史地图能准确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是( )
A. B.
C.
D.
2.(2022春·广东汕尾·七年级统考期末)宋元时期,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并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对外贸易频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外航程远至美洲 B.陆上丝绸之路始终受阻
C.驿站发达遍布全国 D.海上丝绸之路初步开辟
3.(2022春·广东湛江·七年级统考期末)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哪一选项体现宋朝是一个“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A.改进造纸术 B.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编写《天工开物》
4.(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华南师大附中校考期末)《梦溪笔谈》中记载毕昇的活字用胶泥刻制,“火烧令坚”后用于印刷。有人认为普通豁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但中国科技大学的模拟实验证明,豁土制字入炉经高温焙烧,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由此可见( )
A.文献资料时代久远不具史料价值 B.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
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的判断 D.多种方法互证可甄别史料信度
5.(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在清朝,使用木活字印刷一部一百多万字的《史记》所需的工料银,仅相当于雕版刷的五分之一,且这些木活字还能重复使用。据此可知,运用活字印刷术有利于( )
A.减少讹误 B.增加产量 C.节省费用 D.提高速度
6.(2022春·广东清远·七年级统考期末)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小涵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括号内的内容应是(  )
A.雕版印刷术 B.造纸术 C.活字印刷术 D.突火枪
7.(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华南师大附中校考期末)宋代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被印行,许多地方编纂地方史志,还有许多数学、工艺、医药、科技著作和大型类书、丛书编印。据此能说明
A.活字印刷术是当时主要印刷技术 B.中国古代文化在世界领先
C.学术的发展推动了印刷术的普及 D.印刷术发展促进学术传播
8.(2022春·广东河源·七年级统考期末)曾经的个人手写稿不再被手写传抄,而是通过无限地印制以供给市场大众,印刷品的价值和价格也发生了变化……相应地,大家都买得起印制的书本了,翻刻也更容易、更廉价了。学者们也能进行书籍的收藏,甚至可以建立藏书楼了。这表明( )
A.个人手写稿质量急剧下滑 B.印刷品的价格大幅度提高
C.书籍的收藏成为社会风气 D.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普及
9.(2022春·广东惠州·七年级统考期末)《经世大典》载: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这体现了宋元时期
A.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 B.造船技术适应远航
C.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 D.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10.(2022春·广东东莞·七年级校考期末)弗兰西斯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11.(2022春·广东肇庆·七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6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把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顺利将3名宇航员送入太空。有人认为火箭的出现得益于火药的发明。火药的发明可以追溯到( )
A.五代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2.(2022春·广东深圳·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马克思谈到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作用时,说,“……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______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______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______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是
A.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B.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C.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D.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13.(2022春·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末)1240 年,蒙古军队进攻波兰利格尼兹城,波兰军队见一“怪物”腾空而起,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恶臭难闻,不等看清楚,蒙古铁骑已冲杀上来。波兰历史学家记载此 战时称波军败于“妖术”。这段话反映了火药( )
A.出现于元朝时期 B.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C.运用于军事战争 D.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
14.(2022春·广东揭阳·七年级统考期末)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的实践结果,虽然炼丹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方法,但是他们的方向是求长生不老之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有硫磺、硝石和木炭,在火药发明之前,曾被当作药类。材料旨在说明( )
A.火药的发明过程具有一定偶然性 B.火药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C.火药是我国医学发展的重大成果 D.火药代表我国古代科技最高水平
15.(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秀全中学校考期末)下图是河南省两处古迹遗存,它们反映出中原地区( )
A.悠久的星象观测史 B.先进的建造技术
C.高超的耕作水平 D.精准的测绘水平
16.(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秀全中学校考期末)2019年7月6日,浙江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世界遗产公约》的保护。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文化遗产在中国】
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组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显示:迄今为止,中国已有77个项目先后入选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都江堰——青城山、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京剧等。
(l)将材料中提及的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物质文化遗产:________________;
非物质文化遗产:______________。
【申遗工作在进行】
据《福建日报》 2020年4月20日报道,今年我国的申遗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已正式更改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材料一 《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写道:11至13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材料二
(2)运用材料一、二,从一个角度论证“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遗产危机在警示】
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有些地方在争得世界遗产的荣誉之后,无节制地进行开发,无限制地招揽游客,使文化遗产和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敦煌莫高窟,由于游人过多,洞窟内的壁画和雕像已蒙受无法弥补的损失。
——摘编白《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人教版)
(3)结合材料,我们应如何协调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
17.(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代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北自京东路,南自海南岛,港口以十数,数量有明显增长……中国商船开始了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的航行,与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也开展了直接贸易。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材料三:
元代青花云肩凤纹菱口大盘(伊朗出土) 青花瓷,因白地青花纹饰而得名,其青(蓝)色源于一种西亚的矿物染料。元代崇白尚蓝,与伊斯兰尚色之风相合。瓷面装饰布局繁密,融合阿拉伯纹饰对称连续的风格。——摘编自刘中玉《14世纪蒙古体系变动下的青花瓷》
宋元早期频繁的战争没有对景德镇造成重大破坏,南北陶瓷工匠汇聚于此,“挟其技能以食力”,景德镇逐渐成为元代青花瓷主要产地。——摘编自康青《互动互文的青花》
元代在重要商港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并由官府直接出面招邀海外诸国商人,往来互市。当时所造海船“大船有十帆至少是三帆……每一大船役千人”。14世纪元代官方文献规定,海上航行必须根据针路定向航行。——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一中大运河的中心B是什么地方?大运河的开通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概况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归纳元代青花瓷畅销海外的原因。
18.(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华南师大附中校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二:
时间 地域 比例
北方 南方
742年 3042万人 2036万人 3:2
1080年 956万人 2368万人 2:5
吴越王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资治通鉴》
材料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材料一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
(2)请写出世界上最早纸币的名称。
(3)材料二呈现的内容分别说明了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描述的现象之间有何关系?
(4)请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实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19.(2022春·广东深圳·七年级校考期末)中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影响深远,明朝以后才逐渐落后于西方,今天的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时代呼唤着科技的进一步创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现在所知,除中国以外,有关罗盘的记载,最早并非见于波斯和阿拉伯文献,而是英、法文献。1195 年,英国的亚历山大 内卡姆在《论物质的本性》这部著作中,在欧洲首次论述了浮针导航技术。他提到的航海指南针最初也是用在阴沉的白天或黑暗的夜间,分辨航向。波斯人穆军默德 奥菲编写的《故事大全》,讲述磁性的指南鱼,已是1230年左右的事。显然,这是中国指南针西传的早期记载之一。指南针的传入欧洲,为欧洲日后的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前提。
﹣﹣搞编自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公元1001—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的时间。写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其他发明。
(2)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20.(2022春·广东惠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南海海域发现的宋代沉船“南海1号”见证了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材料一:中国宋朝两浙路市舶司签发的公凭一件(出海)公凭……今将自己船一只请集水手,欲往日本国转卖回货。自己船一只,纲首李充,梢公林养,杂事庄权,部领吴弟(及船员67人姓名)。
——摘编自《朝野群载》
材料二:宋代铜钱书体是一篆一隶或一篆一楷,这样就产生对称美,因此宋钱的艺术价值比较高。从日本到非洲的许多国家,中国铜钱成为这些国家的“镇国之宝”,成为国际上一种很昂贵的、极受欢迎的硬通货。
——王瑜《宋代的铜钱出口》
材料三:10世纪以降,由于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的兴起和独立建国,遮断了中原内地通往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特别是党项崛起并占据河西走廊后,中原与西域的陆路贸易已掌握在西夏和辽手中。二是技术推动说:晚唐及两宋时期,我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指南针普遍用于远洋航行。
——《试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柳平生葛金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船出海需要向市舶司汇报的事项。
(2)根据材料二,提取关于宋代铜钱的信息。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21.(2022春·广东茂名·七年级校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发明 影响
造纸 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
印刷术 为欧洲科学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
指南针 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完成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
火药 火药和火器的使用改变了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1)根据材料,指出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的发明。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朝时期马可·波罗从欧洲经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后从泉州启航,经由海路回到欧洲,D项正确;AB项中的图示都没有涉及到欧洲,排除;C项是元朝时期的中外交通,不是马可·波罗的来华和归航路线,排除。故选D项。
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前代相比,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范围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新局面。元朝时我国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古代菩名的陆上丝绸之路,是在西汉时期开辟的,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C项正确;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最远到红海(非洲东北部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狭长海域),排除A项;“陆上丝绸之路受阻”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宋朝海外贸易繁荣,海上丝路已较成熟,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题干强调的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故选C;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隋朝正式确立科举制,明朝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三者不属于宋朝,故排除ABD。
4.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梦溪笔谈》记载毕昇的活字用胶泥刻制,‘火烧令坚’后用于印刷”属于文献史料,“有人认为普通黏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属于个人观点,“经中国科技大学的模拟实验证明,黏土制字入炉经高温焙烧,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属于实验证明,由此可见,多种方法互证可甑别史料信度,D项正确;文献资料时代久远仍具有史料价值,文献资料时代久远不具史料价值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B项;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判断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材料反映了木活字印刷的成本远低于雕版印刷,而且木活字还可以重复利用,这说明活字印刷术有利于节省费用,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活字印刷术的印刷成本低,没有涉及准确度、产量及速度等方面信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6.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故在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故C符合题意;雕版印刷术、造纸术、突火枪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7.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印刷术普及应用,使得很多书籍得以印刷和流行,促进了学术传播,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是哪种印刷术,且宋代雕版印刷术更为盛行,活字印刷术虽已出现,但应用有限,排除A项;材料没有将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排除B项;“学术的发展推动了印刷术的普及”的说法因果倒置,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根据题干“曾经的个人手写稿不再被手写传抄,而是通过无限地印制以供给市场大众,……大家都买得起印制的书本了……甚至可以建立藏书楼了”可知,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普及,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个人手写稿质量问题,排除A;题干中“大家都买得起印制的书本了”说明印刷品价格便宜,排除B;题干中“甚至可以建立藏书楼了”课件并未成风气,排除C。故选D。
9.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题干的“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这体现了宋元时期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故A符合题意;造船技术适应远航、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对外贸易繁荣昌盛在题干信息中不能体现,排除BCD。故选A。
10.A
【详解】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西方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材料中“第一种文字方面”的是印刷术,“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的是火药。“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的是指南针,A项正确,排除CD项;材料没有涉及造纸术,排除B项。故选A项。
11.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B项正确;五代、宋朝和元朝都是在唐朝之后,此时火药已经得到运用,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药帮助新贵族打败了使用冷兵器的旧贵族;指南针直接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打开了世界市场。印刷术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因此A项正确;BCD与题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反映了蒙古军队进攻波兰时使用了火药武器,由此得出火药已经运用于军事战争,C项正确;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而不是出现在元朝时期,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蒙古军队将火药用于军事战争,没有体现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也没有体现火药发明者,排除B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依据“虽然炼丹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方法,但是他们的方向是求长生不老之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有硫磺、硝石和木炭,在火药发明之前,曾被当作药类”,可知火药是在炼丹、制药的过程中发明的,因此材料旨在说明火药的发明过程具有一定偶然性,A项正确;火药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偶然结果,排除B项;火药是我国古代化学发展的重大成果,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火药代表我国古代科技最高水平,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河洛古国北斗九星遗存属于仰韶文化中晚期,郑州登封观星台是元代文学家郭守敬主持建造,古迹遗存反映了古代中原地区人们对星象的观测,说明中原地区星象观测历史悠久,A项正确;河洛古国北斗九星遗存、郑州登封观星台无法体现建造技术的先进,排除B项;两处古迹遗存反映了古代中原地区人们对星象的观测,无法体现高超的耕作水平,也不能反映测绘水平的精准,排除CD项。故选A项。
16.(1)物质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都江堰——青城山;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京剧。
(2)宋朝时,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对外贸易非常繁荣;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贸易税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元朝时,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世界上重要的商贸港口。与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国家或地区都有贸易往来。由此可见,泉州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3)①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上,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②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保护工作等。(答案须围绕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l)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及的文化遗产属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是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都江堰——青城山;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京剧。
(2)依据材料一“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和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能够论证“泉州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论断是宋朝时,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对外贸易非常繁荣;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贸易税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元朝时,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世界上重要的商贸港口。与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国家或地区都有贸易往来。由此可见,泉州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3)结合材料的内容可知,我们协调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应该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上,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保护工作等。
17.(1)洛阳。作用:沟通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机构名称:市舶司。表现:海外贸易的国家数量多;规模大超过前代。
(3)原因:①元代崇白尚蓝,与伊斯兰尚色之风相合;②宋元早期的战争没有对景德镇造成重大破坏,南北陶瓷工匠汇聚于此;③海外贸易兴盛。
【解析】(1)
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是隋朝大运河,图中大运河的中心E是洛阳。根据所学知识,大运河的开通,沟通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
根据所学知识,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根据材料二“宋代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北自京东路,南自海南岛,港口以十数,数量有明显增长……”可得出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海外贸易的国家数量多;根据材料二“……中国商船开始了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的航行,与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也开展了直接贸易”可得出表现:规模大超过前代。
(3)
根据材料三“……元代崇白尚蓝,与伊斯兰尚色之风相合。瓷面装饰布局繁密,融合阿拉伯纹饰对称连续的风格。”可得出元代青花瓷畅销海外的原因:元代崇白尚蓝,与伊斯兰尚色之风相合;根据材料三“宋元早期频繁的战争没有对景德镇造成重大破坏,南北陶瓷工匠汇聚于此,“挟其技能以食力”,……”可得出原因:宋元早期的战争没有对景德镇造成重大破坏,南北陶瓷工匠汇聚于此;根据材料三“元代在重要商港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并由官府直接出面招邀海外诸国商人,往来互市。当时所造海船“大船有十帆至少是三帆……”可得出原因:海外贸易兴盛。
18.(1)时期:南宋时期,特征:经济重心南移。
(2)交子。
(3)材料二说明北方战乱导致北方人口急剧减少。南方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垦荒。关系:材料二是形成材料一结果的原因。
(4)宋代科技发达;如北宋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南方农业得到发展,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说明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达。故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既有铜钱,也有铁钱,但是金属货币使用不方便。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分析材料二可知,体现了北方战乱导致北方人口急剧减少,南方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垦荒。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可知,材料二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所以材料二是形成材料一结果的原因。
(4)据材料三可知,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说明作者认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年,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和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点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材料,注意准确识记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和宋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19.(1)南宋;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
(2)公元1500年以前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而且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公元1500年以前,中国的科技发明数量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其中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和印刷术在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后,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的时间是在南宋。四大发明中的其他发明分别是造纸术、火药和活字印刷术。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元1500年以前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而且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数量和四大发明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等内容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20.(1)船只数量;船主;到达地区或国家;船上负责人和船员姓名等。
(2)铸造精美;币值稳定;国际上受到欢迎;在国际上可以流通;铜钱铸造量大。
(3)陆上丝绸之路受阻;造船业发达(船只载重量大,设计精密),航海技术先进;使用指南针;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解析】(1)根据材料一,由“……今将自己船一只请集水手,欲往日本国转卖回货”,可知船主,到达地区或国家;由”自己船一只,纲首李充,梢公林养,杂事庄权,部领吴弟”,可知船只数量;船上负责人和船员姓名等。因此宋代海船出海需要向市舶司汇报的事项是船只数量;船主;到达地区或国家;船上负责人和船员姓名等。
(2)根据材料二,由“宋代铜钱书体是一篆一隶或一篆一楷,这样就产生对称美,因此宋钱的艺术价值比较高”,可知铸造精美,艺术价值比较高;由“从日本到非洲的许多国家,中国铜钱成为这些国家的‘镇国之宝’,成为国际上一种很昂贵的、极受欢迎的硬通货”,可知国际上受到欢迎;在国际上可以流通。因此宋代铜钱的信息有,铸造精美;币值稳定;国际上受到欢迎;在国际上可以流通;铜钱铸造量大。
(3)根据材料三,由“10世纪以降,由于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的兴起和独立建国,遮断了中原内地通往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可知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由“晚唐及两宋时期,我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可知造船业发达(船只载重量大,设计精密),航海技术先进;由“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指南针普遍用于远洋航行”,可知使用指南针。因此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是,陆上丝绸之路受阻;造船业发达(船只载重量大,设计精密),航海技术先进;使用指南针;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21.(1)指南针。
(2)观点: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影响深远。论证:中国的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中国的印刷术,为欧洲科学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中国的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完成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中国的火药技术,火药和火器的使用改变了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总之,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影响深远。
【分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完成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可知,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的发明是指南针。
(2)
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观点必须正确,史实准确,能支持观点,如,观点: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影响深远。论证:中国的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中国的印刷术,为欧洲科学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中国的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完成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中国的火药技术,火药和火器的使用改变了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总之,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