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仞山(rèn) 渭河(wéi) B.肥沃(wò) 吭声(hēng)
C.矜持(yīn) 囚徒(qiú) D.舀水(yǎo) 地域(yù)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设问 B.排比 C.拟人 D.夸张
3.下列各组词语中全是表示动作的一项是( )
A.慰问 衰弱 利益 崭新
B.颤抖 瞪眼 奔赴 搂住
C.施行 胆怯 威吓 激怒
D.惊疑 幸运 头晕 咆哮
4.写文章时,引用诗句、格言等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在表达誓死杀敌的坚定决心的时候,可以引用诗句(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下列括号里的词语与句中加点词语不能组成近义词组的一项是( )
A.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熟悉)
B.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惊讶)
C.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实施)
D.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一言不发)
6.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将军弯腰细看:好家伙,小小一块菜地,光小白菜秧子就有好几种。(语言描写)
B.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神态、动作描写)
C.他看到那片绿油油的绿色土地,一轮鲜红的太阳正在升起。(环境描写)
D.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动作描写)
二、填空题
7.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在zhěn suǒ( )里,沃克医生给刘伯承做手术。刘伯承脸色cāng bái( ),为了有个qīng xǐng( )的头脑,拒绝使用麻醉剂。他的行为令沃克医生sù rán qǐ jìng( )。
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床单 ( )的神情 ( )的生活
( )的眼光 ( )的眉头 ( )的父爱
9.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相( )成趣 一声不( ) ( )如雨下 请勿自( )
一( )见血 若有所( ) 扣人心( ) ( )齿排班
(1)请仿照画“ ”的词语的修辞手法写两个成语: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请从上面所填中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语写一段连贯通顺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两个描写医术高明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两个描写战争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军长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
(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 )
(3)“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
(4)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 )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_____代诗人______的作品,诗中表现作者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三万里河东人海,_______”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山河的壮阔。
(3)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
(4)“_________,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首______诗,表达了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写句子。
(1)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军神》片段。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 )大声嚷道( )( )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你堪称军神( )( )
13.在最后那个自然段的括号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下面恰当的选项是( )
A.(,)(:)(“)(,)(,)(。)(”)
B.(,)(“)(:)(,)(!)(!)(”)
C.(,)(:)(“)(,)(!)(!)(”)
1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声不吭:______
15.阅读片段中画“ ”部分,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这个自然段主要抓住了“病人”的神态和______描写,当时他可能在想______。
16.片段中______次描写了沃克的“汗”,这是通过直接描写沃克医生来间接表现“病人”______的特点。
课外阅读
“不能搞特殊”
李讷是毛泽东的小女儿。龄947年,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率领中央纵队生活极端艰艰苦。由于粮食供应困难,大食堂每天两顿是盐煮黑豆。当时,李讷只有7岁.但毛泽东并没有因为女儿年龄小允许别人对他格外照顾。在毛泽东(严明 严厉 严肃)要求下,小李讷总是同卫士、保姆、战士们一起吃大食堂的水煮黑豆,从小就经受了(艰苦 艰难 艰巨)生活的考验。
20世60年代.李讷正在北京大学念书,好和普通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星期六回家一次,回家时,好也是和大家一样挤公共汽车,从不乘小汽车。正因为如经,同学们都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寒冷的冬天的来临,由于天黑路远,卫士长担心李讷一个女孩子晚上回家路上不安全,就瞒着毛泽东派车去学校接李讷。此事被毛泽东觉察后,他(严格 严厉 严肃)地批评了卫士长,并说:“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来,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行?”不管卫士长如何解释,毛泽东还是不容置理地人命令道:“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记他自己骑车子回来。”
17.在文中用“√”选择恰当的词语。
18.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件事,从可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___________的品质。
19.读了短文之后,我最想说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0.习作。
题目:他(她) 了
提示: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他陶醉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等。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事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参考答案:
1.D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字词读音的辨析能力,需要学生能够正确拼读,尤其需要注意平舌翘舌、前后鼻音等。
A 错误。渭河,拼音:wèi hé。
B 错误。吭声,拼音:kēng shēng。
C 错误。矜持,读音为jīn chí,意思是端庄大方、松紧有度,有礼貌的同时也不失和善,通常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女子。
D 正确。
2.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别。
设问:指自己提出问题,在文章后面自己给了回答,起到了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的作用,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自问自答)。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借用这种形式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增强节奏感。
拟人:让物体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情态动作、身体部位等,直接把物当作人来写。使得事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诗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三万里”“五千仞”都是夸大了实际数据,属于夸张的修辞手法。作者极力赞美祖国的山河,然而这美好的河山却一直被金人占领,字里行间流露出悲痛之情。
3.B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于动词的辨析,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认真分析选项中所给词语,完成此类题目要加强词语的积累与理解,做到厚积薄发。
A.“慰问”是动词,“衰弱、崭新”是形容词,“利益”是名词。
B.全部动词。
C.“施行、威吓、激怒”为动词,“胆怯”是形容词。
D.“惊疑、幸运”为形容词,“头晕”为主谓结构的形容词,“咆哮”为动词。
4.B
【详解】考查了诗词句的理解,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A项,该句出自宋·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诗句意思是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表达了诗人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
B项,该句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意思是虽然在茫茫沙漠里已经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若不彻底打垮敌人,决不返回。表达出了战士誓死杀敌的坚定决心。该选项符合要求。
C项,该句出自清代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诗句展现了死气沉沉,压抑人才的政治局面。
D项,该句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意思是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收复失地的渴望。
5.A
【详解】本题考查了辨析词语的近义词的能力。做本题的时候首先应该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和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判断所给词语是否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
选项A,“熟练”指对技术精通而有经验;熟知并做来顺手。“熟悉”指了解得清楚,清楚地知道。与生疏相对。两个词语的意思不同,可见选项A错误。
选项B,“惊疑”的意思是:惊讶疑惑。“惊讶”的意思是:感到很奇怪。二者意思相近,是近义词。
选项C,“施行”的意思是: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实施”的意思是:实行(法令、政策等)。二者意思相近,是近义词。
选项D,“一声不吭”的意思是: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一言不发”的意思是:一句话也不说。二者意思相近,是近义词。
6.A
【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即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A.通过对将军的心理描写体现将军内心的想法。
B.“怀疑又惊异的目光”神态描写,“自上而下望了几遍”是动作描写。
C.“绿色土地”、“太阳升起”都是环境描写。
D.“越来越使劲”、“抓破”是动作描写。
7. 诊所 苍白 清醒 肃然起敬
【详解】本题考查拼写能力。
“清醒”的“醒”字注意右边不要漏写一横;
“肃然起敬”的“肃”字注意不要写成“萧”。
8. 崭新 惊疑 朴素 凶恶 紧锁 无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中间为“的”,后面为名词,前面需要搭配合适的形容词,如:洁白的床单、惊慌的神情、精彩的生活、深邃的眼光、舒展的眉头、伟大的父爱 。
9. 映 吭 汗 误 针 思 弦 序 胆小如鼠 浩如烟海 小刚说的话一针见血,小红听了以后一声不吭,她若有所思的样子让人感觉她知道自己错了 起死回生 妙手回春 枪林弹雨 炮火连天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成语、词语仿写、词语造句和成语。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汗如雨下:汗水很多,如下雨一般。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伤害自己。也有不要自己耽误自己的意思。
一针见血:比喻论断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什么似的。形容沉思发愣的样子。
扣人心弦:形容使人非常激动或能牵动人心。多指诗文、表演等感染力强,牵动人心。
序齿排班:按年龄大小排成顺序。
(1)“汗如雨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的词语还有:如虎添翼、浩如烟海、骨瘦如柴、繁花似锦、栩栩如生、如饥似渴。
(2)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如:我们遇到了一道难题,所有人都在讨论怎么做,只有小明一声不吭,坐在角落若有所思。突然他战了起来,一针见血的说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3)描写医术高明的成语:百治百效、起死回生、妙手回春、药到病除、救死扶伤、仁心仁术、枯骨生肉、死骨更肉。
(4)描写战争的成语:马革裹尸、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白骨露野、兵连祸结、兵戎相见、四面楚歌、草木皆兵。
10.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描写方法的掌握。
(1)从“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可知,这是人物的神态描写。
(2)从“主席想。”可知,这是人物的心理描写。
(3)从“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人物的对话可知,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
(4)从“拿着、拉出、拉开”可知,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
11. 唐 杜甫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五千仞岳上摩天 对偶 夸张 一片孤城万仞山 春风不度玉门关 故人西辞黄鹤楼 孤帆远影碧空尽 送别 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的默写。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出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王之涣《凉州词》意思: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中只字未提送别,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
12. 他对待工作一向认真严谨,这次却疏忽大意、错误百出,令人费解。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的有关知识。
(1)所谓的“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因此我们根据句子“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可知,句子含有转折的关系,因此句子可以仿写成:“他对待工作一向认真严谨,这次却疏忽大意、错误百出,令人费解。”
(2)此题考查的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其方法如下: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4、最好加上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因此最后句子可以改成: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13.C 14.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15. 动作 我一定能坚持住 16. 2 无坚不摧的精神
【解析】13.本题考查加标点。
通读语段可知,需要加标点的句子是沃克医生被病人的坚强精神感动后所说的话,是沃克医生赞叹病人的句子,按照句意和朗读的语气可这样加标点:“沃克医生惊呆了”后边加逗号,“大声嚷道”后边加冒号和前引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后边加逗号,“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后边加感叹号,“你堪称军神!”后边加感叹号和后引号。即加标点为: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故本题选C。
14.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文中的“一声不吭”指的是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15.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
从“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刘伯承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面对巨大的疼痛当时他可能在想:我要坚持,不能叫出声音来,挨过这阵子就好了。意思对了即可。
16.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
由文中“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可知,文段中2次描写了沃克的“汗”,通过直接描写沃克医生来间接表现“病人”坚强意志的特点。
17.严格 艰苦 严厉 18. 毛泽东让女儿李讷和卫士、保姆、战士们一同吃盐水者黑豆 毛泽东不允许派车接李讷,不利用职权搞特殊他 大公无私 19.毛泽东不愧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好领袖,他功勋卓著,大公无私
【分析】17.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辨析。严格:指遵守或执行规定、规则十分认真、不偏离原则、不容马虎。严厉:严肃而厉害。严肃:神态、气氛庄重,使人敬畏。第一处毛泽东对自己的女儿要求应该是严格。故选择“严格”。第二处是说卫士长接自己的女儿放学被毛泽东知道了,非常生气。此处应选择“严厉”。艰苦:艰难困苦,形容生活、工作等条件差,十分困难。艰难:困难、艰巨的意思。艰苦的范围比艰难广,程度也更深。艰辛指客观存在的艰难条件。根据句意这里的条件非常的艰苦。故选择“艰苦”。
18.本题考查了按照文段内容填空。熟读短文可知,文章主要写了毛主席要求女儿和大人一起吃黑豆饭和毛主席要求女儿自己骑车回家两件事情,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主席严格要求子女,不搞特殊,以身作则的品质。
19.本题考查的是阅读评价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围绕短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特征来谈,合理即可,如:毛泽东不愧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好领袖,他功勋卓著,大公无私。
20.范文:
他陶醉了
人的心情是“复杂”的,随着生气、高兴、伤心等心情的不同,神态也会随着心情所变化着。那一次,他陶醉了,那是因为观赏带给他无穷地享受。
今天,我随着父母来到雕像馆,那里的雕像有各种各样的,有“桥边赏花,思想者,踢球”等雕像,栩栩如生。可却有个雕像似乎特别“显眼”,旁边空无一人,好像被世界抛弃一样。竟然没被一人看上,肯定是太丑了!我心里咕噜着。
此时,不远处有个人吸引着我,他朝着这个塑像走来。我不由得打量着他。只见他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个塑像。越来越近,他似乎惊呆了:眼睛盯着,头摇晃着,手比划着,微笑着。他时而眯着眼睛,做出一副沉思的样子,他时而长大嘴巴,似乎与雕像在沟通,似乎有神奇地发现,一副沉醉其中的样子。
他认认真真地享受和欣赏着这个被人遗忘的雕像。他眼前的塑像仿佛就是他的全部世界。他似乎屏蔽了周围的一切。他完全被塑像吸引了。他陶醉在雕像的世界里,仿佛忘记一切……
一眨眼就到闭馆时间了,在工作人员再三提醒下他才回过神,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他陶醉了,陶醉在自己喜欢的雕像中!陶醉在魅力无限的雕像中。
【详解】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他(她)……了”为题写一篇习作。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写作思路:结合题目要求,本文可以讲述一个故事,可以记叙一件往事,也可以描述一段经历,只要是影响过你的人都可以写。根据所选择的内容,确定写作顺序、方法等。怎样开头、结尾?哪些详细写,哪些内容略写?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才能使人印象深刻?结合所写内容认真构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