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0 13:5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朝鲜 鲜明 鲜为人知 B.劳累 累赘 日积月累
C.切开 切菜 切水果 D.便宜 方便 大腹便便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是( )
A.孤独 借书 B.符号 灵魂 C.喝酒 异乡 D.佳节 牡童
3.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除:驱除。) B.路上行人欲断魂(欲:将要。)
C.独在异乡为异客(异乡:他乡。) D.每逢佳节倍思亲(倍:更加。)
4.下列诗句跟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的书写材料有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
B.在东汉时代,人们就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C.到了西汉时代,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造纸方法就被传承了下来。
D.造纸术首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后来又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影响了全世界。
6.根据语段选择动作流程图,正确的是(  )
奶奶先把干净的箬竹叶泡软,再把箬竹叶卷成漏斗形状,然后在中间放进糯米和拌好的馅料,用手把米压紧,再把箬竹叶折好,最后扎上细绳。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A.泡→卷→放→压→折→扎
B.泡→卷→拌→压→折→扎
C.泡→卷→放→扎→折→压
D.洗→卷→拌→压→折→扎
二、填空题
7.写同音字组词。
【1ì】( ) 用 ( )史 【bǎo】( )贵 ( )存
【yì】惊( ) ( )义 【jì】设( ) ( ) 术
8.辨字组词。
符( )册( )赵( )欲( )约( )设( )
附( )删( )赴( )浴( )钓( )没( )
裕( )验( )史( )魂( )殴( )创( )
9.日积月累。
文房四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雅人四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中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医四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元日》“这是一首写_________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________,__________,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纸的发明》这篇课文写出了_______,表明了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____
(3)这座桥不但_______,而且________。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_______:有的刻着两条__________,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__。所有的龙________,真像活了一样。
三、语言表达
11.近期班级开展了“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展示一下学习成果吧。
(1)除了清明节,你还了解哪些中华传统节日?根据你收集到的资料填表。
中华传统节日 时间 节日习俗
_______ 农历正月十五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
_______ _______ 举家团圆、赏月、吃月饼
(2)你收集资料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想想过节的情景,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更加生动。
除夕的夜晚,我们吃着_______的年夜饭,欣赏着天空中_______的烟花,一派祥和快乐的气象。
12.按要求写句子。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圃被植物学家修建得像钟面一样。(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②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 轻便 好用的纸。③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3.蔡伦是怎样造纸的?照样子,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动词。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14.[语文要素]我知道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这个意思来写的。
15.在选段第②句话的横线上填关联词,合适的是( )
A.如果……就…… B.既……又…… C.只有……才……
16.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是( )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17.根据选段判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造纸术是东汉时代的蔡伦改进的。 B.这种造纸方法的原料是树皮、麻头、破布等。
C.蔡伦造出的纸虽然轻便,但不好用。
18.按蔡伦造纸的过程排列正确的是( )
①晒干浆 ②浸泡原料 ③捞出浆 ④将原料捣烂成浆
A.④②③① B.②④③① C.④②①③
19.当你在一张张白纸上画画、写字的时候,你想对蔡伦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中国传统发明除了造纸术,你还了解哪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介绍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节
①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除了部分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年历,各自过自己的年节外,其他各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
②“年”的最初含义来自农业,谷子一熟为一年。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也不尽相同,夏朝以正月初一为年,商朝以十二月初一为年。到了西汉,汉武帝恢复了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年)。古时候称正月初一为“元旦”,而不叫“春节”,“元”就是开始,“旦”是指早晨,也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早晨。
③春节是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从城镇到乡村,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有卖年画春联的,有卖灯笼爆竹的,有卖窗花脸谱……这“年”从腊月二十三一直过到正月十五。特别是在农村,过年的气氛更热烈,大年三十要守岁,包饺子,贴春联,放爆竹;大年初一要走亲访友拜大年……
④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长着血盆大口,人们叫它“年”。每到腊月三十,它便出来吃人。一个腊月三十的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恰巧有两个牧童在比赛甩鞭子。“年”忽听半空响起啪啪响声,吓得望风逃窜。“年”窜到另一个村子,它朝门缝里一望,那亮闪闪的灯光,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得溜了。后来大家才知道“年”怕响、怕光。人们为了保护自己,想出了许多抵御“年”的方法,这些方法逐渐演化为过年的风俗。如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这大概是从牧童赛鞭子演变而来的。又如旧时把“对联”叫“桃符”,意思也是为了驱逐邪恶,后来才改叫“对联”或“春联”。再如,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除了准备同猛兽搏斗外,还有庆祝丰收的意思。
21.第③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 ”画出来。
22.第④段中出现“如”“又如”“再如”,下面对它们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
A.使读者更清楚春节习俗的演变 B.形象地写出了春节的特点
C.为了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 D.清楚地介绍“年”怕什么
23.为什么人们用“放爆竹”的方法抵御“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国各少数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 )
(2)“年”的最初含义与农业有关,历史上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不尽相同。( )
(3)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只是为了庆祝丰收。( )
25.中国传统节日中有很多风俗,请你仿照例子,猜测你喜欢的风俗的来历。
例: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这大概是从牧童赛鞭子演变而来的。
_____________,这大概是从__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
五、书面表达
26.习作。
题目:难忘的 节
要求: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完成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传统节日的过程,也可以介绍这个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等。要求语句通顺,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A.鲜:[xiān], 新鲜 ~花。~肉。[xiǎn],少 ~见。~有。
“鲜明”的“鲜”读“xiān”,其余两个读“xiǎn”。
B.累 :[lèi],疲乏,过劳 劳~。~乏。[lěi],连续,重叠,堆积 ~积。~~。日积月~。
[léi],〔~赘〕多余,不简洁。
C.切:[qiē], 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qiè],合;符合 文章。
这三个都读“qiē”。
D.便:[biàn], 顺利,没有困难或阻碍 ~当。~利。[pián],〔~~〕肚子肥大的样子。
“方便”的“便”读“biàn”,其余读“pián”。
2.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错别字的辨析。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不正确。牡童——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故选D。
3.A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A.错误,本句出自宋代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意思是: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除”,逝去,过去。
B.正确。本句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路上行人欲断魂”意思是: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欲”:要、将要 。
C.正确。本句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异乡”:他乡,外乡。
D.正确。本句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意思是: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倍”:更加,加倍。
4.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的理解以及节日的掌握。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全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本诗描写的是清明节,它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本诗描写的是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本诗描写的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的传统盛大节日。
D.“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全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意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这首诗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抒发作者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故选项为D。
5.A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纸的发明》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了纸的发展历程,揭开了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并从中感受到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A.正确。
B.有误,在两千年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C.有误,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D.有误,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和欧洲。
选A。
6.A
【详解】本题考查了概括段意或层意。
要想概括好一段文章的段意,首先要对文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读懂这段话的内容,抓住要点进行概括。
结合包粽子的程序,先是泡箬叶,然后是卷成漏斗形状,紧接着是放进糯米和拌好的馅料,然后是把米压紧,最后是扎上细绳。动作流程图是:泡一卷一放一压一扎。选:A。
7. 利 历 宝 保 异 意 计 技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同音字的辨析与应用。
所谓同音字就是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可通过所给出的语素先填字组词,然后结合词义来辨析记忆。
利用:lì yòng,①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②用手段使人或事物为自己获取私利。
历史:lì shǐ,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或个人的经历。②过去的事实。③过去事实的记载。
宝贵:bǎo guì,难得的,极富价值的;值得重视的。
保存:bǎo cún,使事物等存在下去,不遭损失或不被改变。
惊异:jīng yì,惊奇诧异。
意义:yì yì,①含义。②价值。
设计:shè jì,①指在开始某项工作前,基于某些要求和目的,事先来拟定图样、方法等。②指已筹划的蓝图或设计的工作计划等。
技术:jì shù,①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②指技术装备。
8. 符合 册立 后赵 欲望 约定 设置 附近 删除 奔赴 洗浴 钓鱼 没有 富裕 实验 历史 灵魂 殴打 创造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符”组词:符号、字符、画符、虎符、兵符、符箓、音符等。
“册”组词:图册、相册、注册、画册、簿册、 帐册、书册等。
“赵”组词:啖赵、归赵、完赵、吴赵等。
“欲”组词:欲求、欲穷、欲晓、 欲得、欲心等。
“约”组词:约谈、约会、约礼、约请、约见、爽约、约束、盟约等。
“设”组词:建设、设计、陈设、设想、分设、设立等。
“附”组词:附身、附件、附和、附议、附近、攀附、附属等。
“删”组词:删减、删掉、删改、删削、删去、删定等。
“赴”组词:赴召、赴义、赴告、赴任、赴命、赴会等。
“浴”组词:浴桶、淋浴、入浴、浴室、浴疗等。
“钓”组词:垂钓、钓具、钓竿、钓台、钓饵等。
“没”组词:没空、没用、没事、没人、出没、没完等。
“裕”组词:宽裕、余裕、优裕、休裕、充裕、裕如等。
“验”组词:试验、考验、证验、灵验、化验、验收、验证等。
“史”组词:史诗、史家、史书、史评、 史实 、史法等。
“魂”组词:魂魄、消魂、梦魂、忠魂、断魂、英魂、国魂等。
“殴”组词:殴斗、殴攘、殴逐、殴蹋、痛殴、轻殴等。
“创”组词:创世、创演、创述、创作、创举、创设等。
9. 笔 墨 纸 砚 琴 棋 书 画 梅 兰 竹 菊 望 闻 问 切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房四宝: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在古代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才华的标准。
花中君子:即中国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世人常用“四君子”来寓意圣人高尚的品德。
中医四诊: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10. 古代迎接新年 喝屠苏酒 贴春联 纸的发明过程 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 历史文化的敬仰 坚固 美观
精美的图案
相互缠绕的龙 双龙戏珠 似乎都在游动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1)本题出自宋代王安石《元日》,全诗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2)本题出自课文《纸的发明》,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
(3)本题出自课文《赵州桥》,原句是: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1. 元宵节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示例:询问长辈 上网查询 丰盛 五彩缤纷
【详解】(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根据自己的积累和表格提示写出对应的节日、时间和习俗即可。
根据“正月十五”可知这个传统节日是元宵节,元宵节的习俗有赏花灯、舞龙狮、吃元宵等。
根据“吃粽子”可知这个传统节日是端午节,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
根据“吃月饼”可知这个传统节日是中秋节,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
(2)本题考查综合实践。
根据自己收集资料的实际情况,写出途径即可。
示例:查找资料、实时记录。
(3)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这个句子描写的是除夕的情景,在句子中补充形容词修饰“年夜饭”和“烟火”。
示例:除夕的夜晚,我们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欣赏着天空中灿烂的烟花,一派祥和快乐的气象。
12.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植物学家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型变换,根据题干的要求对句子进行变换即可。
(1)本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找出句子中的问题进行修改即可。在本题中,原句成分残缺,应该在句子末尾加上“之一”改为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本题考查的是陈述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构成的表示主动意义的句子,因此句子中要含有“把”这个字,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根据“甲把乙怎么样”的句式,解答此题即可。“陈述句”改“被字句”的方法是:A读句子,找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并在词下面加上点。B在句子开头上加一个“被”字。C把动作词后面的全部移到“被”字的前面。所以本句话可以改写为,植物学家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
13. 浸 捞 晒 14.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15.B 16.C 17.C 18.B 19.示例:谢谢您,您改进的造纸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您真厉害! 20.示例:我还知道印刷术。印刷术大大提高了知识传播的速度,让更多的人能接受教育,对于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解析】13.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语段并抓取主要信息。
根据认真阅读语段,其中的“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轻便好用的纸。”可知,蔡伦造纸的步骤是:首先将原料剪碎或切断,然后浸在水里捣烂,将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纸。故依据造纸顺序动词依次是: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
14.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主要内容的辨析,需要学生认真阅读短文并理解含义。
根据认真阅读语段内容中的“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可知,短文主要围绕蔡伦改进造纸术,详细描写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方法和改进造纸术后造出的纸的好处。
15.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的运用能力,需要学生拓展关联词的知识,并正确使用关联词。
根据认真阅读原句“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就成了一种轻便,好用的纸。”可知,句中的“轻便”、“好用”指经过造纸术改造后的纸的好处,表递进关系,故因选择关联词:既……又……
16.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辨析。
根据认真阅读语段第③句可知,蔡伦造纸术传承下来的主要原因是原料获取容易,价格便宜。
17.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需要学生认真的阅读语段并对语段中的信息准确定位。
根据阅读语段原句“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可知选项C中“蔡伦造出的纸虽然轻便,但不好用。 ”说法错误。
18.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根据阅读语段“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可知蔡伦造纸的过程是:浸泡原料、将原料捣烂成浆、捞出浆、晒干浆。
19.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的理解。
例如:我会告诉蔡伦,你真是太好了,他改善了造纸工艺, 使文化和往来往来变得容易,并使文化传播得更快,更方便。
20.本题考查的是对课外知识的积累。
根据搜集课外知识,例如:指南针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也是我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重大贡献。 两宋时期,指南针开始被用于航海,使航海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造船技术也在宋代趋向鼎盛。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磁铁指极性的国家。
21.春节是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 22.A 23.传说中“年”是个怪兽,每到腊月三十就出来吃人。有一次“年”被牧童甩鞭子的声音吓跑了,因此人们知道了“年”怕响,后来牧童赛鞭子就演变成了放爆竹。 24. × √ × 25. 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守岁 一家人聚在一起壮胆,熬走趁着夜色出来吃人的“年”
【解析】21.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心句的理解。中心句是一段话的中心,一般在开头或者结尾。
第③段是围绕春节的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来写,因此“春节是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这句话是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2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第四自然讲述抵御“年”的方法,如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又如旧时把“对联”叫“桃符”,意思也是为了驱逐邪恶,后来才改叫“对联”或“春联”。再如,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除了准备同猛兽搏斗外,还有庆祝丰收的意思。这能让读者更清楚春节习俗的演变。
23.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长着血盆大口,人们叫它“年”。每到腊月三十,它便出来吃人;“年”忽听半空响起啪啪响声,吓得望风逃窜。“年”窜到另一个村子,它朝门缝里一望,那亮闪闪的灯光,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得溜了。后来大家才知道“年”怕响、怕光。”可知,人们用“放爆竹”的方法抵御“年”是因为“年”是个怪兽,每到腊月三十就出来吃人。
24.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1)从“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除了部分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年历,各自过自己的年节外,其他各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可知,并不是我国各少数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部分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年历。说法错误。
(2)从“年”的最初含义来自农业,谷子一熟为一年。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也不尽相同”可知,“年”的最初含义与农业有关,历史上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不尽相同。说法正确。
(3)从“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除了准备同猛兽搏斗外,还有庆祝丰收的意思。”可知,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既准备同猛兽搏斗又为了庆祝丰收。说法错误。
25.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这大概是从牧童赛鞭子演变而来的。”句子中讲述传统节日以及风俗,仿写时,也要将节日和风俗写出来。例如: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贴对联,这大概是从驱逐邪恶,驱赶年演变而来的。
26.范文:
难忘的春节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美好的一年从晨练开始。今天虽然是春节。但我们全家依然坚持跑步。“新年好!”夜色朦胧我们把这句祝福送给每一位擦肩而过的行人,新年的第一次跑步,正是因为有了这句特殊的祝福而变得与众不同。
跑步回来,我们全家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笔墨,在一起书写家规。这是我们家的新气象,爸爸说每年的春节我们都要在早上书写家规要让家风家规传承下去。妈妈很快就写完了,而我却写的有点慢。长时间没有练习毛笔字了,手抖有些跟不上,看来新的一年里,我要多多练习了写完家规,已经是八点了,我们一家人便准备到爷爷家拜年。一进屋,就嗅到了被红色的喜庆追染的空气,抬头一看,奶奶也换上了吉庆的新衣,“奶奶新年好!”我向奶奶鞠了一躬,“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奶奶新年好!”弟弟摇头晃脑地唱到,这一下子搞得全家哈哈大笑起来,奶奶慈爱地抚模着弟弟的头,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过了一会儿,爷爷也回来了,爷爷为了疫情防控,即使是过年也要守卫在岗位上,守卫着一栋在疫情面前微不足道的小楼,爷爷瘦小的身形在我眼中愈发高大,令我仰望。我们也赶紧给爷爷拜年,爷爷从口袋里给我们取出了一个大红包,我和弟弟连忙道谢。
中午包饺子时,全家一起动手,有的和面,有的包,一边干一边说,一边说一边笑,空气中也仿佛充满甜香甜香的味道,做好了的饺子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吃完年饭,我们全家人到附近的广场上,路边广场和街道上的景象既熟悉又陌生,仿佛回到了两年前。小贩喊着叫着,有卖食物的,有卖饮料的,有卖玩具的,一个个的卖东西的车就像一块块磁铁,而那奔流的人群像一片片漂浮不定的铁屑,一会儿凑到这头,一会儿聚到那头,干什么的都有,之前宽阔的广场便显得十分狭小了。叫喊声,喧哗声,汽笛声等组成了一首奇特的动听的交响乐。人们四处放着喜悦的心情,释放着被上一年封印的气氛,个个红光满面笑逐颜开,街道上的车把路堵得水泄不通,准备好庆祝新的一年。
到了晚上,我们来到大桥上,欣赏着美丽的夜景,远处灯光阑珊。是啊,在祖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可以像以前一样过春节了中国人就是万众一心。今年的春节,用一句话形容就是:纵观全球各地,风景这边独好!
【详解】本题为半命题作文,弄清楚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题目了“难忘的春节”,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从文章的题来看,这是一篇写传统节日的习作。不管是传统节日里发生的事情,还是对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传说等描写。都要求语句通顺。
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写的是春节。
中间:这一部分是重点,要详细描写,把发生的事或者活动写的生动,充实。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诗扣题,升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