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dào)翻了,到处是绿的……
B.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nèn)绿、翠绿、淡绿、粉绿……
C.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jǐ)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chā)在一起。
D.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huī),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黑水瓶 墨绿 嫩绿 B.淡绿 粉绿 集中 C.交叉 教练 指挥 D.整齐 节拍 刮风
3.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流苏”在文中指( )
A.花穗样装饰的物品 B.披着白雪的树枝 C.流动的物体
4.选择对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 )
A.彷徨,心神不宁 B.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C.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5.下列对《白桦》这首诗歌的特点和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
B.诗歌描绘的是白桦在云雾中的美丽样子。
C.诗歌刻画了白桦挺拔、高洁的形象。
D.诗中的白桦树,既具动态的变化,又富有色彩的美感。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B.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
C.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二、填空题
7.读拼音,写词语。
夏天的夜晚,满天fán xīng( ),在téng luó( )叶下,伏在母亲xī gài( )上听故事的画面,是我永不màn miè( )的回忆。
8.比一比,再组词。
漫( ) 挤( ) 绣( ) 灭( )
慢( ) 济( ) 锈( ) 灾( )
9.照样子,写词语。
动静(意思相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茸茸(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姗姗来迟(AAB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雪皑皑(ABC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温柔——( ) 炫耀——( ) 胆怯——( )
反义词:小径——( ) 凉爽——( ) 智慧——( )
11.根据本单元学过的内容完成填空。
(1)大海啊!哪一颗星_______?哪一朵花_______?哪一次我的_______,没有你_______?
(2)《白桦》是______(国家)著名诗人______的抒情诗,诗中的白桦有一种______之美,它是______的象征。
(3)《绿》这首诗歌描述了______是绿的,______是绿的,世界______,绿是生命的______,是生命的______,绿是______,是______,是安慰,是快乐!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体会到冰心对___________,体会到对_________,体会到_________;还体会到春天的世界______________,“绿是大自然的___________,更是__________,还体会到作者对白桦______________之情,更包含着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2.注意加点的部分,我也来写写诗。
(1)例: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雨后的世界——是那么的美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春天的早晨,怎样的可爱呢!融冶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
夏日的正午,怎样的热情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日的黄昏,怎样的( )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秋的夜晚,怎样的愉悦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文理解。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3.这段话按照“____________”思路渐次展开的。
14.文中画“ ”的句子采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依次从______、______和______的角度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
15.读文章最后一句话,你认为“沉睡着”与“觉得”是否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我爱乡村的傍晚
①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网。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我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②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乡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曾说: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③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
④一阵晚风吹来,箱田一起一伏,我仿佛置身于ー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⑤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地长叫兀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不已。
⑥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6.这篇文章按照由到的顺序描写了乡村的景色。用“波浪线”画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1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的是( )
A.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
B.奶奶曾说:一层山水一层人。
C.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
D.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
18.用“”画出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9.用“‖”把文章分成三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0.作者笔下的乡村晚景是如此美丽,你也来写一写生活中的美丽晚景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1.习作。
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你能尝试着自己写一首诗吗?不限主题,自由发挥,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有误。倒(dào)翻——(dǎo):打翻;跌倒。
2.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A.黑水瓶——墨水瓶:即盛装墨水的瓶子。
故选A。
3.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本题出自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白桦》,“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桦树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流苏”在文中指:披着白雪的树枝。故本题选择B选项。
4.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徜徉”有三层意思,其一是彷徨、心神不宁,例如徜徉若失;其二是陶醉于某事物当中,例如徜徉于画中或徜徉在美景之中;其三是闲游或安闲自在地步行,例如在海边徜徉。
结合语境,句子中的徜徉意思:原指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句中指在天空中流淌。
因此选择B。
5.B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掌握。
叶赛宁的抒情诗《白桦》于1914年发表。这首诗意象鲜明、节律和谐、感情欢悦、意境明丽,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分四节,每节四行。首节总写白桦的特点。用“银霜”和“雪花”写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一个“涂”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次节写桦树的枝叶。
读选项可知,A、C、D三个选项正确,
B.诗歌描绘的是白桦在云雾中的美丽样子。选项有误。诗歌描绘了白桦在雪中的样子。
因此选择B。
6.C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赏析。
A.结合句子可知,句子把“美丽的春色”比作了“打翻的绿色墨水瓶”,形象又生动,仿佛满眼都是生机,所有事物蓬勃发展。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B.结合“古木参天”“苍翠欲滴”“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可知,句子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古木的翠绿之貌。
C.结合句子可知,作者直接写出绿的特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7. 繁星 藤萝 膝盖 漫灭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繁、藤萝、膝盖、漫”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浪漫 拥挤 绣花 消灭 快慢 救济 生锈 灾难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辨析以及给字组词的能力。
漫:màn。水过满,四处流出,漾出来:河水~出河床。~溢。淹没:大水~过桥面。满,遍,到处都是:迷~。~山遍野。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散~。
慢:màn。迟缓,速度小,与“快”相对:~车。态度冷淡,不殷勤,不礼貌:~待。
挤:jǐ。用压力使排出:~压。~奶。互相推、拥,用身体排开人或物:~塞。~开门。排斥:排~。许多人或物紧紧挨着,许多事情集中在同一时间内:拥~。~做一团。
济:
jì。渡,过河:同舟共~。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补益:无~于事。
jǐ。〔~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绣:xiù。用丝线等在绸和布上缀成花纹或文字:~字。绣成的物品:粤~。苏~。
锈:xiù。金属表面所生的氧化物:铁~。铜~。~斑。生锈:~蚀。
灭:miè。火熄:熄~。完,尽,使不存在 :~口。~亡。淹没:~顶之灾。
灾:zāi。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水~。火~。个人的不幸遭遇:招~惹祸。
9. 开关 呼吸 黑白 白花花 喜滋滋 暖烘烘 欣欣向荣 洋洋自得 翩翩起舞 可怜巴巴 热气腾腾 议论纷纷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意思相反的词语:贫富、是非、荣辱
ABB式词语:亮晶晶、黑沉沉、静悄悄
AABC式词语:念念不忘、头头是道、斤斤计较
ABCC式词语:生机勃勃、怒气冲冲、得意洋洋
10. 温和 夸耀 胆小 大道 酷热 愚蠢
【解析】略
11. 没有光 没有香 思潮里 波涛的清响 苏联 叶赛宁 高洁 高尚人格 春天 到处 都是绿色 颜色 象征 自然的颜色 希望 大海的赞美 母爱的伟大 往日美好记忆的憧憬和向往 到处都是绿的 景象 诗人的感受 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 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填空。
(1)题目出自《繁星·一三一》全文: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2)题目出自《白桦》,作者是苏联的叶赛宁,这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以白桦树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体现出作者对拥有白桦品质的人的尊敬。
(3)题目出自《绿》,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
(4)本题是对第三单元的总结。
首先是冰心的《短诗三首》,然后是艾青的《绿》,最后是叶赛宁的《白桦》。
《繁星·七一》是对往日美好记忆的憧憬和向往;《繁星·一三一》是对大海的赞美;《繁星·一五九》是称赞母爱的伟大。《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绿是自然景象,更是作者自己的感受。《白桦》这篇课文的主题是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出了它的美。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诗歌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杨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2. 绿得发亮的树叶 挂满雨滴的花朵 枝头欢快鸣唱的鸟儿 鸣叫的蝉 淋漓的汗水 躁动的心情 漂亮 凉爽的风 火红的云霞 愉悦的心情 皎洁的月光 酥香的月饼 团圆的心情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1)根据阅读原句可知,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前面的“这些事”。
故而写句子为:雨后的世界——是那么的美丽:空气里流淌着花的芳香, 世界是那么的纯洁干净,河水像一块澄澈的蓝宝石,一尘不染。
(2)根据阅读原句可知,是描写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的。
故而写句子为:夏日的正午,怎样的热情呢!太阳火辣辣的照耀着整个大地,和小草见面又互相的打招呼,花朵捧着晒红的脸庞。
夏日的黄昏,怎样的美丽呢!天空一碧如洗,白云下悠闲的飘着,凉风轻拂而过。
中秋的夜晚,怎样的愉悦呢!明亮的月光,悦耳的笑声,快乐的心情。
13.仰望——欲睡——沉睡 14. 排比 触觉 听觉 幻觉 15.并不矛盾。“沉睡着”,说的是“我”睡的神态;“觉得”,交代了“我”“沉睡”的原因。这样写,由果到因,因果相映,既富有情趣,又启人遐思。
【解析】13.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要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所给文段的思路,从文章内容“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是作者“仰望天空”之后看到的景色描写。而从“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这时我忘记了一切。”是我眼镜模糊,欲睡时候想象到的场景,后面内容“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是我已经入睡了,
14.此题是对修辞手法的考查,注意对一些常用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比拟、排比等的掌握和积累。划线句子出现了三次“是××”这样的句式,是由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是排比句。其中形容夜是“柔和的”是触觉描写,“静寂的”是听觉描写,“梦幻的”是幻觉描写。
15.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要根据词语含义再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沉睡表示睡得很熟,是对文中“我”睡觉神态的描述。觉得指产生某种感觉,这里指自己因为陷入沉睡所以产生了某种感觉。
16.远 近 傍晚 眺望远处 近处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 17.C 18.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9.①‖②~⑤‖⑥
“我”尽情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从不同的角度具体讲乡村傍晚的美景。
“我”喜欢乡村傍晚的美景。 20.远处的灯光透过隐约的树影,隐去了一部分光芒,变得细细的,却好像有了灵气,宛如一双双美丽的眼睛窥视着树林。
【解析】16.此题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通过关键词“眺望远处”、“近处”和“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可以看出本篇课文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乡村傍晚的景色。
17.此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A选项中将“稻田”比喻成“金色的海洋”,运用了比喻。B选项“一层山水一层人”是一种夸张的手法。D选项蜜蜂“唱歌”,用了拟人手法。
18.此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思想感情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最后落脚点可能是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本篇文章主要叙述家乡的傍晚,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描写对家乡傍晚的喜爱和家乡生活的喜爱。最后一句话“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正好体现这一点。
19.本篇短文是一个总分总结构,先总括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乡村傍晚的美景,最后升华为对家乡生活的喜爱。
20.此题为思路拓展题,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写家乡的晚景,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语句通顺。
21.我的梦想
我的梦想,
是成为舞蹈家。
穿着美丽的衣服,
在五彩缤纷的舞台上跳舞。
我的梦想,
是成为人名教师。
在三尺讲台上灌溉祖国的花朵。
现在的我,
正在通过梦想的道路上!
【详解】要写好诗歌,就要学会想象,进行联想,然后借助精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