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9 15:2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我爱祖国的蓝天,云海茫茫一望无边,春雷为我敲战鼓,红日照我把敌歼。”人民空军诞生后,面临的第一次战争考验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2.2019年国庆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展示着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以下排序能够正确反映我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的是(  )
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②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③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④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3.请给下列图片取一个最为恰当的展览主题名称(  )
A.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展 B.社会主义科技成就展
C.“两弹一星”成就展 D.空军现代化建设成就展
4.近年来,国际反华势力叫嚣“中国威胁论”之声不绝于耳,它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国防力量日益增强的不争事实。这里的“不争事实”的根本原因是(  )
A.解放军保家卫国的责任 B.战争年代我军的光荣传统
C.改革开放后国防科技的发展 D.为反击外国入侵做准备
5.下图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设计的邮票图案。如果要让你为这枚邮票所涉及事件的背景作说明,符合史实的是(  )
A.中美关系走向缓和并正常化 B.第三世界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C.中苏关系和好及苏联政府支持 D.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6.《耿飚将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据此推断,该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不结盟运动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7.2020年6月15日,印度军队在加勒万河谷非法越过中印实际控制线,与我边防部队发生肢体冲突,出现人员伤亡。印度的这一行为违背了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印缅三国总理共同倡导的(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的政策
C.“求同存异”方针 D.反对霸权主义
8.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这主要是因为(  )
A.美国忙于世界大战 B.美国对中国的敌视
C.美国实行贸易保护 D.中国推行闭关政策
9.20世纪70年代,标志着中美结束长期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历史事件是(  )
A.中美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B.“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10.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将为解决全球问题提出更多中国方案,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历史上,新中国首次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是提出(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D.“一国两制”构想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11.(6分)观察下面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否增强,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武汉”号、“海口”号导弹驱逐规以及“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中国第一支远洋护航舰队,从三亚起航,奔赴亚丁鸿、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以这三艘战舰为代表的中国海军正在向世人展示若中国海军日益提高的作战实力:两艘导弹驱逐舰均为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战舰,综合补给舰补给能力强,完全能够胜任护航任务的补给,而不需要停靠湛口。这是建国以来中国海军首次跨出国门执行远洋护航任务。
(1)图一、图二属于史料类别的哪一类?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以上图文内容反映了我国哪一方面的建设成就?
12.(7分)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上,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生产萎缩,民生困苦。国民党统治下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造成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党和人民政府有没有能力制止恶性通货膨胀,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使自己在经济上从而在政治上站稳脚跟,这在当时是比向尚未解放的地区进军和剿匪更加困难的新的严峻考验。
国际上,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国,在其“扶蒋反共”政策失败后,仍然不肯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时党和政府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材料二中“经此一战”是指什么事件?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此战胜利所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中指出农民群众“自觉地行动起来”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产生的变化。
(4)综合材料二、三,这两个事件在当时有什么共同作用?
1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波兰、蒙古、阿尔巴尼亚、越南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彻底地驱逐了帝国主义的势力,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维护了国家安全和主权领土的完整:另一方面,“一边倒”也使我国获得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的援助,从而为中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最重要的是,这一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材料三下面三幅图内容分别为中美建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何特点以及出现这一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世界的,并分析其原因。
三、综合题(共15分)
14.(7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回首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回答问题。
(1)【政权巩固】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列举两项)
(2)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道路探索】“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体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哪一成就?
(4)【外交成就】“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的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说
为求劝解,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这一方针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原则?
(5)请你谈谈新中国应该如何提高国际地位?
15.(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99年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表
年份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数量(个) 10 32 50 122 131 161
材料二: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据统计,截止至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时,中国已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就共建“一带一路”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成立了已有90个国家加入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而且有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超过165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2%。
——摘编自高焓迅《中亚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认知与思考》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49年以来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的总体走势。
(2)根据上述材料拟定一个论题(或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加以简要阐释。(要求:论题或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四、列举题(15分)
16.(5分)列举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三例。
17.(5分)列举新世纪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18.(5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上的辉煌成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人民空军”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3000多架。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官兵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在朝鲜战场击落敌机300多架,取得了辉煌战绩。D选项正确;
北伐战争年时期人民空军还没建立。A选项错误;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空军还没建立,B选项错误;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空军还没建立,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空军建立的相关史实。需要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并掌握人民空军的建立。
2.【答案】C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分析】 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2012年9月;②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1949年4月;③“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12月31日,更名为火箭军,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④歼5型歼击机的仿制成功1956年,排序为②④①③ ,排除ABD,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3.【答案】A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展示的是我国东方五号战略导弹、待命出航的潜艇和国庆五十周年阅兵的图片,充分显示了新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知识点】钢铁长城;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我国国防力量日益增强”,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实行科技强军,所以选择C;
解放军保家卫国的责任,战争年代我军的光荣传统,为反击外国入侵做准备都是我国国防力量日益增强的原因,但都不是根本原因,所以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国防建设的成就,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合能力,难度较大,在作答时综合之前所学,运用排除法可准确作答。
5.【答案】B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这主要得益于第三世界过节对中国的支持,B选项正确;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才开始走向正常化,A选项错误;
中苏关系当时很紧张,C选项错误;
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当时开没有进行改革开放,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并掌握中国重返联合国主要得益于亚非拉国家的支持。
6.【答案】C
【知识点】日内瓦会议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可知这次会议上讨论的内容之一是朝鲜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室日内瓦会议,C选项正确;
万隆会议上是没有西方大国参与的,与朝鲜问题无关,A选项错误;
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新兴国家对外采行中立主义,拒绝加入西方集团与共产集团,因而有不结盟运动产生。B选项错误;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涉及的主要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此时朝鲜问题已经解决,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并掌握日内瓦会议的相关内容。
7.【答案】A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由此,A选项正确;
不结盟的主要含义在于强调独立自主,和平相处,政治意义很浓厚,B选项错误;
“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的,C选项错误;
反对霸权主义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题干描述的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并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答案】B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 “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这句话表明,1950年到1971年中美之间的交流很少,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有关史实,关键信息是“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
9.【答案】A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为了寻求新的外交战略平衡点,中国有意改善中美关系,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开始走向正常化,A符合题意;
B发生在1971年4月,不符合题意;
C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不符合题意;
D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中美建交,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0.【答案】A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 习近平主席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历史上,新中国首次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尼赫鲁、吴努)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被普遍接受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对国际外交作出重要贡献。
11.【答案】(1)A
(2)战舰(舰队)名称;战舰种类;战舰任务等。
(3)海军建设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图二是实物,属于实物史料;
(2)依据以上图片以及文字介绍,可以看出,战舰(舰队)名称、战舰种类、战舰任务等;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图文内容反映了我国的海军建设成就;
故答案为:(1)A
(2)战舰(舰队)名称;战舰种类;战舰任务等
(3)海军建设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注意要理解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包括图片和文字,细心阅读观察,进行分析回答,注意紧贴材料信息分析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3)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紧贴材料信息理解。
12.【答案】(1)国内:生产萎缩,恶性通货膨胀,造成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国际: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
(2)事件:抗美援朝战争。影响: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政治上: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经济上: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4)共同作用:巩固了人民政权。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土地改革的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经济上,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生产萎缩,民生困苦。国民党统治下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投机猖獗。据材料“国际上,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国,仍然不肯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可得出,新中国成立时党和政府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是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 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因此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第二小问,据材料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并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依据材料三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势...."可得出,农民群众“自觉地行动起来在政治上的变化是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据材料“没收地主阶级的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可得出经济上: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地的主人。
(4)材料二体现的是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材料三体现的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这两个事件在当时的共同作用是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点评】本题学生可以分析材料的关键句和关键词得出依据材料的答案。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其它所问答案。
13.【答案】(1)特点: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原因:两极格局对峙;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对政策。(答出一点即可)
(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3)1979年中美建交,打开了我国对外交往的新局面;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逐步融入世界,加入WTO;中国的发展道路、价值理念、制度模式影响日益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正确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的情况”可知,建国初期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两极格局的对峙和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对政策。
(2)据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初彻底地驱逐了帝国主义的势力,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维护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主权领土的完整;另一方面,‘一边倒’也使我国获得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的援助,从而为中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最重要的是,这一时期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一些令人赐目的成就。”可知,“这一时期”是指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有: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3)据材料三三幅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中美建交,打开了我国对外交往的新局面;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逐步融入世界,加入WTO;中国的发展道路、价值理念、制度模式影响日益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正确的外交政策和方针等。
故答案为:
(1)特点: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原因:两极格局对峙;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对政策。(答出一点即可)
(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3)1979年中美建交,打开了我国对外交往的新局面;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逐步融入世界,加入WTO;中国的发展道路、价值理念、制度模式影响日益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正确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建国初期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的特点及出现这一点的原因、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外交成就、中国一步一步走向世界的表现及其原因的相关史实。
14.【答案】(1)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武汉长江大桥。
(4)“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
(5)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等。
【知识点】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第一个五年计划;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采取的重大措施有:1951年的西藏和平解放,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和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2)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3)据“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结合所学可知,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它是“一五”计划时期的重要成就。
(4)为求劝解,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方针体现了新中国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
(5)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围绕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武汉长江大桥。
(4)“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
(5)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等。
【点评】注意识记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万隆会议、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等知识点。
15.【答案】(1)递增。
(2)论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大潮流。阐述: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整体走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世界各国要求和平的呼声愈来愈高,新中国建国伊始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与我国建交,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另一方面,发展成为解决各国国内诸多社会问题的最佳途径,中国为此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受到了世界各国或国际组织的广泛认同,并取得了巨大成效。综上所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不仅是各国的共同诉求,也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大潮流。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美建交;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表格中1949年以来,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变化可知逐渐增多。
(2)本题属于开放题型,首先依据材料提取论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于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依据材料一、二可以提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大潮流”观点。论证依据材料一、二的信息和所学从二战结束以来,新中国建国伊始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与我国建交,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以及新时期中国为此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受到了世界各国或国际组织的广泛认同,并取得了巨大成效。最后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不仅是各国的共同诉求,也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大潮流进行归纳总结。
【点评】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解答此题关键是立足于材料,联系所学分析答案。
16.【答案】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
【知识点】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决议驱逐台湾当局驻联大的代表,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总理的邀请访华。中美签署《上海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签署《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总理的邀请访华,两国政府发表《中日联合声明》,标志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7.【答案】恢复中华人民共隆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日本首相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等等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词“新世纪”,有恢复中华人民共隆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日本首相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等
【点评】考查新世纪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18.【答案】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两 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9月,日本正式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同西方世界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 的友好合作关系。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70年代新中国外交成就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第一子目重返联合国中的内容:“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第二子目“小球转动大球”中的内容:“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第三子目“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中的内容:“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外交工作的另一个显著成就,是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形成了更大范围的建交高潮。”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上的辉煌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70年代新中国外交成就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时间和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