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鉴赏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体会李清照国破家亡、饱经离乱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特别是南渡之后的人生经历; 2.学习鉴赏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李清照国破家亡、饱经离乱的哀愁。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好,老师想问问大家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诗人?大家脑海里一定浮现出很多人的身影,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被称作“千古才女,万古愁心”的女词人——李清照,并一起学习她的一首词《声声慢》,共同体味千百年前乱世中的生命况味。 走进文本 1.走近作者 师:品诗需要知人论世,本词作者李清照早年的生活美满幸福,出生于书香门第,少女时生活优渥,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而中年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她的文风也因此有很大转变。
PPT显示: 前:生活闲适,夫妻志趣相投、感情深厚;
后:北宋灭亡,漂泊江南,丈夫身亡、书画丢失。
前:清新明快、细腻婉转,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
后:哀婉凄清、苍凉悲楚,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师:回顾李清照的一生,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做概括: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在这样的一生当中,不可避免的,国破、家亡、夫死的愁怨充斥在李清照的作品中。 师:了解了李清照的人生经历,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声声慢》,来体味其中的“愁”情。 2.诗词赏析 师:《声声慢》中词人李清照是怎样表达愁情的呢 (1)妙用叠词抒发悲情 “寻寻觅觅”写动作,“冷冷清清”写环境,“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哀伤。 (2)在叙事中抒发哀情 词中叙写了一个故事来抒发感情:一个人喝酒,一个人遐想,一个人看着长天大雁飞过,一个人看满地黄花零落;一个人独守窗前,追思过往,听雨打梧桐,彻夜难眠。 (3)巧用意象,托物寄意 全词通过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情。 (4)虚实结合,追忆深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是想象和联想,是虚写,有雁飞过,作者心生感慨,就联想到,这可能是曾经为我们传书的那只鸿雁啊! (5)直抒胸臆,极言愁情 “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胸臆,吐露无限愁情。 当李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凉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李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 我们再回到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上: 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染病身亡后,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补充) 张汝舟迎娶她不是因爱“才”而是图“财”,是觊觎她的文物珍藏,李清照告发其违法行为并请求离婚。而依宋律,告发自己的亲人,即使罪名成立也要入狱两年。李清照告倒了自己的后夫张汝舟,自己也入狱,九天后,因友人营救,再见天日。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师:了解这些史实之后,大家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如果说李清照的前期的愁是闲愁、闺愁,那后期是什么愁呢?是情愁--孀居之悲;家愁--丧夫之哀;国愁--亡国之恨。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加倍的补偿和馈赠。 三、课堂小结 师:关于《声声慢》我们就学到这里,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漂泊江南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请大家课后自行朗读背诵,同学们再见!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