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22 伟大的悲剧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22 伟大的悲剧课件(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0 07:5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南极点附近的平均气温为零下49摄氏度,寒季时可达零下80摄氏度
  冰山,虽然美丽壮观,但是对于航行在海上的船只来说,却是可怕的威胁。尤其是在大雾迷漫、能见度很差的天气。
气候极其恶劣,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
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
夏季气温较“高”时,
随时会有雪崩和冰山崩塌
白雪由软变硬时,结成厚厚的冰凌,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
  晴天时光照极强,如果忘记戴墨镜,时常被积雪的反光刺痛眼睛,肿胀、流泪,甚至失明。这种现象叫做“雪盲”。
  
纵横密布的冰缝比暴风雪更恐怖
这些冰缝深达千米,被称作"地狱之门"
这个冰洞看着美丽,其实危险至极
阿 德 雷 企 鹅
帝王企鹅
鳞 虾
南 极 海 狼 在 挠 痒 痒
南 极 的 夜 晚
南 极 光
南 极 光
阿蒙森-斯科特站
预习检测
1、以下红体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厄运(è) 胆怯(què) 坚持不懈(xiè)
B、无垠(yín) 告罄(qìng) 毛骨悚然(sǒng)
 C、吞噬(shì) 战栗( lì ) 忧心忡忡(zhōng)
 D、羸弱(léi)凛冽(lǐn) 怏怏不乐(yāng)
B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昔日 堡垒 辜负 耀武扬威
B、凛冽 吞噬 疲惫 语无伦次
C、毡鞋 保佑 钦佩 珊珊来迟
D、拯救 鲁莽 厄运 海市蜃楼
C
写作背景
1911年,两位著名的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各率领一支探险队踏上了冲击南极点的征程,为“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比斯科特队早5个星期到达南极,并顺利班师,而斯科特等5人却永远长眠在茫茫冰雪之中。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描述了他们的这次失败之旅。
走进作者
茨威格
(1881—1942)奥地利作家,一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精神疗法》等。中短篇小说有《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感觉的混乱》等,长篇小说《焦躁的心》。
1、跳读课文,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
节 。
2、抓取文章典型事件和人物,品味关键语
句,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3、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学习目标
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时间、地点、人物等重要信息,理清故事情节。
跳读课文,整体感知
时间 地点 人物及事件
12.1.16 白色雪原
12.1.18 南极点
12.2.17 埃文斯死去
12.3.2 贮藏点
12.3.21 无法离开帐篷
12.3.29 帐篷里
12.10.29 营地
12.11.12 发现遗体并垒了石墓
1、填写表格,复述故事
斯等发现自己晚到一月
斯等到达极点,伤心并要作证
屠宰场营地
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
帐篷里
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
一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帐篷
时间:
1912年
人物:
斯科特一行5人(斯科特等人)
地点:
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
事件:
不幸
遇难(覆没、牺牲……)
2、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
合作探究,研读悲剧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表现在斯科特探险队之行的哪几个方面?从文中哪些文字可以看出?小组讨论,推选代表。
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说:“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谁的观点?作者是不是这样认为的?那世人们对他们的离去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此观点。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世人对他们的怀念和对他们离去的悲痛。
——世人之悲
品读细节,感悟伟大
作者称这样的悲剧为“伟大的悲剧”,你认为哪些地方体现了“伟大”呢?请找出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之处,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说明理由。
例:第六段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继续进行着自己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须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坚毅执著,勇于探索,有
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
各抒己见,拓展延伸
1、同样是南极探险,茨威格这位著名的传记作家,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写这悲壮的一幕?在文中,你能找出体现作者对这一事件态度的句子吗?试着品读分析(含义、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虽然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句话在全文中可作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2、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探险家的故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克里斯托 弗·哥伦布于1451年出生在意大利的热那亚港,14岁时就到海上生活。他通过对地图和书本的学习和研究后确信,向西横越大西洋航行能到达亚洲。
麦哲伦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 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张 骞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汉。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张骞给皇帝带回了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郑 和
3、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你是否有过冒险的经历呢?把事情的经过写一写,并谈谈感受。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人可以失败,
但不可以被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