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中第三节内容《群落的演替》,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2020修订)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通过前面两节内容的学习已经对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有了深入了解,知道群落的定义、物种组成、空间结构等内容,在本节内容中主要为学生介绍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及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群落演替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活实际中要尊重并利用群落演替规律,同时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有了深入了解,但对群落的变化阶段和特点还较为陌生,本节内容从群落的角度出发,使学生了解群落的演替过程和特点,巩固前面所学的群落结构等内容,将所学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运用群落演替规律解释生物学现象,增进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将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思考现实问题,利用群落演替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具体实例,用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分析、阐明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结合具体实例,应用比较、分析、归纳等区分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通过实例探讨人类活动与群落演替的关系,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科学探究、科学思维)
3.了解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的伟大成就,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政策(社会责任)
四、教学重点
1.群落的演替过程
2.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五、教学难点
1.群落的演替过程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情景创设】播放火山爆发后的视频或图片,展示教材38页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提问: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 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吗? 3.这一地区和其他地区有哪些不同? 结合图片及生活经验,运用所学内容思考回答问题 用火山爆发后的生物变化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导入本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并联系现实生活环境,思考比较火山爆发地点和现实生活地区的不同,为学习群落演替的概念进行铺垫
初生演替 从导入部分的火山爆发后的变化引出群落演替概念 【资料展示】自然条件下的群落演替过程,从光滑的岩石上的演替开始,了解演替进行的阶段和每个阶段的特点,并提出问题: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是地衣?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就裸岩上的整个演替过程而言,土壤条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苔藓出现后,它们和第一有什么样的种间关系?那种生物占优势?在群落演替过程中,还有哪些中间关系会影响演替过程? 3.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木植物和灌木吗? 4.为什么经历苔藓阶段后,不能马上长出高大乔木,而是先经过草本植物阶段? 5.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结构和物种丰富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顶级群落的优势物种是不是不再变化?还存在群落演替吗? 7.沙漠中可能演替出森林吗? 每位同学绘制出初生演替过程各阶段的模式图,并总结出各阶段的特点 【归纳总结】初生演替各阶段及特点 观看视频或图片,分析演替的各个阶段及特点,建立初生演替的过程模型,并完成48页思考讨论问题,绘制初生演替过程图 得出结论: 1.群落演替的实质、方向和演替的规律 2.群落是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群落演替体现的是群落内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优势物种的更替。群落演替中取代的(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每个阶段的动植物都是与当时的环境条件相适应的 通过图片或视频,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初步感知初生演替的过程,通过绘制初生演替阶段图,训练科学思维,构建初生演替模型,近一步认识初生演替的过程。 通过探讨交流,使学生学会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群落,加深对群落演替概念的理解,形成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
次生演替 除了从没有植被覆盖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植物覆盖过的地方是否会发生演替? 【情境创设】弃耕的农田图片,提出问题,在这片弃耕的农田上是否会发生演替?将经历怎样的演替过程? 1.在弃耕的农田上,首先定居的会是什么植物?原因是什么? 2.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中,土壤条件是如何变化的? 3.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但是这两种类型的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所以他们分别被称为初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学生构建次生演替模型,探讨次生演替的过程、方向和规律并回答相应问题 结合生活经验和掌握的有关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预测群落的发展,实现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 【分析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开始时的场景,比较和初生演替有什么异同之处? 提出问题: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相比,初始条件有何不同?哪种演替经历的时间更长?为什么?这两种演替还有哪些差异?有哪些共同点? 【总结】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群落演替一般朝着物种丰富度增加、结构复杂的方向进行 学生回顾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相关内容,从演替的起点、经历时间、演替速度等方面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运用比较归类的方法,概括两种演替的异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用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进行分析,加深对群落动态变化的理解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资料展示】教材42页思考讨论资料思考回答问题 【总结】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因素的影响,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完成讨论42页思考讨论中的问题,分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认同人类活动应该遵循群落演替规律,树立生态保护意识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资料展示】我国退耕还林所取得的成就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策方针 提出问题: 1.为什么说退耕还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 【总结】群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人类活动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认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了解退耕还林的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认同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议措施的意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心,以及共建生态文明的使命感
拓展延伸生物入侵 以加拿大一枝黄花为例,讲解外来生物入侵对当地生物的影响 认真听课 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入侵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结 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总结演替的概念、类型、过程、结果、影响因素等,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 总结、回顾本节内容 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系统观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火山爆发后的生物变化情况引出群落的演替概念,使学生主动思考生物学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展示自然界中群落演替过程各阶段,认识到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了解群落演替的规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树立生态保护理念,同时了解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取得的成就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心,以及共建生态文明的使命感,将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和生活实践相联系,应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