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物 答 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A 2.C 3.D 4.A 5.D 6.B 7.A 8.D 9.C 10.A 11.B 12.C
二、不定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道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得0分)
13.ABC 14.CD 15.ABD 16.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三、非选择题(共60分)
17.(14分)
(1) 突触小泡 胞吐 受体
(2) 正常(健康)小鼠(2分) M溶液(2分) 有 丙组小鼠找到平台路径短,穿越平台次数少(2分) 增加(2分) Cur20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2分)
18.(12分)
(1)浆细胞 蛋白质
(2)a、e、d (2分) a、d(2分)
(3)单抗2 不同
(4)疫苗主要针对健康人群,起免疫预防作用;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特效药主要针对已经感染病毒的患者,起免疫治疗作用。二者作用不同,不能相互替代。新冠肺炎是传染性很高的传染病,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4分)
19.(14 分,每空2分)
(1)环境因素(温度) (2分)
避免出现在冬季来临之前开花而无法正常结果的情况(2分)
(2)春化过程中,植物体内N8的浓度增加促进V3的转录(2分)
(3)低温并未显著促进N8基因的转录(表达) (2分)
用CHX抑制翻译导致没有新N8蛋白合成,但在5℃和20℃下,48h内N8蛋白的含量并未降低,说明均未被降解(2分)
(4)adeg(h) (4分)
20.(10分,每空2分)
(1)种间竞争(2分) 随机 (2分)
随土壤盐度增加和含水量下降,互花米草比芦苇叶面积下降幅度小(2分)
(2)能缓解互花米草释放的化学物质对黑麦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2分)
(3)研究促进黑麦草生长的芦苇浸提液最适浓度;研究芦苇浸提液对其他本地植物生长的影响。(合理即可)(2分)2022 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生 物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 1 选择性必修 2(至第 2 章)
时量:75 分钟 满分: 100 分
第 Ⅰ卷 选择题 (共 4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 ,共 24 分 ,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当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 ,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会动员起来 ,共同抵御寒冷 。这些反 应不包括
A. 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B. 皮肤血管收缩导致血流量减少
C. 神经系统快速反应 ,引起骨骼肌战栗 D.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增强细胞代谢
2. 在野外 ,草丛里突然窜出的蛇会让人受到惊吓;平日里 ,人体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这 些都与自主神经系统相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受到惊吓时 ,副交感神经兴奋 ,心跳加快 、呼吸急促
B.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C. 人体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说明大脑皮层能够调节内脏活动
D.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相反 ,不利于机体适应环境
3. 机体对同一生理过程可能存在相反的调节 ,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 , 以使机体对外界刺 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 ,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下列生理调节过程 ,不属于此类的是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B. 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C.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作用于心脏跳动
D. 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作用于肝糖原分解
4.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兴奋剂检测中 ,首次使用干血点 ( DBS ) 技术 。DBS 采样时 ,将运动 员的一滴指尖血滴在滤纸上 ,待其自然风干两三个小时即可制成待测样品 。下列相关叙 述 ,不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类兴奋剂在违规使用者体内 ,作用于突触前膜
B. DBS 风干脱水可抑制微生物分解作用 ,提高样品的稳定性
C. DBS 风干可使样品中的兴奋剂浓缩 ,利于提高检测灵敏度
D. 严禁滥用兴奋剂 ,能更好地维护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5. 痒觉可由化学物质 (如组胺) 或机械刺激引发 。2010年 ,人类首次鉴定出感觉神经元上 可感知触碰 、振动的PIEZO蛋白。研究者用不同试剂处理小鼠感觉神经元,实验结果如图 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阳离子进入细胞可引起神经元兴奋 B. 组胺和触碰都能激活感觉神经元
C. 推测 PIEZO 蛋白可促进阳离子内流 D. 触碰引起痒觉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2022 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生 物 第 1版 共 6 版
6. 科研人员发现长期精神压力会导致皮质醇释放增加 ,导致细胞的DNA损伤 ,诱发细胞癌 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精神压力导致下丘脑产生消极情绪引发皮质醇释放
B. 皮质醇通过体液传送到靶细胞 ,结合受体后发挥调节作用
C.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髓质轴促进皮质醇释放
D. 上述过程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完成调节
7. 世界卫生组织对猴痘病毒传播作出预警。研究表明 ,接种过天花病毒疫苗的人群对猴痘 病毒有一定的抵抗力。为此 ,我国生产了分离于天花病毒的“天坛株”疫苗备用 。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猴痘病毒可能与天花病毒的抗原结构相似
B. 疫苗可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C. “天坛株”可诱发非特异性免疫预防猴痘病毒
D. 疫苗诱发机体产生大量抗体起到长期保护作用
8. 一些人对猫过敏,研究发现猫体内存在的过敏原约有1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猫唾液中的F 蛋白 。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猫的舔毛行为会增加人接触F蛋白的概率
B. 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C. 若有家庭成员对猫过敏 ,则应尽量避免在家中养猫
D. 从未接触过猫的儿童若接触F蛋白 ,也会产生过敏反应
9. 植物生长发育包括种子萌发 、植株生长 、开花结实 、衰老脱落等过程 。有关植物生长发 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由脱落酸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B. 生长素和赤霉素只参与植物茎伸长生长过程的调节
C. 乙烯促进的果实成熟和衰老过程对植物有积极意义
D. 植物体内微量的激素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极其微弱
10. 豌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 ,未涉及到的激素调节过程是
A. 脱落酸促进叶的脱落 B. 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
C. 细胞分裂素促进芽的分化 D. 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
11. 近年来 ,首都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常住人口大体呈现先增长后稍下降的趋势 B. 常住外来人口的变化只受到迁出率影响
C. 该数据通过人口普查获得 ,属于调查法 D. 人口数量少 ,不意味着个人生态足迹小
12. 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 国家卫健委提出一系列措施 ,其中不包括
A. 加强机场和口岸等处的疫情检测 B. 鼓励“互联网”挂号和网络就医
C. 要求所有人员一律要接种疫苗 D. 倡导保持一米的安全社交距离
二、不定项选择题 (每小题 4分 ,共 16 分 ,每道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 ,有的只有一个选项 正确 ,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得 4 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 ,选错得 0 分)
2022 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生 物 第 2版 共 6 版
13. 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过度摄食会促进瘦 素基因的表达 ,饥饿反之。瘦素调控体重的过程 如右图所示 ,叙述正确的是
A. 瘦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B. 体重调节过程包括神经和体液调节
C. 下丘脑神经元细胞膜上有瘦素受体
D. 下丘脑能有意识控制交感神经兴奋
14. 新冠病毒 ( SARS-CoV-2 ) 是RNA病毒 ,其囊膜 上的S蛋白与人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侵染人 体细胞 。将S蛋白基因编码的mRNA包裹在脂质纳
米
下丘脑
交感神经↑
(
能量消耗↑
) 摄食↓ 瘦素
↓脂肪库↑
(脂肪细胞组成)
↑示增加或兴奋, ↓示减少或抑制
颗粒中制成mRNA疫苗 ,进入人体细胞 ,翻译出S蛋白 ,起免疫预防作用 。叙述错误的是
A. SARS-CoV-2进入人体能激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B. 人体清除SARS-CoV-2是免疫防御功能的体现
C. mRNA疫苗通过主动运输进入人体细胞
D. 疫苗中的mRNA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15. 青稞被视为谷物中的佳品。研究人员分别用生长素( IAA )、赤霉素( GA3 )、脱落酸( ABA ) 处理青稞种子 ,一段时间后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上述实验中 ,各组青稞的根均可生长
B. IAA 促进青稞根生长的最适浓度约为 6pmol/L
C. 该结果未体现出IAA 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
D. GA3 与 ABA 调节青稞根生长的效果相反
16. 美丽星杆藻和针杆藻在细胞壁形成过程中都需要硅酸 盐。下图表示二者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两种藻类的种 群密度及培养液中硅酸盐的含量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两种藻类单独培养时均呈S形增长
B. 二者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初始种群密度
C. 针杆藻在低硅酸盐水平下更具竞争优势
D. 自然界中硅酸盐含量可能导致二者生态位分化
第 Ⅱ卷 非选择题 (共 60 分)
三、非选择题 (共60分)
17. ( 14分)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最新的研究表明该疾病的发生与胆碱能 系统 (与记忆 、选择性注意和情绪处理等认知功能有关) 功能障碍有关 。为研究姜黄素 衍生物Cur20对阿尔茨海默症小鼠记忆和认知功能的作用 ,科研人员展开了相关实验 ,请 回答下列问题。
( 1 ) 在胆碱能系统中 , 乙酰胆碱作为重要的神经递质储存在 中 ,兴奋传递到 突触小体时 ,该结构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 方式释放乙酰胆碱 ,与突触后
2022 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生 物 第 3版 共 6 版
膜上的 结合传递兴奋 ,乙酰胆碱则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 ,在胆碱能系统中发 生的这一过程是学习记忆产生的基础。
( 2 ) 科研人员利用某受体拮抗剂获得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小鼠 ( AD鼠) 并展开实验,如下所示。
分组 研究对象 实验处理 检测 乙酰胆碱含量 (ug/mg)
甲 Ⅰ M溶液 将小鼠置于水迷宫中 ,检测 其找到安全平台 ,追踪其找 到平台的路径及穿越平台次 数 72
乙 AD鼠 Ⅱ 29
丙 AD鼠 Cur20的M溶液 63
注:水迷宫如图所示,是 1 个直径 150 cm、高50 cm的池子,水迷宫的水池水深 30 cm, 在距水面 1.5 cm处放置直径10 cm的1个逃离平台 ,利用其上面的摄像机可以记录小鼠的运 动轨迹。
实验结果
①表格中甲组 Ⅰ应选择 小鼠作为研究对象 ,乙组施加的试剂Ⅱ应为 。
②根据水迷宫实验结果判断,Cur20对AD鼠记忆和认知功能 (有、没有) 改善作 用 ,判断依据是: 。
③检测三组小鼠海马组织匀浆中的乙酰胆碱含量 ,结果如上表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知 ,Cur20能够 AD鼠海马体内乙酰胆碱的含量 。结合乙酰胆碱在
突触间隙中的含量变化 ,推测Cur20的作用机理是 。 18. ( 12 分) 学习以下材料 , 回答 ( 1 ) ~ ( 4 ) 题。
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的研发
2021 年 12 月,由我国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抗新冠病毒抗体特效药获得中国药品监督管 理局紧急批准上市。
位于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上的受体结合结构域 ( RBD )
能够与人细胞表面受体 ACE2 结合 ,介导病毒入侵宿主细胞。
科研团队以 RBD 为靶位点 ,开发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 ,流程
大致如下:经 8 位新冠肺炎患者同意后,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
浆抗体含量及抗体与病毒的结合情况 。选择抗 RBD 抗体含量
高、结合效力好的 4 位患者血液样本,分离不同的 B 细胞,并
获取其中的抗体相关基因,分别导入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进
一步筛选、培养 ,获得了 206 种抗 RBD 的抗体 ,这些抗体表
现出良好的 RBD 结合活性 。 图 1 SPR 检测
中和作用指抗体与病毒结合,并阻止病毒吸附、感染细胞的效
应 。如图 1 , 用 SPR 检测分子间的结合能力 , 以反映抗体的中和作用 。 实验组首先将靶分 子固定于传感器芯片上 ,将一种能与 靶分子结合的物质随缓冲液流过传感器 ,待结合稳定
2022 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生 物 第 4版 共 6 版
后加入第二种物质 。通过接收器检测第二种物质与固定物的结合量 ,并与对照组比较 ,部 分实验结果如图 2 ,最终研究团队选用了中和作用最强的抗体,命名为安巴韦单抗 ,并与罗 米司韦单抗进行了联合使用。
图 2
研究者表示: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在国际多中心试验中展现了优异的安 全性和保护性 ,是至今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开展了变异株感染者治疗效果评估并获得 最优数据的抗体药物。
( 1 ) 抗体是由 细胞产生的一种免疫活性物质 ,其化学本质为 。
( 2 ) 利用 SPR 检测抗体的中和作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方案分别是 (按操作顺序选填下 列字母):
实验组: ;对照组: 。
a.将纯化的新冠病毒 RBD 固定于传感器芯片
b.将待测抗体固定于传感器芯片
c.在缓冲液中加入纯化的新冠病毒 RBD ,流过传感器
d.在缓冲液中加入纯化的 ACE2 ,流过传感器
e.在缓冲液中加入待测抗体 ,流过传感器
( 3 ) 根据图2 可知 , 的作用效果最佳。为确保联合使用发挥更强的效果, 两种单抗识别 RBD 的具体位点应 (选填“相同”或“不同”)。
( 4 ) 专家指出 ,即使有了抗新冠病毒抗体特效药也不能替代疫苗接种 。请你结合免疫学知 识 ,撰写一段文字 , 向身边的亲友解释这一观点 (不超过 100 字)。
19. ( 14分) 有些植物需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开花。这种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 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 。V3基因是春化的活化基因。
( 1 ) 春化作用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仅受植物激素调节 ,还受 调 节 。植 物 进化 出 春 化作 用 机 制对 其 适 应生 存 环 境的 意 义 是 。
( 2 ) 研究发现 ,与 20 ° C 培养相比 ,低温 ( 5 °C ) 培养的拟南芥根 尖分生区的 N8 蛋白浓度明显升高 。将野生型拟南芥和 N8 高表 达突变株(n8 )放在 20 °C 条件下培养,检测 V3基因转录水平, 结果如图 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 。
( 3 ) 为探究温度信号对拟南芥 N8 蛋白的影响机制 ,科研人员做了系 图 1 列实验。
实验 1:在 5℃条件下培养野生型拟南芥 28 天,再转至 20℃条件下培养 8 天,定期取
样检测拟南芥中 N8 基因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如图 2 。
实验 2:在 5℃条件下培养野生型拟南芥 28 天,用 CHX (翻译抑制剂) 处理后分成两
组,分别在 5℃和 20℃下培养,定期取样检测拟南芥中 N8 含量,结果如图 3。 图 2 结果说明 。实验 2 证明 N 蛋白的降解不响应温度信号,理由是 。
2022 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生 物 第 5版 共 6 版
N8
图 2
(
0
4
8
1
24
4
(
h
)
0
4
8
1
24
4
(
h
)
)2 (5)8d (℃) CHX,5℃培养 2 (5)8d (℃) CHX , 20℃ 培
蛋
图 3
( 4 ) 研究人员推测: 由于低温条件下植物生长速度缓慢 ,导致单位质量拟南芥的 N8 蛋白 含量上调 。为验证该推测 ,实验组选择的实验材料 、培养条件 、使用的试剂及检测指
标分别是 。
a. 野生型拟南芥
c. 5 ℃培养
e. 植物生长抑制剂
g. 植株 N8 蛋白浓度
b. N8 高表达突变株 (n8 )
d. 20℃培养
f. 蒸馏水
h. 植株干重
20. ( 10分) 互花米草入侵是当前我国滨海湿地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严重的外来物种入侵 会 导致当地原有植物种类锐减,科研人员针对其入侵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
( 1 ) 芦苇是分布于我国滨海湿地的一种本土植物 ,与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态位 ,二 者 之间的关系是 。研究人员在东海岸10个湿地进行调查 ,在每块湿地 选 取3 ~ 5个取样点 ,采集植物和土壤样本 ,测定相关数据 ,结果如下图。
如图显示 ,该结果可以说明互花米草受水盐波动影响较小 ,推测这是互花米 草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
( 2 ) 植物可以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 ,对同种或异种植物产生影响 。研究人员制备了不同植 物浸提液 ,分别处理本地植物黑麦草的种子 ,结果如下图。结果表明芦苇释放的化学 物质 。
( 3 ) 若采用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浇灌芦苇浸提液的方法 ,帮助入侵地的群落恢复 ,还需要进 行哪些研究? (答出一条即可)
2022 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生 物 第 6版 共 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