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生 物
考试范围:必修 1 前五章
时量:75 分钟 满分:100 分
第 Ⅰ卷 选择题 (共 4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 ,共 24 分 ,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B. 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
C.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构成 D. 细胞都是独立存在的
2. 下列对大肠杆菌和新冠病毒共性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都具有遗传物质和蛋白质 B. 在生命系统层次中都属于个体层次
C. 都具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D. 都在自身的细胞中合成蛋白质
3. 下列关于四种有机小分子的叙述 ,正确的是
①葡萄糖 ②核苷酸 ③氨基酸 ④腺嘌呤
A. 都是含N和P元素的物质 B. 都存在于真核和原核细胞中
C. 都可以缩合成生物大分子 D. 都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4. 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 ,对应有误的是
A. 细胞膜:脂质 、蛋白质 、糖类 B. 核糖体:蛋白质、核糖核酸
C. 染色体:核糖核酸 、蛋白质 D. 细胞骨架:蛋白质
5. 葡萄糖转运蛋白 ( GLUT ) 是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载体蛋白。我国科学家成功解析了人 的 GLUT 处于不同构象的晶体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亲水的葡萄糖难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B. 葡萄糖转运依赖于 GLUT 的构象改变
C. 线粒体外膜上应分布着大量的 GLUT D. GLUT 的结构异常可能会引发糖尿病
6. 右图示显微镜下某真核细胞中线粒体及周围的局部结构 。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①中发生葡萄糖的分解但不生成 ATP
B. 结构②上丙酮酸被彻底分解为 CO2 和 H2O
C. 结构③中[H]与 O2 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D. 结构①②③中均有参与细胞呼吸的相关酶
7. 将植物的叶肉细胞磨碎,进行差速离心 (即将细胞匀浆放在离心管中,先进行低速离心,使 较大颗粒形成沉淀;再用高速离心沉淀上清液中的小颗粒物质,从而将细胞不同的结构逐级分 开) ,结果如下图所示,P1~P4表示沉淀物 ,S1~S4表示上清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22 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生 物 第 1版 共 6 版
A. 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器只分布在S2 B. DNA仅存在于P1 、P2和P3 中
C. P3 中含有合成蛋白质的结构 D. S1 、S2 、S3和P4 中均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8.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 、液泡膜上含有一种H+-ATP酶 ,可以转运H+,有利于细胞对细胞外溶 质分子的吸收和维持液泡内的酸性环境 。下图是植物细胞对H+运输示意图 ,下列相关说 法错误的是
A. 在细胞质基质 、细胞液、细胞外环境中 ,细胞质基质的pH 值最大
B. H+进出植物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C. H+-ATP酶是一种膜蛋白 ,能催化ATP水解和运输H+ 出细胞
D. 植物细胞呼吸受到抑制 ,会影响细胞对细胞外某些溶质分 子的吸收
9. 低温会导致草莓果实着色不良 ,严重影响草莓的品质和价值
查尔酮合成酶 ( CHS ) 是果实中合成花青素的一种关键酶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花青素主要存在于草莓果实细胞的细胞液中
B. CHS可为花青素合成反应提供所需的活化能
C. 低温通过降低CHS的活性影响草莓果实着色
D. CHS催化反应的速率与花青素前体物质的浓度有关
10. 将一束白光通过光合色素的有机溶液 ,在经过色散, 得到散射结果如图 。关于本实验的分析 ,错误的是
A. 色散结果中会出现暗带对应红光和蓝紫光
B. 可以利用无水乙醇或丙酮作为有机溶剂
C. 将白光换为绿光 ,散射结果中没有暗带出现
D. 试管中含有光合色素的溶液会有 O2 产生
11. 关于“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开始时 4 支试管 ( 1 号试管对照; 2 号试管加热; 3 号试管滴入 FeCl3 溶液;4 号试管滴入肝脏研磨液) 内的过氧化氢分子 的能量状态如下图所示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分子正处于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表示 4 号试管的是
A B C D
12. 在密闭环境中不同条件下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分别用图甲、乙表示。 下列关于曲线的说法 ,正确的是
2022 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生 物 第 2版 共 6 版
A. 图甲A点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B. 图甲A点温度条件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C. 图乙B时刻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 图乙C时刻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二、不定项选择题 (每小题 4分 ,共 16 分 ,每道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 ,有的只有一个选项 正确 ,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得 4 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 ,选错得 0 分)
13. 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此时LC3-I蛋白被修饰形成LC3-II蛋白,LC3-II 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 ,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 。研究人员选取周龄一致的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 。训练一段时间后 ,测量大鼠腓肠肌 细胞LC3-I蛋白和LC3-II蛋白的相对含量 ,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依赖膜的流动性
B. LC3-II/LC3-I的比值随运动强度增大而增大
C. 运动可以抑制大鼠细胞的线粒体自噬
D. 推测LC3-II蛋白应在自噬体膜上 ,可向溶酶体 发出“吃我”的信号
14. 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 ,其中的半透膜
允许单糖分子通过。装置中加入两种浓度不同的S1溶液和S2溶
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一段时间后液面不再变化,高度
差为Δh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 ,S1溶液浓度等于S2溶液浓度
B. 最终达到渗透平衡时 ,不再有水分子进出半透膜
C. 图中半透膜不能代表动物细胞和成熟植物细胞中的细胞膜
D. 若起始时 ,S1和S2分别为质量分数0.3g/mL和0.1g/mL的葡萄 糖溶液 ,则漏斗内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15. 投弹手甲虫有精妙的防身系统 (如图) ,其腹部储存室中储备过氧化氢 ( H2O2 ) 和氢醌 ( HQ) 。当有捕食者靠近时 ,储存室收缩 ,储存室和燃烧室间的隔膜打开 ,H2O2 和HQ
流至燃烧室 ,被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催化 ,反应如下:
2H2O2 过氧化氢酶 2H2O+O2
HQ+H2O2 过氧化物酶 对苯醌+H2O
在极短时间内导致爆炸 , 同时喷射出灼热难闻的对苯醌 ,攻
击并吓退捕食者。叙述合理的是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两种酶的加工、运输有关
B. 投弹手甲虫迅速喷射灼热气体依赖酶的高效性
C. 燃烧室爆炸与热及O2大量产生导致气压增大有关
D. 甲虫精妙的防身系统使自然界中不可能有其天敌
16. 为探究叶绿体在光下利用ADP 和Pi合成ATP的动力,科学家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了如下实 验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2022 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生 物 第 3版 共 6 版
A. 黑暗的目的是与光照作对照
B. pH=4的缓冲溶液模拟的是叶绿体基质的环境
C. ADP和Pi形成ATP后进入类囊体腔内
D. 类囊体膜两侧的pH差是叶绿休形成ATP的动力
第 Ⅱ卷 非选择题 (共 60 分)
三、非选择题 (共60分)
17. ( 14 分)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液流法”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实验
步骤和结果如下:
实验步骤:
①配制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
②取 12 支干燥洁净的带塞试管 ,分成甲 、乙两组 ,每组试管依次编为 1~6 号。向甲、 乙两组相同编号的试管中加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4mL ,迅速塞紧试管 ,备用。
③取大小相似的黑藻叶片 60 片 ,随机均分为 6 组 ,分别加入甲组的 6 支试管中 ,并塞 紧试管。放置 20min,期间多次摇动试管。再向甲组每支试管中均加入微量甲晞蓝粉 末 (忽略对蔗糖浓度的影响) ,充分摇匀。
④将乙组蔗糖溶液摇匀,用弯头毛细吸管从甲组试 管中吸取少量蓝色溶液,插入乙组相同编号试管 内的溶液中部,从毛细吸管一端轻轻挤出 1 小滴 蓝色溶液 (如右图)。观察 蓝 色 小 滴 的 升 降
情况 ,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
乙组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加入的蔗糖溶液浓度/mol L-1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蓝色小滴升降情况 下降 上升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 步骤②中 ,装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要及时塞紧的目的是 。 步骤③不同试管中加入的黑藻叶片的大小和数量要相同 ,这属于对实验 变 量的控制。
( 2 ) 请根据实验设计判断乙组试管 1 、2 、5 、6 中蓝色小滴分别表现为 , 乙 组试管 3 中蓝色小滴下降的原因是 ,下降最慢的是试管 中的蓝色小滴。
( 3 ) 根据实验结果可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 之间 。若要使估 测 结果更准确 ,则实验思路是 。
2022 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生 物 第 4版 共 6 版
18. ( 12 分) 阅读下面的资料 ,完成 ( 1 ) ~ ( 4 ) 题。
自 1972 年 Singer 和 Nicolson 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来 ,生物膜的研究有了 飞速的发展 ,许多科学家投身这一领域的研究,推动了膜生物学的迅速进展 。20 世纪 80 年 代 ,研究者发现生物膜上有许多胆固醇聚集的微结构区 ,就像水面上漂浮的竹筏一样 , 因 此这个区域被命名为“脂筏”。脂筏就像蛋白质停泊的平台 ,一些膜蛋白与脂筏表面的化学 基团结合 ,构成了生物膜上分子排列紧密、结构相对稳定的特定区域。
葡萄糖转运蛋白 ( GLUT1 ) 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膜表面 。2018 年 ,我国科研人员利用 超分辨显微镜对 GLUT1 的分布和组装进行了研究。发现 GLUT1 在细胞膜上形成了平均直 径约为 250 纳米的聚集体,通过对同一细胞的脂筏标记蛋白进行了荧光标记,将 GLUT1 定 位于脂筏 。研究证实 ,脂筏区域可以使 GLUT1 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相对稳定。
研究表明 , 除脂筏外 , 细胞还会通过多种方式 ,把特定的膜蛋白限定在脂双层的局部
区域 ,例如将膜蛋白锚定在细胞内相对不动的结构上 ,或是被另
一个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困住 ,甚至在膜上形成特定的屏障阻碍膜
蛋白通过等 ,从而在细胞或细胞器的表面产生特化的功能区 。利
用特定的显微镜可以观察到 ,不同种类的膜蛋白表现出了不同程
度的运动模式 ,从随机扩散到完全不能运动 。图中 A 呈现的是一
个在质膜上自由随机扩散的蛋白质轨迹 ,B 呈现了一个被锚定在
细胞内固定结构上因而基本不动的蛋白质的轨迹。
( 1 ) 细胞膜的功能是 (写出两条) 。
( 2 ) 根据短文内容推测 ,脂筏 (多选)
A. 使生物膜结构的稳定性增加 B. 由糖蛋白和胆固醇共同组成
C. 有利于膜上的蛋白质发挥功能 D. 增加了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 3 ) 我国科研人员对同一细胞的脂筏标记蛋白进行了荧光标记 ,并与 GLUT1 的荧光标记 膜分布结果进行对比 ,发现二者 , 由此证明 GLUT1 是结合于脂筏的。
( 4 ) 细胞骨架在 方面有重要作用 ,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 。一种被细胞骨架 锚定的膜蛋白 ,其运动轨迹应与图中的 更相似。
( 5 ) 与图中 A 、B 两种膜蛋白的运动轨迹相比 ,GLUT1 的移动范围应表现为 。
19. ( 12 分) 科研人员对绿色植物光暗转换中的适应机制开展下列研究。
( 1 ) 科研人员测定绿色植物由暗到亮过程中 ,CO2 吸收速率的变化 ,结果如图 1。
①结果显示,未开始光照时,CO2 吸收速率低于 0,这是由于植物细胞进行 释放 CO2 的结果。0.5 min 后,CO2 吸收速率才迅速升高,说明此时光合作用过程的 反 应才被激活。
2022 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生 物 第 5版 共 6 版
②光照后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的能量变化为:光能→ → 。
( 2 )科研人员进一步检测了上述时间段中光反应相对速率和热能散失比例(是指叶绿体中, 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光反应捕获光能的比例) ,结果如图 2。
①图 2 中两条曲线变化趋势的差异为: ;0.5~2 min 之间 ,与之前的变化相反。
②结合图 1 及光合作用过程推测 ,0~0.5 min 之间 ,光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是 。
( 3 ) 请从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0~2 min 之间 ,图 2 中热能散失比例变化的生 物学意义: 。
20. ( 12 分) 高等植物体内的光合产物会以蔗糖的形式从叶肉细胞移动到邻近的小叶脉 , 进入其中的筛管-伴胞复合体 ( SE-CC ) ,再逐步汇入主叶脉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 下 图为蔗糖进入 SE-CC 的途径之一 ,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 1 ) 由图可知 ,蔗糖由叶肉细胞运输到韧皮部薄壁细胞的过程是通过 这一结 构完成的。
( 2 ) 进入韧皮薄壁细胞的蔗糖又可借助膜上的载体 ,顺浓度梯度转运到 SE-CC 附近的 细 胞外空间中 ,此方式应属于 。
( 3 ) SE-CC 质膜上的 H+泵将胞内 H+运输到细胞外空间,H+泵的意义是 。预测 使用细胞呼吸抑制剂会 蔗糖向 SE-CC 中的运输速率 ,提高 SE-CC 中的 pH 会 蔗糖向 SE-CC 中的运输速率。
( 4 ) 研究发现叶片中部分 SE-CC 与周围韧皮薄壁细胞间存在胞间连丝 ,推测除上述途 径 外 , 叶肉细胞中的蔗糖等物质还可直接通过胞间连丝顺利进入 SE-CC ,支持上述推测 的实验结果有 。(多选)
A. 叶片吸收 14CO2 后 ,放射性蔗糖很快出现于 SE-CC 附近的细胞外空间
B. 将不能通过质膜的荧光物质注入到叶肉细胞 ,在 SE-CC 中检测到荧光
C. 与正常植株相比 ,SU 载体功能缺陷植株的叶肉细胞积累了更多的蔗糖
D. 用 SU 载体抑制剂处理 14CO2 标记的叶片 ,SE-CC 中检测到大量放射性蔗糖
2022 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生 物 第 6版 共 6 版新化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 物
参考答案
考试范围:必修1 前五章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2.A 3.B 4.C 5.C 6.D 7.C 8.B 9.B 10.D 11.C 12.D
二、不定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道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得0分)
13.ABD 14.AB 15.ABC 16.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三、非选择题(共60分)
17.(14分,每空2分)
(1)防止因水分蒸发而导致蔗糖溶液浓度发生改变(2分);无关(2分)
(2)下降、下降、上升、上升(2分);
甲组3试管中黑藻叶片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导致试管中蔗 糖溶液浓度上升,蓝色小滴密度大于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溶液的密度(2分);3(2分)
(3)0.15-0.20mol·L-1;(2分)
在0.15—0.20mol·L-1之间缩小浓度梯度,继续进行上述实验,蓝色小滴不移动时试管中 的蔗糖溶液浓度与黑藻叶片细胞液浓度相当(2分)
18.(12分,每空2分)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分)
(2)AC(2分)
(3)分布的定位相同(2分)
(4)维持细胞形态(2分);B(2分)
(5)移动范围介于A、B之间(2分)
19.(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①细胞呼吸 / 有氧呼吸 暗
②NADPH和ATP中的化学能 → 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分)
(2)①0~0.5 min之间,光反应速率下降,热能散失比例上升(2分)
②暗反应未被激活,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积累导致光反应被抑制(2分)
(3)0~0.5 min(暗反应未启动时),吸收的光能未被利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可保护光合色素、相关蛋白和叶绿体结构等免受(光)损伤;0.5~2 min(暗反应启动后),以热能形式散失比例减少,吸收的光能可有效转化为化学能(4分)
20.(12分,每空2分)
(1)胞间连丝(2分)
(2)协助扩散(2分)
(3)在细胞外空间形成较高的H+浓度,H+的浓度差有助于SU载体将蔗糖从细胞外空 间转运进SE-CC中(2分);降低(2分);降低(2分)
(4)BD(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