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二中 2022_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生 物 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 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 必
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
(
纸上作答无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 1章 - 第 2章)。
第I卷(选择题 共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 ,每小题 1.5分 ,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 (一) · (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含量多于细胞外液含量
C.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
D.人体消化道内的液体属于细胞外液 2.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 ,其中 ,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
胶体渗透压 ,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某人摄人无机盐过多 ,则血浆中的晶体渗透压上升
B.血浆渗透压大部分来源于胶体渗透压
C.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 ,血浆中的晶体渗透压下降 ,胶体渗透压上升
D.营养不良的人其血浆中的胶体渗透压会升高 ,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3.下列各组物质或离子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B.呼吸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 、胃蛋白酶 D.Na+ 、HPO葡萄糖、氨基酸
4.2021年8月 1 日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 ,苏炳添以 9.83秒的成绩打破了亚洲记 录 ,成为我国新一代"飞人v。在比赛过程中 ,他身体的内环境中一般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A.血浆中的酸碱缓冲物质作用加强
B.组织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上升
C.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频率加快
D.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高二期末 .生物学 第 1页(共 8页)】 8086B
5.如图为机体调节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可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
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二体液二免疫调节的结果
D.当内环境遭到破坏时 ,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甚至出现组织水肿
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中 ,错误 的是
A.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的
B.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
C.神经集结成束 ,外面有一层包膜 ,就构成了神经纤维
D.树突用来接受信息 ,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7.现象I: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后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
时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 ,正确的是
选项 比较项目 现象I 现象Ⅱ
A 反射弧的完整性 不完整 完整
B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可以不要 一定需要
C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多 少
D 与缩手相关的肌细胞数量 多 少
8.将枪乌贼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 ,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A.增大模拟环境中 K+ 浓度 ,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B.增大模拟环境中 Na+ 浓度 ,达到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
C.减小模拟环境中 Na+ 浓度 ,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
D.静息时细胞膜对 K+ 通透性变大 ,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
9.下列关于躯体运动分级调节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 ,如排尿
活动
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 ,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
C.小脑和脑干能控制脊髓 ,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D.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 ,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
10.反射是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调节方式 ,下列关于反射的说法 ,错
误 的是
A.当只存在传出神经与效应器时 ,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效应不能称为反射 B.膝跳反射的运动中枢位于脊髓 ,同时脊髓也可产生被叩击的感觉
C.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反射活动产生的兴奋也可以在低级中枢与高级中枢内传导
【高二期末 .生物学 第 2页(共 8页)】 8086B
11.产生动作电位是神经细胞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 。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的叙 述 .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形成动作电位时 .细胞膜主要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B.静息电位时 .钾离子外流依赖于细胞内的 ATP
C.由动作电位恢复至静息电位时需要 ATP的参与
D.根据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可推测某些刺激可以使神经细胞膜上的钾离子通 道开放
12.下列有关内分泌系统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不需要通过导管运输 .可以直接经由毛细血管进入内环境中 B.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能够直接促进胰腺的内分泌功能
C.胰腺分泌的胰液可以直接进入内环境中并参与机体稳态的调节
D.小肠内的细胞受到盐酸刺激后可以分泌激素进入小肠肠腔中 13.人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在各种激素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 的是
A.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从而使心跳加速、血压升高 B.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 .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C.在有些特定情况下 .体液调节可以作为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D.垂体分泌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 14.选体重相近、发育正常的四只雄性小狗 .甲狗不做任何处理 .乙、丙、丁分别做不同手术处理。
几个月后 .测得四只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的含量(ug/mL)如下表:
甲 乙 丙 丁
甲状腺激素 3 0.1 2.8 3
雄性激素 4 3.8 3.6 0.8
生长激素 6 5.8 0.1 5.6
据表分析:乙、丙、丁三只小狗分别被切除的内分泌腺依次是
A.甲状腺、垂体、睾丸 B.甲状腺、睾丸、垂体
C.垂体、甲状腺、睾丸 D.睾丸、甲状腺、垂体
15.已知促性腺激素和雌性激素分别为蛋白质类物质和固醇类物质 。请
依据图示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切除① .图中所列激素的合成及分泌量都将减少
B.①还能合成分泌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C.若让该动物口服促性腺激素 .则②的活动将增强
D.若让该动物口服雌性激素 .则①的活动将减弱
16.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肾小管和集合管完成对无机盐的重吸收需要通过两层细胞膜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 .人体内缺水 .引起口渴 .同时尿量减少
C.肾小管吸收无机盐时要消耗能量 .水盐平衡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完成 D.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中 .仅有大脑皮层作为神经中枢
17.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 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 T细胞和 B细胞
【高二期末 .生物学 第 3页(共 8页)】 8086B
C.吞噬细胞和 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18.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 ,· (错) · (误)的是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 ,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 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及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
B.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 ,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小 ,针对性强
C.吞噬细胞参与第二道防线 ,不参与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
19.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都是在免疫细胞中产生的
B.抗体、细胞因子等可通过与抗原结合发挥免疫作用
C.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D.人体识别并清除突变的细胞 ,防止肿瘤发生 ,这属于免疫防御
20.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 ,以下关于此图的叙述
· (错) · (误)的是
A.细胞 ①②③分别是 B 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 T
细胞
B.图中细胞⑤不具有识别作用
C.只依靠该过程 ,人体就可以消灭结核分枝杆菌、流感病
毒等抗原
D.图中物质 1为细胞因子 ,物质 2为抗体
21.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 。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 ,意外发 现全部鸡存活 。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 ,并在第一次注射鸡群的基础上扩大注射范围 ,进行第 二次注射 ,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不考虑病原菌发生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注射时 ,久置的霍乱病原菌未引起免疫应答
B.第二次注射后 ,存活的鸡中绝大多数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C.第二次注射后 ,死亡的鸡体内缺乏产生相应抗体的记忆细胞
D.如果继续对存活的鸡注射新鲜病原菌 ,结果可能仅有少部分鸡存活 22.HIV主要侵染人的辅助性 T细胞 ,可导致人体患艾滋病。用一种受体(CD4)修饰的人红细胞可
作为 HIV侵染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艾滋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辅助性 T细胞膜表面可能存在 CD4
B.这种治疗机理是红细胞中有杀灭 HIV的物质
C.艾滋病患者仍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D.HIV可利用辅助性 T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细胞呼吸 23.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 。机体被该链球菌感染后 ,免疫系统
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风湿性心脏病 。下列现象与该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A.异体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草麻疹
C.导致关节畸形的风湿性关节炎
D.注射青霉素时发生的不良反应
【高二期末 · 生物学 第 4页(共 8页)】 8086B
24.如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 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
B.B细胞和辅助性 T细胞均能增殖分化
C.组胺在此过程中参与免疫调节
D.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
25.某肾病患者需进行肾脏移植手术 。针对该患者可能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 T细胞的作用
B.患者在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C.器官移植前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 ,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D.进行肾脏移植前 ,无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 ABO血型是否相同
26.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的强弱与植物类型、周围 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下列对顶端优势的分析 ,错误 的是
A.乔木的顶端优势要明显强于灌木
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较少 ,对顶芽生长起促进作用
C.去除顶芽后 ,长成的侧枝仍会表现出顶端优势
D.顶端优势使植物在竞争阳光和空间时更占优势
27.对燕麦胚芽鞘分别做如下处理 ,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对比可以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
B.③⑥对比可以说明植物的向光性
C.①②④⑥表现为直立生长
D.⑤中锡箔不影响胚芽鞘感光 ,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
28.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同一植株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是因为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促进生长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 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 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29.火棘为我国传统观果植物 ,可作为春节的年宵花 。科研人员单独喷施质量浓度均为20mg/L 的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每 10天 1次 ,连续喷施 3次 ,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高二期末 .生物学 第 5页(共 8页)】 8086B
(
出
生
率
或
死
亡
率
) (
0
) (
个
体
数
)
A.植物生长调节剂均与植物激素的分子结构相似
B.选用 20mg/L的赤霉素培育火棘作年宵花最佳
C.矮壮素对新芽萌发和开花的作用表现为抑制
D.火棘的不同器官对叫噪乙酸的敏感度可能不同
30.图表示生长素和赤霉素对豌豆幼苗生长的色氨酸多种组
织作用机制 ,依据图解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色氨酸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获
得的
B.此图体现激素具有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特点
C.图中 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促进作用
D.据图可以推断出 a浓度低于b浓度
31.种子萌发及向光合自养的转变是植物生命周期中重要的早期发育过程 。下列对该过程的叙 述中错误 的是
A.光照通过调控光敏色素的数量来发挥作用
B.细胞生长、增殖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相关
C.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例是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
D.种子萌发过程受基因、激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控制
32.科学家从人的尿液中提取分离了生长素 ,这是第一种被发现的植物激素 。下列有关生长素 的说法 ,正确的是
A.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变而来 ,该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细胞中
B.由于人体细胞缺乏相关的受体 ,生长素对人体不起作用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一定不同
D.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引起其在尖端分布不均造成的 33.种群是一个群体 ,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一个结构层次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
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和大葱
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34.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出生率或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 ,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
结构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出生率
死亡
率
)
A B C D
甲
(
0
)年龄
乙
A.图乙为图甲中C点时该经济鱼类的年龄结构曲线
B.在图甲中B点时开始捕捞该种鱼类比较合适
【高二期末 .生物学 第 6页(共 8页)】 8086B
(
种
群
数
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即可确定该种群密度的大小
D.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可确定渔业上捕捞的强度 35.某陆生双子叶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 ,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 ,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采用五点取样法 ,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B.采用等距取样法 ,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C.进行随机取样 ,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D.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36.林木郁闭度是指林冠层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的比值 ,对地面草本植物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下
表是夏季某人工林中 ,两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随林木郁闭度变化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
林木郁闭度 0 0.2 0.4 0.6 0.8 1.0
一年蓬(株 .m-2) 15.3 13.5 10.8 7.4 4.3 2.4
刺儿菜(株 .m-2) 3.7 4.4 8.5 4.4 2.2 1.0
A.调查两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可选取面积为 1 m2 的样方
B.调查时应随机选取多个样方 ,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C.调查中一年蓬的种群密度随光照强度的降低而降低
D.刺儿菜比一年蓬更适宜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山坡上
37.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群落内的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D.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8.下列有关不同群落生物分布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荒漠中植物主要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
B.草原上植物的叶片往往狭窄 ,表面有绒毛或蜡质层 ,能抵抗干旱
C.森林中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
D.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 ,但无阴生植物 39.青、草、鲑、鳞是四大家鱼 ,在明代 ,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将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效益 。下图
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 ,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
镛鱼
)鲑鱼
青鱼、草鱼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池底水草、螺师等 水层及优势种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四大家鱼混养 ,可以更好地利用池塘中的食物和空间
C.由于四大家鱼的食性有差异 ,因此它们之间没有竟争关系
D.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40.下列群落演替中 ,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B.冰川泥上的演替
C.火灾过后的草原恢复演替 D.砍伐过量的森林恢复演替
【高二期末 .生物学 第 7页(共 8页)】 8086B
(
乙
) (
甲
) (
K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 ,共 40分。 41.(16分)发热是体温大于 37.4 ℃的情况 .是一种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 。在机体被病原体感
染时 .某些病原体会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平衡调定点升高 .从而导致下丘脑发出错误的信号 使体温升高 。某同学因感染了流感病毒 .持续高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升高后 .此时调定点温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7.4 ℃ .该同学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 .四肢皮肤会变得冰凉;骨骼肌战栗 .出 现寒战 .使机体产热量 。
(2)当该同学的体温稳定在 39℃时 .该同学的产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 热量 。有同学建议可以通过盖厚棉被的方式降低体温 .该方法是否科学 . 原因是 。
(3)该同学服用抗病毒药物后 .体温调定点恢复 .但此时体温仍为 39℃ .此时皮肤毛细血管 .汗液分泌 .机体的散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产热量 .最终体温恢复正常值。
42.(12分)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体后 .可引起人体的 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 失 .导致其患肿瘤病 .患病人体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给新生儿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 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生儿接种甲疫苗可刺激辅助性 T细胞产生 .从而促进 B细胞增殖、 分化成 和 。
(2)已知病毒甲导致的肿瘤在健康人群中罕见 .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 。引起这种现象 的根本原因是 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 细胞 。某种分泌蛋白可用于 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 HIV.检测的原理最可能是 。
(3)感染病毒甲后 .患病人体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
43.(12分)某森林公园环山依水 .峡谷形态各异 .林木茂盛 .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请依据所学 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种
群
数
) (
原
来的环境容纳量
新
的环境容纳量
) (
K
2
量
1
)物
种 10
数 8
量
6
4
2
(
0
) (
a
b
c
时间
) (
s
1
s
2
s
3
s
4
s
5
s
6
面积(
m
2
)
)o
(1)该森林公园群落具有的特征有 (写出 1点即可) 。森林中的 乔木因体型大、数量多、生命力强而成为该地的 。
(2)该森林公园的部分地区人工林纯度较高 .容易出现虫灾 。从图乙所示的林业部门对该地 某次害虫生物防治过程的种群数量调查结果看 .新的环境容纳量明显 于原来的 环境容纳量 .该防治措施依据的原理是 .导 致害虫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3)某生物小组同学要调查该地物种数量 .依据图甲 .选取的样方的最佳面积应该为 。
【高二期末 (生物学 第 8页(共 8页)】 8086B
牡丹江二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生物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 2.BCD 3.D 4.D 5.D 6.C 7.B 8.D 9.B 10.B 11.C 12.A 13.D 14.A 15.D 16.C 17.A 18.C 19.C 20.C 21.B 22.A 23.C 24.C 25.D 26.B 27.D 28.B 29.D 30.B 31.A
32.B 33.D 34.D 35.C 36.D 37.B 38.D 39.C 40.B
41.(除注明外 ,每空 2分)
(1)大于(1分) 收缩 增加(1分)
(2)等于 不科学 此时体温严重高于正常值 ,应立即增加机体散热量来降低体温
(3)舒张 增加 大于
42.(每空 2分)
(1)细胞因子 浆细胞 记忆 B细胞
(2)辅助性 T 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3)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43.(每空 2分)
(1)垂直分层现象、复杂的种间关系、丰富度等 优势种
(2)低 降低环境容纳量 害虫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3)S5
【高二期末 .生物学参考答案】
808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