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最新精品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最新精品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27 06:32:18

文档简介

第10课“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
【温故而知新】
1.两弹一星指的是: 、_______、_______。
2.两弹一星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预 习 案
课前导学
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世纪______年代,是新中国的创业年代。
2.在创业年代涌现的英雄人物主要有:铁人_________;两弹元勋_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人民的好战士__________。
3.“当代毕昇” ________(王选),中国的导弹之父_______________(钱学森),“中国的原子弹之父”__________(钱三强)
4.创业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试练习
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 )
A. 刘胡兰 B. 王进喜 C. 李四光 D. 竺可桢
2. 以毕生的经理投入到核实验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 .赵忠荛 B. 华罗庚 C. 钱学森 D. 邓稼先
3.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的是( )
A. 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 竺可桢
4.下面图中的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在图下面写上人物名称
( ) ( ) ( ) ( )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学 习 案
问题探究
1.以上英雄的身上都有哪些共同的品质?
2.我们应该怎样发扬创业精神?
学习点拨
1.具有远大的理想。
2.理想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动力。崇高的理想理想是我们战胜困难、开拓进取的力量源泉。只有在崇高理想的鼓舞下,都有坚定的信心、不屈不挠的毅力。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自己的正确人生目标,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通过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明确创业年代。
反 馈 案
基础训练
请用线把下列相关问题连接起来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铁人”
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失误 邓稼先
王进喜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人民的好干部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两弹元勋 焦裕禄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温故而知新】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简单概括为?
2.“一五”计划的重点是?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时间是?意义是?
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的标志是?
预 习 案
课前导学
一、中共八大(阅读教材31-32页内容,回答下列题)
思想准备: 年,毛泽东做了_____ 的报告;
召开时间: ;地点:
主要成果: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阅读教材32-34页内容,回答下列题)
开始于: 年,中共 会议。
高 潮:全国掀起了 的群众运动。
全国农村大办 。特点是_________。
后 果:①____、 、 、_____等错误泛滥。②_______遭到严重破坏。③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 。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回答下列题)
______年,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 八字方针;_____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复苏。
尝试练习
1.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指的是 ( )
A.1921年中共“一大” B.1945年中共“七大”
C.1956年中共“八大” D.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会全
2.中共八大会议上提出的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是 (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大跃进运动开始于哪一年? ( )
A.1956年B.1957年C.1958年D.1959年
4.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
①符合客观的经济规律②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③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④忽视了客观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大约在下列( )事件发生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D.三大改造完成
学 习 案
问题探究
1.八大的正确方针为什么没有贯彻下去?(换句话说,党中央为什么会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的严重错误?)
2.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性质?有什么影响?
3.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学习点拨
1.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左”倾思想严重泛滥。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反 馈 案
基础训练
1.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的原因是 ①中共八大的指引 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最具震撼力的一个场景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场景应该发生在20世纪( )
A.二十年代 B.三四十年代
C.五十年代 D.七十年代
3.下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不正确的是(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B.实施“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共“八大”
4. “大跃进”运动时一幅壁画上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是下列哪些“左”的错误的表现( )
①高指标 ②瞎指挥 ③浮夸风 ④“共产”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连一连
请同学们把左右两组有联系的选项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毛泽东 a.1962年底
②中共八大 b.“一大二公”
③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论十大关系》
④人民公社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
⑤国民经济开始复苏 e.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拓展提高
6.材料题
材料一:课本中图片--河南信阳郊外的土高炉群
材料二:“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
材料三:“大跃进”时壁画:“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以上三则材料均出于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这一时期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答:大跃进时期 1958年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什么会出现材料一那样的场面?
答:群众大炼钢铁运动
对于材料二、三所举之事,你认为可信吗?从中你有何感触?
答:不可信
经济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7.阅读下列材料:
1957年11月,毛泽东提出我国在钢铁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在15年左右赶上英国。这年12月,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正式宣布了这个口号。1958年1月,中央又提出,我们要在15年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在这以后,准备再用20年到30年的时间在经济上赶上并超过美国……——《中国历史》(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中计划的提出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的什么愿望?
答: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
(2)上述计划是否切实可行?为什么?
答:否。因为它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温故而知新】
1.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分别是?
2.“大跃进”运动开始于___年,___和____是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重大失误。
3.造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有哪些?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是?
5.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八字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 习 案
课前导学
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2.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 ____
3.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
4.文化大革命中形成了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
5.文化大革命中的最大冤案是:__________。
6.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
7.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中的“司令部”指的是何人?
8.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哪些重大损失?
尝试练习
1.十年“文革“的十年是指( )
A.1949-1959年 B.1953-1963年
C.1956-1966年 D.1966-1976年
2.文革”开始的标志是( )
?A.“五一六通知”B.《炮打司令部》的发表
C.《论十大关系》的发行
D.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
3.文革的性质是( )
A.文化教育界的一次大革命
B.一场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C.整治了社会风气但也有消极影响的群众运动
4.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针对的是:( )
①江青 ②刘少奇 ③刘伯承 ④邓小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批判,林彪、 江青集团诬蔑他为“叛徒、内奸、工贼”,加以残酷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被免除一切职务。1968年10月被开除出党。1969年11月12日病逝。文中的“他”指的是: ( )
A.刘少奇 B.贺龙 C.彭德怀 D.周恩来
6.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是在( )后。
A.中共十一大 B.林彪叛逃
C.粉碎“四人帮” D.毛泽东逝世
学 习 案
问题探究
1.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
2.国家主席遭到批斗失去人身自由并含冤而死说明了什么问题?
3.邓小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1)我们为什么要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2)“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指的是什么?
4.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启示是?
学习点拨
1.“文化大革命”之所以会发生并持续10年之久,除了毛泽东领导上的错误这个直接原因外,还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党和毛泽东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完全搞清楚。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一直处在探索中;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被严重削弱以致被破坏。
2.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
3.(1)“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它摧残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2)说它有功,是因为它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从反面为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从而促使人们总结经验教训,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国家的面貌,变“坏事”为“好事”。
4.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要实事求是,进行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反 馈 案
基础训练
1.“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
A.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其表现有( )
①夺权与武斗 ②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 ③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3.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4.一些历史名词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大串联”、“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整风运动时期
拓展提高
5.材料题
材料一: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了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悲愤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材料二:图片(见课本39页)——群众在天安门前欢庆粉碎“四人帮”
材料三: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 他提供了反面的历史教训 一一邓小平
从材料一看,文革当中连国家主席都“失去了人身自由”不能讲话,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国家主席的尊严受到侵犯,宪法受到侵犯,民主法制已遭受严重破坏。
② 材料二所反映的画面是哪一年的事?
1976年
③材料三中“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④ 对于“文革”,你认为给当代的我们留下哪些启示?
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要实事求是,进行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8课 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温故而知新】
1.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2.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 ____
3.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
4.文化大革命中形成了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
5.文化大革命中的最大冤案是:__________。
6.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
预 习 案
课前导学
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两弹一星指的是: 、_______、_______。
2. 年 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向世界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年 月,中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实现了_________和_______的结合。
4. 年 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成为世界上第____个能够成功研制氢弹的国家。5. 年 月,“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它标志着中国成功掌握了________,从此,中国在____________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6. 年 月,海军成立。
7. 年 月,空军成立。
8. 年 月,我国组建了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直接受___________的领导和指挥。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10.人民解放军______的组建和发展,标志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___________之路。
尝试练习
1.2009年10月1日,在国庆阅兵式上,多种新型战略导弹经过天安门广场。外国军事评论家答: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实现了历史性跨跃。这支部队创建于( )
A.1949年B.1964年C.1966年D.1970年
2.关于我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强国防实力 B.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
C.为了防御 D.称霸世界
3.中国是世界上第几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 )
A.第二个 B.第三个 C. 第四个 D. 第五个
4.我国实现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是在( ) A.1964年10月 B. 1966年10月
C.1967年6月 D.1970年4月
5.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 )
A.1964年  B.1966年 C.1967年 D.1970年
6.我国跻身于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的标志是( )
A.原子弹和氢弹相继成功爆炸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7.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组建和发展,标志着( ?)
A.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B.中国成为核大国
C.人民军队成为一支世界上最先进的部队
D.人民军队拥有核威慑力,可以随时进行核力量进攻
学 习 案
问题探究
1.我国为什么要研制核武器?“两弹”的成功研制有何意义?
2.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怎样学习这种精神?
学习点拨
1.我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打破核垄断,反对核威胁,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我国政府多次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国外扩散核武器,不在国外部署核武器。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我们国家从此有了远程核打击能力。
2.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学习功臣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他们才不怕狂风飞沙,不惧严寒酷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仪器,自己制造;缺少资料,刻苦钻研。
反 馈 案
基础训练
1.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进入太空。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D.“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
A.为新的世界大战作准备
B.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
C.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的军事实力 D.打击美国对台政策
3.2011年4月《汉和防务评论》报道,在大连造船厂改建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将在今年加入中国海军,中国人的航母梦有望实现,中国海军力量将大大加强,人民解放军海军创建于( ) A.1927年 B.1949  C.1950  D.1966年
4.新中国诞生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发展壮大,其标志是(   )
A.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
B.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
C.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D.发射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拓展提高
5.材料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上,公开亮相的中国战略导弹令当时观看的外国使节和外国记者大为惊叹。美联社报道说:“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展示了它的实力,它显示出中国有相当高的制造水平。它的出现足以抵御任何形式的战争。” 请完成:
(1)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成立于哪一年?目的是什么?
答:1966年。目的:为了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适应现代化条件下的战争需要。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防卫作战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9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温故而知新】
1.两弹一星指的是: 、_______、_______。
2.两弹一星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4.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倡导、内容、影响分别是?。
6.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预 习 案
课前导学
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年,第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
2.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何历史意义?
3.“小球”转动“大球”中的“小球”指的是_______,“大球”指的是_________。
4._____年___月,美国总统_______访华。被誉为_________。双方在上海发表《_______》,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______,____年____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 年 月,中日建交。
5.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尝试练习
1.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第几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的( )
A.23届 B.26届 C.27届 D.36届
2.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始于 ( )
A 1945年 B 1949年 C 1971年 D 1972年
3.今年1月1日是中美建交 ( )
A 40年纪念日 B 25年纪念日
C 27年纪念日 D 35年纪念日
4.1972年2月,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 )
A.《建交公报》 B.《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建交备忘录》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5.中美关系资料时发现了“小球转动大球”这一说法,他理解小球是指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却不知道“大球”指什么。请你为他指出( ) A.周恩来与尼克松实现历史性的握手 B.毛泽东接见美国乒乓球队
C.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学 习 案
问题探究
1.1971年10月 “中国重返联合国”,为什么不称“中国加入联合国”? 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何历史意义?
2.西方新闻界为什么把尼克松访华称为是“改变世界的一周”?“历史性的握手”说明了什么?
3.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在与中国建交中,中国政府都坚持了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
学习点拨
1.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是其创始国之一。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台湾问题和美国的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
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改变了联合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尼克松访华以及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上的一件大事。从此,中美关系开始由敌对走向正常化,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也深深影响了国际形势。
3.一个中国。承认一个中国是与中国建交的前提。
反 馈 案
基础训练
1.1972年2月,美国总统访问中国的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为( )
A.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一周 B.让世人关注的一周
C.愉快的一周 D.改变世界的一周
2.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尼克松访华
3.下列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④中美正式建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
4.1972年尼克松访华,下飞机后主动伸手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尼克松事后写到:“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意味着( )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的分歧从此消失
D.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拓展提高
1.有些历史瞬间已经成为我们永恒的记忆。与右下这张旧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万隆会议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建交 D.申奥成功
2.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你认为“梅开三度”不包括( )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一位老新闻记者自豪地说:“上个世纪70年代,我曾写过一篇题为‘跨洋握手’的新闻稿。”该新闻稿报道的应是( )
A.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召开
4.某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的恰当主题应当是(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 毛泽东会见克松 乔冠华开怀大笑
A.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B.国防现代化的起步
C.统一大业的完成 D.两岸交流的密切
5.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自从双方建交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双方都认为: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两国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再次强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请回答:
(1)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和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各有何意义?
答:《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止常化,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美建交公报》发表,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两点重大发展,请找出并恰当地表达出来。
答:材料一美国只承认“一个中国”,没有说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材料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材料一双方认为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材料二发展到不在世界任何地区谋求霸权。
(3)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外交局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美关系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改善,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