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训练------《三国志·吕蒙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荆州遂定。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B.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C.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D.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授予官职。此外,表升官或加封之意的词语还有晋、进、擢、陟、拔、迁。
B.“左右”,文中意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的“左右”意思相同。
C.“中郎将”,中国古代武官的名称,负责统领皇帝的侍卫,于秦汉始置。
D.“耆老”,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现用来特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出身低微。小时候,他为了出人头地,偷偷跑到姐夫邓当的手底下去打仗,即使被姐夫邓当呵斥也不改变。
B.吕蒙轻率莽撞。年少时,邓当手下小吏轻视侮辱他,吕蒙非常愤怒,拔刀杀了小吏,然后逃跑到同乡郑长家里。
C.吕蒙作战勇猛。带头冲锋陷阵,杀死陈就,黄祖听说陈就被杀,弃城逃跑,被士兵捉住,吕蒙因此得到孙权赏识。
D.吕蒙严明宽厚。攻占南郡后下令军中不得干扰、冒犯百姓。他早晚亲自慰问、抚恤老人,生病的给医药,挨饿受冻的送衣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2)“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5.成当、宋定、徐顾三将死后,吕蒙为什么不愿收纳他们的部众?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贼。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若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后因校尉袁雄自首,乘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后羽讨樊城,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荆州遂定。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B.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C.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D.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渡,指渡水而南,还指南迁,历史上晋、宋曾渡黄河迁于南方建都,称南渡。
B.拜,通过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与之相近的有除、授、举、起、征等。
C.国事,国家重大事件,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具体事情,尤指与政治相关的事。
D.耆老,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现在特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小时候,为改变命运,偷跑到姐夫邓当的手下去打仗,邓当发现后斥责他,但未能阻止他;后来他还说服了母亲,最终走上从军之路。
B.邓当手下小吏因为吕蒙年少而轻视他,认为他不能做什么大事,吕蒙对此非常愤怒,就拔刀杀了小吏,然后逃跑到同乡郑长家里躲藏起来。
C.吕蒙认为鲁肃责任重大,应先备好策略,可鲁肃回答随意,吕蒙提醒他关羽能力出众,务必提前谋划,并提出相应策略,得到了鲁肃认可。
D.成当等三将死后,孙权想把他们的兵马交给吕蒙,他坚决推辞,多次上书,认为三人操劳国事,子弟虽小,也应交给他们,孙权最终同意。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因校尉袁雄自首,乘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2)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孙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及蒙代肃,初至陆口,外倍修恩厚,与关羽结好。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权闻之,遣蒙在前。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遂到南郡,士仁、糜芳皆降。蒙入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荆州遂定。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
B.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
C.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
D.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
11.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业,是南京在东吴时期的名称,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是当时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B.耆老,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后来把德行高尚、受人尊敬的老人称为“耆老”。
C.孤,与“童子不孤,妇人不孀”中的“孤”语意相似,都有“势单力薄”的意思。
D.赦令,古代帝王在登基、立太子、打胜仗或者自然灾害等情况下以施恩为名发布的减免罪刑或赋役的命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蒙从征黄祖,勇斩陈就。随征黄祖,吕蒙统率前锋部队,亲手斩下陈就的头颅,将士乘胜攻克其城。战后论功,孙权认为此战成功在于吕蒙斩陈就。
B.吕蒙尽心筹谋,诱敌信之。吕蒙初至陆口,表面广施恩义,交好关羽;羽讨樊城留备兵,吕蒙即与孙权密谋以治病为名分兵回建业,诱使关羽撤兵。
C.吕蒙白衣渡江,智取南郡。吕蒙伏精兵于大船,着白衣于船工,昼夜兼程,尽俘关羽所设江边哨所;入据南郡,抚慰将士,约法军中,存恤老者。
D.吕蒙居功不傲,克己俭约。南郡之战,吕蒙立功至巨,孙权赏赐丰厚,吕蒙固辞金钱;生前所得金宝诸赐,令待其死后全部还给朝廷,丧事要简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2)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
14.孙权论及吕蒙,说他“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请结合文本加以说明。
答案
1、B句意:吕蒙帐下有一个兵士,是汝南人,拿了百姓家一个斗笠,用来覆盖铠甲,铠甲虽是公家物品,但吕蒙仍然认为他违犯军令,不能因同乡的关系而废除法令,于是流着泪杀了这个兵。
“不可”,不能,是一个表示否定的副词,和“以乡里故而废法”联系紧密,不能单独成句,故排除A、C。
“以乡里故”做状语修饰“废法”,故不能断开,排除D。
2.A“表升官或加封之意的词语……迁”错误,“迁”指官职的变动,可升可降。
3.D“他早晚亲自慰问、抚恤老人”理解错误。据原文“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可知,是吕蒙让亲近的人早晚慰问。
4.(1)鲁肃心里还轻视吕蒙,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益显赫,可不能用旧眼光看待他啊,您应当去拜访他。”
(2)吕蒙问鲁肃说:“您接受重任,与关羽防区相邻,打算用什么策略,防备意料不到情况发生呢?”鲁肃很仓促回答说:“根据情况临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5.①怜悯三将的子弟;②吕蒙待人仁爱宽厚;③对三将心存敬佩。
参考译文:
吕蒙字子明,是汝南富陂县人。年轻时南渡长江,投靠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的部将,多次领兵讨伐山越。吕蒙十五六岁时,暗中跟随邓当攻打山贼,邓当回头看见吕蒙,大惊失色,呵斥也不起作用。邓当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吕蒙的母亲,母亲很生气,想处罚他,吕蒙说:“贫穷卑贱的地位实在不能久居,我这样万一立下功劳,便可获得富贵。而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吕母也感到悲哀而没有处罚他。邓当手下的小吏因吕蒙年纪小而轻视他,说:“那个小子能有什么作为呢 不过是想拿肉来喂老虎罢了。”有一天和吕蒙相见时,又拿言语侮辱他。吕蒙大怒,抽出刀来杀了那个小吏,因此逃亡,逃避到同乡郑长的家里。后来通过校尉袁雄自首,袁雄又趁机向孙策为他求情,孙策召见吕蒙,觉得他是个人才,把他留在自己身边。
几年以后,邓当死了,张昭举荐吕蒙代替邓当领兵,任命为别部司马。吕蒙跟随孙权征讨黄祖,黄祖让都督陈就率水军迎战孙权。吕蒙指挥前锋部队,亲手杀了陈就,将士乘胜进攻黄祖镇守的江夏城。黄祖听说陈就被杀,弃城逃跑,士兵追击捉住了他。孙权说:“这次战事能够取胜,是由于先捉住陈就的缘故。”任命吕蒙为横野中郎将,赏钱一千万。
鲁肃代替周瑜,将去陆口驻防,路过吕蒙的军营。鲁肃心里还轻视吕蒙,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益显赫,可不能用旧眼光看待他啊,您应当去拜访他。”于是鲁肃前去拜访吕蒙。酒喝到兴头上,吕蒙问鲁肃说:“您接受重任,与关羽防区相邻,打算用什么策略,防备意料不到的情况发生呢 ”鲁肃很随便地回答说:“根据情况临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吕蒙说:“现在东西两方虽然结成同盟,而关羽实在是一员虎将,怎么能不预先计划好应对的谋略呢 ”因此他给鲁肃提出了五条策略。鲁肃当即离开自己的座位,靠近吕蒙,轻拍吕蒙的背说:“吕子明,我想不到您的才能计略竟达到这样的水平。”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他结成朋友后告别。
当时吕蒙与成当、宋定、徐顾的军营相邻很近,这三位将领死后,他们的子弟幼小,孙权准备把他们的兵马全部交给吕蒙统领。吕蒙坚决推辞,并上书给孙权说徐顾等人都为国事辛勤劳苦,他们的子弟虽然幼小,但不应该废除他们子弟继承统其军队的权利。前后三次上书,孙权才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吕蒙又给三位年幼的将领选择老师,对他们进行辅导,吕蒙的操守心志大都像这件事一样。
后来关羽征讨樊城,留下部分兵力驻守公安、南郡。吕蒙进据城中,尽得关羽和其他将士的家眷,对他们进行安抚慰问,约定吴军不得干扰百姓,不能索要任何东西。吕蒙帐下有一个兵士,是汝南人,拿了百姓家一个斗笠,用来覆盖铠甲,铠甲虽是公家物品,但吕蒙仍然认为他违犯军令,不能因同乡的关系而废除法令,于是流着泪杀了这个兵。于是全军震惊,做到路不拾遗。吕蒙日日派出亲近的将士去慰问抚恤老年人,询问他们缺少什么,有病者给他派医送药,饥寒者给他送粮送衣。关羽府中所藏的财货,都封存起来等待孙权前来处置。于是吕蒙平定了荆州。
6、B句意:吕蒙跟随孙权征讨黄祖,黄祖让都督陈就率水军迎战孙权。吕蒙指挥前锋部队,亲手杀了陈就,将士趁着胜利,进攻黄祖镇守的江夏城。黄祖听说陈就被杀,弃城逃跑,士兵追击捉住了他。
“出战”是“陈就”的谓语动词,“蒙”是“勒前锋”的主语,故断在“蒙”前,排除AC;
“追禽之”的主语应为“兵”,前文主语为“祖”,如果“兵”放在“走”的后边,“追禽之”主语就是“祖”,不合语境,故断在“兵”前,排除D。
7.A“渡黄河”错,南渡指渡过长江。
8.B“邓当手下小吏因为吕蒙年少而轻视他,认为他不能做什么大事,吕蒙对此非常愤怒,就拔刀杀了小吏”说法不全面,吕蒙杀掉小吏不仅是因为他的轻视,还因为见面之后的羞辱。原文是“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
9.(1)后来通过校尉袁雄自首,袁雄又趁机向孙策为他求情,孙策召见吕蒙,觉得他是个人才,把他留在自己身边。
(2)吕将军功业名声日益显赫,不能用旧眼光看待他啊,您应当去拜访他。
参考译文:
吕蒙字子明,是汝南富陂县人。年轻时南渡长江,投靠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的部将,多次领兵讨伐山贼。吕蒙十五六岁时,暗中跟随邓当攻打山贼,邓当回头看见吕蒙大吃一惊,呵斥也不能制止他。邓当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吕蒙的母亲,母亲很生气想处罚他,吕蒙说:“贫穷卑贱的地位实在不能久居,我这样万一立下功劳,便可获得富贵。而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吕母也感到悲哀而没有处罚他。邓当手下的小吏因吕蒙年纪小而轻视他,说:“那个小子能有什么作为呢?不过是想拿肉来喂老虎罢了。”有一天和吕蒙相见时,又拿言语侮辱他。吕蒙大怒,抽出刀来杀了那个小吏,因此逃亡,逃避到同乡郑长的家里。后来通过校尉袁雄自首,袁雄又趁机向孙策为他求情,孙策召见吕蒙,觉得他是个人才,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几年以后,邓当死了,张昭举荐吕蒙代替邓当领兵,任命为别部司马。吕蒙跟随孙权征讨黄祖,黄祖让都督陈就率水军迎战孙权。吕蒙指挥前锋部队,亲手杀了陈就,将士趁着胜利,进攻黄祖镇守的江夏城。黄祖听说陈就被杀,弃城逃跑,士兵追击捉住了他。孙权说:“这次战事能够取胜,是由于先捉住了陈就。”任命吕蒙为横野中郎将,赏钱一千万。鲁肃代替周瑜,将去陆口驻防,路过吕蒙的军营。鲁肃心里还轻视吕蒙,有人对鲁肃说: “吕将军功业名声日益显赫,不能用旧眼光看待他啊,您应当去拜访他。”于是鲁肃前去拜访吕蒙。酒喝到兴头上,吕蒙问鲁肃说: “您接受重任,与关羽防区相邻,打算用什么策略,防备意料不到的情况发生呢?” 鲁肃很随便地回答说:“根据情况临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吕蒙说:“现在东西两方虽然结成同盟,而关羽实在是一员虎将,怎么能不预先计划好应对的谋略呢?”因此他给鲁肃提出了五条策略。鲁肃当即离开自己的座位,靠近吕蒙,轻拍吕蒙的背说: “吕子明,我想不到您的才能计略竟达到这样的水平。”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他结成朋友后告别。当时吕蒙与成当、宋定、徐顾的军营相邻很近,这三位将领死后,他们的子弟幼小,孙权准备把他们的兵马全部交给吕蒙统领。吕蒙坚决推辞,并上书给孙权说徐顾等人都为国事辛勤劳苦,他们的子弟虽然幼小,但不应该废除他们子弟继承统其军队的权利。前后三次上书,孙权才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吕蒙又给三位年幼的将领选择老师,对他们进行辅导,吕蒙的操守心志大都像这件事一样。后来关羽征讨樊城,留下部分兵力驻守公安、南郡。吕蒙进据城中,尽得关羽和其他将士的家眷,对他们进行安抚慰问,约定吴军不得干扰百姓,索要任何东西。吕蒙帐下有一个兵士,是汝南人,拿了百姓家一个斗笠,用来覆盖铠甲,铠甲虽是公家物品,但吕蒙仍然认为他违犯军令,不能因同乡的关系而废除法令,于是流着泪杀了这个兵。于是全军震惊,做到路不拾遗。吕蒙日日派出亲近的将士去慰问抚恤老年人,询问他们缺少什么,有病者给他派医送药,饥寒者给他送粮送衣。关羽府中所藏的财货,都封存起来等待孙权前来处置。于是吕蒙平定了荆州。
10、C句意:不时需要针灸治疗,孙权为之感到悲伤凄切。想多去看望几次,又恐怕影响他的休息,只好在墙壁上挖个小洞偷偷地看,见到吕蒙可以吃少量的食物,即喜形于色,回头对左右的人又说又笑,否则就叹息至夜晚也不能睡着。“劳动”此处是动词,劳累,前省略主语“吕蒙”,做“恐”的宾语,不能断开;“常”是状语,修饰“穿壁瞻之”,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D。“左右”是“顾”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
11.C“语意相似,都有‘势单力薄’的意思”错误,“童子不孤,妇人不孀”的“孤”是指因丧父而孤独弱小。
12.C“抚慰将士”错误,原文是“蒙入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应该是抚慰将士们的家属,而不是抚慰将士。
13.(1)黄祖听说陈就被杀了,就弃城逃跑,兵士们追击并捉到了他。
(2)于是(吕蒙)对外宣称自己病重,孙权就公开发了一道命令,把吕蒙从前线召回,实际是暗中施计谋诱使让关羽上当。
14.入据南郡,约束下属不允许骚扰百姓,索取财物;下属取百姓一物,不徇私情,含泪斩杀,震慑军中,从此道不拾遗,令行禁止。(答对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人。少年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几年后,邓当去世,张昭举荐吕蒙代替邓当,任命为别部司马。吕蒙跟随孙权征讨黄祖,黄祖命令都督陈就率领水军迎战。吕蒙率领前锋亲自将陈就斩首,将士们乘胜进攻黄祖的城池。黄祖听说陈就被杀了,就弃城逃跑,兵士们追击并捉到了他。孙权说:“这次战事的成功,是由于先斩获了陈就。”于是晋升吕蒙为横野中郎将。等到吕蒙代替鲁肃,刚到陆口,在表面更加仁爱笃实,和关羽交好。关羽去讨伐樊城,留下一部分人马防守公安和南郡。吕蒙上书给孙权:“关羽去征讨樊城,又留下了许多人马防守,怕我会袭击他的后方。我平日有病,希望您以我治病为名拨出一部分队伍跟我回建业。关羽听到这一消息,一定会抽调守备部队,全力进攻襄阳。这时,我军就可以再乘船昼夜西上,袭击蜀国的空城,南郡即可夺取,关羽也可擒获。”于是(吕蒙)对外宣称自己病重,孙权便顺水推舟,公开发了一道命令,把吕蒙从前线召回,实际是暗中施计谋诱使让关羽上当(撤回防备吕蒙进攻的守军)。关羽果然上当,逐渐调出守南郡的部队奔赴樊城。孙权听说后,立即出发,先派吕蒙在前。吕蒙到了寻阳,把精兵全埋伏在船里,让人身穿白衣,装作商人,昼夜兼行,到关羽设置在长江边上的关卡伺机行动,悄悄把守关卡的捉住捆绑起来,关羽一点都不知情。吕蒙顺利地到了南郡,守城的士仁、糜芳等人都投降了。吕蒙入城后,对于关羽及其他将士的家属抚慰关心备至,并下令军队不准去骚掠这些人家,不能索要任何财物。吕蒙部下一个兵士,是汝南人,拿了居民家一个斗笠,用来覆盖铠甲,铠甲虽然是公物,吕蒙还是认为他犯了军令,不能够以同乡的关系而废除法令,于是流着泪杀了他。于是军中震惊,道路上有什么丢弃的东西,都没人敢捡取。吕蒙早晚让亲近的将士慰问抚恤老人,问他们缺少什么,生病的看病给药,挨饿受冻的送衣送粮。那时正当孙权追到,关羽知道自己势单力薄,(不能硬敌),于是就撤退到麦城,向西到了漳乡,众人都抛弃关羽而投降,荆州因此被平定。(孙权)任命吕蒙为南郡太守,封为孱陵侯,赐给他一亿钱,五百斤黄金。吕蒙坚决推辞了金钱赏赐,孙权不允许。封爵还未下达,恰逢吕蒙生病,孙权当时在公安,把他迎接过来安置在内殿。不时需要针灸治疗,孙权为之感到悲伤凄切。想多去看望几次,又恐怕影响他的休息,只好在墙壁上挖个小洞偷偷地看,见到吕蒙可以吃少量的食物,即喜形于色,回头对左右的人又说又笑,否则就叹息至夜晚也不能睡着,病好了一点,就为他下了赦免天下之令,群臣全都来庆贺。后来又变得严重了,孙权亲自前来看望,命令道士在星辰下为他请命。四十二岁,(吕蒙)最终在内殿去世。吕蒙没死的时候,把得到的金银财宝都放在府第里藏着,命令主事的人(管家)到他死的那天都还给国库,丧事要办得简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