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讲座课件(上)[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复习讲座课件(上)[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2-03 22: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4张PPT。语 文 高 考
复 习 讲 座第一讲 高考要求 语文高考能力层级示意图E 鉴赏评价C 分析综合B 理 解A 识 记D 表达应用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1.识记 A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②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2.表达应用 D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③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⑤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⑦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识记 A※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三、古代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 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 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四、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 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 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3.鉴赏评价 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写作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 D①符合题意
②符合文体要求
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2.发展等级 D①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②丰富 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④有创见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结构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150
——130
——070
——000有效区间无效区间
0 50 100 150第二讲 高考动态2005年高考语文考纲的 四大变化取消考试内容中的※号;
取消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取消题型示例;
取消赋分值规定。 一“纲”多题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考试说明考试说明考试说明试题试题试题试题据悉: 今年国家教育部已作出决定,在去年11个省份首次实行高考自主命题的基础上,今年再增加4个省份实行高考自主命题。到明年,还又将有7个省份纳入自主命题的范围,届时,我国的高考将全面完成向各省市自主命题的过渡。 对考纲变化的认识继续强调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继续强调综合能力的考查
在强调考查能力的基础之上,注重考查答题思维的过程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同样受到重视 1.取消考试内容中的※号 今年取消了※号的内容包括四点: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和国别;
(3)识记文字体载常识。(以上属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部分)
(4)“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句式和用法包括: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以上属古代诗文阅读部分)2.取消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在以前的考试大纲中,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的内容包括考试的方式(闭卷、笔试)、题型及是否分卷(如Ⅰ、Ⅱ两卷)、阅卷方式、考试时间等,为高考搭起了大致的框架。
今年的考试大纲中取消了这一部分,就意味着今年自主命题的省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进行改革或重组。比如各省份可设计新题型、不分卷等。 3.取消了题型示例 往年的题型示例,是将历年来的高考典型试题进行重组,其所选例题体现了当年试题思维模式的大致方向,教师可以此调整学生复习步骤和重点,并可以此编写模拟题以供复习。今年取消题型示例则为了给予自主命题的省份更大的操作空间,各省的命题可对考生的思维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4.取消了赋分值 往年的考纲会规定各个题型的题量及赋分值,但今年的考纲取消了这一规定。自主命题的省份可自行分配题型的题量及赋分值。但与往年相比,大部分省份的题型不会有大的变化,只可能会在题型的分值上作微调,即减少选择题的题量,增加主观题的赋分等。另外:作文可能出现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为主,各种作文(漫画、材料、续写、扩写、一大一小作文题等)形式并存的格局。
高考试卷中将不断渗入高中新课标理念,以充分发挥高考命运题积极的导向作用。师生要加强对高中新编课标的研读。教育部8号文件(2004年11月2日)巩固基础
加强创新
整合课程
降低难度
减轻负担(共20个字)第三讲 知识梳理一、正确使用汉语拼音1.因义定音 方兴未艾 自怨自艾
2.因形定音
赡 澹 瞻 檐 蟾
嬴 赢 羸 蠃 臝
3.因语体定音
削苹果(剥削)露出来(披露)
4.纠正习惯误读
卓越 呆板 穿凿 五度标调法5544332211妈 mā55调麻má35调马mǎ214调骂mà51调平


入平——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仄(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急呼猛力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二、正确使用汉字1.区别同音字
报销 不写为 消 通宵达旦 不写为 霄
2.区别形近字
赏赉 不写为 赍 义愤填膺 不写为 赝
即──读 jí 既──读 jì
3.区别近义字
部署 不写为 布 浑然一体 不写为 混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殷商)金文(周) 篆书(大篆小篆)(战国 秦)隶书(汉代)楷书(魏晋)古文字草书行书今文字汉字的三要素形

音 义(象形)(假借)(会意)(形声)(指事)(转注)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常用的标点符号
点号(7种)
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
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常用标点符号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
的停顿和语气。 句末点号 句号 问号 叹号分类句内点号 逗号 顿号 分号 冒号作用:在于标明,主要表明语句的
性质和作用。标号
9种分类: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标点符号点号
7种标号(9种)
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
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
和专名号。
按用法可分为五类(1)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语气:句号、问号、叹号;
(2)表示句中大小、性质不同的停顿:逗号、顿号、分号;
(3)表示提示和引用:冒号、引号;
(4)表示插入、转折或删节了一些语言:破折号、括号、省略号;
(5)表示特殊词语: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专名号。应注意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七点不能居行首,
三标前后有讲究;
连接间隔写中间,
着重用在字下头;
破折省略均连写,
一行两格处中游。标点符号的误用顿号
(1)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作了重新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2)离村三、四里外有一条小河。? 注意 1.并列词语如有“和、及、与、或”等词时,不用顿号;“和”等用在多项并列的最后两项;有的并列词语读起来不需要停顿或停顿较小,不必加顿号(工农业);两项并列一般不用顿号。
2.不是并列词语不能用顿号。 3.并列词语作谓语或补语,一般用逗号,不用顿号。
4.并列的词语需要强调,一般用逗号。
5.相临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如果是数字的省略语则要用。
6.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用逗号,小的并列用顿号。分号和冒号
直到十几天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 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 柴 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是这些。
(鲁迅《祝福》) 问号和叹号
①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 ”(《荷花淀》)。
②请收起眼泪吧,亲爱的、可敬的人民!
③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
④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来呢 ? 希望给我个准信儿。 引号与句逗的配合使用
(1)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真个姓唐。”我说。“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唐弢《琐忆》)
(2)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3)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括号
(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2)懒,能使人脾气大。(老舍《骆驼祥子》)它能将用户端(流动市话手机)以无线方式接入本地网。
人们到玉溪旅游都喜欢自由活动。(参观亚洲室内第一大佛。) 破折号
(1)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2)“呜──”火车开动了。
(3)“快卧──” 题型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① 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 ② 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 ③促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④ ① ② ③ ④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C.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D.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四、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掌握词语的意义
同形词:两词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在 ── 他在教室里读书。(介词)
── 他在教室里。(动词)
朝 ── 大雁朝南飞。(介词)
── 葵花朝太阳。(动词)
── 他是宋朝军事家。(名词)
地道── 这本书真地道。(形容词)
──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和鬼子展开了地道战。(名词)词的兼类:两词之间有意义上的联系
科学
──我们要学科学,用科学。(名词)
──他的学习方法很科学。(形容词)
艺术
──他热爱绘画艺术。(名词)
──房间布置得很艺术。(形容词)2.根据语境准确辨析
①辨析词义的轻重差别
努力——竭力 批评——批判
②辨析词语使用范围的大小
年代——年月 事情——事件——事故
③辨析词语的感彩
我们的班长很能笼络人,这是他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内心十分恐慌,但是他却从容不迫地在擦桌子,揩椅子,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④辨析词语的语体色彩
严肃、庄重,多使用书面语
逝世 诞辰 父亲 头颅 颤抖
随便、俚俗,多使用口语
死 生日 爸爸 脑袋 哆嗦
生动、形象,多使用文学语体
晶莹 翱翔 宛转 嘹亮 寂静 蔚蓝
专门用语,多使用科技语体
碳酸钠 氧化 光年 血型 电压 年轮⑤熟悉词语的搭配习惯
发挥——作用 威力 智慧 力量 干劲 创造性 积极性 题意 论点
发扬——作风 精神 传统 民主 成绩 优点
履行——诺言 合同 手续 条约 义务
执行——命令 任务 方针 路线 政策
坚定 ── 的 ── 立场(或:方向)
坚强 ── 的 ── 性格(或:意志) 熟 语 熟语包括
成语 惯用语 歇后语成语
(1)成语的来源
①神话传说
女娲补天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②历史故事
卧薪尝胆 三顾茅庐 风声鹤唳
③古书典籍
千夫所指 后来居上 川流不息(2)成语的结构
文 过 饰 非
A B C D
尔虞我诈 栉风沐雨 云蒸霞蔚
箪食壶浆 一/衣带/水(3)成语的使用
①准确理解其含义
不刊之论 差强人意
  不以为然 万人空巷
②切实把握其用法和色彩
无所不至 无微不至 染指
③利用其结构推断语素的意思 楚人献鼋(yuán)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 “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sì)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zèn诬陷)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
——《左传·宣公四年》惯用语
开倒车 耍花招 走过场 开后门 打游击
敲边鼓 放空炮 打棍子 吹牛皮 碰钉子
钻空子 抓辫子 挖墙角 磨洋工 穿小鞋
开绿灯 扣帽子 拉后腿 炒鱿鱼 挤牙膏
踢皮球 顶牛儿 打哈哈 马后炮 下马威
铁交椅 半瓶醋 铁饭碗 墙头草 车轮战
天晓得 打退堂鼓 唱对台戏 吃大锅饭歇后语
寓意歇后语
木头眼镜——看不透
大海里捞针——没法找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快刀切豆腐——两面光
大马路上的电杆——靠边站
石碑上钉钉子——硬碰硬
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谐音歇后语
电线杆子绑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腊月里的萝卜——动(冻)了心了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老虎驾车——没人敢(赶)
窗户口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五、辨析病句 1.病句类型例析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2.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①语感审读法
②结构梳理法(主干紧缩法)
③逻辑分析法
④仿造类比法①语感审读法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不管……都应为:尽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尽管……都②结构梳理法(主干紧缩法)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
主语 谓语事情完成应为: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③逻辑分析法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
——全称肯定命题(绝对化)应为:大多数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
——特称肯定命题(符合实际情况)④仿造类比法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值得他们的学习”
——“值得我们的参观”多了“的”字应为: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重视。六、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一)消极修辞
1.选词要准确
题李凝幽居
·贾 岛·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惯于长夜过春时,
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换大王旗。
忍(眼)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丛(边)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
── 鲁 迅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 。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 ,黛玉也 。
A.哭个不住 B.大哭起来 C.掩面涕泣 ABC “好媳妇!” 村里的人,谁不这么 。
“好媳妇!” 夫家的亲戚,谁不这么 。
“好媳妇!” 丈夫的朋友,谁不这么 。
A.传诵 B.赞叹 C.夸奖CAB2.句式要恰当
长句和短句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活该。主动句和被动句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 鲁迅 《故乡》 )肯定句和否定句
☆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就是说,都要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
☆在我们的国家,如果不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和党的民主,不充分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无产阶级民主集中制。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他威胁我,我不答应他不成呀。 正装句和倒装句
☆宾语前置
这事后来阿Q才知道。
☆状语后置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定语后置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主谓倒置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3 .简明、连贯、得体
简明:
问鼎冠军 凯旋归来 过早夭折
长期以来的宿愿 人民生灵涂炭
忍俊不住地笑了
已取得大专文凭的和尚未取得大专文凭的干部都要参加这次学习连贯
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有五个定语修饰“姑娘”,试排出恰当的顺序
那位 的姑娘,是医科大学的女篮队长。
①脸上带着笑容②不怎么说话
③穿一身红色运动衣④留着短发
⑤个子高高的⑤③④①②得体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是( )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D家大舍小令别人
下尊不老是谦称 下列标语中适合于张贴场所要求的一项是( )
A.争分夺秒,多拉快跑
(某铁路与公路交叉道口)
B.严禁吸烟
(某卷烟厂厂区)
C.生产搞上去,人口降下来
(某火葬场)
D.失败是成功之母
(某高考考场) B(二)积极修辞(八种)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偶 排比 设问 反问
1.明喻、暗喻与借喻
2.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3.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第四讲 能力提升一、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⑤筛选文中的信息
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⑨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 文 言 实 词 ( 120 个 )2004年高考涉及的文言实词全国1 徙 敏 谒 窃
全国2 至孝 祷请 访问 行旅
全国3 凶 白 诺 箧
全国4 辍 举 迁 资
北京 数 除 市 两
上海 名 畜 诚 正
天津 课 属 及 诣
重庆 次 节 勒 及辽宁 投 济 虞 尚
江苏 胜 夺 沮 更
浙江 家 坏 知 可
福建 私 第 弄臣 用事
湖北 暴乱 除 闲 趣
湖南 升 和 狎 阴
广东 固 巧 是 多 1.古今异义 去 今 ○ 古 ○ 美 好 走(跑) 臭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①悲愁垂涕相对。
②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③鬼侯有子而好。
④元表等人各顾妻子。
⑤此前朝之故事。 亲戚 非常 妻子 交通
往往 殷勤 风流 烈士
中国 丈人 更衣 卑鄙
束手 宣言 牺牲 无论
学者 虽然 从容 可怜
祖父 会计 四个“宁可” 1.宁可将文言文的意思理解得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同。
2.宁可将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双音节词理解为两个单音节的词。
3.宁可将看起来像虚词的词理解为实词。
4.宁可将这个词理解为动词。 2.一词多义 为
①为坛而盟。
②吾自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③通计一舟,为人五。
④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⑤因为长句,歌以记之。 治
①古之治天下,至纤至细。
②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恐深。
③共治曹操。
④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⑤陆子治室于所居堂之北。
⑥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 3.词类活用 名词 动词 A.使动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B.意动 孟尝君客我。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C.一般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左右欲刃相如。 特点副词(介宾短语) + 名词
名词 + 代词
名词 + 名词 (不是并列结构,不是偏正结构)
名词 + 介宾短语
动词 + 而 + 名词 形容词 动词 A.使动 会盟而谋弱秦。
出图书,空囊橐。
B.意动 成以其小,劣之。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C.一般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与璧俱碎
于柱矣!
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特点形容词 + 代词
形容词 + 名词动词的活用A.使动 谨食之,时而献焉。
外连横而斗诸侯。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
之。
B.被动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
炬,可怜焦土!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名词作状语 A.表比喻 其一犬坐于前。
天下云集响应。
B.表工具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表处所 卒廷见相如。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D.表态度 人皆得隶使之。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E.表依据 失期,法皆斩。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
F.表频率 良庖岁更刀,割也。
日削月割
G.表方位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二)文 言 虚 词
( 16 个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虽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则 者 之1.常用文言虚词(共18个)2004年 北京春季 之 见 以 因
2003年 全国 为 以 焉 因
北京 而 其 之 以
2002年 全国 以 会 既 之
北京 于 因 之 以
春季 以 见 是 过
2001年 全国 以 于 乃 因
2000年 全国 故 每 因 及 2004年全国1 之 遂 以 且
全国2 遂 因 以 而
全国3 而 因 为 以
全国4 及 为 乃 之
北京 为 若 因 乎
上海 为
天津 所 其 乃 以
重庆 且 所 乃 之辽宁 乃 与 为 若
江苏 之 而 乃 以
浙江 其 以 而 乃
福建 其 且 所 乃
湖北 以为 且 乃 也
湖南 以 其 而 于
广东 于 之 则 其 2.用法举例 之
1.作动词 吾欲之南海,何如?
2.作代词
①指示代词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人称代词 公使阳处父追之。
子行而我随之。
不知将军宽之若此! 3.作助词
①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②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③用作提宾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用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⑤补足音节 久之,越石父请绝。(三)文 言 句 式
( 4 种 )1.判断句①一般形式 亚父者,范曾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粟者,民之所种。
此,用武之国。
②有标志的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
秦。
③有判断词的 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不知木兰是女郎。 2.被动句①有标志的 善战者制人,而不制于人。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无标志的 余羁縻不得还。3.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疑问句)
古之人不余欺也。(否定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
将虢是灭。(“是”)
惟奕秋之为听。(“之……为”)
微斯人,吾谁与归?(介宾前置) ②定语后置 楚人有涉江者。
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中心词 + (之)+ 定语 + 者
③状语的位置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
购以千金,邑万家。
孤当与孟德决之。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进乎技矣。
今虽死乎此。
④主谓倒置 甚矣,汝之不惠! 4.省略句 ①省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②省谓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省宾语 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兄弟)。
④省介宾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⑤省介词 楚人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找动词法” 有动词 没有动词
────────────────────────────
①解释这个动词。 ①是否由别的词活用为
词 ②看这个动词是否活用 动词。②是不是使动或
(使动、被动)。 意动的用法。
────────────────────────────
①向前看找主语,如没有主 ①考虑是不是判断句。
语可考虑是不是省略句(省 ②考虑是不是省略句。
句 语);如有主语解释这个主 (省谓语)。
语并考虑是不是被动句。
子 ②向后看找宾语,如没有宾
语可考虑是不是省略句(省
宾语);如有宾语,解释宾语
并考虑是不是使动用法。
③考虑是不是倒装句。 (四)文言文翻译
(六字真言) 直译为主
基本要求 意译为辅
准确规范
信——达——雅
通读全句,标注要点
基本方法 关注全文,准确理解
按照词序,对应翻译
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六字真言”扩 释 留 删 补 调
[例](2002年全国高考题)
及 死 之 日, 天下 知 与
到了(他)死去的 时候,天下 熟知 和
不知, 皆 为 尽 哀。
不熟知(的人),全都为(他) 竭尽哀悼。文 言 文 翻 译 歌 诀古文翻译, 有其顺序。 首览全篇, 掌握全局,
先明主题, 后分段意, 由段到句, 由句到词,
全部理解, 连贯一气。 难解句子, 则要心细,
照顾前文, 联系后句, 仔细斟酌, 揣摩语气,
要求做到, 合情合理。 词句段间, 联系紧密,
跳跃句子, 补出本意。 加上括号, 表明增益,
人名地名, 不必翻译, 人身称谓, 掌握惯例:
吾余为我, 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 都有规律,
常见虚词, 没有定意, 对待之法, 因句而异。
全篇译完, 还要仔细, 逐句对照, 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 错字灭迹, 标点符号, 也要查对,
改无可改, 再行搁笔。 祝你成功, 分数第一。(五)文言文断句※
(“七找”)1.找名词(或代词)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2.找虚词句首——发语词或谦敬词 夫 惟 盖 凡 窃 请 敬
句尾——语气词 乎 哉 也 矣 欤 焉
句中——连词 以 于 为 而 则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3.找顶真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4.找整句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5.找总分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6.找引文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庄暴见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7.找反复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赵威后问齐使》文 言 文 断 句 口 诀对话引用或转述,须辨引号双与单。
盖夫经常列句首,矣耳之后加圆圈。
云曰后面加冒号,于而多在句中间。
句末耶字表疑问,哉字随后感叹连。
判断句中见者也,前逗后句因意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