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训练------《三国志·关羽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B.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C.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D.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隋初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则专称知府。
B.“假节钺”是规格极高的君王授权方式,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利,除不可斩杀持节将领以外,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还可以代替君主出征。
C.华夏,也称“夏”、“诸夏”,是古代周王朝的自称 。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称四方为“夷蛮戎狄”。
D.江陵,又名荆州城。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称“七省通衢”。
3.下列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任平原相时期,重用关羽,任命他为别部司马,分管属下士兵,还单独与他同床共寝,情同兄弟。
B.关羽率领军队在樊城攻打曹仁,威震中原地区,众人认为应迁离许都,避开关羽的威胁。
C.司马宣王、蒋济建议曹操利用孙权与关羽的矛盾,借助孙权的力量解除樊城之围,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D.关羽久攻不下、军队溃散,最终被孙权的大将所杀,都是因为糜芳、士仁的叛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2)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起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二十四年,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追谥羽曰壮缪侯。子兴嗣弱冠为侍中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减)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兴嗣/弱冠为侍中/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B.子兴嗣弱冠/为侍中/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C.子兴嗣/弱冠为侍中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D.子兴嗣/弱冠为侍中/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文中指刘备。蜀国是刘备建立的,《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出仕时是刘禅在位,所以他在该书中称刘备为先主。
B.太守,又称郡守,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
C.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汉以前一般指现在湖北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省、江西省一带。
D.弱冠,泛指男子十八左右的年纪。十八岁体犹未壮,所以说“弱”;十八岁行冠礼,以示成人,所以说“冠”。
7.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心存旧情,竭忠尽义。他身陷曹营时,即便受到曹公赏识和厚待,也仍然不忘先主主旧情,不忘跟先主同生共死的誓言,最终奔袁绍军中寻找先主。
B.关羽知恩图报,淡泊钱财。他为了报答曹公的厚遇,而主动请缨,解了白马之围。他离开时,把曹公所有的赏赐封存起来留下,还留了一封辞行信
C.关公武艺高强,骁勇善战。他曾于千军万马中斩杀袁绍的大将颜良,也曾于樊城斩杀曹公的将军庞德,曹公为避其锋锐,甚至想迁离许都。
D.关羽意志坚强,定力卓绝。他曾经被流箭射中,箭穿透了左臂,毒入骨头,割肉刮毒时,他跟没事人一样,跟将士们饮酒聊天,谈笑自如。
8.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
(2)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先主之袭杀徐州刺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袁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既而辽③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曹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先是权④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关羽传》)
[注]①先主: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自玄德。②曹公:指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魏武帝曹操,字孟德。③辽:曹操手下大将张辽。④权:指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建立者孙权,字仲谋。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B.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C.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D.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绍诸将莫能当者当:抵挡
B.曹公壮羽为人壮:激励
C.曹公义之义:认为……讲义气
D.禁所督七军皆没督:统率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做事认真。关羽和张飞跟随先主刘备,二人在众人面前整天地侍立在刘备左右,保护刘备安全。
B.关羽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劳。关羽曾攻下徐州城斩杀了徐州刺史车胄,曾在千军万马中取下颜良的首级,也曾让解救曹仁的于禁投降,又斩杀了将军庞德。
C.关羽其人忠诚正直。尽管曹操重视并厚待关羽,但是关羽不忘先主刘备,在离开曹操之际,把曹操所给的厚礼封存好,一并还回。
D.关羽主要败于内部不团结。他在外征战,南郡太守糜芳、将军士仁都没有给关羽大力相助,二人投顺孙权后,关羽又被孙权所派将领杀死。
1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2)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
答案
1、D“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这段话是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我终将不能留下,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吾”“曹公”“我”“刘将军”“之”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然”意思是“然而”,表转折,前面先说曹操待自己很好,但是自己受刘将军的厚恩,前后句之间是转折关系,“然”表转折的时候,放在句首,故排除C项;“受”是动词,宾语是“厚恩”,故应在“厚恩”后断开,这就排除B项;“誓”意思是“发誓”,发誓的内容是“共生死”,故“誓以共死”和“不可背之”之间要断开,排除A项
2.B“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利,除不可斩杀持节将领以外……”错误,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利,是可以斩杀持节将领的。
3.C
A项,“刘备任平原相时期,……还单独与他同床共寝”错误,从文中来看,“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由此可知,刘备是与关羽、张飞两人同床共寝,不是单独。B项,“……众人认为应迁离许都,避开关羽的威胁”错误,文中说的是“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由此可知,为避开关羽的威胁,提议迁离许都的是曹操,不是众人。D项,“……都是因为糜芳、士仁的叛变”错误,从文中来看,关羽的失败还有他自己的原因。
4.1)关羽远远望见了颜良的旗帜和车盖,便驾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割下颜良首级回到营中,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
2)关羽出兵征战,麋芳、士仁供应军需物资,但没有全力救援。关羽说:“回师后,一定要惩治他们!”麋芳、士仁都心里恐惧不安。
参考译文: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逃命到涿郡时,正碰上刘备在乡里集合兵马,关羽与张飞替他抵御侵侮。刘备任平原相时,以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管属下士兵。刘备与他们两人同床共寝,亲如兄弟。在人多广众的场合,他们两人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应酬交接,不避艰险。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让张辽和关羽作先锋迎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了颜良的旗帜和车盖,便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割下颜良首级回到营中,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曹操当即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我终将不能留下,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为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授与符节黄钺总领各路军马。这年,关羽率领军队在樊城攻打曹仁。曹操派于禁援助曹仁。秋天,樊城一带下起连绵大雨,汉水泛滥,于禁统领的七路兵马都被淹没。于禁投降了关羽,关羽又杀了将军庞德。 梁县、郏县、陆浑等地的各路盗寇有的在远处接受关羽的官印称号,成为他的支系同党,关羽威名震动中原地区,曹操提议迁离许都避开关羽的锋芒,司马宣王、蒋济认为关羽得志,孙权肯定不会情愿。可以派人劝说孙权偷袭关羽后方,并许诺分割长江以南的地方封赏孙权,那么樊城之围就自然而解了。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在这事以前,孙权派使者为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大骂孙权,并侮辱他的使者,不答应这门婚事,孙权非常气愤。加之在江陵的南郡太守麋芳,驻公安的将军士仁,向来都嫌关羽轻视自己。关羽出兵征战,麋芳、士仁供应军需物资,但没有全力救援。关羽说:“回师后,一定要惩治他们!”麋芳、士仁都心里恐惧不安。这时,孙权暗地劝诱麋芳、士仁,麋芳、士仁派人迎接孙权。而曹操又派徐晃援救曹仁,关羽不能攻下樊城,率军退回。孙权占领了江陵,俘虏了关羽的全部兵马和妻室儿女,关羽的军队于是溃散。孙权派将领迎击关羽,在临沮杀了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
5、A“子兴嗣”,是说“关羽的儿子关兴继承了他的爵位”,“嗣”是“继承(爵位)”的意思,应该在其后断。可以排除B项;
“弱冠为侍中”是说“关兴二十岁就做了侍中”,“弱冠为侍中数岁”逻辑不通,应在“侍中”后断。可以排除C项;
“虎贲中郎将”是固定官职,其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D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关羽的儿子关兴继承了他的爵位。关兴二十岁就做了侍中,几年后去世。关兴死后,他的儿子关统继承了爵位,娶了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关统死后,没有嫡子,就让关兴的庶子关彝继承了爵位”。
6.D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选项中的“十八”均应是“二十”。
7.B“主动请缨,解了白马之围”错误,原文是说“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起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关羽是受曹操派遣,并未主动请缨。
8.(1)秋天,连绵大雨,(导致)汉水泛滥,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淹没了。
(2)可以派人去游说孙权偷袭关羽的后方,答应(事成之后)割让长江以南的地区来封给孙权,那么樊城之围自然就解除了。
参考译文: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逃亡避仇到涿郡。刘备在家乡涿郡招兵买马时,关羽与张飞共同帮他抵御外人的欺辱。后来刘备当了平原相,就把关羽和张飞任命为别部司马,分别带领军队。
建安五年,曹操带兵东征,刘备大败,投奔袁绍。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对待他非常好。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让张辽和关羽作先锋阻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了颜良的将军旌旗和伞盖,便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斩杀颜良,割下颜良首级回到营中,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能够阻挡他的,于是解了白马之围。曹操当即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当初,曹操非常佩服关羽的为人,但是通过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发现他似乎没有长久留在自己手下的意思,便对张辽说:“你试着凭私人感情去问问他的真实想法。”不久张辽就尝试着问了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已接受了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共死,不能违背这誓言。我终将不能留下,但无论如何,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等到关羽杀了颜良之后,曹操便知道关羽一定会离开,于是特别加给他一些赏赐。但是关羽把所有的赏赐都封存起来,留下不带走,然后写了一封信向曹操辞行,奔袁绍军中寻找刘备去了。
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贯穿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每逢阴天下雨,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上有毒,毒素渗入骨头里了,应当割开手臂到受伤处,刮去骨头上的毒,然后这种病痛才能消除。”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开刀。当时关羽正好请了众将领一起宴饮,手臂上的血往下流,滴满了一盘子,但关羽却切肉饮酒,谈笑自若。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带兵去樊县攻打曹仁。曹操派于禁援助曹仁。秋天,连绵大雨,导致汉水泛滥,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淹没了。最后于禁向关羽投降,关羽又斩了魏将庞德。曹操甚至跟群臣商议要将都城从许昌迁走,以回避关羽的锋芒,但司马懿、蒋济认为关羽一时得志,孙权一定不高兴。可以派人去游说孙权偷袭关羽的后方,答应事成之后割让长江以南的地区来封给孙权,那么樊城之围自然就解除了。曹操接受了这个建议。曹操派遣徐晃救援曹仁,关羽无法取胜,便带领军队撤回。可这时孙权已经占据江陵,俘虏了关羽手下将士的妻子儿女,关羽的部队因此溃散。孙权又派将领追击他,终于在临沮把关羽和他儿子关平都斩杀了。
追谥关羽为壮缪侯。关羽的儿子关兴继承了他的爵位。关兴二十岁就做了侍中,几年后去世。关兴死后,他的儿子关统继承了爵位,娶了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关统死后,没有嫡子,就让关兴的庶子关彝继承了爵位。
9、D本题中,“羽尝为流矢所中”中“为……所……”表被动,“所”后面要跟动词,所以“中”后面断开,开排除AB。比较CD,“曰”的主语是“医”,如果“医”后断开,主语就是“关羽”,不符合语义,所以应该在“医”前断开,排除C项,D项正确。原文标点是: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大意是:关羽曾被流矢射中,箭头穿透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但一遇阴雨天气,臂骨便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其毒已渗入骨中,需要在臂上重新开刀,刮去臂骨上的毒素,才能彻底除掉这一病患。”
10.B“曹公壮羽为人”意思是“曹操钦佩关羽的勇猛气概”所以“壮”是“钦佩……勇猛”,而不是“激励”的意思。
11.B“关羽曾攻下徐州城斩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张冠李戴。根据原文“先主之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刘备袭击徐州杀死刺史车胄后。所以杀死徐州杀死刺史车胄的是刘备,而不是关羽。
12.曹操捉住关羽而回,授关羽偏将军一职,给他的礼遇很是优厚。
(2)孙权已经占领了江陵,全都抓走了关羽的士兵和妻子儿女,关羽的部队于是溃散了。
参考译文:
关羽,字云长,原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人。刘备在家乡招集兵马,关羽和张飞担任他的护卫。刘备与关、张二人连睡觉都同一张床,亲如同胞兄弟。关、张二人在大庭广众之中,整日侍立在刘备身旁,跟随刘备对敌作战,从不惧避艰险。刘备袭击徐州杀死刺史车胄后,即让关羽镇守下邳城,代行太守职务,自己则率军回驻小沛。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曹操东征徐州,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擒获关羽后返回,任关羽为偏将军,对他以礼相待,赏赐优厚。袁绍派大将颜良在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派遣张辽和关羽为先锋进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帅旗车盖,策马上前刺杀颜良于万马军中,将其首级割下返回,袁绍军中的将领们没人敢出阵阻挡,于是解除白马之围。曹操当即上奏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起初,曹操钦佩关羽的勇猛气概,后来察言观色,发现关羽并无久留曹营之意。不久张辽向关羽问起此事,关羽感慨地说:“我深知曹公对我情深意厚,但我深受刘将军的厚恩,发誓与他同生共死,我决不会背叛他。”张辽把关羽这番话回报给曹操,曹操为他的义气深受感动。待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道关羽一定要离开自己,对其赏赐更为厚重。关羽将曹操赏赐的钱物全部封裹好,留下书信告辞曹操而去,径直赶往袁绍军营投奔刘备。
关羽曾被流矢射中,箭头穿透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但一遇阴雨天气,臂骨便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其毒已渗入骨中,需要在臂上重新开刀,刮去臂骨上的毒素,才能彻底除掉这一病患。”关羽于是伸出手臂让医生为他开刀治病。当时关羽正请众将饮酒进餐,臂上刀口鲜血淋漓,流满了接在下面的盘子,而关羽却在割肉把酒,与大家谈笑自若。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官封关羽为前将军,并授予符节和斧钺。同年,关羽率军在樊城攻打曹仁。曹操派于禁领兵救援曹仁。当年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泛滥,于禁督率的七军全被淹没。于禁投降关羽,关羽又斩杀魏国将军庞德。起先,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孙权十分恼恨。另外南郡太守糜芳驻守江陵,将军士仁驻扎公安,两人一向怨恨关羽轻视他们。当关羽领兵出征,由糜芳、士仁两处负责供应粮草军需,两人不愿全力救援关羽。关羽放出话说“回去后就惩处他们”,糜、士二人都恐惧不安。于是孙权暗中派人去诱降糜、士二人,二人即派人迎接孙权。而曹操又派来徐晃率军救援曹仁,关羽攻不下樊城,只好领兵退还。这时孙权已占据江陵,将关羽及其将士的妻儿老小全部俘获,关羽军队于是全部溃散。孙权派部将堵击关羽,在临沮斩杀关羽及其子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