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一模)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I卷(非选择题)
一、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
经济与生活
经济就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
(1) 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 者。
(2) 生产力发展主要表现在 、 两方面。(限选两项,多选和少选均不得分)
A.生产目的
B.生产工具
C.生产技术
D.生产场所
(3) 世纪中期,以 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爆发。空格处应分别是
A.17飞梭
B.18机器
C.19工厂
(3) 商业契约是工业时代的产物。
A.正确
B.错误
(4) 如图为位于伦敦泰晤士河畔的伊丽莎白塔(theElizabethTower)照片。该图中以下元素,体现工业时代意识最典型的是
A.时钟
B.建筑尖顶
C.小船
(5) 19世纪中叶,世界贸易的中心在
A.荷兰
B.美国
C.英国
(6) 1995年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A.世界银行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7) 以下交通工具,体现信息时代特征的是
(8)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同时,区域经济集团化也在发展,其主要代表有
①国际联盟②北美自由贸易区③东南亚国家联盟④欧洲联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2.
精神的力量
材料一:有专家在解释为何孔子雕像“登上”美国最高法院门楣(图1)时说:大多数美国人……想要致敬中国文明时,最熟悉的就是孔子。他们……将孔子视为道德的楷模,因此选择他来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
材料二:2018年5月5日,卡尔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当天,由中国赠送的马克思雕像(图2)在其故乡德国特里尔市隆重揭幕。不久后,这座来自中国的马克思雕像不仅毫无违和感地与这座德国城市融为一体,还成为颇受当地民众和游客喜爱的城市风景线。
(单项选择)
(1) 孔子的思想赖以流传的最初载体很可能是
A.龟甲兽骨
B.青铜器具
C.竹简木椟
D.绢帛纸张
(2) 除“礼”以外,孔子的核心思想还包括
A.刑
B.仁
C.理
D.道
(3) 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
(4)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阶级属性上是关于 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其中的空白处当是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5) 科学社会主义得以诞生的重要背景当是
A.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
C.独立运动
(6)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始于
A.西学东渐
B.维新运动
C.新文化运动
(7) 理论界认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最显著的特征是
A.中国是个东方国度,长期流行缺乏斗争精神的儒家文化
B.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人阶级力量弱小
C.中国是东临大洋西接高原的封闭国家,对外界了解不够
(8) 邓小平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其“白猫黑猫”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集中在
1986年1月6日,邓小平再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如图)。“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权威解读是: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与政治制度无关。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只要能够发展生产力的,都可以在实践中使用)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
A.共产党的领导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
B.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C.和平发展道路与社会主义目标的关系
(9) 来自中国的马克思雕像在马克思的故乡受到欢迎,有着怎样的历史原因?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综合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述作为社会意识的思想体系是如何助推中国社会发展的。
3.
阵营的划分
材料一: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英】霍布斯鲍姆著,贾士蘅译,《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二:
材料三:现在(1985年),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是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
(1) 材料一中的世界两个部分大体上就是
A.资本主义列强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B.欧洲国家和欧洲以外的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2) 材料一中的一部分的富有与另一部分的贫穷存在着怎样的政治、经济关联?
(3) 如果给材料二中的地图命名,合适的是
A.同盟国与协约国
B.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
C.两极格局
(4) 材料二中深色部分和斜条纹部分两大阵营的核心或领导者分别是哪两个国家?,这两国为何能成为两大阵营的核心?
(5) 材料三中的邓小平同志的观点也常常被表述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内政外交中有着怎样的体现?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4.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变革。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央视网2022年10月18日有关中共二十大报道
(1)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当今形式。其实中国现代化起步并不算晚,并尝试过多种模式的探索。你是否认可中国的现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请简述理由。
(2) 中共二十大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之对应的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多以非和平方式伴随,请以美、英为例予以说明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雄辩证明: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也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请就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关系,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生产
【小题2】B,C,BC,B,B,B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C
【小题6】B
【小题7】C
【小题8】C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
(2)根据所学,生产力发展主要表现在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两方面。BC项正确;排除AD项。故选BC项。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爆发,B项正确;A、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C项。故选B项。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契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已经在古埃及广泛使用,题干表述错误。
(5)根据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蒸汽轮船,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C项正确;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并非体现工业时代意识,排除A项;建筑尖顶并非体现工业时代意识,排除B项。故选C项。
(6)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在英国,C项正确;荷兰在19世纪已经衰落,排除A项;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才崛起,排除B项。故选C项。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B项正确;A、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C项。故选B项。
(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享单车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也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共享经济,体现的是信息时代的特征,C项正确;驷马安车和蒸汽机车没有任何信息特征,排除AB项。故选C项。
(9)根据所学可知,②北美自由贸易区、③东南亚国家联盟、④欧洲联盟都是当今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C项正确;国联是一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机构,排除ABD项。故选C项。
故答案为:
(1)生产
(2)BC
(3)B
(4)B
(5)C
(6)C
(7)B
(8)C
(9)C
本题考查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一问结合农业发展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结合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来解答;第三问结合工业革命的特征来解答;第四问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来解答;第五问结合商业发展的特征来解答;第六问结合世界贸易发展的特征来解答;第七问结合世贸组织的特征来解答;第八问结合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来解答;第九问结合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D
【小题5】B
【小题6】C
【小题7】B
【小题8】B
【小题9】
【小题10】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书写材料是竹木简,因此根据孔子生存的年代可以判断出当时的书写载体是竹木简,C项正确;龟甲兽骨是商朝时期书写的载体,排除A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有一些铭文,并非是主要书写载体,排除B项;纸张作为主要书写材料是在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排除D项。故选C项。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B项正确;A项与法家主张有关,排除;C项是理学的主张,排除;D项与道家主张有关,排除。故选B项。
(3)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与社会;结合儒家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可知,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文化,不仅仅影响中国,而且深刻影响东亚、南亚并随着中国人走向世界而影响世界。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项正确;马克思不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排除A项;马克思也不是农民阶级的代表,排除B项;资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斗争的对象,排除C项。故选D项。
(5)根据材料“科学社会主义得以诞生的重要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阶级逐渐崛起,急需先进理论的指导,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即科学社会主义诞生,B项正确;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思想先导,排除A项;独立运动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
(6)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动革命的思想武器,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非始于西学东渐,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非始于维新运动,排除B项。故选C项。
(7)根据材料“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工人阶级力量不足,要联合农民阶级的力量毛泽东思想适应了中国国情,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近代中国对外界了解并没有不够,排除C项。故选B项。
(8)根据“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与政治制度无关。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只要能够发展生产力的,都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可得出这是有关中国改革开放的论述,所反映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关系,即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有市场经济,B项正确;AC项并不是主旨,排除AC项。故选B项。
(9)根据所学,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国因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10)关于本题作答需要从中国和世界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如世界维度可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工人运动的发展、十月革命及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史实等角度进行分析;中国维度可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史实等角度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1)C
(2)B
(3)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与社会;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文化,不仅仅影响中国,而且深刻影响东亚、南亚并随着中国人走向世界而影响世界。
(4)D
(5)B
(6)C
(7)B
(8)B
(9)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第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主义方面思考)中国因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第二方面从中国思考)
(10)以下分别从中国和世界(中国以外)两个角度进行概括提炼,每一视角任意两方面均可。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兴起和发展,助推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
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成分,加强宏观调控,建设福利制度,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马克思主义主义传入中国后,迅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邓小平理论的引领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回答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考查古今中外思想发展。第一问需要结合古代文化的特点来解答;第二问需要结合孔子思想的特点来解答;第三问需要结合孔子思想的特点来解答;第四问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来解答;第五问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特点来解答;第六问需要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来解答;第七问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来解答;第八问需要结合邓小平理论的特点来解答;第九问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来解答;第十问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古今中外思想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1)根据“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可得出这与殖民扩张有关,因此材料中的两个世界是资本主义列强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A项正确;排除BC项。故选A项。
(2)根据所学,概括西方殖民国家与被殖民统治国家在政治与经济上的联系,可得出政治上,宗主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和掠夺;经济上,工业国家将非工业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3)根据地图的区域分布,以及角标中的“NATO”可得出这是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因此是两极格局,C项正确;排除AB项。故选C项。
(4)根据两极格局的内容,可得出分别是美国和苏联。根据所学可得出这两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主要的战胜国两国是二战后军事、经济实力雄厚的超级大国两国分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最具影响力大国
(5)内政:根据所学从改革开放、对外交往等方面概括,得出基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外交:基于“和平”,推行开放战略,积极融入世界;奉行“和平外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前提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故答案为:
(1)A
(2)政治上:宗主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和掠夺;经济上:工业国家将非工业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3)C
(4)两个国家:美国和苏联。为何:两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主要的战胜国;两国是二战后军事、经济实力雄厚的超级大国;两国分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最具影响力大国。
(5)内政:基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外交:基于“和平”,推行开放战略,积极融入世界;奉行“和平外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前提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变化。第一问结合列强殖民扩张的影响来解答;第二问结合列强殖民扩张的特征来解答;第三问结合二战后世界格局的特点解答;第四问结合两级格局的特征解答;第五问结合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来解答。
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变化,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小题1】认可。
理由:因为现代化以工业化为核心,而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是工业化的起步。
若回答不认可,而且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入手,分析“中国式现代”起步于或中国共产党诞生(或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
【小题2】英国在工业化初期就因争夺欧洲霸权参与反法同盟与法国交战,为争夺市场而发动对华侵略的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因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或世界市场),参加八国联军对华侵略战争,参加协约国一方与同盟国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以打败英国而赢得独立战争,独立后不久就以帮凶身份参加对华侵略的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重新瓜分世界为目的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同英国等一道卷入最初为帝国主义战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美国还频繁介入地区冲突,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东战争等。
【小题3】本问题需要从两方面组织回答:
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需要回顾中国近代以外的探索,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失败到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支持,领导革命取得成功,取得执政权。
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利益(如抗战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执政后领导人民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并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化的道路和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问结合中国近代化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结合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来解答;第三问,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征和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近代化的道路和中国的民主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