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语言文字运用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1.根据下面“回”的字形演变和提供的例句,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甲骨文 金文 战国文字 篆文 隶书 楷书
回:象形字,甲骨文像渊水回旋之形,本义为回旋、旋转。
例句:
①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白居易《卖炭翁》)
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1)上述例句中的“回”字,使用本义的有______(只填写序号)。
(2)请根据上述例句中“回”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各写出两个包含“回”字的成语。
①用本义:______ ______
②用引申义:______ ______
2. “穷”在古汉语中意义非常丰富,但是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意义。请写出下列成语中“穷”字的意义。
①穷形尽相______ ②穷兵黩武______
③穷凶极恶______ ④日暮途穷______
⑤穷乡僻壤______ ⑥穷奢极欲______
⑦穷追猛打______ ⑧穷当益坚______
⑨穷山恶水______
3.学习现代汉语中的词语,尤其是从古代沿用而来的成语,容易因望文生义而误用。正确理解成语,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词义。请判断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的正误。
①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使他养成了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
②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
③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做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
4.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
①游客可以从东方明珠上鸟瞰夜色中的大上海,整座城市灯红酒绿,尽展国际大都市那迷人的风采。
②雷沃M1104-XP动力换向拖拉机,离地间隙高,田间通过性好,带三铧犁在半山坡耕地,进退维谷,堪比山地车
③日本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的危言危行,罔顾亚洲受侵略国家人民的情感,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④他的这篇文章不落言筌,在不知不觉之中,将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与表面意义组合起来,极富艺术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⑤贵州高三学生抛书事件引起广泛争论,有人力主严惩,其实学生只是借此缓解压力,不足为训。
⑥反腐倡廉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我党决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要让人民群众看到实效。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5.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这次“十九大精神”主题演讲比赛中,来自不同单位的选手都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在所有人都束手无策时,一位短小精悍、浓眉憨脸的乡下人出现在楼梯口,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③近日,“为孙振老师投上宝贵的一票”的号召在朋友圈流传。孙老师朝歌夜弦,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④各级政府的救助基金、专项扶持基金种类繁多,而一些企业对这些资金的发放政策不甚了了,代办中介服务便应运而生
⑤在德法两国连遭恶性袭击之际,德国总理默克尔向法国总统奥朗德发去慰问电。她强调,德法两国有着坚定的决心,将同仇敌忾,并肩战胜恐怖主义。
⑥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想起自己面试被拒的理由是穿着随意,当时还愤慨对方以貌取人,此刻却发现,原来自己的邋遢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B.亲吻着第一片雪花,眼前浮现的是粉红的桃花林里的姹紫嫣红;身处在百花丛中,又会想起夏天荷叶上的青翠欲滴。
C.做学问,最怕没有耐心,老是想着一挥而就,总是琢磨怎样能立竿见影,这样永远不能将学问做好。
D.刚进入高中,同学们还不太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作业不够规范,特别是写作文,字迹潦草、文不加点者比比皆是。
2.下面的文段有三处逻辑推断存在问题,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阅读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消遣式阅读,纯粹为打发时间,这种阅读方式完全是浪费时间。第二种是积累式阅读,即“仓储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通古博今,因此可以使人快速增长知识。第三种是研究式阅读,即“批评阅读”,从字词句段篇到语修逻文,从心理道德情感到语言结构、研究风格、点评好恶,需要熟读精思,唯独这种阅读才能让人更有学问。
①消遣式阅读不一定完全是浪费时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答案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1.答案(1)②④
(2)①百转千回 回肠荡气 ②回心转意 回头是岸
解析(1)①“回灯”,指把撤了的灯拿回来。此处的“回”是拿回的意思,用的是引申义。②“峰回路转”,指山峰、道路迂回曲折。此处的“回”是曲折、回环的意思,用的是本义。③“回车”,指掉转车头。“回”有掉转的意思,用的是引申义。④“鸟飞回”,指鸟儿在空中盘旋。此处的“回”是盘旋、回旋的意思,用的是本义。故②④是本义。(2)“百转千回、回肠荡气”中“回”是本义:“回心转意、回头是岸”中的“回”用的是引申义。
2.答案 ①极,尽 ②用尽 ③极,十分 ④尽 ⑤贫困 ⑥极 ⑦彻底,极力 ⑧处于困境 ⑨荒僻
解析 一词多义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阅读古诗文时,要注意结合语境仔细甄别。
3.答案
①× ②× ③√
解析 ①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望文生义。②登高自卑:要登高山必须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望文生义③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此处使用正确
4.C ①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②进退维谷:进退两难。望文生义。③危言危行:说话和行为都很正直。望文生义。④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没有刻意地用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修饰文章,却给人很好、出彩、舒服、清新的感觉。此处使用正确。⑤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望文生义。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强调针对困难任务,要动真格、见成效。
5.B ①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褒贬失当。②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此处使用正确。③朝歌夜弦:形容朝朝暮暮沉迷于轻歌曼舞、急管繁弦的欢乐之中。望文生义。④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此处使用正确。⑤同仇敌忾: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此处使用正确。⑥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望文生义。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1.A A项,以貌取人:只根据外表来判断人的品质或能力。使用正确。B项,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不合语境。C项,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这里应为“一蹴而就”。D项,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此处属望文生义。
2.示例:②积累式阅读不一定使人快速增长知识。③不只是研究式阅读能让人更有学问。
解析:就本题而言,要观察①的句式特征,比较①与文段对应语句即可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文段语句是“完全是”,而①则是“不一定完全是”。以此类推,可知“积累式阅读……可以使人快速增长知识”“研究式阅读……才能让人更有学问”两处表述有问题,表述均过于绝对,根据①的句式,可将“可以”改为“不一定”,在“研究式阅读”前加上“不只是”,使之表述相对准确即可。
3.D A项,“拨冗”是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意思是说,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属敬辞,应用于对方,另外“特此通知”用在此处也不合适,故不符合题意;B项,“光临”用于对方,属敬辞,故不符合题意;C项,“列席”指参加会议,有发言权而没有表决权,用于“庆典”不合适,故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人物身份,用语得体,故正确。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