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自主探究,讨论展示
自主学习,活动探究
导入
01
02
03
目录
课堂演练,适时评价
04
梳理归纳一词多义的现象;提高对词义的准确理解能力;培养随时对词语进行梳理的良好的语言习惯。
探究出词义引申的规律;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进行拓展训练;避免以古律今,望文生义。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导入一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城北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请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片段)。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
导入
导入
2.通过对以上文本的翻译,你认为古今汉语词义是否完全一致?
仅看字形,现代不用的字只有四个:昳、日、孰、吾。
从字的意义来看,真正古今一致的,除人名、地名外,也只有十二个字:八、我、能、城、国、不、客、从、来、坐、谈、问。大多数的字,意义有所不同。
导入二
要想得心应手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必须首先要准确理解词义。这也是我们今天活动的内容: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古今词义的
联系与区别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避免以古律今、望文生义而误用
本义和引申义
实词
虚词
词义的扩大或缩小
词义的转移或强弱化
词感彩的变化
自主探究 讨论展示
研读“学习资源”,进入学习情境
1.组织阅读《语言的演变》
①梳理“资料摘编一组(2)”中词义引申的示例。
②梳理词义演变的现象
2.活动预设一:古今异义解释
字 古义 现义
可作菜食的草本植物总称
菜
包括能作副食品的植物,还包括经过烹调可以下饭下酒的蛋品、鱼、肉等
专指黄河
河
天然或者人工的水道
用土烧成的器物
瓦
所有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
气味
臭
专指难闻气味
兽的总名,还是“擒”的本字
禽
多指鸟类
跑,疾行
走
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的动作
离开
去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词语 古义 现义
猎狗
走狗
多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谄媚的人或阿谀奉承的人
公婆
舅姑
舅指母亲的兄弟,姑指父亲的姐妹
成年男子
丈夫
多指结婚后的男子
宫室建筑结构的精巧工致
钩心斗角
多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按照统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制造车辆,使用起来也能和路上的车辙完全相合
闭门造车
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
化装上台演戏
粉墨登场
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形容外貌严肃正经
道貌岸然
多形容外貌严肃正经,实际上内心险恶,含贬义
3.活动预设二:古今异义类型
(1)词义范围的扩大
本来专指用门闩插门,如“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也》)。
后来泛指各种闭合的动作或状态,如“闭眼”“闭嘴”等。
闭
本来专指骑马。
后来泛指跨坐,对象不限于马,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骑
本来专指坐着打瞌睡。《说文·目部》:“睡,坐寐也。”《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秦孝公大概对商鞅说的那一套不感兴趣,所以总是打瞌睡,如果理解成秦孝公时时躺下来睡大觉,从情理上是说不过去的。欧阳修《秋声赋》中“童子莫对,垂头而睡”的“睡”也是坐着打瞌睡的意思。后来的“睡”词义扩大了,不仅指打瞌睡,躺着或者其他方式的睡觉都可以称“睡”。如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睡
(2)词义范围的缩小
本来是房屋的通称,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居所。
宫
本来是各类金属(及其制品)的通称,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现在专指金子、黄金。
金
(3)词义发生转移
本义是热水,如“媵人持汤沃灌”(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现在多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或烹调后汁儿特别多的副食。
本义是吃饭,如“饭疏食,饮水”(《论语·述而》),又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现在是名词,指煮熟的谷类食品,也特指大米饭,也指每天定时吃的食物(如“早饭”“晚饭”等)。
汤
饭
颜色
本义是面容、面色,如“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
现在多指色彩。
厌
本义是满足,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短歌行》)。
现在多指厌恶。
本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为中性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
现在多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为贬义词。
本指动物的尖爪利牙,为中性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后引申为勇士、武臣,或形容勇武,为褒义词。
现在多指党羽、帮凶,为贬义词。
卑鄙
爪牙
(4)词义的感彩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