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基础训练
1.早在20世纪20年代,公路交通打破了城市内与乡间短途运输的界限,进入了19世纪铁路扩张时所退出的领域。……依靠这些为燃料驱动的交通工具在19世纪90年代被证明技术上是可行的,在商业上也是可以利用的。在19世纪90年代,为公路交通运输提供技术是主要的国家是
A.德国和美国 B.英国和美国 C.德国和比利时 D.美国和意大利
2.吴蔼宸在《华北国际五大问题》中提到:“(20世纪20年代)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交通进步推动城市化进程 B.近代天津最早出现城市公交
C.华北的交通事业发展迅猛 D.交通发展促进民族工业成长
3.史载,秦朝“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这反映出秦朝修建驰道的目的是
①加强与诸侯国的联系②加强中央集权③宣扬皇威④维护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清代东北的粮食运路,从义州,经山海关,直通永平府,还可达京师,与运河相通。北边的粮食运路,分别经喜峰口、古北口,至直隶,达京师,也与海河水系和运河相接;或经杀虎口至山西,或从河套至陕西,粮食运路与黄河水系相通。这说明( )
A.大运河贸易崛起 B.区域化粮食贸易发达
C.北粮南运成为主流 D.区域性商帮贸易发达
5.“(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秦朝驰道的修建
A.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B.有效地扩展了统治疆域
C.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
D.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6.“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海域发现,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出水时间是2007年12月21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沉船的出发地有可能是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港的泉州 B.沉船上有荷兰东印度公司定制的瓷器
C.沉船地点位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 D.沉船上有大量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
7.《元史》记载:“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胜也。”材料反映了元代( )
A.地方行省制度带来的高效行政管理 B.无差别对待的民族政策
C.完全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辽阔疆域 D.四通八达的驿道交通网
8.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A.1840—1894年 B.1895—1911年
C.1912—1945年 D.1946—1949年
9.下表是关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史实的记述。
记述 出处
入由左,出由右 《新唐书·马周传》
中书令马周,始以布衣上书.太宗览之。所陈世事,莫不施行。旧诺街晨昏传叫,以警行者,代之以鼓,城门入由左出由右 〔唐〕刘计《隋唐嘉话》
据此分析,这些记述可以说明唐太宗贞观年间A.实施右侧通行的交通规定 B.出台我国最早的交通法规
C.推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D.遵循轻重缓急的管理原则
10.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
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
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
C.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
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
11.读图《宋代对外贸易图》。由此图能够直接得出,当时( )
A.城市发展依赖对外贸易繁荣 B.经济格局变动助推外贸的发展
C.北方的陆路交通受到了阻隔 D.东南沿海是最重要的外贸地区
12.隋朝大运河,南起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北到涿郡,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该运河的开通( )
A.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B.推动了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C.使北方商品生产陷入低迷 D.便利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
13.英国女演员弗朗丝·金伯尔对幼年(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曾有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一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一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据此判断,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是
A.帆船 B.蒸汽机车 C.飞机 D.汽车
14.地理大发现的内容包括:从欧洲绕过地中海直通印度新航路的发现;从欧洲直通美洲的航行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首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其中“从欧洲直通美洲的航行”的是
A.迪亚士
B.达 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5.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两千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5 年,英国商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约600米的铁路,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条铁路。京城百姓“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不久,步兵衙门以担心引起骚乱为由.把铁路拆除。
19世纪末20世纪初,纵横中国大陆的铁路网雏形出现。法国铁路工程师埃斯巴尼总结.了中国境内的铁路:第一类,以征服方式强加给中国人的铁路一- 俄国的中东铁路,德国的山东铁路,法国的云南铁路;第二类,名义.上属于中国,但管理运营和利润分配都以签订借款和经营合同的形式被外国力量攫取的铁路-一京汉铁路、 粤汉铁路;第三类,建设权和经营权属于中国的铁路,使用以中国国民收入为担保的借款,外国控制力量有限一津浦铁路、广九铁路。
——摘编自田吉舷《中国近代铁路的灰暗记忆》
材料二1828 年美国开始修建第一条铁路。至1850年,美国铁路总长居世界第一位。1850 年,国会通过法令:在拟议中的铁路线两侧间隔地段每一英里铁路赠予6平方英里的土地。1867年,国会通过给铁路修筑公司以巨额贷款的法令。1869 年联合太平洋铁路与中央太平洋铁路在普罗蒙特利接轨,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内战结束后,美国西部又先后于1868~1873年、1879~1883 年、1886~1891 年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到19世纪末全美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据统计,美国的铁路建设投资的85%为私人投资,居民积极购买股票和认购债券。铁路是19世纪后期美国西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无可争议的重要原因,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齐斌《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初探》
(1)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进行铁路建设的条件及影响。
17.道路者,文明之母也,财富之脉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船可载百余人。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二 商朝的驿使48天可走600千米,清朝的天马递送公文一昼夜可行400千米,火车的速度一开始只有24千米每小时。如今,高铁、飞机的速度已分别超过350千米每小时和900千米每小时。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的物流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地球村”。
——《选择性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海运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元朝在水路交通方面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交通变化对社会变迁、社会生活的意义)
参考答案:
1.A2.A3.D4.B5.D6.C7.D8.C9.A10.D11.D12.D13.B14.C15.A
16.(1)特点:起步晚;发展慢、数量少;布局不平衡;管理分割、经营混乱;对外国依赖性强(或者半殖民地性明显)。
原因:经济落后,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小农经济下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阻碍铁路建设;大部分铁路的建设都受到帝国主义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并为其侵略和掠夺中国服务;政局动荡,战乱频繁,严重制约铁路建设。
(2)条件:工业革命成果的运用为铁路建设奠定技术条件;民间投资模式的资金支持;政府对铁路建设的政策和经济扶持;内战结束后美国政局稳定。
影响:加强美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方便了物资运输;建成了新式交通运输体系;带动钢铁、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移民西迁,促进西部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众多的铁路城镇;推动城市化发展;加快美国工业化进程和社会转型;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17.(1)造船工艺提升;航海技术进步(只回答指南针不给分)
水路:重新开通大运河并缩短航程;开辟长途海运航线;陆路: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2)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带动城市格局的变化;交通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最大便利是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各种现代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地球村”交通的进步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日常生活,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交通的进步还促进了旅游业、物流业等新兴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