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单选题
1.依据史实,下面表格中的①②应该是
A.封建等级;分裂割据 B.君主等级;民族国家
C.城市自治;君主专制 D.君主专制;封建割据
2.“王权和三级代表制的结合在法国政治制度史上乃是一个奇迹。它既强调了王权在决断国家事务上的专断性,又凸显了三级会议限制国王活动的能力。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材料反映了三级会议( )
A.改变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局面 B.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C.促进市民合法地位开始确立 D.推动共和制在法国的实现
3.中世纪西欧的庄园堪称一个独立运行的社会,庄园内除了有耕地供农民耕作,还有大量的手工作坊,面包匠、铁匠、鞋匠、木匠、酒工、渔夫等每日劳作,负责为庄园领主和自己生产食物和生活必需品。这说明庄园( )
A.商品交换频繁 B.经济自给自足 C.分工比较细密 D.社会等级森严
4.与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相比,印加文明最突出的特点是
A.建立了大量用于祭祀的金字塔
B.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C.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帝国
D.马丘比丘展现如此高超的建筑艺术
5.1843年,美国旅行家和考古学家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在《尤卡坦纪闻》一书中描述了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下图),该遗址所属的文明( )
A.用当地特有的莎草制作纸张 B.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C.具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D.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20进制
6.中世纪时,凡领主皆有地,凡地皆有领主,因此所有的城市都处于领地之上。欧洲各级教俗封建主集各种权利于一身,所以手工业者或者商人想要修筑城垣、开辟道路等必须要得到封建领主的事先允许。该材料可佐证的观点是( )
A.城市发展受封建领主干涉
B.西欧工商业的繁荣和复兴
C.区域间的交通道路得到改善
D.欧洲封建主的专制统治
7.印加帝国统治者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设置各级官员并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这些做法的主要意图是
A.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B.扩展帝国疆域
C.传递政府命令和情报 D.防止民众反抗
8.16世纪末,日本侵朝失败后,其继任统治者虽有“朝鲜入贡,琉球称臣、安南、交趾、占城、暹罗、吕宋、西洋、柬埔寨等蛮夷之君长酋帅,各无不上书输贡”的愿望,但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崇“和”的明清两朝和朝鲜也不愿再发生战争。这说明当时中朝反击日本侵略( )
A.改变了东亚地区的传统格局 B.使东亚格局获得较长期的稳定
C.阻止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 D.开创了东亚与中国的朝贡贸易
9.某同学对欧洲大学的起源非常感兴趣,他找到如下资料:牛津大学建立于11世纪晚期,以“主为我的明灯”为校训。早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牛津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校园内的圣玛丽教堂已经有近千年历史。下列观点中,可以用上述资料加以证明的是
A.基督教会占有大量的土地 B.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C.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 D.中世纪大学脱离了教会控制
10.相传,7世纪初期,某人在山洞沉思时,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你应该奉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自此他便以天启警告者的身份开始宣传,进而创立
A.佛教 B.婆罗门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1.小明同学学历史,感到美洲某地的文明有个奇异的创举:那儿的人们从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发明了“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小明感到奇异的这处文明最有可能是
A.玛雅文明 B.阿克苏姆文明 C.印加文明 D.阿兹特克文明
12.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麦蒙在巴格达设立了由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组成的著名的学术机构;他还鼓励学者将原著译为阿拉伯文,其报酬是与译稿同等重量的黄金。此时,阿拔斯王朝对知识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之一是
A.统治者大力支持文化事业 B.巴格达汇集了古典文化遗产
C.麦蒙时代笼络了优良人才 D.哈里发麦蒙具有雄才大略
13.1564年,伊凡四世将大贵族迁往边远落后的普通区,将小贵族组成自己控制的“特辖军团”、并分封富庶和军事要地给小贵族。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镇压全部贵族 B.打败拜占庭人 C.准备颁布法典 D.加强沙皇权力
14.如图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大小封建主受到国王直接控制 B.小封建主以服劳役方式效忠国王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附庸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15.依据下列笔记,可以判断该国文明位于
社会发展水平处于原始社会与早期奴隶社会的过渡阶段; 部落联盟内部实行民主,每个部落都可以处理自己内部的所有地方行政问题; 被征服的部落必须进贡,比如粮食、宝石等; 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
A.非洲 B.美洲 C.亚洲 D.欧洲
16.下面是世界各地主要农作物和家畜原产地分布表,这反映出
地区 农作物 家畜
东亚 水稻、粟、大豆 猪、鸡、水牛
西亚 小麦、大麦 牛、羊
东非 高粱 牛、羊
中南美洲 马铃薯、玉米 骆马、羊驼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人类文明的多样化
C.世界文明广泛交流 D.人类文明多元一体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从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摘编自朱寰《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并据此回答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2)概括材料二中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综合材料一和二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回答。
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脱离领主的统治;而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最终都取得城市自治权。城市兴起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市民阶层的产生,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同时,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对近代西欧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中外历史纲要教材解读》
(1)根据材料回答,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西欧城市通过哪些方式获得自治?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A
【详解】材料图片反映的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当时西欧形成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故①是“封建等级”,由于封建主有世袭领地,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强大,故②是“分裂割据”,故A正确;当时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并不是指君主等级,民族国家也没有形成,故B错误;当时西欧也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制度,故CD错误。故选A。
2.B
【详解】根据材料“王权和三级代表制的结合在法国政治制度史上乃是一个奇迹”“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可得出,法国国王通过与三级会议合作的手段,进一步强化了王权,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教权,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市民合法地位的确立,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三级会议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未体现共和制在法国的实现,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图中庄园内部有磨坊、铁匠铺、木工作坊等建筑,根据“面包匠、铁匠、鞋匠、木匠、酒工、渔夫等”可知欧洲的庄园里存在大量从事各种行业的手工业者,由此说明庄园的分工比较细密,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庄园中分工细密,社会等级森严、商品交换频繁和自给自足的说法均无法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根据所学,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文明处于强盛时期,建成印加帝国,帝国建立比较完善的帝制。这是与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相比,印加文明最突出的特点。故C正确;根据所学,建立了大量用于祭祀的金字塔是阿兹特克文明特点,故A错误;根据所学,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是阿兹特克文明特点,故B错误;根据所学,马丘比丘是印加文明的遗址。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都有自己的文明遗址,不是能体现最突出特点,故D错误。
5.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很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故可知该文明为玛雅文明,玛雅人知道“零”的概念并采用20进制,D项正确;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排除A项;人首飞牛是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常见的雕刻,排除B项;古代西亚的《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所有的城市都处于领地之上”“所以手工业者或者商人想要修筑城垣、开辟道路等必须要得到封建领主的事先允许”可知,城市的兴建和发展都是在封建领主事先允许下,表明城市发展受封建领主干涉,A项正确;材料内容未涉及工商业的繁荣和复兴、区域间的交通道路得到改善,排除BC项;材料表述的是封建领主在领地内权力很大,但并不等同于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印加帝国统治者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设置各级官员并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由贵族充任,政区之下,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并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这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控制,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扩展帝国疆域一般通过对外战争,而不是通过材料所述措施,排除B项;印加帝国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而不是材料所述措施,排除C项;材料所述把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设置官员并编制人口调查表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全国的控制,而不是为防止民众反抗,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根据“但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崇‘和’的明清两朝和朝鲜也不愿再发生战争”可知,材料反映当时中朝反击日本侵略使东亚格局获得较长期的稳定,B项正确;当时中朝反击日本侵略没有改变了东亚地区的传统格局,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阻止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东亚与中国的朝贡贸易方面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根据”早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牛津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校园内的圣玛丽教堂已经有近千年历史。“可得出欧洲的中世纪在基督教神学的统治之下,对大学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土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教皇与国王的权力,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世纪初期,穆罕默德以先知身份,创立并开始传播伊斯兰教,D选项正确;佛教、婆罗门教和基督教,均在此前已经诞生,ABC三选项不符合题意。
11.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浮动园地”是阿兹特克文明的发明,D项正确;ABC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D。
12.A
【详解】由材料“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麦蒙在巴格达设立了由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组成的著名的学术机构”“还鼓励学者将原著译为阿拉伯文,其报酬是与译稿同等重量的黄金”“阿拔斯王朝对知识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可知,统治者的支持使阿拔斯王朝对知识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体现了统治者大力支持文化事业,推动了阿拉伯文化走向繁荣,A项正确;巴格达汇集了古典文化遗产,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麦蒙时代笼络了优良人才,麦蒙具有雄才大略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伊凡四世将大贵族迁往边远落后的普通区,将小贵族组成自己控制的“特辖军团”、并分封富庶和军事要地给小贵族。通过这些措施,使得沙皇的权力得到加强,D项正确;伊凡四世这些做法的目的是加强沙皇权力,ABC项都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根据所学及图片中的信息可知,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封君封臣制的基础是封土制。甲把一块土地分封给乙,甲成为乙的封君,乙则成为甲的封臣。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因此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故选C项;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直接控制”的表述错误,大封建主才是其直接控制,排除A项;农民才要服劳役,排除B项;从图中可以看出,各阶层相互之间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排除D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可知,阿兹特克人在今墨西哥地区兴起,他们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发明了“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B项正确;该国文明位于美洲,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材料体现了世界各地文明(农作物和家畜)的不同性,即多样性,B项正确;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文明广泛交流、人类文明多元一体三项都与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有关,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7.(1)影响: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被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下来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作用: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媒介。
(2)原因: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封闭保守、不思创新。启示: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答出两点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可知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根据材料“……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可知将被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下来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文明交流中的作用是桥梁、媒介。
(2)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可知拜占庭灭亡的原因有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封闭保守、不思创新。结合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及拜占庭灭亡的信息,告诉我们要在创新中进步,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荣性,要不断发展学习,不可闭关锁国。
18.(1)原因: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方式: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2)意义: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进一步促使西欧生产力的发展,或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政治上,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或市民阶级的产生,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思想上,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形成,对近代西欧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等。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中“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可知,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方式:根据材料中“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脱离领主的统治;而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可知,西欧城市自治的方式主要有,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2)意义:根据材料中“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兴起推动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瓦解了封建制度,进一步促使西欧生产力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市民阶层的产生,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根据“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对近代西欧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可知,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形成,对近代西欧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