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自然选择的证明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1 自然选择的证明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0 08:45:47

文档简介

第13.1课《自然选择的证明》课时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练习
阅读课文《自然选择的证明》,完成1-5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曾发生过从某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的大规模迁移。
B.生物在整个地质地理、时空分布上呈现着明显的平行现象。
C“海岛上仅有极少量的物种栖息着,而其中的许多还是特殊的地方性类型”这个现象可以根据生物迁徙及变异的观点理解。
D.按照遗传变异学说,如果两个地区存在着亲缘关系很近的、有代表性的物种,就一定有相同的祖先类型曾经居住在这两个地区。
2、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观点的一项是( )
A.达尔文认为,物种会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自然选择只能按照缓慢而短小的步骤进行。
B.生物种群会随着繁殖而扩大并超过其生存空间与食物供应的极限,引起个体间的竞争。
C.现今存在的生物是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来;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
D.资源稀缺会导致生存竞争,有利于生存的变异会被选择并被保存下来,而不利于生存的变异将会被淘汰。
3、根据文意,下面事例不能证明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狼群中有各种变异的个体,在生存竞争中,只有最敏捷、最狡猾的狼能捕食到鹿而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
B.长颈鹿的祖先是矮的,因为要吃高的树叶,就拼命伸“长”脖子,脖子长了,遗传给下一代;深海的鱼类,因为看不到光,眼睛退化,也遗传给下一代。
C.大洋中岛屿上的昆虫常表现出两种类型:大部分翅退化,少数翅特别发达。海洋上常有大风,翅强大的能顶风飞行,翅退化的不能起飞,它们都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弱翅的则灭绝。
D.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是因为极地风大,温度很低,短而圆的耳朵可以保温以及防止被风吹;非洲沙漠地带温度很高,又长又大的耳朵可以很好地散热,而且长而大的耳朵对声音的敏感度也要高很多。
4、从选文来看,自然选择对物种进化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
5、现在自然选择学说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阅读这篇文章,我们看到,达尔文在阐述观点时的语气并不是斩钉截铁的,往往还留有余地。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部分:课外阅读提升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一:
达尔文在划时代的《物种起源》巨著中,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科学进化论,大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这部经典著作中,达尔文以诚实的态度提出了进化论中的一系列难点,其中一个就是“寒武爆发”。
所谓“寒武爆发”,是指在寒武纪(距今5.7亿年前至5.0亿年前)初期世界各地不约而同地突然爆发出众多无脊椎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棘皮动物、须腕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几乎都在此时出现。在我国澄江动物群中还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达尔文不相信进化中有“突然爆发”的事件,认为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在寒武纪初期几乎同时出现,是生物逐步进化,即连续渐进的结果;现在人们感到突然,一是地质上有间断,二是未找到“中间型过渡生物”。他在《物种起源》中,说自己的进化论是“缓慢而渐进的进化论”,还多次宣告“自然界无跃进”。这是达尔文学说的第一个缺陷,也是达尔文的第一个可悲之处。事实上,生命演化史上的爆发远不止寒武纪初期一次,还有三叠纪初的大爆发、第三纪初的大爆发等;自然界也绝不是“无跃进”。生物的演化亦不完全是连续渐进的。
鉴于大量的事实,美国科学家N 埃尔德雷奇和S J 吉尔德于1972年提出了生命演化的全新理论“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演化的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连续渐进的过程,而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过程;认为生物演化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线性进化图形,根据基因突变学说,生物演化进程应该是间断平衡图形;认为新种的形成不是缓慢变异积累过程,而是由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离形成。间断平衡论以一种全新的哲学观点看待生物进化史,向达尔文进化学说提出了严重挑战。它比较合理地解释了生命历史上的许多化石纪录:即生物界的突进、跃变,是可以在没有地质间断的层序中发生的。例如,在中国南方古生界和中生界之间往往是连续沉积的,看不到长时间的间断,但是古生界的生物与中生界的生物都发生了突变,无论是腕足类、双壳类、有孔虫类、牙形石、三叶虫类、珊瑚类等都发生了突然的变化或绝灭和新的生物的爆发。而且,可以说生命演化的绝大多数突变阶段都找不到达尔文所期待的“中间型过渡生物”,这都是达尔文的渐变论无法解答的。
(摘编自孙关龙《中国大百科全书》《达尔文进化论的五大缺陷》)
材料二:
今天我们已经明确地知道,达尔文是错误地把即使在最纯的群体里也会出现的细微的、连续的、偶然的变异,当作是自然选择的材料。因为事实已经证明,这些变异不是遗传的。这个事实很重要,值得作简要的说明。
如果你拿来一捆纯种大麦,一个麦穗一个麦穗地测量它们的麦芒的长度,并根据统计数字作图,你将会得到一条钟状的曲线。换句话说,一定的中等长度占优势,以一定的概率向二个方向偏离。现在把一组麦芒明显超过平均长度的麦穗拿出来,麦穗的数目足够在地里播种并长出新的作物。对新长出的大麦作同样的统计时,我想,达尔文是会发现向右方移动的相应的曲线的。换句话说,他可以期待通过选择来增加麦芒的平均长度。如果用的是真正纯种繁育的大麦品系,就不会是这种情况。从选出来播种的大麦的后代那里得到的新的统计曲线,跟第一条曲线将是完全一样的,即使选麦芒特别短的麦穗作种子,也将是完全一样的。因为细微的、连续的变异不是遗传的,所以选择没有效果。它们显然不是以遗传物质的结构为基础的,而是偶然出现的。
可是,在四十多年前,荷兰人德弗里斯发现,即使是完全纯种繁育的原种的后代里,也有极少数的个体,比如说几万分之二或万分之三,出现了细微的但是“跃迁式”的变化。“跃迁式”,并不是说这个变化是相当大的,而是说这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在未变和少许改变之间没有中间形式。德弗里斯称之为突变。重要的事实是不连续性。这使我想起了量子论物理学家——在两个相邻的能级之间不发生中间能量。打个比喻说,德弗里斯的突变论,不妨称为生物学的量子论。以后我们将会明白这可不是比喻。突变论实际上是由于基因分子中的量子跃迁所引起的。1902年,当德弗里斯第一次发表他的发现时,量子论的问世还不过二年时间。因此,要由另一代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不足为怪的!
突变同原始的、未变的特性一样,也是丝毫不爽地遗传下去的。比如,上面讲到的大麦的第一次收获中,会出现少量的麦穗的麦芒长度大大超过了变异范围,比如说是完全无芒。它们可以代表一种德弗里斯突变,并将生育出一模一样的后代,就是说,它们的所有后代全都是无芒的。
因此,突变肯定是因此宝库中的一种变化,而且必须用遗传物质中的某些变化来说明它。由于突变繁育模样相同的后代,所以突变是达尔文描述的、通过不适者淘汰、最适者生存而产生物种的自然选择的合适材料。在达尔文的学说里,恰恰必须用上述所谓的“突变”来代替他的“细微的偶然变异”。
(摘选自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生物细胞的物理学见解》1944年出版)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寒武纪初期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以及个别脊椎动物,在世界各地几乎不约而同地突然出现,充分证实了“生命大爆发”的存在。
B.达尔文认为,寒武纪初期世界各地突然爆发出众多无脊椎动物,是生物逐步进化的结果,人们感到突然,只是因为缺乏有关证据。
C.“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演化的过程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间断平衡图形,而非达尔文强调的连续渐进的线性进化图形。
D.所谓“跃迁式”变化,并不只是说这个变化有多么大,而是说这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在未变和少许改变之间没有中间形式。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没有地质间断的层序中发生的生物界的突进、跃变所留下来的化石记录完全颠覆了科学进化论,使“间断平衡论”得到比较合理地证明。
B.基本找不到达尔文所说的“中间型过渡生物”,证明生命演化过程不是缓慢变异积累的过程,新种的形成是由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离形成。
C.用真正纯种繁育的大麦品系播种后得到的麦芒平均长度的统计曲线,跟第一条曲线完全一样,证明这些细微的、连续的变异不是遗传的。
D.物种发生突变的比例虽然很低,但也需要用遗传物质中的某些变化来说明它,因为突变同未变的特性一样,也是丝毫不爽地遗传下去的。
8、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一项是( )
A.由于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有限,不可能允许所有种群都扩大规模,其结果就是优势类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
B.几乎所有的现生动物的门类和已灭绝的生物,都突然出现在寒武纪地层,而更古老的地层中却没有其祖先的化石被发现。
C.在英国工业革命前,某种飞蛾的颜色呈灰白色;工业革命以后,空气污染,树皮由白变黑,飞蛾的颜色也跟着变成黑色了。
D.新的改良变种必将取代旧的少有改良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
9、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10、结合两则材料,简述“科学进化论”“间断平衡论”“德弗里斯突变论”三种生物学理论的异同点。
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地衣非常小,常栖息在户外的裸石之上,____①____,很容易忽视它们的存在。然而,就是这微小冷门的物种,却有人甘愿终生以此为职业。这就是中国地衣学科的开创者魏江春。
有人不理解,____②____,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大的精力去研究?在2005年的时候,欧洲宇航局就做了一个地衣的太空试验,把地衣带到太空上之后,经过了十五天的真空、失重和温度的剧烈变化,让科学家特别惊讶的是,_____③______,而且还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眼下,魏江春也在向国家积极申请,把地衣带到太空去,做咱们中国人自己的试验。魏江春指出,地衣有防风固沙的作用,他还提出了沙漠生物地毯工程的概念。用地衣来治理沙漠,这无疑是给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无穷尽的想象。
地衣研究是一条漫长的路,是需要几代人去接力的一项任务,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培养更多的接班人。好在当下中国的地衣学,不再是魏江春一个人的孤勇探索。我们有了专业的科研团队,有了更多敢于攻坚克难的后生加入,并在多个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魏江春用一辈子的时间,将一个荒芜的学科培育成硕果累累的良田、焕发无限的生机与希望。回首一生,他凝缩的不过这样一句寻常话:"人要与人为善诚信在,平等待人和为先;做学问要勤于思考多实践,勇于探索求发现。"
11、下列句子中,与文中波浪线句子中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福林路工房的两千个左右的包身工人,隶属在五十个以上的带工头手下,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夏衍《包身工》)
B.“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地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
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D.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孙犁《荷花淀》)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各项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地衣研究是一条漫长的路,是需要几代人去接力的一项任务,目前的任务是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B.地衣研究是一条漫长的路,是一项需要几代人去接力的任务,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C.地衣研究是一条漫长的路,是需要几代人去接力的一项任务,当务之急是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D.地衣研究是一条漫长的路,是一项需要几代人去接力的任务,当务之急是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1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第四部分:微写作
14、按要求写作。
科学论文发表时,一般都有摘要或者提要,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论文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等,请为本文写一段提要。
要求:200字左右。
第13.1课《自然选择的证明》课时同步练习
答题卡
班级: 姓名:
选择题:
题号 1 2 3 6 7 8 11 12
答案
非选择题
第4题:
第5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3题:
第14题:
200字第13.1课《自然选择的证明》课时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练习
阅读课文《自然选择的证明》,完成1-5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曾发生过从某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的大规模迁移。
B.生物在整个地质地理、时空分布上呈现着明显的平行现象。
C“海岛上仅有极少量的物种栖息着,而其中的许多还是特殊的地方性类型”这个现象可以根据生物迁徙及变异的观点理解。
D.按照遗传变异学说,如果两个地区存在着亲缘关系很近的、有代表性的物种,就一定有相同的祖先类型曾经居住在这两个地区。
2、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观点的一项是( )
A.达尔文认为,物种会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自然选择只能按照缓慢而短小的步骤进行。
B.生物种群会随着繁殖而扩大并超过其生存空间与食物供应的极限,引起个体间的竞争。
C.现今存在的生物是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来;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
D.资源稀缺会导致生存竞争,有利于生存的变异会被选择并被保存下来,而不利于生存的变异将会被淘汰。
3、根据文意,下面事例不能证明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狼群中有各种变异的个体,在生存竞争中,只有最敏捷、最狡猾的狼能捕食到鹿而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
B.长颈鹿的祖先是矮的,因为要吃高的树叶,就拼命伸“长”脖子,脖子长了,遗传给下一代;深海的鱼类,因为看不到光,眼睛退化,也遗传给下一代。
C.大洋中岛屿上的昆虫常表现出两种类型:大部分翅退化,少数翅特别发达。海洋上常有大风,翅强大的能顶风飞行,翅退化的不能起飞,它们都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弱翅的则灭绝。
D.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是因为极地风大,温度很低,短而圆的耳朵可以保温以及防止被风吹;非洲沙漠地带温度很高,又长又大的耳朵可以很好地散热,而且长而大的耳朵对声音的敏感度也要高很多。
4、从选文来看,自然选择对物种进化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
5、现在自然选择学说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阅读这篇文章,我们看到,达尔文在阐述观点时的语气并不是斩钉截铁的,往往还留有余地。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部分:课外阅读提升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一:
达尔文在划时代的《物种起源》巨著中,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科学进化论,大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这部经典著作中,达尔文以诚实的态度提出了进化论中的一系列难点,其中一个就是“寒武爆发”。
所谓“寒武爆发”,是指在寒武纪(距今5.7亿年前至5.0亿年前)初期世界各地不约而同地突然爆发出众多无脊椎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棘皮动物、须腕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几乎都在此时出现。在我国澄江动物群中还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达尔文不相信进化中有“突然爆发”的事件,认为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在寒武纪初期几乎同时出现,是生物逐步进化,即连续渐进的结果;现在人们感到突然,一是地质上有间断,二是未找到“中间型过渡生物”。他在《物种起源》中,说自己的进化论是“缓慢而渐进的进化论”,还多次宣告“自然界无跃进”。这是达尔文学说的第一个缺陷,也是达尔文的第一个可悲之处。事实上,生命演化史上的爆发远不止寒武纪初期一次,还有三叠纪初的大爆发、第三纪初的大爆发等;自然界也绝不是“无跃进”。生物的演化亦不完全是连续渐进的。
鉴于大量的事实,美国科学家N 埃尔德雷奇和S J 吉尔德于1972年提出了生命演化的全新理论“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演化的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连续渐进的过程,而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过程;认为生物演化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线性进化图形,根据基因突变学说,生物演化进程应该是间断平衡图形;认为新种的形成不是缓慢变异积累过程,而是由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离形成。间断平衡论以一种全新的哲学观点看待生物进化史,向达尔文进化学说提出了严重挑战。它比较合理地解释了生命历史上的许多化石纪录:即生物界的突进、跃变,是可以在没有地质间断的层序中发生的。例如,在中国南方古生界和中生界之间往往是连续沉积的,看不到长时间的间断,但是古生界的生物与中生界的生物都发生了突变,无论是腕足类、双壳类、有孔虫类、牙形石、三叶虫类、珊瑚类等都发生了突然的变化或绝灭和新的生物的爆发。而且,可以说生命演化的绝大多数突变阶段都找不到达尔文所期待的“中间型过渡生物”,这都是达尔文的渐变论无法解答的。
(摘编自孙关龙《中国大百科全书》《达尔文进化论的五大缺陷》)
材料二:
今天我们已经明确地知道,达尔文是错误地把即使在最纯的群体里也会出现的细微的、连续的、偶然的变异,当作是自然选择的材料。因为事实已经证明,这些变异不是遗传的。这个事实很重要,值得作简要的说明。
如果你拿来一捆纯种大麦,一个麦穗一个麦穗地测量它们的麦芒的长度,并根据统计数字作图,你将会得到一条钟状的曲线。换句话说,一定的中等长度占优势,以一定的概率向二个方向偏离。现在把一组麦芒明显超过平均长度的麦穗拿出来,麦穗的数目足够在地里播种并长出新的作物。对新长出的大麦作同样的统计时,我想,达尔文是会发现向右方移动的相应的曲线的。换句话说,他可以期待通过选择来增加麦芒的平均长度。如果用的是真正纯种繁育的大麦品系,就不会是这种情况。从选出来播种的大麦的后代那里得到的新的统计曲线,跟第一条曲线将是完全一样的,即使选麦芒特别短的麦穗作种子,也将是完全一样的。因为细微的、连续的变异不是遗传的,所以选择没有效果。它们显然不是以遗传物质的结构为基础的,而是偶然出现的。
可是,在四十多年前,荷兰人德弗里斯发现,即使是完全纯种繁育的原种的后代里,也有极少数的个体,比如说几万分之二或万分之三,出现了细微的但是“跃迁式”的变化。“跃迁式”,并不是说这个变化是相当大的,而是说这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在未变和少许改变之间没有中间形式。德弗里斯称之为突变。重要的事实是不连续性。这使我想起了量子论物理学家——在两个相邻的能级之间不发生中间能量。打个比喻说,德弗里斯的突变论,不妨称为生物学的量子论。以后我们将会明白这可不是比喻。突变论实际上是由于基因分子中的量子跃迁所引起的。1902年,当德弗里斯第一次发表他的发现时,量子论的问世还不过二年时间。因此,要由另一代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不足为怪的!
突变同原始的、未变的特性一样,也是丝毫不爽地遗传下去的。比如,上面讲到的大麦的第一次收获中,会出现少量的麦穗的麦芒长度大大超过了变异范围,比如说是完全无芒。它们可以代表一种德弗里斯突变,并将生育出一模一样的后代,就是说,它们的所有后代全都是无芒的。
因此,突变肯定是因此宝库中的一种变化,而且必须用遗传物质中的某些变化来说明它。由于突变繁育模样相同的后代,所以突变是达尔文描述的、通过不适者淘汰、最适者生存而产生物种的自然选择的合适材料。在达尔文的学说里,恰恰必须用上述所谓的“突变”来代替他的“细微的偶然变异”。
(摘选自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生物细胞的物理学见解》1944年出版)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寒武纪初期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以及个别脊椎动物,在世界各地几乎不约而同地突然出现,充分证实了“生命大爆发”的存在。
B.达尔文认为,寒武纪初期世界各地突然爆发出众多无脊椎动物,是生物逐步进化的结果,人们感到突然,只是因为缺乏有关证据。
C.“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演化的过程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间断平衡图形,而非达尔文强调的连续渐进的线性进化图形。
D.所谓“跃迁式”变化,并不只是说这个变化有多么大,而是说这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在未变和少许改变之间没有中间形式。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没有地质间断的层序中发生的生物界的突进、跃变所留下来的化石记录完全颠覆了科学进化论,使“间断平衡论”得到比较合理地证明。
B.基本找不到达尔文所说的“中间型过渡生物”,证明生命演化过程不是缓慢变异积累的过程,新种的形成是由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离形成。
C.用真正纯种繁育的大麦品系播种后得到的麦芒平均长度的统计曲线,跟第一条曲线完全一样,证明这些细微的、连续的变异不是遗传的。
D.物种发生突变的比例虽然很低,但也需要用遗传物质中的某些变化来说明它,因为突变同未变的特性一样,也是丝毫不爽地遗传下去的。
8、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一项是( )
A.由于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有限,不可能允许所有种群都扩大规模,其结果就是优势类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
B.几乎所有的现生动物的门类和已灭绝的生物,都突然出现在寒武纪地层,而更古老的地层中却没有其祖先的化石被发现。
C.在英国工业革命前,某种飞蛾的颜色呈灰白色;工业革命以后,空气污染,树皮由白变黑,飞蛾的颜色也跟着变成黑色了。
D.新的改良变种必将取代旧的少有改良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
9、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10、结合两则材料,简述“科学进化论”“间断平衡论”“德弗里斯突变论”三种生物学理论的异同点。
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地衣非常小,常栖息在户外的裸石之上,____①____,很容易忽视它们的存在。然而,就是这微小冷门的物种,却有人甘愿终生以此为职业。这就是中国地衣学科的开创者魏江春。
有人不理解,____②____,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大的精力去研究?在2005年的时候,欧洲宇航局就做了一个地衣的太空试验,把地衣带到太空上之后,经过了十五天的真空、失重和温度的剧烈变化,让科学家特别惊讶的是,_____③______,而且还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眼下,魏江春也在向国家积极申请,把地衣带到太空去,做咱们中国人自己的试验。魏江春指出,地衣有防风固沙的作用,他还提出了沙漠生物地毯工程的概念。用地衣来治理沙漠,这无疑是给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无穷尽的想象。
地衣研究是一条漫长的路,是需要几代人去接力的一项任务,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培养更多的接班人。好在当下中国的地衣学,不再是魏江春一个人的孤勇探索。我们有了专业的科研团队,有了更多敢于攻坚克难的后生加入,并在多个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魏江春用一辈子的时间,将一个荒芜的学科培育成硕果累累的良田、焕发无限的生机与希望。回首一生,他凝缩的不过这样一句寻常话:"人要与人为善诚信在,平等待人和为先;做学问要勤于思考多实践,勇于探索求发现。"
11、下列句子中,与文中波浪线句子中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福林路工房的两千个左右的包身工人,隶属在五十个以上的带工头手下,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夏衍《包身工》)
B.“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地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
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D.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孙犁《荷花淀》)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各项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地衣研究是一条漫长的路,是需要几代人去接力的一项任务,目前的任务是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B.地衣研究是一条漫长的路,是一项需要几代人去接力的任务,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C.地衣研究是一条漫长的路,是需要几代人去接力的一项任务,当务之急是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D.地衣研究是一条漫长的路,是一项需要几代人去接力的任务,当务之急是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1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第四部分:微写作
14、按要求写作。
科学论文发表时,一般都有摘要或者提要,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论文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等,请为本文写一段提要。
要求:200字左右。
第13.1课《自然选择的证明》课时同步练习
答题卡
班级: 姓名:
选择题:
题号 1 2 3 6 7 8 11 12
答案
非选择题
第4题:
第5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3题:
第14题:
200字
第13.1课《自然选择的证明》课时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1、D(“就一定有”说法绝对。)
2、C(这一项属于“用进废退”的观点,不属于自然选择的观点。)
3、B(该项谈的是“用进废退”和遗传问题。)
4、①自然选择保存了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使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间细微的特征差异趋于增大;②使较大种群中的优势物种产生新的优势类型,规模更趋增大,打败较不占优势的类型,导致大量物种绝灭;③使物种逐步缓慢变异,努力适应那些自然界中未被占据或尚未占尽的地盘;④使物种具有千姿百态的美的形态或属性;⑤使物种因为竞争都得到适应与改良;⑥使物种的本能缓慢改变,性状、组织结构要较古代类型更为高级,器官也更为特化以适应不同的功能。
5、因为自然选择的过程缓慢而漫长,人不能直观感受到,但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这一观点。所以,自然选择学说在提出时是一种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推测和说明,是暂时性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释。它还需要大量的科学依据来加以证明。所以,达尔文在阐述时还留有余地,这其实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C(A.“无脊椎动物主要门类以及个别脊椎动物”错,材料一第二段说“所谓‘寒武爆发’,是指在寒武纪……初期世界各地不约而同地突然爆发出众多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几乎都在此时出现”,可见选项杂糅了信息,修饰限制语出现交叉错误。B.“只是因为缺乏有关证据”错,结合材料一第二段“达尔文不相信进化中……认为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在寒武纪初期几乎同时出现,是生物逐步进化,即连续渐进的结果;现在人们感到突然,一是地质上有间断,二是未找到‘中间型过渡生物’”分析,可见选项原因表述绝对,两点误为一点。D.“并不只是说这个变化有多么大”错,结合材料二第三段“‘跃迁式’,并不是说这个变化是相当大的”分析,选项曲解文意。)
7、A(“完全颠覆”错,材料一结尾处说“例如,无论是……都发生了突然的变化或绝灭和新的生物的爆发。而且,可以说生命演化的绝大多数突变阶段都找不到达尔文所期待的‘中间型过渡生物’,这都是达尔文的渐变论无法解答的”,可见选项表述绝对。)
8、B(属于达尔文的一个难题,不符合他的进化论认知,强调突然爆发,中间有“间断”。达尔文的观点是“缓慢而渐进的进化论”,还多次宣告“自然界无跃进”,生物的演化是连续渐进的)
9、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思路清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首先提出观点,阐明达尔文进化论的错误之处,即否认突变,只认可自然选择和渐进。然后用三个段落进行分析论证,证明渐进式的不合理以及“跃迁式”突变的存在。最后在开头段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总结,升华论点,全面辩证地分析了达尔文进化论既有不全面、不合理处,又有它的科学性。
10、相同点:都认为物种是渐进式进化。
不同点:①达尔文“科学进化论”只承认渐进式(连续性),即这种进化是缓慢、连续不间断的,不相信进化中有突变和跃进;②“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进化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过程,这里的“突进”强调突然发生、不连续性(间断);③“德弗里斯突变论”强调不连续的“跃迁式”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是缓慢长期的。
11、A(原文中是比喻。把“学科”比喻成“良田”,“学科成果”比喻成“硕果”。A选项比喻,把“包身工”比喻成“机器”。B选项,“花白胡子”属于借代。C选项,“伟绩”“武功“是反语。D选项,“长在水里”,属于比拟。)
12、D(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把“一项”提到“需要”之前。二是成分赘余,“目前的当务之急”语义重复,应把“目前的”删去。)
13、①如果不细心观察;②地衣这么寻常的生物;③地衣不仅存活下来了
1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