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1 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1 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0 14:59:4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1 送东阳马生序
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第1课时
一、导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去感受一下古人是怎样在艰苦的条件下发奋学习的。
二、资料助读
1.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颇丰。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2.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赠序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朗读全文,注意疑难字词的读音
嗜学(shì)    怠(dài)    绮绣(qǐ)    缊袍(yùn)
加冠(ɡuān) 叱咄(chì duō) 俟其欣悦(sì) 媵人(yìnɡ)
容臭(xiù) 烨然(yè)
四、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翻译全文
1.补充注释
色:神态,气色,脸色。   虽:虽然。     卒:终于。
愈:更加。 获:得以,能够。 寓:寄居。
得:能够。 患:忧虑,担忧。 游:交际,交往。
未尝:不曾,未曾。 门人:学生。 或:有时。
2.古今异义
走送之   古义:__跑__    今义:__行走__
持汤沃灌  古义:__热水__ 今义:__汁水__
日再食   古义:__两次__ 今义:__又一次__
博士    古义:__官位__ 今义:__一种学位的名称__
3.一词多义
至 而


4.倒装句式
①弗之怠 (“之”是“怠”的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介词结构的后置,“于”相当于“向”。)
第2课时
一、自读课文,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能否从文中找出一句来概括?
写幼年求学的艰难和自己勤奋学习的态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作者求学之艰表现在哪里?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点的?
求学的艰难对比
②从师之难,(成年求师),的艰难))对比,(师生),态度))
③旅途之艰 ),\s\do5((求学的艰难)))
④生活之苦对比
3.作者为什么能克服这些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依靠精神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4.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二、本文写作特色分析
1.采用寓理于事、以事明理的方法。
文章要阐明的是学习态度问题。通过亲身经历写出切身的感受,通过事实的记叙,加以适当的描写、议论阐明刻苦求学的道理,既富有说明力,又富有感染力,让后辈从亲切委婉的故事叙述中去领悟要义,把握学习的方法。
2.善用对比手法。如写同舍生的豪华穿戴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追求口体之奉的情况。
三、研讨探究
把宋濂求学与我们今天的求学比较,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甲生:我觉得作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享受,而是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像今天我们周围的同学攀比思想比较严重,在生活中比享受,比谁吃得好,比谁穿得好,比谁身上的名牌东西多,相反对自己的学习不大关心,甚至不屑一顾。我们应当以此为鉴。
乙生:我觉得宋濂的求学态度很谦虚,有问题就大胆请教,不因为对方态度不好而放弃请教的要求,我们应向一切比自己强大的人学习,学习对方的优点,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借鉴。
四、课堂小结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光阴一去难再见,水流东海不回头”,古人的诗句,在感叹时光飞逝之时,更多的是消极和无奈。我们当代中学生,有的不应只是感叹。天道酬勤,命运始终掌握在惜时如金、勤奋学习者的手中!同学们,要把握自己的命运,必须牢牢抓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