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20 08:35: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景观反映了黄土风情的是( )
A.B.
C.D.
【答案】D
【详解】读图,A是泼水节,是傣族的文化,A错误;B是速度赛马,是比马匹奔跑速度、骑手驾驭马匹能力的一种竞技活动,主要是草原地区的赛马文化,B错误。C是骑马,也主要在草原地区,C错误;黄土高原的黄土风情有信天游、安塞腰鼓、窑洞、羊肚头巾。D是扎着羊肚头巾吹奏唢呐,戴这个羊白肚手巾可以用来遮挡风沙,唢呐是黄土高原的一种乐器,D正确;排除ABC,选D。
2.某地民歌歌词:“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儿难。一个在山上一个在那沟,拉不上话话儿招一招手。了的见那村村了不见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这说的是( )
A.横断山区山高路远 B.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C.塔里木盆地黄沙连天 D.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答案】B
【详解】“羊肚子手巾”流行于陕西、山西,这里地处黄土高原。正是因为黄土高原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阻碍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便出现了“一个在山上一个在那沟”这样的一沟之隔,见面容易交流难的现象,B正确。故选B。
【点睛】此题可从两方面着手。一、这是首陕北民歌,陕西位于黄土高原,因此很容易得出答案。二、从歌词内容入手,歌词中写到见面容易拉话难,“一个在山上一个在那沟”是由于黄土高原支离破碎、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所造成的。
黄土高原是黄土沉积在原有地表岩石(基岩)表面,后经雨水冲刷而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形态。图1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图2为黄土高原地表物质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处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为( )
A.26米 B.44米 C.56米 D.64米
4.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形部位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为山脊 B.②为山谷 C.③为洼地 D.④为山脊
5.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的土石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现象,一般来说斜坡坡度越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越大。下列最有可能出现山体滑坡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3.A 4.D 5.D
【分析】3.由图可知,图中甲附近的基岩等高线是800米,黄土高原的等高线是830米,所以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是26米,故选A。
4.由图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向高处凸进,是山谷地形,②处是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③处是山顶,④处是山脊,故选D。
5.山体滑坡容易出现在坡度较大的斜坡,甲、乙、丙、丁四个地方中,最可能出现山体滑坡的地点是丁处,因为此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大,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有关知识。
黄土高原上那么多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提出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认可。下图是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颗粒大小分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红色革命圣地——延安位于( )
A.沙黄土带 B.沙漠带 C.黏黄土带 D.黄土带
7.该图为支持“风成说”的证据之一。据图可以推测出黄土随风流动的方向大体是( )
A.自北向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南向西北
【答案】6.D 7.C
【解析】6.由图中城市分布可以看出,红色革命圣地-延安是位于黄土带,是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故选D。
7.“风成说”是指黄土高原的黄土是西北风从西北内陆地区吹来,受到太行山和秦岭的阻挡而形成了世界是黄土最深厚的地区,根据这一学说,可以推测出黄土随风流动的方向大致是由西北向东南,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形成。
8.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示意图,该实验反映出,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  )
A.地表土质 B.植被疏密 C.坡度陡缓 D.降水强度
【答案】B
【详解】黄土高原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读图可知,实验证明地表植被越密集,水土流失越轻,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不能看出土质、坡度和降水方面的影响,故选项B正确。故选B。
读“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河段大量泥沙汇入黄河,其主要自然原因有( )
①黄土疏松 ②河流落差小 ③修路开矿 ④夏季多暴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气候变暖 B.旱涝灾害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11.下图的模拟实验中,影响烧杯中水沙含量的因素主要是( )
A.地表植被覆盖率 B.坡度的大小 C.土壤的紧实程度 D.降水的强弱
12.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正确措施是( )
①植树种草 ②打坝淤地 ③开垦荒地 ④发展水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9.B 10.C 11.A 12.A
【分析】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其地表形态的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一方面把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修梯田、筑堤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活动,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杜绝过度放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有乱垦滥伐、过度放牧等。黄河的中游流经了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这里植被遭到破坏,在夏季多暴雨的情况下,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使的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9.据图可知,图示河段是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大量泥沙汇入黄河,其主要自然原因有黄土疏松、夏季多暴雨等,黄土高原植被稀少,地表裸露,该河段河流落差大,修路开矿属于人为原因。故选:B。
10.黄土高原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易容,地表千沟万壑,加之人们开垦、采矿修路毁林毁草,破坏植被、地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成为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故选:C。
11.据图可知,如图的模拟实验中,在坡度的大小相同、土壤的紧实程度相同、降水的强弱相同的情况下,影响烧杯中沙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地表植被覆盖率,植被越稠密,烧杯中泥沙越少。故选:A。
12.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保护环境的生物措施是植树种草,工程措施有打坝淤地、在缓坡地带修建梯田等,开垦荒地会加剧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不符合发展水田的条件。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治理,理解解答即可。
13.黄土高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此地产煤的省份是( )
A.黑龙江 B.安徽
C.河南 D.山西
【答案】D
【详解】黄土高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该地区最大的产煤省区是山西省,该省因煤炭储量丰富,有“乌金之乡”称号,故选D。
14.玲玲的家乡热爱唱秦腔,歌声高亢.闻其声,见其人,但相会却很难。两人要相会,可能要走一两天,原因是
A.横断山区山高路远 B.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C.塔里木盆地黄沙连天 D.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答案】D
【详解】由题目可知,玲玲的家乡热爱唱秦腔,歌声高亢.闻其声,见其人,但相会却很难,两人要相会,可能要走一两天,这是由于玲玲的家乡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虽然看起来就在眼前,但要到达对方面前,要绕很长的路,受此影响,黄土高原的人们也习惯了用高亢的声音传递信息,故选D。
15.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主要是由下列哪种因素造成的( )
A.人类耕作 B.流水侵蚀 C.风力作用 D.冰川侵蚀
【答案】B
【详解】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最深厚的地区,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长期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形景观,是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B。
二、解答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阳出来就赚钱”】
全国村级光伏帮扶电站运行管理监测情况通报,2021年山西省村级电站规模总量居全国第三,年度发电收益居全国第一、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阳光存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1)在图中用2B铅笔或碳素笔描出山西省的轮廓。
探究二析环境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2)描述山西省所在地形区的地表形态特征。
(3)说出临县所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简析其原因。
探究三助发展
临县群众积极行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为节约土地集中建设光伏电站、并在光伏板下种植知母、白芨等中药材。经过几年的努力,高原绿了,农民富了,“太阳出来就赚钱,光伏给我好光景”是群众对光伏扶贫工作的赞誉。
(4)简述临县人民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探脱贫困所采取的办法。
(5)有人建议临县进一步扩大光伏电站规模,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1)
(2)沟壑纵横;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原因:黄土结构疏松,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稀疏等。
人为原因: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量加大;滥砍乱伐;过度开垦等。
(4)种草种树,坡耕地修梯田;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光伏电站;种植中药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等。
(5)看法:合理扩大。理由:不乱占耕地、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光伏电站规模,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改善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等。
【分析】本题以山西省为材料,涉及到山西省的地理位置、存在的生态问题及原因、如何因地制宜的治理及脱贫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我国黄土高原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详解】(1)山西省东部以太行山与河北省为界,西部隔黄河与陕西为邻,如图所示:
(2)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东部,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形成了沟壑纵横,“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特征。
(3)临县所在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包括:土质疏松多裂隙、易溶于水;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雨水的冲刷作用强;地处高原,四周落差大;人为原因是人口的增长、粮食需求量加大,人们毁林开荒、过度垦殖,采矿、修路等导致植被破坏十分严重。
(4)由上题可知,临县存在着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要摆脱贫困要从根源解决问题,其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植树种草、缓坡修建梯田、陡坡建挡土坝;退耕还林还草、建光伏电站、充分利用土地、减少水分蒸发;种植中药材,生产多元化,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等。
(5)对于有人提出扩大光伏电站规模,我的意见是合理扩大,因为建光伏电站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使荒地得到了利用,又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适当扩大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对煤炭等资源的使用,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光伏电站的建立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
17.读黄土高原示意图,结合书本P23-25,回答下列问题。
(1)位置与范围:黄土高原东起②____山脉,西至③____岭,北连⑤____高原(大致以④____为界),南抵①____。
(2)黄土风情: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____,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如____、____、____等。
(3)黄土来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____堆积区,关于黄土的成因,“____说”被广泛认同。该理论认为,黄土的老家位于____,在____风的作用下沉积在黄土高原。
(4)黄土地貌:黄土土质____,极易遭受____的侵蚀,天长日久,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答案】(1) 太行 乌鞘 内蒙古 长城 秦岭
(2) 摇篮 窑洞 信天游 白羊肚头巾
(3) 黄土 风成 中亚、蒙古高原、西北内陆 西北
(4) 疏松 流水 沟壑纵横 塬 墚 峁 川
【分析】此大题以黄土高原示意图为材料,设置4个小题,涉及了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黄土风情,黄土来源,黄土地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详解】(1)黄土高原的范围是:东起太行山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山脉。因此②太行山脉;①秦岭;⑤是内蒙古高原;③乌鞘岭;④长城。
(2)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如白羊肚头巾、窑洞、信天游等。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的成因是“风成说”,风力搬运带来的,黄土的老家位于中亚、蒙古高原、西北内陆一带,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搬通过来沉积在黄土高原。
(4)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侵蚀,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态的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形成塬、墚、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点睛】
18.黄色是黄土高原的主色调,经过治理,现已披上了绿装。左图是黄土高原范围图,右图是我国苹果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位于_____(山脉)以西,_______(山脉)以北,主要分布在______和_______等省。
(2)下列属于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的是( )
资料一:20世纪50年代当地信天游中唱道,“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流,籽苗连根丢。”
(3)信天游中反映出了该地区的生态问题。完成下列框架图,认识该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________。
①夏季多暴雨②土壤贫瘠③黄土土质疏松④水土流失
资料二:“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由黄变绿,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之一。苹果喜冷凉、干燥、日照充足的气候条件。
(4)黄土高原苹果带与沿海苹果带相比,突出优势是( )(双选)
A.气候温暖湿润B.降水集中C.海拔较高,气温低D.降水少,光照强
(5)关中平原地势__________(平坦/崎岖),依靠__________河的充足水源,成为__________(粮食作物)的重要产区,是我国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
【答案】 太行山脉 秦岭 陕西 山西 C CD 平坦 渭河 小麦
【分析】该题以读黄土高原范围图和我国苹果带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传统民居、黄土高原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黄土高原苹果带的突出优势、关中平原的地势、关中平原成为重要粮食作物产区的原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和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祁连山脉以东;内蒙古高原即古长城以南,包括山西全省和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的一部分。
(2)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黄土高原上传统民居是窑洞,读图可知,答案C是窑洞,故答案选C。
(3)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自然原因: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人文原因:由于人们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采、过度樵采等;信天游中反映出了该地区的生态问题,认识该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由于①夏季多暴雨、③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造成④水土流失,冲成万条沟、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肥土顺水流,导致②土壤更贫瘠。
(4)黄土高原苹果带与沿海苹果带相比,黄土高原比沿海平原海拔高,气温低;沿海地区降水多,黄土高原距海远降水少;故答案选CD。
(5)读图可知,关中平原是由于渭河冲积而形成的,地势平坦,依靠渭河的充足水源,成为粮食作物小麦的重要产区,是我国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景观反映了黄土风情的是( )
A.B.
C.D.
2.某地民歌歌词:“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儿难。一个在山上一个在那沟,拉不上话话儿招一招手。了的见那村村了不见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这说的是( )
A.横断山区山高路远 B.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C.塔里木盆地黄沙连天 D.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黄土高原是黄土沉积在原有地表岩石(基岩)表面,后经雨水冲刷而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形态。图1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图2为黄土高原地表物质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处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为( )
A.26米 B.44米 C.56米 D.64米
4.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形部位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为山脊 B.②为山谷 C.③为洼地 D.④为山脊
5.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的土石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现象,一般来说斜坡坡度越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越大。下列最有可能出现山体滑坡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黄土高原上那么多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提出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认可。下图是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颗粒大小分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红色革命圣地——延安位于( )
A.沙黄土带 B.沙漠带 C.黏黄土带 D.黄土带
7.该图为支持“风成说”的证据之一。据图可以推测出黄土随风流动的方向大体是( )
A.自北向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南向西北
8.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示意图,该实验反映出,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  )
A.地表土质 B.植被疏密 C.坡度陡缓 D.降水强度
读“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河段大量泥沙汇入黄河,其主要自然原因有( )
①黄土疏松 ②河流落差小 ③修路开矿 ④夏季多暴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气候变暖 B.旱涝灾害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11.下图的模拟实验中,影响烧杯中水沙含量的因素主要是( )
A.地表植被覆盖率 B.坡度的大小 C.土壤的紧实程度 D.降水的强弱
12.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正确措施是( )
①植树种草 ②打坝淤地 ③开垦荒地 ④发展水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黄土高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此地产煤的省份是( )
A.黑龙江 B.安徽
C.河南 D.山西
14.玲玲的家乡热爱唱秦腔,歌声高亢.闻其声,见其人,但相会却很难。两人要相会,可能要走一两天,原因是
A.横断山区山高路远 B.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C.塔里木盆地黄沙连天 D.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15.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主要是由下列哪种因素造成的( )
A.人类耕作 B.流水侵蚀 C.风力作用 D.冰川侵蚀
二、解答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阳出来就赚钱”】
全国村级光伏帮扶电站运行管理监测情况通报,2021年山西省村级电站规模总量居全国第三,年度发电收益居全国第一、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阳光存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1)在图中用2B铅笔或碳素笔描出山西省的轮廓。
探究二析环境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2)描述山西省所在地形区的地表形态特征。
(3)说出临县所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简析其原因。
探究三助发展
临县群众积极行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为节约土地集中建设光伏电站、并在光伏板下种植知母、白芨等中药材。经过几年的努力,高原绿了,农民富了,“太阳出来就赚钱,光伏给我好光景”是群众对光伏扶贫工作的赞誉。
(4)简述临县人民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探脱贫困所采取的办法。
(5)有人建议临县进一步扩大光伏电站规模,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17.读黄土高原示意图,结合书本P23-25,回答下列问题。
(1)位置与范围:黄土高原东起②____山脉,西至③____岭,北连⑤____高原(大致以④____为界),南抵①____。
(2)黄土风情: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____,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如____、____、____等。
(3)黄土来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____堆积区,关于黄土的成因,“____说”被广泛认同。该理论认为,黄土的老家位于____,在____风的作用下沉积在黄土高原。
(4)黄土地貌:黄土土质____,极易遭受____的侵蚀,天长日久,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18.黄色是黄土高原的主色调,经过治理,现已披上了绿装。左图是黄土高原范围图,右图是我国苹果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位于_____(山脉)以西,_______(山脉)以北,主要分布在______和_______等省。
(2)下列属于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的是( )
资料一:20世纪50年代当地信天游中唱道,“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流,籽苗连根丢。”
(3)信天游中反映出了该地区的生态问题。完成下列框架图,认识该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________。
①夏季多暴雨②土壤贫瘠③黄土土质疏松④水土流失
资料二:“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由黄变绿,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之一。苹果喜冷凉、干燥、日照充足的气候条件。
(4)黄土高原苹果带与沿海苹果带相比,突出优势是( )(双选)
A.气候温暖湿润B.降水集中C.海拔较高,气温低D.降水少,光照强
(5)关中平原地势__________(平坦/崎岖),依靠__________河的充足水源,成为__________(粮食作物)的重要产区,是我国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