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20 08:35: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 )为主。
A.水田 B.旱地 C.草地 D.林地
2.下列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作物以水稻、甘蔗为主
B.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个省区
C.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塞上江南
D.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传统民居是反映区域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下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的简笔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两地民居中( )
A.甲——屋顶坡度较小 B.甲——临河流而建
C.乙——建材多用竹木 D.乙——窗户均朝南
4.两地中( )
A.甲——传统交通工具为马车 B.甲——地方传统戏曲为京剧
C.乙——端午赛龙舟的起源地 D.乙——饮食习俗以面食为主
5.据图可推断乙地( )
A.位于秦岭淮河以北 B.终年高温湿润 C.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D.河流湖泊众多
老腊肉现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当地居民为了应对自然环境而制造的地方性产品,是指土猪肉经腌制后再经过青冈木(常绿乔木)、柏树枝及中药材熏制、烘烤(或在日光下曝晒)所制成的加工品。老腊肉的防腐能力强,能延长保存时间,并增添特有的风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过去,老腊肉多产于南方的原因是( )
A.气温高,利于腊肉腌制 B.气温高,肉类易变质
C.空气干燥,利于腊肉腌制 D.南方人喜欢腊肉风味
7.老腊肉大面积存在的省份为( )
A.山东省 B.黑龙江省 C.贵州省 D.陕西省
8.近年来,在城市老腊肉热潮不降的主要原因是( )
A.老腊肉新鲜度高 B.猪肉价格上涨
C.城市食品安全堪忧 D.老腊肉的独特风味
9.读图“南方地区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有关南方地区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区以平原为主,全部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B.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所属的地形类型都是平原
C.四川盆地由于地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
D.南方地区地势东高西低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与①、④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11.图示气候区,雨水、热量条件配合好,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风雨桥又称花桥、福桥,流行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整体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因为行人过往能躲避风雨,故名风雨桥。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风雨桥这种建筑形式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全年寒冷干燥 B.全年高温少雨
C.植被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D.夏季高温多雨
13.下列关于风雨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风雨桥多为木质结构,容易被侵蚀,故应全部拆除,用钢筋水泥质桥替代
B.风雨桥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C.风雨桥有其独特性,当地人们可以利用风雨桥的特色,开发其旅游价值
D.风雨桥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不仅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还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如图为四大名绣简介及其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四大名绣中,其中心城市位于鱼米之乡、长江下游地区的是( )
A.苏绣 B.粤绣 C.湘绣 D.蜀绣
15.四大名绣的中心城市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解答题
16.“万里茶路”是晋商明末清初开辟的从福建武夷山到俄罗斯的茶叶贸易通道,总长5000多公里,纵贯祖国南北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武夷山自古“茶以山名,山以茶显”,说明武夷山地区出产名茶的优势自然条件________。
(2)汉口是武汉三镇之一,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这主要得益于这里便利的水运,吨级以上轮船通都可以通航。分析武汉发展水运的优势自然条件________。
(3)“万里茶路”深刻影响了沿线国家的饮食文化。如蒙古国就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图(c)是蒙古奶茶,体现了当地业________(农业部门)和茶文化的有机结合。
(4)在“万里茶路”沿途可以看以下图中的民居聚落。请任选一类民居,描述其特征________,并分析其与自然的关系________。
17.读我国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______三角洲B______丘陵 D______盆地。
(2)C_______河流。
(3)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为了缓解北方缺水问题,国家修建了著名的引水工程,将C河流上的水引到我国的华北地区,该工程是_______工程。
(4)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
(5)A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有“_______”之称;它还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_______城市群。
(6)D盆地内有一平原,该平原有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该工程的修建,既使该地免受了水患的威胁,又便于灌溉.由此,该平原被誉为“________”。
(7)冬季,D地区比同纬度A地区气温高,为什么?
18.读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方地区位于①_____(山脉)------淮河以南,主要受_____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
(2)D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____________湖,E是我国最大的河流____________。
(3)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__________,分布在长江流域,糖料作物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
(4)长江注入我国的____________海,图中区域为长江的入海口------长江三角洲,该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被称为“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 )为主。
A.水田 B.旱地 C.草地 D.林地
【答案】A
【详解】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超过800毫米,耕地类型为水田;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旱地;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南丘陵、东北林区、西南林区。A正确,故选A。
2.下列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作物以水稻、甘蔗为主
B.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个省区
C.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塞上江南
D.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答案】C
【详解】南方地区农作物以水稻、甘蔗为主,A正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个省区,B正确;南方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塞上江南位于西北地区的宁夏,C错误;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D正确。故选C。
传统民居是反映区域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下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的简笔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两地民居中( )
A.甲——屋顶坡度较小 B.甲——临河流而建
C.乙——建材多用竹木 D.乙——窗户均朝南
4.两地中( )
A.甲——传统交通工具为马车 B.甲——地方传统戏曲为京剧
C.乙——端午赛龙舟的起源地 D.乙——饮食习俗以面食为主
5.据图可推断乙地( )
A.位于秦岭淮河以北 B.终年高温湿润 C.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D.河流湖泊众多
【答案】3.B 4.D 5.A
【解析】3.读图可知,甲地民居位于南方地区,乙地民居位于北方地区,甲民居屋顶坡度较大,乙民居屋顶坡度较小,排除A;甲民居沿河流而建,B正确;乙民居建成多用土、砖,排除C;乙民居正房的窗户多朝南,偏房的窗户朝东或朝西,排除D;故选B。
4.甲地河流众多,传统交通工具为船舶,排除A;甲地位于南方地区,京剧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排除B;乙地降水较少,河流少,甲地是端午赛龙舟的起源地,排除C;乙地降水较少,热量相对较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饮食习俗以面食为主,D正确;故选D。
5.据图可推断乙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居屋顶坡度小,降水较少,以面食为主,A正确;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排除B;也有可能是北方的内陆城市,排除C;降水较少,河流湖泊较少,排除D;故选A。
【点睛】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老腊肉现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当地居民为了应对自然环境而制造的地方性产品,是指土猪肉经腌制后再经过青冈木(常绿乔木)、柏树枝及中药材熏制、烘烤(或在日光下曝晒)所制成的加工品。老腊肉的防腐能力强,能延长保存时间,并增添特有的风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过去,老腊肉多产于南方的原因是( )
A.气温高,利于腊肉腌制 B.气温高,肉类易变质
C.空气干燥,利于腊肉腌制 D.南方人喜欢腊肉风味
7.老腊肉大面积存在的省份为( )
A.山东省 B.黑龙江省 C.贵州省 D.陕西省
8.近年来,在城市老腊肉热潮不降的主要原因是( )
A.老腊肉新鲜度高 B.猪肉价格上涨
C.城市食品安全堪忧 D.老腊肉的独特风味
【答案】6.B 7.C 8.D
【解析】6.南方地区气温高,肉类容易变质,因此需要腌制成老腊肉提高防腐能力,延长保存时间,B正确。腊肉的熏制过程与当地气温关系不大,A错误;南方空气湿润,C错误;过去熏制腊肉并不是因为其风味问题,而是为了确保长时间的保存腊肉,D错误。故选B。
7.老腊肉主要位于南方地区,贵州省位于南方地区,因此会有大面积的老腊肉存在,C正确:山东省、黑龙江省位于北方地区,陕西省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方,不会存在大面积的老腊肉,A、B、D错误。故选C。
8.与鲜肉相比,老腊肉新鲜度低,A错误;猪肉价格上涨,老腊肉价格也会上张,B错误:食品安全监管严格,城市的食品安全程度高,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老腊肉拥有独特的风味,城市地区缺少老腊肉,因此对老腊肉的热潮不降,D正确。故选D。
【点睛】解答本组题目关键是根据材料叙述,抓住老腊肉“防腐能力强,能够长时间保存,并增添特有的风味”,再结合老腊肉的熏制过程,可以很容易对本组题目的3个问题进行解答。
9.读图“南方地区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有关南方地区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区以平原为主,全部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B.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所属的地形类型都是平原
C.四川盆地由于地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
D.南方地区地势东高西低
【答案】B
【详解】南方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A错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所属的地形类型均是平原,B正确。四川盆地虽地处内陆地区,但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植被茂密,C错误。南方地区地势西高东低,D错误。故选B。
【点睛】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与①、④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11.图示气候区,雨水、热量条件配合好,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0.D 11.D
【分析】10.从图中看出,①是我国的北方地区,④是我国的南方地区,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是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A错误、D正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与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基本吻合,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BC错误。故选D。
11.据图示可知,①位于东北地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冷湿,②位于西北地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干旱,③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气候主要特点是高寒,④位于南方地区,气候主要特点是湿热,所以相比之下,从雨水、热量条件配合好,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的是④,故选D。
【点睛】根据区域特征的不同,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风雨桥又称花桥、福桥,流行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整体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因为行人过往能躲避风雨,故名风雨桥。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风雨桥这种建筑形式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全年寒冷干燥 B.全年高温少雨
C.植被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D.夏季高温多雨
13.下列关于风雨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风雨桥多为木质结构,容易被侵蚀,故应全部拆除,用钢筋水泥质桥替代
B.风雨桥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C.风雨桥有其独特性,当地人们可以利用风雨桥的特色,开发其旅游价值
D.风雨桥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不仅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还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答案】12.D 13.A
【分析】12.读材料可知,风雨桥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所以根据题意选D。
13.读图和材料分析可知,风雨桥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风雨桥有其独特性,当地人们可以利用风雨桥的特色,开发其旅游价值,风雨桥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不仅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还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所以不能拆除,可以修缮。所以A不正确,BC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根据题意选A。
【点睛】风雨桥是侗族非常出名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很高的文化和研究价值。读图和材料分析解答即可。
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如图为四大名绣简介及其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四大名绣中,其中心城市位于鱼米之乡、长江下游地区的是( )
A.苏绣 B.粤绣 C.湘绣 D.蜀绣
15.四大名绣的中心城市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14.A 15.A
【分析】本题以四大名绣以及其分布图为切入点,涉及我国的鱼米之乡,我国的三级阶梯等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4.鱼米之乡一般指长江中下游平原。由图可知,苏绣和湘绣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粤绣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蜀绣位于四川盆地,排除BD,苏绣中心位于长江下游,而湘绣中心位于长江中游,因此A符合题意,排除C。故选A。
15.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西起昆仑山山脉,经祁连山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锋山。由图可知蜀绣位于第二阶梯,苏绣、粤绣、湘绣、位于第三阶梯,所以四大名绣的中心城市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的有蜀绣一个,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鱼米之乡以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二、解答题
16.“万里茶路”是晋商明末清初开辟的从福建武夷山到俄罗斯的茶叶贸易通道,总长5000多公里,纵贯祖国南北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武夷山自古“茶以山名,山以茶显”,说明武夷山地区出产名茶的优势自然条件________。
(2)汉口是武汉三镇之一,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这主要得益于这里便利的水运,吨级以上轮船通都可以通航。分析武汉发展水运的优势自然条件________。
(3)“万里茶路”深刻影响了沿线国家的饮食文化。如蒙古国就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图(c)是蒙古奶茶,体现了当地业________(农业部门)和茶文化的有机结合。
(4)在“万里茶路”沿途可以看以下图中的民居聚落。请任选一类民居,描述其特征________,并分析其与自然的关系________。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多以山地丘陵为主,排水良好。
(2)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水量大,航道水深,地形平坦,水流平缓
(3)畜牧业
(4) 蒙古包,拆卸方便。 当地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蒙古包方便拆装;又由于当地冬季风大,蒙古包制成圆形,可适应这种自然环境特征。
【分析】本题以“万里茶路”为材料,涉及武夷山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武汉发展水运的自然条件、蒙古国的农业与饮食文化、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结合茶树的生长习性可知,武夷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降水丰富,加上山区地势起伏大,有利于排水,适合茶叶的生长。
(2)武汉是我国中部最大的交通枢纽,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水量大、水位高、江阔水深,又处于地形平坦的江汉平原,水流平缓,水运发达。
(3)蒙古奶茶的产生是蒙古畜牧业与茶文化的结合,蒙古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农业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
(4)武夷山的下梅古镇,其特征是屋顶具有一定的坡度,主要原因是当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大,具有一定坡度的屋顶利于排水。蒙古包结构简单,利于拆卸,主要原因是当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蒙古包方便拆装,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又由于当地冬季风大,蒙古包制成圆形,可适应这种自然环境特征。俄罗斯木屋的特征是结构紧凑,墙体较厚,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严寒的气候。
【点睛】
17.读我国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______三角洲B______丘陵 D______盆地。
(2)C_______河流。
(3)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为了缓解北方缺水问题,国家修建了著名的引水工程,将C河流上的水引到我国的华北地区,该工程是_______工程。
(4)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
(5)A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有“_______”之称;它还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_______城市群。
(6)D盆地内有一平原,该平原有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该工程的修建,既使该地免受了水患的威胁,又便于灌溉.由此,该平原被誉为“________”。
(7)冬季,D地区比同纬度A地区气温高,为什么?
【答案】(1)长江;东南;四川
(2)汉江
(3)南水北调
(4)水稻
(5)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6)都江堰;天府之国
(7)D地区北部高大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冬季风
【详解】(1)南方地区主要是丘陵和平原,从图中可知,A长江三角洲B_东南丘陵 D四川盆地。
(2)从图中可知,C是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3)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为了缓解北方缺水问题,国家修建了著名的引水工程,将C河流上的水引到我国的华北地区,该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
(4)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5)A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有“鱼米之乡”之称;它还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6)D盆地内有一平原,该平原有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该工程的修建,既使该地免受了水患的威胁,又便于灌溉.由此,该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
(7)我国南方地区的冬季主要受到西北风的影响,D地区北部高大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冬季风,使得D地区比同纬度A地区气温高
【点睛】识记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
18.读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方地区位于①_____(山脉)------淮河以南,主要受_____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
(2)D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____________湖,E是我国最大的河流____________。
(3)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__________,分布在长江流域,糖料作物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
(4)长江注入我国的____________海,图中区域为长江的入海口------长江三角洲,该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被称为“___________”。
【答案】 秦岭 亚热带季风 鄱阳 长江 油菜 甘蔗 东 鱼米之乡
【分析】根据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1)南方地区位于①秦岭山脉------淮河以南,主要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
(2)D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E是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
(3)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油菜,分布在长江流域,糖料作物甘蔗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
(4)长江注入我国的东海,图中②区域为长江的入海口------长江三角洲,该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被称为“鱼米之乡”。
【点睛】考查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