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
A.高寒 B.湿热 C.干旱 D.河汊纵横交织,湖泊星罗棋布
【答案】C
【详解】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C正确;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排除A;湿热主要是高温多雨的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排除B;河汊纵横交织,湖泊星罗棋布描述的是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特征,排除D;故选C。
2.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口约占全国的4% B.是中国主要的牧区
C.白云鄂博的稀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D.沙漠绿洲出产的瓜果质量一般
【答案】D
【详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中国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大约只占全国的4%,A不符合题意;西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牧区,所出产的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在全国占据突出地位,B不符合题意;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甚为丰富,如白云鄂博的稀土、金昌的镍、鄂尔多斯的能源矿产、克拉玛依和南疆的石油、石嘴山的无烟煤、伊敏河和霍林河的褐煤等,在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C不符合题意;西北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国内外,D符合题意。故选D。
读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问题。
3.西北地区内部自然环境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 )
A.东西跨度大,降水差异显著 B.南北跨度大,热量差异显著
C.地势起伏大,海拔差异显著 D.平原占比大,气温差异显著
4.坎儿井是西北地区特殊的灌溉系统。它将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引流至山前绿洲地区灌溉农田。坎儿井最有可能出现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3.A 4.C
【解析】3.图中西北地区从东向西,也就是从甲到乙到丙分布着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该地区内部自然环境的变化主要是东西跨度大、降水差异显著造成的。西北地区以高原和盆地地形为主;该区域南北跨度不大,热量差异不明显;西北地区起伏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新疆现有1000多条坎儿井,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吐鲁番盆地,该地有天山山脉的冰雪融水。读图可得,丙地位于吐鲁番盆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坎儿井不修明渠修暗渠的原因:减少地面蒸发。
“辽阔草原美丽山岗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灿灿挂在蓝天上”一首《草原牧歌》唱出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根据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推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地区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关于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地区均属于我国的内流区域
B.③地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一塔里木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地下水
C.自东向西沿途能欣赏到“小桥流水”的美景
D.可观赏沙漠景观,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
【答案】5.B 6.D
【解析】5.读图可知,①和④两地区的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之间,属于半干旱区,植被以草原为主,最适合畜牧业的发展,B正确;②和③两地区降水量小于50毫米,以荒漠为主,不适宜发展畜牧业,排除ACD;故选B。
6.西北地区的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为外流河,排除A;塔里木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冰雪融水,排除B;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自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小桥流水是南方地区的景观,排除C;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可观赏沙漠景观,参观坎儿井,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D正确;故选D。
【点睛】西北地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区域,这里由于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农业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7.西北地区从东往西,植被变化规律大致是( )
A.森林→草原→荒漠 B.荒漠→草原→森林 C.森林→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8.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明显表现是( )
A.南多北少 B.北多南少 C.东多西少 D.西多东少
9.下列几组组合是关于西北地区自然特征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b.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c.气候干旱 d.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e.降水稀少
A. B. C.
D.
【答案】7.D 8.C 9.D
【解析】7.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受降水的影响,从东到西,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故选D。
8.西北地区由从东到西,距海越来越远,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降水越来越少,气候越来越干旱,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降水量分布规律是由东向西递减。故选C。
9.依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我国划分了四大地理区域,由于四区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呈现了不同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海洋的暖湿气流无法抵达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形成了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故选D。
【点睛】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10.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条件 B.光照条件 C.科技条件 D.地形条件
【答案】A
【详解】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较少,干旱是本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所以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就是水源不足。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条件好,科技条件和地形条件不是制约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故选A,BCD错误。
11.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该地区东部的地形区主要是(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塔克拉玛干沙漠 D.内蒙古高原
【答案】D
【详解】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该地区东部的地形区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该高原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都位于西北地区的西部。D符合题意,故选D。
读西北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条件 B.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油气田是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
C.西北地区因降水少,气候干旱,全部属于内流区 D.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小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山大致是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B.②山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
C.图中A处降水量少于B处 D.本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答案】12.A 13.D
【解析】12.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条件,A正确;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油气田是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起点,排除B;西北地区因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部分属于内流区,排除C;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排除D;故选A。
13.从图中看出,①是大兴安岭,该山脉大致是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排除A;②是昆仑山,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天山,排除B;图中A处降水量多于B处,排除C;本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D正确;故选D。
【点睛】我国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第一、二阶梯的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三阶梯的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甘肃“河西走廊”是我国“古丝绸之路”的要道。读图回答下面题。
14.河西走廊的特色农业是( )
A.河谷农业 B.旱作农业 C.水田农业 D.灌溉农业
15.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C.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D.雨热同期,地形平坦
【答案】14.D 15.A
【分析】14.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发展农业,必须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地处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依靠来自祁连山脉的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D正确;我国南方地区是典型的水田农业,北方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青藏地区是典型的河谷农业,ABC错误。故选D。
15.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A符合题意;“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均不是河西走廊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优势,BCD错误。故选A。
【点睛】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其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二、解答题
16.坐火车沿着兰新线游西北是现在很热门的一条线路,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读西北地区局部示意图及沿途部分景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兰州至玉门段沿途多见草方格沙障(景观A),该草方格沙障的主要功能是____。
(2)火车行至玉门,可看到壮观的风车(景观B),说明该地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是____。
(3)“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不仅连续20多年产量居全国第一,而且棉花品种优良,成为我国最大的____棉生产基地。棉花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地带,影响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____(水源、气温、地形)。
(4)在新疆吐鲁番可以参观到一种古老的地下水引水工程是____。
【答案】(1)防风固沙,防止风沙掩埋铁路。
(2)风能
(3) 商品 水源
(4)坎儿井
【分析】本题以西北地区局部示意图及兰新线沿途部分景观分布示意图为资料,涉及西北地区的气候、能源类型、农业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西北地区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的目的是防风固沙,防止风沙掩埋铁路。草方格沙障一种常见的机械固沙措施。人工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直接插入沙层内,成方格形的半隐蔽式沙障。其作用:一是使地面粗糙 , 减小风力 ;再一个可以截留水分 , 如雨水 , 提高沙层含水量 , 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2)风车利用的能源是风能,风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西北地区地势平坦,风受阻小,特别是冬季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因此风能丰富。
(3)新疆地区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棉花品种优良,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新疆地区气候干旱,棉花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地带,人们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展绿洲农业,使新疆成为我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
(4)新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属地下暗渠引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最大的优点是避免水分大量蒸发,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17.读“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下山脉名称:①____,②____。
(2)写出以下盆地名称:甲____,乙____。
(3)西北地区的植被特征由东到西分别为:____--____--____。
(4)西北地区位于____(山脉)以西,北部和____,____(国家)接壤。
(5)西北地区著名的水利工程为____。
(6)西北地区气候为____,气候特征为____。
【答案】(1) 昆仑山脉 阿尔泰山脉
(2)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3) 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4) 大兴安岭 蒙古 俄罗斯
(5)坎儿井
(6)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分析】本大题以西北地区图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涉及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区、植被特征、水利工程及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详解】(1)据图可知,①为昆仑山,东西走向,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分界线;②为阿尔泰山,西北——东南走向。
(2)据图可知,甲为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盆地,盆地内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乙为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
(3)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地区从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东向西植被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差别。
(4)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北部和蒙古(与我国的边界线最长)和俄罗斯接壤。
(5)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地区著名的水利工程为坎儿井,坎儿井属于地下暗渠饮水,避免水分大量蒸发。。
(6)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因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又有山脉阻挡,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1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西北内陆的重要省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期从托克逊出发,开启新疆地理研学之旅。阅读“新疆研学路线图”和“草方格沙障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揭秘中国“干极”
(1)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试分析其降水稀少的原因。(答出两点)
参观瓜果之乡
(2)新疆的哈密瓜、葡萄等瓜果因甜度高、口感好深受同学们喜爱。从气候角度分析新疆瓜果品质好的原因。(答出两点)
翻越天山
(3)沿独库公路(独山子——库车)翻越天山时,山脚下酷暑难耐而山顶却白雪皑皑,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
考察和田河
(4)和田河因和田玉而闻名。该河夏季日出前后流量小,下午流量大,冬季会断流。据此判断影响和田河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
古城寻踪
(5)研学时发现沙漠中散落着古城遗址。查资料得知这里曾经是绿洲,因水源枯竭,绿洲逐渐变为沙漠。由此推测这里曾经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
探究治沙方式
(6)草方格沙障是当地常见的固沙工程,人们将秸秆、芦苇等插在沙土中,制成沙障,呈方格状设置在公路两侧,阻挡风沙。同学们设计了三组实验,实验效果如图所示,同学们设计这三组实验的探究目的是____。
【答案】(1)托克逊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使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常年降水稀少。
(2)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便于糖分积累。
(3)地形地势
(4)气温
(5)土地荒漠化
(6)怎样使草方格更好的阻挡风沙
【分析】本题以新疆地理研学之旅为材料,涉及到新疆的气候、地形、河流、农业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1)托克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属于亚欧大陆的中心位置。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脉的层层阻挡,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常年降水稀少。
(2)新疆地处西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朗天气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营养物质消耗少,便于糖分积累,所以新疆的哈密瓜、葡萄等瓜果因甜度高、口感好深受同学们喜爱。
(3)沿独库公路(独山子——库车)翻越天山时,山脚下酷暑难耐而山顶却白雪皑皑,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由于山顶与山脚下的相对高度差距较大,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导致山顶与山脚下气温差异大。
(4)和田河流量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流量大;尤其是中午气温高,导致夏季日出前后流量小,下午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冻结,导致河流流量变小,甚至枯水期河流出现断流。据此判断影响和田河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5)研学时发现沙漠中散落着古城遗址。查资料得知这里曾经是绿洲,因为气候异常干旱,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水源枯竭,绿洲逐渐变为沙漠。由此推测这里曾经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6)同学们设计了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区别在于沙障的方向不同,第一组是垂直放置,第二组是顺风放置,第三组是逆风放置,可以看出同学们设计这三组实验的探究目的是怎样使草方格更好的阻挡风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
A.高寒 B.湿热 C.干旱 D.河汊纵横交织,湖泊星罗棋布
2.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口约占全国的4% B.是中国主要的牧区
C.白云鄂博的稀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D.沙漠绿洲出产的瓜果质量一般
读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问题。
3.西北地区内部自然环境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 )
A.东西跨度大,降水差异显著 B.南北跨度大,热量差异显著
C.地势起伏大,海拔差异显著 D.平原占比大,气温差异显著
4.坎儿井是西北地区特殊的灌溉系统。它将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引流至山前绿洲地区灌溉农田。坎儿井最有可能出现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辽阔草原美丽山岗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灿灿挂在蓝天上”一首《草原牧歌》唱出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根据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推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地区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关于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地区均属于我国的内流区域
B.③地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一塔里木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地下水
C.自东向西沿途能欣赏到“小桥流水”的美景
D.可观赏沙漠景观,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7.西北地区从东往西,植被变化规律大致是( )
A.森林→草原→荒漠 B.荒漠→草原→森林 C.森林→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8.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明显表现是( )
A.南多北少 B.北多南少 C.东多西少 D.西多东少
9.下列几组组合是关于西北地区自然特征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b.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c.气候干旱 d.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e.降水稀少
A. B. C.
D.
10.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条件 B.光照条件 C.科技条件 D.地形条件
11.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该地区东部的地形区主要是(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塔克拉玛干沙漠 D.内蒙古高原
读西北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条件 B.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油气田是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
C.西北地区因降水少,气候干旱,全部属于内流区 D.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小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山大致是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B.②山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
C.图中A处降水量少于B处 D.本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甘肃“河西走廊”是我国“古丝绸之路”的要道。读图回答下面题。
14.河西走廊的特色农业是( )
A.河谷农业 B.旱作农业 C.水田农业 D.灌溉农业
15.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C.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D.雨热同期,地形平坦
二、解答题
16.坐火车沿着兰新线游西北是现在很热门的一条线路,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读西北地区局部示意图及沿途部分景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兰州至玉门段沿途多见草方格沙障(景观A),该草方格沙障的主要功能是____。
(2)火车行至玉门,可看到壮观的风车(景观B),说明该地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是____。
(3)“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不仅连续20多年产量居全国第一,而且棉花品种优良,成为我国最大的____棉生产基地。棉花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地带,影响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____(水源、气温、地形)。
(4)在新疆吐鲁番可以参观到一种古老的地下水引水工程是____。
17.读“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下山脉名称:①____,②____。
(2)写出以下盆地名称:甲____,乙____。
(3)西北地区的植被特征由东到西分别为:____--____--____。
(4)西北地区位于____(山脉)以西,北部和____,____(国家)接壤。
(5)西北地区著名的水利工程为____。
(6)西北地区气候为____,气候特征为____。
1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西北内陆的重要省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期从托克逊出发,开启新疆地理研学之旅。阅读“新疆研学路线图”和“草方格沙障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揭秘中国“干极”
(1)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试分析其降水稀少的原因。(答出两点)
参观瓜果之乡
(2)新疆的哈密瓜、葡萄等瓜果因甜度高、口感好深受同学们喜爱。从气候角度分析新疆瓜果品质好的原因。(答出两点)
翻越天山
(3)沿独库公路(独山子——库车)翻越天山时,山脚下酷暑难耐而山顶却白雪皑皑,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
考察和田河
(4)和田河因和田玉而闻名。该河夏季日出前后流量小,下午流量大,冬季会断流。据此判断影响和田河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
古城寻踪
(5)研学时发现沙漠中散落着古城遗址。查资料得知这里曾经是绿洲,因水源枯竭,绿洲逐渐变为沙漠。由此推测这里曾经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
探究治沙方式
(6)草方格沙障是当地常见的固沙工程,人们将秸秆、芦苇等插在沙土中,制成沙障,呈方格状设置在公路两侧,阻挡风沙。同学们设计了三组实验,实验效果如图所示,同学们设计这三组实验的探究目的是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