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19 23:0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
读下图,回答下列1-3题。
1. 图中世界第一大洲的序号是( )
A. A    B. B    C. C     D. E
2. 下列物品哪一个能够体现出亚洲的地形分布总特点( )
A. B.
C. D.
3.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
A. 白令海峡     B. 巴拿马运河
C.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D. 苏伊士运河
读“四个大洲轮廓图”,完成下列4-5题。
4. 甲和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A. 巴拿马运河 B. 苏伊士运河 C. 白令海峡 D. 土耳其海峡
5. 图中哪两个大洲轮廓基本吻合,成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之一( )
A. 甲、乙 B. 甲、丁 C. 乙、丙 D. 乙、丁
亚洲是世界上地理环境最复杂的大洲。完成6-9题。
6.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这是因为( )
①纬度范围广,经度跨度大②四面均濒临海洋
③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④大部分地处高纬地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7. 亚洲人文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显著。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 东亚—季风气候—信仰基督教 B. 西亚—炎热少雨—黑色人种
C. 中亚—地处内陆—灌溉农业 D. 北亚—纬度较高—民居墙壁薄
8.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但该地区却没有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高原山地气候
9. 亚洲、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分别是( )
A. 多瑙河、莱茵河 B. 湄公河、多瑙河 C. 长江、莱茵河 D. 阿姆河、锡尔河
亚洲中部雄踞着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许多大江大河都发源于这里,奔流入海。下面甲、乙两幅图分别为亚洲大陆沿30°N纬线和80°E经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下图,完成10-12题。
10. 由图可知,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
A. 东部高,西部低 B. 南部高,北部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中部低,四周高
11. 有关亚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强 B. 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C. 是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D. 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呈辐射状流向周围的海洋
12. 由图可知,亚洲不能形成(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寒带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日本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2015年中国游客赴日人数大涨至490万人次,旅游市场规模达154亿元人民币,日本成为中国出境游第一目的地市场,阅读材料和图,完成13-14题.
13. 日本发展经济最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
A. 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原料和燃料充足 B.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C. 劳动力丰富,科技水平高 D. 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
14. 大量中国游客喜欢去日本旅游及购物的原因不包括( )
A. 日本文化东西方兼容,与我国文化渊源相近
B. 中国距离日本较近,交通费用较低
C. 日本制造业发达,产品质量高,可以购物
D. 日本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充满热带气息
当你漫步在椰林婆娑的东南亚海滨,扑面而来的是湿热的热带气息;来到南亚乡村的田间地头,你会为这里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感慨。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色。读图,回答下列15-16题
15. 甲、乙两地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16. 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B. 南亚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C. 东南亚华人、华侨众多 D. 地势都是南北高,中部低
印度粮食能否大丰收与季节活动密切相关,读图回答17-19题。
17. 给印度带来丰沛降水的季风是(  )
A. 东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西北季风 D. 东南季风
18. 如果图中的季风来得早,退得晚,印度可能会出现严重的(  )
A. 寒潮 B. 飓风 C. 旱灾 D. 水灾
19. 下列关于印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 ②水稻和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
③软件外包业务占全球市场的一半 ④属于发达国家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如图为俄罗斯简图。读图,回答下列20-21题。
20. 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跨亚、非两大洲 B. 重工业发达 C. 河运发达 D. 首都是圣彼得堡
21. 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地势起伏较大,北部地势起伏较小,西伯利亚大铁路却修建在南部的主要原因有(  )
①南部人口、城镇集中 ②南部地形条件限制较少
③南部探明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④南部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读“俄罗斯与日本示意图”,完成下列22-24题。
22. 两国都濒临的大洋是(  )
A. 北冰洋 B. 太平洋 C. 大西洋 D. 印度洋
23. 俄罗斯与日本的共同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矿产资源都丰富 B. 都是地狭人稠的国家
C. 工业都集中在沿海地区 D. 莫斯科和东京分别是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24. 关于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京位于莫斯科的西北方向 ②莫斯科年平均气温低于东京
③俄罗斯河流众多,亚洲部分内河航运价值高 ④日本境内河流短小,水能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 (10分)读“亚洲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北部深入_________(重要纬线)以内,南部延伸到__________(重要纬线)以南,地跨____带、北温带、北寒带;A地终年高温多雨,属于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B地气候终年严寒,A,B两地气候差异主要是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
(2)亚洲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______洋,西与欧洲接壤,南临________洋,东北隔________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南隔_________运河与非洲相邻。
(3)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其中夏季风①是来自印度洋的____________(风向)季风。
26. (14分) 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向世界的重要通道.结合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名称:
河流:① ; 海峡:② .
(2)从河流流向可以判断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是 .
(3)比较曼谷和雅加达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4)东南亚成为我国居民出国旅游热点地区,从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27.(16分) 读印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数字代表的海域名称:① __ ____ ,② __ ____ .
(2)印度以 ______ 气候为主,每年6-9月为雨季,风主要由 ______ 吹向 ______ (填海洋或陆地)这时盛行 ______ 季风(风向).
(3)印度主要的两种经济作物是 ______ 和 ______ ,A ______ 是印度最大的 ______ 工业中心,B ______ 是印度最大的 ______ 工业中心.D地区是以 ______ (城市)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区,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A、B、C三地中 ______ 是印度的首都 ______ .
(4)印度主要地形:1 ______ 山脉、2 ______ 平原、3 ______ 高原.
(5)如果我国有一些青年人到印度去学习科学技术,这种技术可能是指 __ ____ .
A 陶瓷制作 B 毛皮服装生产 C 海水淡化 D 计算机软件生产.
28. (12分)读“俄罗斯城市、河流、地形、矿产资源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地形区是______。世界最深的淡水湖泊⑤是______。
(2)图中G港口终年不冻,临______洋。
(3)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和波罗的海沿岸重要港口城市F______(城市名称)。
(4)图中⑨是______河,被俄罗斯誉为“母亲河”。
(5)图中以b资源地为中心建立了______工业区。
答案
1-5.ACACD 6~10. BCBBC 11~15. CBBDB 16~20. CBDA B 21~24.CBDC
25.【答案】(1)北极圈 赤道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纬度
(2)太平洋 印度洋 白令海峡 苏伊士运河
(3)西南
26.(1) 湄公河;马六甲;
(2) 北高南低;
(3) 相同点:全年高温;不同点:曼谷降水季节变化大,分旱雨两季;雅加达全年降水多,季节分布较均匀;
(4) ①东南亚与我国距离较近,交通便利;②该地旅游资源丰富,景点组合好,游览价值高.
27.( 1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 2 )热带季风;海洋;陆地;西南;
( 3 )棉花;黄麻;孟买;棉纺织;加尔各答;麻纺织;班加罗尔; C ;新德里;
( 4 )喜马拉雅;恒河;德干;
( 5 ) D .
28.( 1 )中西伯利亚高原;贝加尔湖;
( 2 )北冰;
( 3 )圣彼得堡;
( 4 )伏尔加;
( 5 )新西伯利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