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 物 学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30%)、选择性必修3第1章(7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种群的个体数量多于甲
B.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S”形
C.甲种群的个体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先于乙种群
D.t5时刻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2.群落的成层性包括地上成层和地下成层,成层现象在森林群落表现最为明显,一般把森林群落从顶部到底部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苔藓地衣)四个基本层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森林群落
B.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资源
C.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决定于阳光
D.群落的地下分层和地上分层一般是相应的,动物分层主要与食物有关
3.如图所示为3组生物(甲.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乙.农作物与杂草;丙.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丙组生物的种间关系是①,其中a是狐
B.乙组生物的种间关系是②,农作物和杂草的竞争力相当
C.甲组生物的种间关系是③,二者分开后也能正常生存
D.群落中的种间关系除了图中的三种外,还有原始合作和寄生
4.火烧信号,包括植物燃烧产生的热激,气体烟挥发性有机物、火后降雨的烟水溶液等,都会对生态系统的演替产生重要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火烧后群落空间结构重建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B.火烧产生的光、热和气体烟挥发性有机物等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
C.适当火烧会烧死许多的害虫卵,有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一定浓度的烟水可能促进部分种子快速萌发,可影响优势种的形成
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有4个营养级
B.丁和戊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C.如果丁消失,则该生态系统没有食物网
D.如果乙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丙的数量也会减少
6.如图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农场充分利用了秸秆中的物质和能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B.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C.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图中的过程表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均处于自身平衡状态并维持稳定
7.中国杏树的栽培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利用杏果可酿制出杏果酒和杏果醋,其色泽淡黄、果香浓郁、营养丰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杏果酒和杏果醋的制作都是由酵母菌完成的
B.制杏果醋的温度要比制杏果酒的温度高些
C.制作过程中发酵装置应用无水酒精进行消毒
D.无氧条件下,醋酸菌能将酒精直接变为醋酸
8.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a、b、c、d表示其相同之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可表示两者所用主要菌种都是单细胞生物
B.b可表示两者所用主要菌种都属于真核生物
C.c表示两者的主要菌种的遗传物质均为DNA
D.d表示三者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均升高
9.豆腐乳属于桂林三宝之一,以黄豆为主要原料制成,豆腐乳的制作与发酵技术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霉等
B.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脂肪分解为甘油和氨基酸
C.腌制腐乳的过程中不需要严格进行灭菌处理
D.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与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小分子物质有关
10.杨梅果实风味独特,酸甜适中,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下列是制作杨梅酒和杨梅醋的流程,制取发酵液;向杨梅汁中加入白砂糖,将糖的质量分数调至8%,灭菌冷却→酒精发酵;接种酵母菌,恒温发酵→果醋发酵,加入酒精,接种醋酸菌→取样检测;对发酵产物进行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杨梅酒和杨梅醋的制作过程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的
B.用带盖瓶子制作杨梅酒时,拧松瓶盖间隔时间不一定相同
D.在杨梅醋的发酵过程中所需温度低于杨梅酒的发酵温度
11.著名的古农书巨著《齐民要术》中详细介绍了北魏时期泡菜的制作方法。泡菜是一种可口的食物,其制作原理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泡菜时,将所用盐水煮沸的主要目的是消灭盐水中的杂菌
B.腌制方法、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均会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C.在泡菜的发酵过程中应注意经常向水槽中补充水
D.发酵初期,从坛沿水槽内放出的CO2是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的
12.鸭梨醋饮属于绿色健康饮品,既保存了鸭梨中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等营养成分,又兼具果醋醒酒护肝、助消化、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养生保健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下面为鸭梨醋饮的制作流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果醋的前提是制作果酒,因为醋酸菌可将乙醇氧化为醋酸
B.摇床或搅拌器转速可调整培养液溶氧量,酿醋时转速越快越好
C.发酵过程中所有材料需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避免杂菌污染
D.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醋酸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
13.乳酸菌能产生亚硝酸还原酶将亚硝酸盐分解,某兴趣小组从泡菜滤液中筛选出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较高的乳酸菌,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乳酸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了乳酸,导致pH呈下降趋势
B.腌菜时食盐的浓度越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出现得越早
C.实验结果说明,食盐用量和腌制时间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
D.曲线达到峰值后下降,可能是乳酸菌产生亚硝酸还原酶将亚硝酸盐分解
14.培养基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的需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霉菌时,培养液调至酸性
B.培养细菌时,培养基调至强碱性
C.培养厌氧微生物时,提供无氧的条件
D.培养乳酸杆菌时,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15.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无菌操作技术避免杂菌的污染。下列有关无菌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消毒或灭菌,可将所有的杂菌,孢子和芽孢等都杀灭
B.接种环,接种针等用具应在酒精灯火焰内焰部位灼烧灭菌
C.为避免环境污染,操作尽量在超净工作台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对于牛奶等不耐高温的液体,一般采用紫外线照射法进行消毒
16.幽门螺旋杆菌(Hp)能引起消化道疾病的发生,会分泌,医务工作者在胃病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实验基本步骤如下;配制培养基→灭菌→倒平板→X→培养→观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常见的灭菌方法有湿热灭菌、灼烧灭菌和干热灭菌
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可初步筛选出幽门螺旋杆菌
C.培养基灭菌冷却到50°C左右倒平板,平板冷凝后应将其倒置
D.题中X表示接种,尿酶分解尿素后会使培养基pH降低
17.培养基是指供微生物、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培养基中不含氮源,则该培养基上不会有微生物生长
B.培养基配方可能不同,但一般都含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C.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18.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实验是在涂有细菌的固体培养基上按照一定要求贴浸有不同种类抗生素的纸片,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抑菌圈大小,从而得出受试菌株药物敏感性的结论,某次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出现抑菌圈说明在接触抗生素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或死亡
B.在图示固体培养基上接种病原菌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C.对实验使用的培养皿进行灭菌,可以采用于热灭菌的方法
D.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抗性变异
19.蜡状芽孢杆菌是从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种降解纤维素能力很强的菌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空白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以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
C.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分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D.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来的目的菌不一定都能分解纤维素
20.鲜牛奶容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该菌高度酎盐,可引起人类肺炎等疾病。在血平板(培养基添加适量血液)上生长时,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使其褪色,下图为检测鲜牛奶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操作流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饮用前的鲜牛奶或使用后的液体培养基均可用高温瞬时消毒法进行处理
B.肉汤培养基加入一定量NaCl的目的是维持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
C.振荡培养可以使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D.血平板上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血平板上出现周围透明的溶血圈
21.溶磷菌能将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酸盐转化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磷酸。下列关于溶磷菌的分离及溶磷菌溶磷能力的定量测定,叙述错误的是
A.将稀释的土样溶液接种到含磷酸钙的不透明固体培养基上分离溶磷菌
C.挑取有透明圈的单菌落接种出现菌落后,置于4°C冰箱中长期保存
D.若实验组可溶性磷含量为m,对照组为n,则溶磷菌的溶磷量为m-n
22.研究人员成功地箱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用三种菌株对秸秆进行处理,并在第5天和第10天对秸秆和秸秆中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等组分的降解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秸秆的状态和环境温度、湿度等,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C.据图分析可知,三种菌株对秸秆中含有的纤维素的降解作用最强
D.与第5天结果相比,第10天秸秆各组分中木质素的降解率变化较大
23.解磷菌是一种能将土壤中植物不能利用的磷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磷的微生物(主要为细菌),其在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促进磷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解磷菌能分解含磷化合物使得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如图为从某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高效解磷菌的部分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取样后用生理盐水将土壤菌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
C.若筛选更高效解磷菌,应排选培养基C中①号菌落
D.操作II使用的工具和接种方法分别是接种环和平板划线法
24.微生物产生的酶能分解尿素,在农业、食品加工业和污水处理中用途广泛。例如在饮料酒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尿素,使酒体呈酸性,厂家常用脉酶分解酒体中的尿素以改善饮料酒的品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取样时用的铁铲和取样纸袋在使用前不需要进行灭菌
B.从土壤中选产脲酚菌时,所配制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
C.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准确估算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恰当的稀释度
D.统计产酶菌的数目时,对菌落数在30~300以内的平板进行计数
25.随着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建立,微生物纯培养物的获得,灭菌及无菌接种技术的发展,发酵技术从传统自然发酵发展为纯种发酵。发酵工程就是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及微生物的特定功能,工业化生产人类所需产品。下列关于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发酵工程获得的单细胞蛋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也可制成微生物铜料
C.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
D.只有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结束时才需要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品浓度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下图1为某苔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种群a、b、c(a、b、c对应三个不同物种)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种群实际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___.如果雪兔的数量大量增加,短时间内旋鼠和弧鹿的数量变化是___。
(2)相比热带雨林,图1中所示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 (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以“苔藓→雪兔”为例,简述其中的负反馈调节;___。
(3)图2中的三个种群中,种群数量最可能增加的是___,最可能减少的是种群c最可能是图1中的___。
27.(8分)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下图所示,A~F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大气中CO2库的是____ ,碳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存形式除了CO2外,还有____。
(2)碳从A进入E后的存在形式主要是__,从E、C、BD进入F的形式是____ 。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群落之间循环涉及的代谢过程有___(答出2点)
(3)使生态系统碳循环达到平衡状态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理,提出两条治理措施____、____。
28.(10分)果酒和果醋都具有一定的保健养生功效。图甲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图乙为果酒和果醋发酵装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图乙发酵装置装料时,要留有1/3的空间,其目的是___。制作过程中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___。
(2)若果汁中混杂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 (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请说明原因;_____。
(3)制作成功的果酒若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尤其是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分析其原因是___,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环境条件之一是____(填“充足”或“缺少”)精源。
(4)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___,检测酒精的原理是___。
29.(12分)29.(12分)油菜籽中有一种有机化合物工-5-乙基呃唑烷一硫酮(VOT),可诱发甲状腺疾病。
研究发现反刍动物瘤胃中的部分细菌可以分解VOT,下图是研究人员从瘤胃提取物中分离VOT分解菌的流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判断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可以将接种胃提取物的A培养基和一个的B培养基都放在恒温箱中培养,分别观察并记录结果,若B培养基中长出了菌落,说明_____。
(2)纯化两种时,图乙所示的接种方法是___,利用图中所示的接种方法接种微生物时,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目的是______。
(3)甲为液体选择培养基,甲中的细菌比乙中的生长速度快,原因是___。
(4)在5个平板上各接种稀释倍数为10{°}的菌液样品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8、50、54、56、430,则每升原菌液样品中细菌数为 __个。如果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对细菌进行计数,所统计的细菌数通常会比该方法统计数目偏___原因是____。
30.(10分)自生固氮菌是土壤中能独立固定空气中氮气的细菌,将玉米种子用自生固氮菌拌种后播种,可显著提高产量并降低化肥的使用量,科研人员进行了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和固氮能力测定的研究,部分实验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土样应取自当地___(填“表层”或“深层”)土壤;步骤②需充分振荡20min,主要目的是____ ;步骤③将土壤悬浮液稀释了____倍。
(2)步骤④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若在④的平板上统计的菌落的平均数量为126个,则每克土壤中含有的固氮菌为____个
(3)研究发现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处理厨余垃圾废液效果很好,为研究这两种菌种处理某餐厨垃圾废液的最佳接种量比,研究者将两种菌液进行不同配比,分别接种于等量相同餐厨垃圾废液中。培养3天后测定活菌数,取一定量菌液进行_____,然后分别取0.1mL的菌液采用______法接种于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并选取菌落数在范围内的平板计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两菌种接种量比例为_____时,废液中两种菌种的有效活菌数能够实现同步最大化。
·生物学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A从图中的信息无法判断甲和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多少,A错误。
2.A森林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同构成森林群落,A错误;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
地利用自然环境资源,B正确;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决定于阳光,C正确;群落的地下分层和地上分层一般是相应的,动物分层主要与食物有关,D正确。
3.C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分开后不能正常生存,C错误。
4.B火烧后群落空间结构重建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A正确;火烧产生的光、热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
信息,气体烟挥发性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B错误:适当火烧会烧死许多的害虫卵,有助于调节生
物的种间关系,C正确;一定浓度的烟水可能促进部分种子快速萌发,可影响优势种的形成,D正确。
甲也参与多条食物链,所以了消失后食物网仍存在,C错误;如果乙大量减少,则丁和成会更多地捕食丙,所
以短时间内丙的数量会减少,D正确。
6.D图中的过程不能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处于自身平衡状态并维持稳定,D错误。
7.B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果醋的制作离不开醋酸菌,A错误;传统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
度是28℃左右,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35℃,制果醋的最适温度要比制果酒的最适温度高些,B正确;制作过程中发酵装置应该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C错误;醋酸菌为需氧菌,无氧条件下会大
量死亡,D错误。
8.D参与甲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参与乙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两者都属于单细胞生物,A正
确;参与甲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参与丙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两者都属于真核生物,B正
确;制作果醋、腐乳所需的微生物分别是醋酸菌和毛霉,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正确;在果酒、果醋制
作过程中,发酵液pH都逐渐降低,D错误。
9.B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
油和脂肪酸,B错误。11.D 乳酸菌的呼吸作用产物为乳酸,无CO2的产生,D错误。
10.B制作杨梅酒时,利用杨梅上附着的酵母菌进行发酵,制作杨梅醋时,可直接将醋酸菌接种在杨梅酒的发酵液中,二者不需要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A错误;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用带盖瓶子制作杨梅酒时,需要拧松瓶盖放气,但由于不同发酵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不一定相同,因此放气间隔时间不一定相同,B正确;醋酸菌属于好氧菌,在杨梅醋发酵液中,液面处的醋酸菌更易接触到充足氧气,因此其密度大于瓶底处的密度,C错误;杨梅酒发酵温度低于杨梅醋,D错误。
11.D乳酸菌的呼吸作用产物为乳酸,无CO2的产生,D错误。
12.C在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转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当氧气、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鸭梨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A错误;摇床或搅拌器转速可调整培养液溶氧量,但是搅拌过快会影响醋酸菌发酵,还可能导致醋的酸度过高,B错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以用于检测酒精,不能用于检测醋酸,D错误。
13.A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的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了乳酸,导致pH呈下降趋势,A错误;食盐用量过低,会造成细菌大量繁殖,因此图中腌菜时食盐的浓度越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出现得越早,且峰值较高,B正确;据图分析可知,食盐用量和腌制时间都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C正确;亚硝酸盐含量达到峰值后下降,是因为缺氧和酸性环境抑制杂菌生长,使亚硝酸盐的产生量降低,同时乳酸菌产生的亚硝酸还原酶会将亚硝酸盐分解,D正确。
14.B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B错误。
15.C只有通过灭菌,才可以将所有的杂菌、孢子和芽孢等都杀灭,A错误;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应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即外焰部位灼烧灭菌,B错误;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一般采用巴氏消毒法,D错误。
16.D常见的灭菌方法有湿热灭菌、灼烧灭菌和干热灭菌,A正确;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能分泌脲酶的微生物可以生长,可初步筛选出幽门螺旋杆菌,B正确;平板倒置的目的是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C正确;题中X表示接种,脲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培养基H升高,D错误。
17.A自生固氮菌可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氮源,所以若培养基中不含氮源,则该培养基上也可能会有微生物生长,A错误。
18.D出现抑菌圈说明纸片上的抗生素发生扩散,细菌接触到抗生素后生长受到抑制或死亡,A正确;根据病
原菌在该平板上均有分布可知,该培养基上接种病原菌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B正确:干热灭菌法适用
于玻璃器皿、金属工具的灭菌,C正确: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对该抗生素不敏感,D错误。
19.C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需要将空白培养基在适宜的无菌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
落产生,若没有菌落产生则培养基没有被污染,否则被污染,A正确;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
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B正确;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
复合物无法形成,C错误;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来的目的菌不一定都能分解纤维素,可能还会生长一些能利
用纤维素分解的产物——葡萄糖的微生物,D正确。
20.A鲜牛奶用巴氏消毒法,使用后的液体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后再丢弃,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A错误;NaCl属于无机盐,无机盐在培养基中具有调节和维持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的作用,B正确;振荡培养的目的是使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增加O2浓度,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长,C正确;根据图示可知,利用接种环接种,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产生透明的溶血圈,D正确。
21.C溶磷菌能将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酸盐转化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磷酸,在含磷酸钙的不透明固体培养基上,有溶磷菌的地方会出现透明圈,A正确;检测溶磷菌溶磷能力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溶磷菌的有无,对照组为等量灭活的菌悬液,排除培养液的干扰,B正确;挑取有透明圈的单菌落接种于固体斜面培养基斜面上,其长出菌落后,置于4℃冰箱中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不能长期保存,C错误;若实验组可溶性磷含量为m,对照组为n,则溶磷菌的溶磷量可表示为m一n,D正确。
22.A平板划线法进行划线时需要灼烧接种环,第一次划线前灼烧可杀死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避免污染培养物,之后每一次划线前灼烧可杀死残留菌种,保证每一次划线菌种来自上次划线末端,划线结束后灼烧可杀死残留菌种,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因此将平板分为5个区域进行划线,理论上需要灼烧接种环6次,B错误;据图可知,三种菌株对秸秆中含有的半纤维素的降解率最高,C错误;与第5天结果相比,第10天秸秆各组分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变化不大,纤维素的降解率变化较大,D错误。
23.B从土壤中取样后,由于土壤中菌的数量较多,需要用无菌水对土壤菌液进行梯度稀释,A错误;不同的微生物培养需要的pH不同,培养细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B正确;由题意可知,解磷菌能分解含磷化合物使得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透明圈越大,说明其分解磷的能力越强,C培养基中②的透明圈最大,该菌分解磷的能力最强,C错误;操作Ⅱ所使用的工具是涂布器,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D错误。
24.A取样时用的铁铲和取样纸袋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灭菌,A错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菌时,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以尿素为唯一氮源,所配制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B正确;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准确估算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恰当的稀释度,稀释倍数太低,菌落太多会长在一起,稀释倍数太高,平板上菌落数日过少,C正确;统计产脲酶菌的数目时,对菌落数在30~300以内的平板进行计数,求其平均值,D正确。
25.D单细胞蛋白是指利用发酵工程获得的大量微生物菌体,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也可制成微生物饲料,A正确;啤酒发酵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是在主发酵阶段完成,故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主发酵阶段完成,B正确;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的,微生物农药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将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正确;发酵工程过程中需要隔一段时间取样,不断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品浓度等,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6.(除注明外,每空1分)
(1)北极狐、雪兔 减少
(2)低 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2分)苔藓数量增加导致雪兔数量增加,雪兔数量增加会使苔藓数量减少(2分)
(3)种群a种群b北极氯或雪鸮
27.(除注明外,每空1分)
(1)A 碳酸盐
(2)有机物 有机物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分解作用、化能合成作用,2分)
(3)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植树造林(答出2点,每空1分,合理即可)
28.(除注明外,每空1分)
(1)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递繁殖,耗尽O,后再进行酒精发酵,同时防止发酵过程中因为产生大量
CO.造成发酵液溢出(2分)在排出气体的同时防止杂菌污染
(2)不能,酸菌进行有复吸,在果酒发酵旺盛时,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制醋酸菌生长,同时果酒发酵的最话温度也低于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2分)
(3)空气中有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C 缺少
(4)葡萄皮(液泡)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
29.(除注明外,每空1分)
(1)未接种 培养基的制作不合格
(2)稀释涂布平板法,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2分
(3)菌体在液体培养基中与营养物质接触更充分(2分)
(4)5.2×108(2分)大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将活菌和死菌均计数在内(2分)
30.(除注明外,每空1分)
(1)表层使土中的微生物充分释放到无菌水中1000(或103)
(2)涂布器1.26×107(2分)
(3)(梯度)稀释涂布30~30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