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时训练
【知识点训练】
知识点一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宋史》记载:“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简,内安子窠(子弹),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该史料描绘的是下列哪一重大发明的应用?(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2.“唐宋是整个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但宋文化呈现了不同于唐代的带有标志性的新面貌……书籍得以比较广泛地传播,从而迅速地提高了宋代社会的文化水准……”为“宋代社会的文化水准”迅速提高作出直接贡献的是( )
A.造纸术的改进 B.指南针的运用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火药武器的出现
3.北宋时,有人在黏土烧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
A.精美的雕版印刷 B.先进的火药技术
C.精准的指南技术 D.独特的活字印刷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隋唐发明印刷术的基础上,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其“一板(版)印刷,一板(版)已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而且原材料消耗大为降低。元朝时,王祯又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了排字“转造”。明清时期,还出现了锡活字、铅活字、钢活字等印刷技术的新尝试。1440-1418年,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
——黄悦翎、匡导球《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
材料二 ①1550年欧洲学者约维斯说:在广州的印刷工人采用与我们相同的方法,印刷各种书籍。②20世纪出土的敦煌回鹊文木活字,据考证,这些“字母活字”实物出现的年代为12世纪末到13世纪上半叶。③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向西是经过西域传到波斯、埃及直至欧洲的。
(1)材料一中,隋唐发明的“印刷术”指什么?“胶泥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概括指出活字印刷术具有什么优点。
(2)要批驳西方学者提出的“德国谷登堡是第一个用字母活字印刷”的论点,材料二提供的3个论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哪一项?并说明你的理由。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印刷术在世界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知识点二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5.李约瑟在《科技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强调:“它不但使环绕非洲成为可能,而且也发现了美洲大陆。”“它”所指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是( )
A.火药 B.造纸术 C.印刷术 D.指南针
6.使远洋航海摆脱以往白昼望日、夜间观星局面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7.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下列发明中与导航相关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8.据史书记载,唐末起义军在大风天,“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死者约三百人。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发明?(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9.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对欧洲社会的变革和作战方式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是( )
A.活字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和火器 D.造纸术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
——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四 那时候(宋朝),中国的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外国商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
(1)材料一中两种指南仪器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2)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分别能获得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3)结合材料四,简要说说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
知识点三 发达的中外交通
11.元朝有众多的海外贸易港口和详细的管理规章,使运载货物更多,来往更便捷。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上述材料说明了元朝 ( )
A.民族关系融洽 B.科学技术发达
C.对外贸易繁盛 D.军事实力强大
12.关于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宋朝驿站不发达
B.元代的陆路可以向西通往欧洲国家
C.宋代海路可以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D.元朝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能力点训练】
能力点一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1.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下列选项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A.造纸术的发明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司南”的发明
D.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2.宋代科学著作《梦溪笔谈》在描述某技术时称“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项技术有利于 ( )
A.人类文化的传播 B.航海技术的发展
C.作战方式的变化 D.海陆交通的畅通
3.朱或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从材料中可知这本书最早成书于 (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4.下列我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中,有可能使用过火药武器的是 (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郾城之战
5.“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 )
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C.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D.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6.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辨别下列说法的正误,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加以改正。
(1)雕版印刷术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发明的。 ( )
改正:
(2)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同一时代的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 )
改正:
(3)指南针和火药都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 )
改正:
(4)火药是在宋代发明的。 ( )
改正:
7.宋元时期,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不但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纪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说的三项发明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三项发明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至少两点)
(3)结合上述材料,请为当代中国科技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能力点二 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
8.《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
A.海上贸易繁荣 B.外国使节增多
C.造船技术发达 D.文化生活丰富
9.诗句“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赊,远)。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反映了 ( )
A.陆上丝路贸易 B.玄奘西行天竺
C.鉴真东渡日本 D.海上丝路贸易
10.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9年4月26日在北京举行。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
A.汉朝 B.元朝 C.北宋 D.南宋
参考答案
【知识点训练】
1.C 2.C 3.D
4.(1)雕版印刷术。毕昇。提高了印刷效率,节省了原材料消耗。
(2)2;考古材料最可信,是第一手资料。
(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为印刷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D 6.B 7.D 8.C 9.C
10.(1)图一是司南;图二是罗盘。
(2)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别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
(3)阿拉伯商人经常搭乘我国的海船往来贸易,也学会了使用指南针。他们又把指南针传入了欧洲。
11.C 12.A
【能力点训练】
1.B【解析】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领先世界。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四百年。故选B项。
2.A【解析】根据题干“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技术是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用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故选A项。
3.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故选B项。
4.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此不可能使用过火药武器。邸城之战发生在南宋时期,因此有可能使用过火药武器。故选D项。
5.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的发明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知识的传播;火药的使用引发了世界战争史上武器和作战方式的大变革,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指南针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它们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由于我国封建社会长期的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传统,三大发明没有促进中国社会的转型。故选A项。
6.(1)ד辽、宋、夏、金、元时期”改为“隋唐时期”。
(2)ד同一时代”改为“元朝”。
(3)√
(4)ד宋代”改为“唐朝”。
7.(1)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经济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社会安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3)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等。
8.A【解析】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根据材料可知,这说明元代泉州海上贸易繁荣。故选A项。
9.A【解析】根据诗句中“波斯”“老贾”“流沙”“东国”“易桑麻”等关键词可知,诗句反映的是陆上丝路贸易。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商业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故选A项。
10.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