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章末复习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章末复习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3-20 19:1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五章章末复习
物质
千克(kg)
毫克(mg)
属性
 
状态
形状
所处空间位置
托盘天平
水平
水平
游码
左端
零刻度线
平衡螺母


游码
砝码
游码所指示数
同一水平线上
液体的
体积
毫升(mL)
体积
水平
底部
顶部
质量
体积

kg/m3
g/cm3
特性
不同


m=ρV
1.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加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右,取出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左,则可使横梁恢复水平位置平衡的正确操作是( )
A.在右盘中加砝码 B.将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
C.在右盘中减砝码 D.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B
解析:在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由题意可知,所放入最小砝码的质量偏大,此时应该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相当于往右盘中增加更小的砝码,能使天平的横梁平衡,故B正确,A、C、D错误。
2.以下几种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是( )
A.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就停止调节
B.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右侧就停止调节
C.使用的砝码已磨损
D.调节天平前,游码没有移到标尺零刻度线处
解析:指针偏向左侧,说明一开始左侧的质量就偏大,要想使天平平衡,右侧必须多增加砝码或移动游码才行,所以测量结果会偏大,故A错误;指针偏向右侧,说明一开始右侧的质量就偏大,而这一部分质量是不能通过砝码和游码读取出来的,所以测量结果会偏小,故B正确;磨损的砝码质量变小,就必须多添加或多移动游码的位置,从而使最终的读数变大,故C错误;游码未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说明一开始就有了一定的示数,而这部分示数最终会计算在测量的结果之内,所以测量结果会偏大,故D错误。
B
3.以下观察量筒读数时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解析:A中视线是俯视,所读数值会偏大,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中液面是凸形的,视线与凸形液面的顶部相平,故该选项符合题意;C中液面是凹形的,视线没有与凹形液面底部相平,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中视线是仰视,所读数值会偏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  
4.用“排液法”测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在量筒中装有“适量”的水,关于对“适量”的水理解正确的是( )
A.放入小石块后,总体积不能让水从量筒里溢出
B.越多越好
C.放入小石块后,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
D.越少越好
解析:小石块形状不规则,不能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宽度和高度,再计算体积,所以借助量筒和水,采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小石块必须全部浸在水中,同时小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故选C。
C
5.小刚在用量筒和细线测量一块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往量筒里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俯视读数得到V1,再放入小石块,然后仰视读数得到V2,则小刚测量的小石块的实际体积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2-V1)。
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即V1偏大;若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即V2偏小,已知小刚测出小石块的体积V=V2-V1,所以测出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偏小。
大于
6.(2021·广东中考)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m-V图像如图所示,甲、乙密度之比为( )
A. 2∶1    B. 1∶2
C. 3∶1    D. 1∶3

C


C
8.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华同学测得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与液体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液体的密度为   kg/m3,空烧杯的质量是   g。
 150
解析:设空烧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结合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ρV,读图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V1=20 cm3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168 g,可得:ρ×20 cm3+m杯=168 g①,当液体的体积为V2=120 cm3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258 g,可得:ρ×120 cm3+m杯=258 g②,①-②得液体的密度:ρ=0.9 g/cm3=0.9×103 kg/m3。代入①得:m杯=150 g。
0.9×103
9.乐乐老师在给同学们讲解密度知识时,测量家中金属块的密度。她做了如下实验:先用电子秤测出金属块的质量为1 930 g,再将其放入装有200 cm3水的自制量筒中浸没,水面上升到384 cm3处。求:
(1)该金属块的体积为多少?
解:(1)该金属块的体积:
V金属=V2-V1=384 cm3-200 cm3=184 cm3。
9. 乐乐老师在给同学们讲解密度知识时,测量家中金属块的密度。她做了如下实验:先用电子秤测出金属块的质量为1 930 g,再将其放入装有200 cm3水的自制量筒中浸没,水面上升到384 cm3处。求:
(2)若该金属块为实心的,其最有可能是表中的哪一种材料制成?(结果除不尽时保留一位小数)

金属 铝 铁 银 金
密度ρ/(g·cm-3) 2.7 7.9 10.5 19.3
9. 乐乐老师在给同学们讲解密度知识时,测量家中金属块的密度。她做了如下实验:先用电子秤测出金属块的质量为1 930 g,再将其放入装有200 cm3水的自制量筒中浸没,水面上升到384 cm3处。求:
(3)经鉴定,该金属块是纯金的空心金属块,若在金属块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1 997.2 g,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偏大 
烧杯内壁沾有盐水,所以测得的体积V偏小
10.(临沂中考)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 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
(3)小组成员改进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g(如图乙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15 g。
⑤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g/cm3。

左 
1.12
59.8
10.(临沂中考)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 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
(4)为配制合格的盐水,需要继续向盐水中   (选填“加盐”或“加水”)。
解析:(4)因为测得盐水的密度小于1.15 g/cm3,需要加盐以增大密度。
加盐 
11.小花同学在安宁河边捡到一块漂亮的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小石块,她想测量这块小石块的密度,于是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1)小花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天平横梁调节平衡后开始称量小石块的质量,称量过程中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操作,其中有一处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小花同学在天平横梁调节平衡后,称量过程中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这是错误的。
称量过程中
调节平衡螺母 
11.小花同学在安宁河边捡到一块漂亮的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小石块,她想测量这块小石块的密度,于是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2)改正错误后,小花同学重新进行测量。天平调节平衡后,她将小石块放入天平的右盘,并通过在左盘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恢复平衡,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如图乙所示,记录好数据后小花立即发现自己的操作是错误的,但是也可以通过这种测量方法正确计算出小石块的质量。你认为小石块的质量应该是   ______g。
解析:(2)因为小花同学把小石块放入右盘,砝码放入左盘,故有m砝码=m小石块+游码示数,则由题图乙可得:m小石块=m砝码-游码示数=55 g-3 g=52 g。
52 
11.小花同学在安宁河边捡到一块漂亮的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小石块,她想测量这块小石块的密度,于是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3)她发现小石块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丙所示的方法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步骤如下:
a.将小石块轻轻放入空烧杯中,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小石块浸没,在水面达到的位置上做标记,然后取出小石块。
b.先往量筒中装入80 mL的水,然后将量筒中的水慢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中剩余的水的体积如图丁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4)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解析:(3)根据小石块浸没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小石块的体积,由题图丁可得:V小石块=20 cm3。
20 

2.6×10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