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浙教必修3第三章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B.浆(效应B)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C.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2.淋巴细胞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抗体( )。
A.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起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C.是针对各种抗原的
D.能在体内长期存留
3.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属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
B.受体接收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C.可使受体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4.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活化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C.巨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2
5.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艾滋病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
B.吸毒人群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C.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共同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
D.补牙时所用器具不消毒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B.在细胞免疫中,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
C.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构成
D.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
8.如图是A的HIV正在侵入B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B最可能是( )。
A.B淋巴细胞
B.效应B细胞
C.辅助性T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9.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不变
10.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21教育网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异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11.下列不含抗体的是( )。
A.乳汁 B.组织液 C.血清 D.细胞内液
12.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www.21-cn-jy.com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13.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红细胞
14.人被生锈的铁钉扎破脚后,应该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毒素是抗体的一种,这种破伤风抗毒素能够(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促进自身免疫反应
B.增强细胞免疫作用
C.使体内产生抗原
D.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
15.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类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不可能的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
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B.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C.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16.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禽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7.在首次感染中,记忆细胞直接产生于( )。
A.巨噬细胞
B.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C.淋巴干细胞
D.效应细胞
18.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 21*cnjy*com
19.下列分别属于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是( )。
A.注射胸腺素,口服抗体
B.注射卡介苗,输入抗体
C.注射麻疹疫苗,口服球蛋白
D.移植胸腺,输入白细胞介素-2
20.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厌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厌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C.需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需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0分)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和⑨表示免疫细胞,⑧表示免疫分子。21·cn·jy·com
(1)以下不属于第一道免疫防线的是________。
A.溶酶体 B.皮肤
C.口腔黏膜 D.呼吸道表面纤毛
(2)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
(3)图中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⑧和⑨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版权所有:21教育】
(4)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中培养、增殖。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_______,当_______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同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____、存活率________。
23.(10分)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由各种病毒引起的大规模传染病,近几年暴发了非典(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科学家对病毒形态结构、繁殖特点和传播方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1)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属于病毒,它们的结构简单,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生物的生物体细胞内,这种生活方式称为______。
(2)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混合型重组流感病毒,此病毒发生重组的是____________。
(3)某地对一段时间内流感发病情况作了统计(见下图)。
曲线在a点快速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a点以后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些人在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初期,会选择服用抗生素。你认为这种做法合适吗?利用生物学知识说明理由。
24.(10分)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图1 实验一流程示意图
图2 实验一结果图
图中箭头表示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时间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_____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_______,说明血清中的_______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_______,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______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_______。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_d。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21世纪教育网
图3 实验二结果图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解析:B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A错误。白细胞介素-2是由T细胞或效应T细胞产生的,B错误。二次免疫时产生的浆(效应B)细胞主要是由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而来,也有一少部分来自B细胞。
答案:C
2. 解析:抗体针对特定抗原起特异性免疫作用,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免疫反应结束后,抗体不能在体内长期存留。
答案:A
3. 答案:A
4. 解析:效应B细胞不能使靶细胞裂解;巨噬细胞不能形成效应细胞,记忆细胞不能释放白细胞介素-2,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活化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答案:B
5. 解析:当相同的抗原第二次入侵机体时,机体能更快地作出反应,记忆B细胞识别抗原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进行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再次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它比初次反应更快,产生抗体更多,反应更强烈。21cnjy.com
答案:C
6. 解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所以预防要从这三方面着手。①针对性传播:要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正确使用避孕套。②针对血液传播:不要吸毒,尤其是不能共用注射器或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避免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拔牙和其他侵入人体的操作;避免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③针对母婴传播: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避免怀孕和哺乳。【来源:21cnj*y.co*m】
答案:D
7. 解析:A中HIV主要攻击T细胞,B中B细胞是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C中体液中杀菌物质是第二道防线的组成部分。
答案:D
8. 解析: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内,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后,破坏辅助性T细胞。HIV还可以感染体内其他类型的细胞,如脑细胞、巨噬细胞等,但主要是感染辅助性T细胞。
答案:C
9. 解析:特异性免疫中,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此过程中,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分裂、分化的速度加快,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的抗体。
答案:A
10. 答案:A
11. 解析: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其次是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而细胞内液中不含抗体。
答案:D
12. 解析: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发育的场所分别是骨髓和胸腺,而T淋巴细胞参与部分体液免疫反应。结合题干的实验结果可判断,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2·1·c·n·j·y
答案:B
13. 答案:C
14. 解析:免疫治疗是应用免疫制剂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使机体对疾病产生恰当的免疫应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早期的免疫治疗主要是注射疫苗及抗血清。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抗体,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特异性地结合,从而消灭相应的抗原。
答案:D
15. 解析: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由于RNA的单链结构易发生变异,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所以发生变异后,已有的抗体不能消灭它;也可能是抗体和记忆细胞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短;流感病毒不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2-1-c-n-j-y
答案:D
16. 解析:该男子通过体液免疫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所以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禽流感病毒的患者,B项正确;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只能针对该种禽流感病毒起作用,而对其他禽流感病毒不具有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故C、D错误;由于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只能存在一段时间,记忆B细胞也有一定的寿命,该男子不具有对该种病毒的终身抵抗能力,故A项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B
17.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首次”。抗原首次感染机体后,经过巨噬细胞的识别、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T淋巴细胞一方面受抗原刺激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另一方面T淋巴细胞把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引起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B
18. 解析:用抗原免疫机体,除产生抗体外,同时也产生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如果有同样的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会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二次免疫反应不仅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产生的抗体多,能在抗原侵入且尚未为患之前将它们消灭。
答案:A
19. 答案:B
20. 解析: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可见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是厌氧呼吸,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细胞免疫的途径。
答案:B
21. 答案:(1)A
(2)非特异性
(3)B淋巴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4)初次免疫后,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的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同时记忆B细胞也会迅速启动细胞免疫途径
22. 解析:(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增殖。因此制备疫苗时,应使用特定的活细胞培养。(2)①在体液免疫中,当特定的病毒刺激B细胞后,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B细胞能产生特定的抗体,此抗体能与特定的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由于病毒是胞内寄生的生物,当机体被病毒侵染时,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因此,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既包括细胞免疫,又包括体液免疫。②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处理应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两组唯一的区别应为是否接种疫苗。故对照组应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应接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第三问的题干中已经提示,“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因此,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不同浓度的疫苗。
答案:(1)活细胞21世纪教育网
(2)①抗体 同种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②接种病毒 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 不同浓度 ③低 高
23. 解析:病毒的结构比较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病毒自己不能独立存活,需要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流感是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传播。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加,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速度加快,以后发病人数减少是因为经过治疗人体产生了抗体所致。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一类代谢物,主要作用于细菌。
答案:(1)蛋白质 核酸 寄生
(2)RNA
(3)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抗体
(4)不合适;理由是抗生素只是对细菌有效。
24. 答案:(1)对照
(2)相同 抗体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
(3)细菌X 前1
(4)活化巨噬
(5)a、d、f
(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