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控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单元检测:第四章 种群(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测控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单元检测:第四章 种群(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4-27 22:2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浙教必修3第四章种群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西湖中的全部鱼
B.一块麦田中的害虫
C.雁荡山上的五针松
D.钱塘江中的单细胞藻类
2.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
C.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下图是按我国某一地区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幼年、成年、老年人口比例示意图,以下对该图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1982年该地区人口密度最大
B.3次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都属于增长型
C.该地区男女性比率为106∶100
D.2000年后该地区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的波动和调节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
B.种群的数量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而在环境容纳量的上下波动
C.种群数量的变动不只受一种因素制约21世纪教育网
D.动物的性行为有利于种群生存和发展,而领域行为不利于种群生存和发展
5.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21cnjy.com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比率,提高种群出生率
7.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网获30只鸟,其中黄鹂5只,做标记后放回自然界,明年又网获了30只鸟,其中有标记的黄鹂有2只,没有标记的有6只,则此地区黄鹂种群个体数大约为(  )。
A.20只 B.15只 C.75只 D.450只
8.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9.假如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很高,那么,这个种群最可能(  )。
A.属于增长型
B.种群密度越来越大21世纪教育网
C.刚迁入到新环境,天敌少
D.不足以作出判断
10.有两个重要因素(参数)决定着动物种群是否增长,它们是(  )。
A.出生率和食物供应
B.死亡率和迁移率
C.死亡率和种群占据的地域面积
D.出生率和死亡率
11.下图是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EF段 B.DE段 C.BD段 D.CB段
12.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Ⅱ,出生率如图中曲线Ⅰ,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2-1-c-n-j-y
A.A B.B C.C D.D
13.下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21*cnjy*com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4.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年龄/岁
0
1
2
3
4
5
6
存活数/只
1 000
801
789
776
764
734
688
死亡数/只
199
12
13
12
30
46
48
年龄/岁
7
8
9
10
11
12
13
存活数/只
640
571
439
252
96
6
3
死亡数/只
69
132
187
156
90
3
3
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来源于存活数
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图呈凹形(类型Ⅲ)
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15.下图表示某种生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B.若t2时种群数量为N,则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捞最佳时期为t2时
D.t1~t2时段,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16.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
17.下列因素中可导致松鼠种群内部竞争加剧的是(  )。
A.环境温度升高 B.种群内疾病流行
C.捕食者数量增加 D.种群繁殖率提高
18.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从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始终处于最大增长速率
19.国务院关于我国人口发展报告指出,205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出现负增长,这一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比率 D.年龄结构
20.下列生物中最可能为均匀分布的是(  )。
A.森林中的无脊椎动物 B.面粉中的黄粉虫
C.蜜蜂 D.瓢虫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5分)连续6年调查某块2 km2的稻田,发现东亚飞蝗的数量(只)连续6年依次为:100、260、320、400、402、395。21·cn·jy·com
(1)该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第一、二年分别为________只/km2、________只/km2。
(2)该东亚飞蝗种群的增长曲线是什么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亚飞蝗种群的大小主要由种群的______________决定。若在稻田中增加适量的青蛙(东亚飞蝗的天敌),则东亚飞蝗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22.(11分)科学家观察某种鸟的种群变化情况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多达6只雌鸟来到它的领地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甚至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研究人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1·c·n·j·y
(1)将若干只尾羽长度相似且生长状况一致的雄鸟均分成A、B、C三组,将________组雄鸟的尾羽剪短,把剪下来的尾羽用黏合剂粘在________组雄鸟的尾羽上。对________组雄鸟的尾羽未作任何处理,使其作为对照。给三组雄鸟带上标志后放归野外进行观察。
(2)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寄生在这种鸟的羽毛中的羽虱大量繁殖会造成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进而使种群数量下降,这种数量变化的因素属于________性调节因素。
23.(14分)下图表示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与C点相比,种群增长速率较大的是________点,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请判断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________点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方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图能否表示密封容器中在适宜条件下酵母菌群体数量增长的对数曲线?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0分)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 hm2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0只。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为(计算公式是N/n=M/m)(  )。
A.30 B.32 C.44 D.96
(2)(双选)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的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型;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21·世纪*教育网
(4)若某种群有成鼠a只(计算时作为第1代),每只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假设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  )只。【版权所有:21教育】
A.a×8n-1 B.a×8n+1
C.a×8n D.a×8n-2
参考答案
1. 解析:西湖中的鱼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故不能构成种群。麦田中有多种害虫,钱塘江中的单细胞藻类也存在多个物种。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C
2. 解析: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一环境下差异是很大的,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C、D分别为年龄结构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定义,是正确的。
答案:A
3. 解析:由于三次普查都呈现出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很少,即均属增长型,所以2000年时人口密度最大,就本题图示不能得出性比率。21*cnjy*com
答案:B
4. 答案:D
5. 解析: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答案:C21世纪教育网
6. 解析:控制网眼尺寸可调控所捕鱼的大小,不能改变性别比例,但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使其保持增长型种群年龄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7. 解析:该调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在计算时要注意每次网获的30只鸟并不都是黄鹂,要计算黄鹂的个体数,就要排除此种干扰。设该地区黄鹂约为x只,则x∶5=8∶2,x=20。
答案:A
8. 解析:据题图可知,K/2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所以控制制有害动物应在其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种群密度很小,即该种群处于发展初期时进行控制最为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不能选择在K/2时,且控制人口不能通过控制死亡率实现,而是通过降低出生率实现;种群在K/2时净补充量最大,该图可以为实践中估算最大净补充量提供依据;在K/2时捕捞鱼类可使鱼类资源得到持续性发展,但要得到最大日捕捞量应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时进行。21教育网
答案:C
9. 解析: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只有把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才能对其种群影响等内容作出判断。
答案:D
10. 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也就是决定着动物种群是否增长。
答案:D
11. 答案:A
12. 解析:种群数量达到环境负荷量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也就是C点。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说明还未达到环境负荷量。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也未达到环境负荷量。
答案:C
13. 解析:题干中曲线为种群“S”形增长曲线,K表示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容纳量,种群增长率变化规律是先增大后减小,在K/2值时增长速率最大,K值时增长速率为零,即不考虑其他因素干扰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若该曲线代表鱼的种群生长曲线,为获得最大捕捞量,又不影响资源再生,应当使种群数量为K/2值时开始捕捞。
答案:B
14. 答案:B[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5. 解析:由图可知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说明t1时种群数量为K/2,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说明t2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种群增长速率在t1~t2时段虽然减小,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加,当达到最大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来源:21cnj*y.co*m】
答案:B
16. 解析: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下降,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第37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有关,第1~37天,成虫数量呈“S”形增长,所以C正确。
答案:C
17. 解析:种群繁殖率提高,可以使种群内个体数量大量增加,导致种群内部竞争加剧。其余选项不能导致种群数量增多,不会出现种群内部竞争加剧现象。
答案:D
18. 解析:BC段种群增长速率虽然下降,但个体数量却在增加,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答案:B
19. 答案:D
20. 答案:D
21. 答案:(1)50 130 (2)“S”形 (3)出生率和死亡率 逐渐降低然后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出处:21教育名师】
22. 答案:(1)A C B (2)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 (3)外源
23. 解析:(1)从t3开始由于食物、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故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K值也会发生变化。(2)若此图表示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每次捕捞后鱼的数量应保持在K/2(即B点),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恢复。(3)灭鼠时若只是杀死其中的一部分,鼠种群数量下降到C点以下,但很快又会恢复到C点。若降低环境容纳量(即K值),如清除垃圾、密封食物等,可有效地控制鼠害。(4)酵母菌在封闭容器中的群体数量生长曲线在达到最大值后,会因代谢产物积累而使曲线下降。
答案:(1)A 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不是,K值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2)B 既能捕获一定数量的个体,又能使鱼类种群数量尽快地增长和恢复
(3)增加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环境容纳量降低
(4)不能 酵母菌种群在达到最大值后,因代谢产物积累而导致曲线下降
24. 解析:该题是以草原田鼠种群为例,考查有关种群的一系列知识,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对种群进行分析的原理及要点。(1)根据计算公式:N=M·n/m可得出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96只。(2)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的个体数量,就题目提出的问题,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或死亡。(3)根据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可以看出:乙图为稳定型,甲图为增长型。(4)该种群起始鼠数量为a只,每只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则第一代雌鼠数为a/2只,第一代产生的子代数为a/2×16=a×8(只),第二代产生的子代数为a/2×16×1/2×16=a×82(只),依次类推,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a×8n(只)。www-2-1-cnjy-com
答案:(1)D (2)BC (3)增长 稳定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