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浙教必修3第五章群落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的一组是(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普陀山桃花岛的全部生物 ③杭州西溪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① D.①②、③
2.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上,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植物21世纪教育网
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3.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在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发展方向和结构基础
4.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
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5.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6.下列关于物种丰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丰度高于鲤鱼
B.不同群落物种丰度不同,同一群落物种丰度一定相同
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同样面积的一片草原的物种数目,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度高于该草原的物种丰度
D.组成群落的所有物种对决定群落的性质起同等重要的作用
7.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21*cnjy*com
物种
1
物种
2
物种
3
物种
4
物种
5
物种
6
物种
7
物种
8
物种
9
物种
10
甲
类
群
样本
1
55
10
021世纪教育网
15
1221世纪教育网
0
42
0
21
10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样本
2
52
30
0
23
13
0
41
0
22
12
样本
3
48
20
0
20
15
0
39
0
20
11
乙
类
群
样本
1
33
40
12
40
0
10
25
11
15
22
样本
2
35
60
10
41
0
12
30
14
17
21
样本
3
34
50
18
35
0
11
26
12
16
19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类群的丰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8.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原因是( )。
A.灌木繁殖能力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9.群落中3 m以上的木本植物的生长型是( )。
A.乔木 B.灌木
C.藤本植物 D.附生植物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B.在温带地区群落的时间结构与温度有关
C.热带雨林在一年四季中的气温相差很大
D.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与昆虫等传粉动物有关
11.野外调查发现,在某引水渠中,菹草以时间优势占据一定的空间,轮苞轮藻以致密絮状结构越冬并优先占领生活空间,苦草在浅水区占优势,马来眼子菜则在硬泥质、深水水域占优势。下列对上述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21教育网
A.各种生物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有利于物种充分利用资源
B.同一生态位上的物种间的竞争将导致物种灭亡
C.引水渠中的水生植物的生态位全部重叠能充分利用资源
D.引水渠中的水生植物在时间、空间上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12.如图所示,小方格代表不同的生境因子(空间、温度等),4个不规则的图形代表Ⅰ、Ⅱ、Ⅲ、Ⅳ四种生物生态位中环境因子的情况。如果资源是有限的,哪一种生物有被排除的危险?( )21·世纪*教育网
A.Ⅰ B.Ⅱ C.Ⅲ D.Ⅳ
13.科研人员对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招潮蟹类
厚蟹类
沙蚕类
泥螺类
蛤类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裸露
泥滩
5
18
1
14
2
12
1
10
2
14
米草
群落
3
12
2
9
0
0
1
10
0
0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不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14.下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动物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15.当我们走近一个落叶林时,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那些高大的乔木,它们决定着落叶林的主要结构;而下层乔木、灌木和生长在地面的草本植物则决定着落叶林的次级结构。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在植物的不同层次中栖息着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动物。这种现象描述的是生物群落的( )。2-1-c-n-j-y
A.垂直结构 B.水平结构
C.时间节律 D.生活型
16.有关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原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原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原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原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17.四川大地震中形成了几十个堰塞湖,今后堰塞湖的演替属于( )。
A.原生演替
B.先是原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原生演替
18.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如图所示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来源:21cnj*y.co*m】
19.下图为某一个足够大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的结构和该山体基带所在的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的结构比较示意图,对该图的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图中X表示群落的垂直结构,图中Y表示群落的水平结构
B.该山体的垂直结构和其相应的水平结构具有相似性
C.图X中从上到下、图Y中从左到右构成生物群落结构的种群数目增多
D.影响图X所示结构的因素是温度,影响图Y所示结构的因素是阳光
20.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0分)某生物学习小组为了理解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特征,来到一片芦苇丛中进行考察。
(1)为了调查该区域的主要生物类群丰度,请你设计一张表格,并命名。
(2)在考察生物群落特征和结构时,需要调查生物类群的丰度,其目的是了解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________________特征。【版权所有:21教育】
(3)通过调查,他们在该芦苇丛中发现芦苇、香蒲、泥炭藓、水绵等31种植物和青蛙、东亚飞蝗、蜘蛛、螳螂、蚯蚓等19种动物以及草菇等3种大型真菌。在这些生物中,属于该群落的优势种的是________。21*cnjy*com
(4)有的同学提出芦苇长势整齐,在该群落中不存在垂直结构,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22.(8分)下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纵排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结构,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这些植被的分布主要受非生物因素中________的影响。
(2)图中横排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结构,表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________种类往往也有差异。
23.(12分)下表是某栎林中鸟类调查资料,调查数据表示各种鸟类分布的相对密度。请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说明:
种名
林冠层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地被层
①林鸽
97.7
1.4
0.9
—
—
②茶腹鸡
49.0
49.0
2.0
—
—
③青山雀
23.4
41.3
30.6
3.7
1.0
④煤山雀
18.0
43.9
31.0
7.8
—
⑤大山雀
6.2
18.5
49.1
25.9
0.3
⑥戴胜
3.4
16.9
55.9
23.8
—
⑦乌鸫
1.2
4.1
14.7
52.4
27.6
⑧红胸鸲
—
—
36.3
40.0
23.7
⑨鹪鹤
—
—
12.5
75.0
12.5
(1)该地区栎林中,________主要分布在林冠层,________主要分布在乔木层,________主要分布在灌木层,________主要分布在草本层(填序号)。21cnjy.com
(2)栎林中鸟类的分布主要取决于食物,这种分布有利于减少鸟类之间的________。
(3)鸟类分布的上述特点表明,群落的结构具有________的特征。
24.(10分)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2·1·c·n·j·y
饲养方式
植丛中的动物
底栖动物
浮游动物
其他
鱼种
A
单养
0.42
0.12
0.01
0.45
混养
0.05
0.35
0.05
0.55
鱼种
B
单养
0.43
0.23
0.01
0.33
混养
0.40
0.12
0.04
0.44
同时对池塘内进行了一项密度实验测试,单独、混合放养与起始密度、最后密度之间的关系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单养时,A、B两种鱼分别主要出没于________和________。
(2)混合放养时,A、B两种鱼分别主要出没在________和________。
(3)从曲线图可以看出混合放养在________时,密度达到最大,比单独养产量要高。这是因为混合放养有利于充分利用池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单养时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混合放养时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解析:种群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的同种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一块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包括幼虫、蛹、成虫,是指同一种生物(包括不同的发育阶段),构成一个种群;普陀山桃花岛的全部生物符合群落的概念要求。www.21-cn-jy.com
答案:A
2. 解析:池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植物的垂直分层而导致以不同植物为食的鱼类也出现分层;因从岸边到中心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植物,必然导致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有水平结构。
答案:C
3. 解析:群落的分层现象是反映在垂直方向上的结构,即垂直结构;而林下不同生物种类的差异是反映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即水平结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
4. 解析:弃耕形成了杂草地,这种演替是在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演替,是次生演替,群落的物种会进一步多样化,物种组成要比甘蔗田复杂;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结构,如由上到下依次是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附生植物和地表植物。群落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www-2-1-cnjy-com
答案:C
5. 答案:A
6. 解析:物种丰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是指群落中个体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度不同,同一群落的物种丰度也不一定相同。并不是组成群落的所有物种对决定群落的性质起同等重要的作用,优势种在群落中起主要作用。21·cn·jy·com
答案:C
7. 解析: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甲类群有7个物种,乙类群有9个物种,所以甲类群的物种丰度小,乙类群的物种丰度大。注意:本题对种群密度的比较,题目明确要求比较的是“甲、乙两个类群之间”,即某物种的甲、乙之间相比较,而不是不同物种之间种群密度的比较,所以,对物种1,由于55+52+48>33+35+34,即甲类群中物种1的种群密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同理可对其他物种种群密度的大小作出比较。
答案:C
8. 答案:D
9. 解析:乔木是3 m以上的木本植物,灌木是3 m以下的木本植物,藤本植物是木本攀缘植物,附生植物是完全依附在其他植物体上的植物。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A
10. 解析: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在温带地区,群落的时间结构主要与温度变化有关。而在热带地区,常年高温,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不大。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也决定于植物与传粉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
答案:C
11.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各种生物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可使物种充分利用资源。
答案:A
12. 解析:物种Ⅳ与物种Ⅰ、Ⅱ、Ⅲ无生态位重叠,物种Ⅳ不会有灭绝的危险;物种Ⅱ和物种Ⅲ有部分生态位重叠,尽管资源有限,但它们都有不重叠的资源来源;而物种Ⅰ的生态位完全在物种Ⅲ的生态位内,且物种Ⅰ的生态位小,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被物种Ⅲ排除的危险。
答案:A
13.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有11种,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有6种,所以A项正确;从表中看出,除泥螺的密度相等外,其他生物的密度都是裸露泥滩高,所以B项错;换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不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所以C项错;不同的生物会有不同的活动时间,比如说蟹类多在晚间活动,所以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答案:A
14. 解析:从赤道到北极,受温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逐渐降低,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增加。
答案:C
15. 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是指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一般地说,层次越明显,分层越多,动物种类也越多。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在水平方面的配置状况。
答案:A
16. 解析: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在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原生演替,而不是次生演替;原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也存在竞争现象,但不明显;次生演替比原生演替更容易形成森林。
答案:C
17. 答案:C
18. 答案:A
19.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群落的结构与生态因素的关系,还考查了分析图形从中获取正确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该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影响垂直结构的因素不只是温度。从图中可知,两种结构具有相似性,从山顶到山麓,从极地到热带雨林,种群数目逐渐增多。
答案:D
20. 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演替以及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B选项不正确,发生于火山岩、冰川泥以及沙丘上的演替是原生演替。
答案:B
21. 解析:本题是探究调查芦苇丛中的主要生物类群的丰度,培养学生设计表格的能力及判断推理能力。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而芦苇是一个物种,不能说其具有垂直结构,但芦苇丛中却生活着许多其他生物,所以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答案:(1)芦苇丛生物丰度调查表
编号
生物名称
种群密度
(行数可多可少,但需要“生物名称”“种群密度”等项目)
(2)物种的相对数量 (3)芦苇 (4)不对。因为在该群落中上层为芦苇等生物,中层有香蒲,底层有泥炭藓等生物,同样具有垂直结构。
22. 解析: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包括水平配置(水平结构)和垂直配置(垂直结构),由图可以看出:横坐标表示湿润森林区生物的水平结构,纵坐标表示山地植被的垂直结构,影响生物水平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地形、阳光、湿度、温度等,影响生物垂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光、温度、湿度、食物等。
答案:(1)垂直 分层 温度 (2)水平 地形 阳光 湿度 植物
23. 解析:格中可以看出,97.7%的林鸽和49%的茶腹鸡生活在林冠层;49%的茶腹鸡、41.3%的青山雀和43.9%的煤山雀分布在乔木层。在栎林中,植被分布呈现分层
现象,而鸟类由于食物和栖息环境的不同,也呈现出分层现象。这种分层有利于减少种间因食物引起的生存竞争。此现象也证明了,在生态系统中,动物也存在着垂直分布。
答案:(1)①② ②③④ ⑤⑥ ⑦⑧⑨
(2)竞争 (3)垂直分层
24. 答案:(1)植丛中 植丛中
(2)底部 植丛中
(3)T2 资源和空间(或食物和空间资源等)
(4)种内斗争 种间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