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整理
【教材简析】
太阳、地球和月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三个天体的正常运作是地球上一切物质正常运作的基础。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探索热情,3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在本单元,学生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认识了三个天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本单元共8课,前3课学生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第4到第7课,学生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有了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者关系。第8课,学生通过制作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深入探索。但对于三个天体整体联系的梳理还不够。因此,本课作为单元整理课,先引导学生梳理重点内容,然后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帮助三年级学生初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认识了三个星球的基本特征,也了解了它们的异同和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但是学生对三个星球还没有进行一个整体的梳理,知识点比较分散。因此借助单元整理课,能让学生再次回忆整个单元的学习历程,通过小组合作绘制单元思维导图进一步巩固三个天体之间的联系,并产生继续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梳理,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2.科学思维:回顾单元内容,通过交流、分析、比较等方法,构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联系的思维导图。
3.探究实践:围绕本单元有关太阳、地球和月球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记录,能用文字、图画、语言等多种方式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
4.责任态度:愿意和同学合作,能与同学分享观点,能利用思维导图有说服力地、完整地表达自己对于三个天体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复习本单元内容,整体梳理、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
难点:通过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框架,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为知识的熟练运用打下基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等。
学生:4k白纸、笔、展板等。
【教学过程】
聚焦目录,回顾学习内容(预设3分钟)
1.同学们,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了一定的认识,先让我们一起通过本单元目录初步回顾学习内容。
出示:《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目录
帮助学生梳理,形成初步共识。
第1课为单元起始课,让我们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比对它们的异同。
第2、3课,让我们知道了基本的光影关系,同时了解太阳对地球及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4、5课,要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月球的特征,并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第6、7课,同学们了解了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地球的特征与生命存在的关系。
第8课,学生通过设计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目录回忆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快速进入对单元概念、探究过程的整体梳理、复习。
二、整体梳理,呈现思维导图(预设32分钟)
同学们,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呢?每课之间具体都有哪些联系?让我们通过这8个问题一起来整体梳理,然后组内合作完成思维导图。
1.讨论问题,理清思路。(预设12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①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回顾本单元的韦恩图)
②太阳的位置变化与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哪些联系?
(太阳方向:东——南——西;影子方向:西——北——东
太阳高度:低——高——低;影子长短:长——短——长)
③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可以发生哪些变化?
(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关键信息:近大远小;大短小长;投影;方向相反)
④月相变化有怎样的规律?
(缺—圆—缺;上半月,圆弧在右;下半月,圆弧在左)
⑤月球有哪些特征?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月球正面:大面积的黑暗区域——月海盆地;月球背面:大面积的明亮区域——高地和高山。月球背面地形主要为一大堆起伏不平的撞击坑,因此环形山更多)
⑥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是球体的?
(观察——推测——证明)
⑦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分布有什么特点?地球上有丰富的液态水会带来哪些好处?
(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好处:水是生命之源,生命起源于海洋。丰富的淡水资源让生命繁衍生息。河流的流动造就了辽阔的平原。辽阔的海洋给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环境。海水的蒸发给陆地带来降水。……)
⑧相对于太阳、月球,地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和太阳、月球相比,地球上有水、空气、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等。)
2.组内绘制思维导图。(预设20分钟)
(1)同学们,单元思维导图可以将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让我们结合刚才整理的内容,合作完成本单元的思维导图吧。
(2)课件出示思维导图的框架,学生可以参考范例设计绘制,也可以小组内自行设计。
(3)建议:文字可用关键词呈现,图文并茂更佳。本单元学习中完成的韦恩图可直接粘贴在思维导图上。
范例:
【设计意图】自行整理单元内容并绘制思维导图的任务对于3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课呈现8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依次回顾本单元内容,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科学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整理与分析,为后续活动做铺垫。
思维导图是一项将思维可视化的有效工具,有助于呈现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表达能力。因此,3年级的学生可以逐步接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展示分享,优化学习成果(预设5分钟)
1.各小组将思维导图在班级展示区展示,供其他小组同学相互观摩学习。观摩期间(包括课后时间),希望同学们可以继续优化自己的学习成果。
2.总结:同学们的思维导图都体现了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然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我们还有许多可以了解的内容,期待大家在课后能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继续开展学习和探究!
【设计意图】课堂上的活动时间有限,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可能不够全面。因此,在班级设立展示区,学生就能利用课后时间继续互相学习,优化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将科学学习延续到生活中。
【板书设计】
【疑难解答】
低年级绘制思维导图有困难,怎么处理?
绘制思维导图可以进一步打开思维,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联想,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记忆力。因此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对于科学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低年级学生刚接触,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可以先提供范例,让学生多看多学习,逐渐由扶到放,同时鼓励全组学生合作完成。另外,由于低年级学生写字慢,认字量不大,因此可以让学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这样比纯文字更有趣味,也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