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直击考点
高频考点一 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分析
1.突破原电池工作原理
2.原电池的改进
【特别提醒】(1)改进后的优点是电流效率的提高,电流持续稳定。
(2)盐析的三个作用
①隔绝正负极反应物,避免直接接触,导致电流不稳定;
②通过离子的定向移动,构成闭合回路;
③平衡电极区的电荷。
(3)离子交换膜的作用:离子交换膜是一种选择性透过膜,允许相应离子通过,离子迁移方向遵循电池中离子迁移方向。
3.二次电池充电时连接模型(“正”接“正”,“负”接“负”)
注意:放电时负极反应与充电时的阴极反应相反,同理放电时正极反应与充电时阳极反应相反。如铅蓄电池:
负极:Pb+SO-2e-===PbSO4
阴极:PbSO4+2e-===Pb+SO
高频考点二 电解原理的应用 金属腐蚀与防护
1.电解池工作原理模型图
【特别提醒】①阳离子在阴极上的放电顺序:Ag+>Fe3+>Cu2+>H+>……
②阴离子在阳极上的放电顺序: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
③当阳极是金属(Au、Pt除外)电极时,溶液中的离子不再放电而是金属失电子生成金属阳离子。
④微粒的放电顺序受温度、浓度、电压、电极材料等因素的影响。
2.电化学计算的两种常用方法
(1)根据电子守恒计算
①用于串联电路中阴阳两极产物、正负两极产物、相同电量等类型的计算,其依据是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②用于混合溶液中电解的分阶段计算。
(2)根据关系式计算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定律建立起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桥梁,构建计算所需的关系式。
如以通过4 mol e-为桥梁可构建如下关系式:
(式中M为金属,n为其离子的化合价数值)
3.金属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1)金属腐蚀快慢的三个规律
①金属腐蚀类型的差异
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护腐蚀措施的腐蚀。
②电解质溶液的影响
a.对同一金属来说,腐蚀的快慢(浓度相同):强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b.对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来说,电解质浓度越大,腐蚀越快。
③活泼性不同的两金属,活泼性差别越大,腐蚀越快。
(2)两种腐蚀与三种保护
①两种腐蚀:析氢腐蚀、吸氧腐蚀(关键在于电解液的pH)。
②三种保护:电镀保护、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高频考点三 离子交换膜在电化学中的综合应用
1.离子交换膜的作用
(1)防止副反应的发生,避免影响所制取产品的质量;防止引发不安全因素(如在电解饱和食盐水中,利用阳离子交换膜,防止阳极产生的Cl2进入阴极室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所制产品不纯;防止与阴极产生的H2混合发生爆炸)。
(2)用于物质的分离、提纯等。
(3)用于物质的制备。
2.离子交换膜的类型
根据透过的微粒,离子交换膜可以分为多种,在高考试题中主要出现过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和质子交换膜三种。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阻止阴离子和气体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只允许质子(H+)通过。
3.离子交换膜类型的判断
根据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的原则,判断膜的类型:
(1)首先写出阴、阳两极上的电极反应,依据电极反应式确定该电极附近哪种离子剩余。
(2)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判断出离子移动的方向,从而确定离子交换膜的类型。
4.定量关系
外电路电子转移数=通过隔膜的阴、阳离子带的负或正电荷数。
跟踪测试
1.关于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名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一极为负极 B. 电解池中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为阴极
C. 原电池中相对活泼的一极为正极 D. 电解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阳极
2.利用某些装置可以实现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例如原电池、电解池。下列关于铜-锌(硫酸)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原电池是实现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 该原电池在工作时,Zn2+ 向铜片附近迁移
C. 该原电池的正极是铜,发生氧化反应 D. 该原电池的电子从铜出发通过外电路流向锌
3.关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电极为阳极 B. 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
C. 电解时电解池的阳极一定是阴离子放电 D. 原电池的负极、电解池的阳极都发生氧化反应
4.原电池的应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某种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如图,关于该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是负极
B. 工作时,电流由铜电极经导线流向锌电极
C. 溶液中H+发生氧化反应
D. 锌发生还原反应
5.如图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当该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溶液逐渐变蓝 B. 锌片逐渐溶解 C. 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D.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6.下图中甲和乙均是双液原电池装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中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d(s)+Co2+(aq)=Co(s)+Cd2+(aq)
B. 反应2Ag(s)+Cd2+(aq)=Cd(s)+2Ag+(aq)能够发生
C. 盐桥的作用是形成闭合回路,并使两边溶液保持电中性
D. 乙电池中有1 mol电子通过外电路时,正极有108g Ag析出
7.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着反应进行,左烧杯中盐溶液浓度上升,右烧杯中酸溶液浓度下降
B. 盐桥的作用是让电子通过,以构成闭合回路
C. 随着反应进行,右烧杯中溶液pH变小
D. 总反应为:2H++ Zn = H2↑+ Zn2+△H>0
8.用铜片、银片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子通过盐桥从乙池流向甲池
B. 铜导线替换盐桥,铜片上发生的反应是:Cu2++2e-=Cu
C. 开始时,银片上发生的反应是Ag-e-=Ag+
D. 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总反应相同
9.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1、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1时刻前,Al片的电极反2A1-6e-+3H2O=A12O3+6H+
B. t1时,因A1在浓硝酸中钝化,氧化膜阻碍了A1继续反应
C. t1之后,负极Cu失电子,电流方向发生改变
D. 烧杯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NO2+2OH-=2NO3-+H2O
10.铁碳微电解技术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处理酸性污水的一种工艺,装置如下图。若上端开口关闭,可得到强还原性的H·(氢原子);若上端开口打开,并鼓入空气,可得到强氧化性的·OH(羟基自由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无论是否鼓入空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Fe-2e-=Fe2+
B. 不鼓入空气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e-=H·
C. 鼓入空气时,每生成1mol·OH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
D. 处理含有草酸(H2C2O4)的污水时,上端开口应打开并鼓入空气
11.某微生物电解池(MEC)制氢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用该电解池电解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Y为电源的正极
B. 该电解装置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OOH+2H2O+8e-= 2CO2↑+8H+
C. 当2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时,则标准状况下产生22.4L H2
D. 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中 的值变小
12.利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研究高温电解将CO2和H2O转化为合成气(CO+H2),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装置的能量转化方式只有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Y为电源的负极
C.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 若阴极生成 1 mol 的合成气,则电路中转移2 mol电子
13.近日,科学家发表了高温二氧化碳电解发展报告,利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将CO2和H2O转化为合成气并联产高纯度O2。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极为电源正极 B. 当有2 mol电子流向a极时,产生0.5 molO2
C. b极CO2的反应式:CO2+2H++2e-=CO+H2O D. 电解质中阴离子由a向b移动
14.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共电解H2O—CO2混合气体制备H2和CO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X是电源的负极
B. 阴极的反应式是:H2O+2eˉ=H2+O2ˉCO2+2eˉ=CO+O2ˉ
C. 总反应可表示为:H2O+CO2H2+CO+O2
D. 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15.氯碱工业的一种节能新工艺是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相关物料的传输与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电极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池的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 B. 通入空气的电极为负极
C. 电解池中产生2 mol Cl2时,理论上燃料电池中消耗0.5 mol O2 D. a、b、c的大小关系为a>b=c
16.利用三室式电解池(装置结构如图所示,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可以实现用硫酸钠溶液制取硫酸和氢氧化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气体为氢气,b气体为氧气
B. A为氢氧化钠溶液,B为硫酸溶液
C. 通电后中问隔室的SO42-向阴极迁移,阳极区溶液的pH增大
D. 该电解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SO4+6H2O 2H2SO4+4NaOH+O2↑+2H2↑
17.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下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若电镀铜,则Y为铜电极,电解液a可以是硫酸铜或氯化铜溶液
B. 若X为铁电极、Y为石墨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在两极分别滴加酚酞,X极变红色
C. 若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加入0.1mol的氢氧化铜溶解,刚好恢复到通电前的浓度,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0.2mol
D. 若X、Y为铂电极,a溶液为250mL CuSO4和KNO3的混合液,经过一段时间后,两极均得到标准状况下5.6L气体,则原混合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18.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l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其反应原理如下:
电池:Pb(s) + PbO2(s) + 2H2SO4(aq) = 2PbSO4(s) + 2H2O(l)
电解池:2Al + 3H2O = Al2O3 + 3H2↑
对该电解过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电池 电解池
A H+ 移向Pb电极 H+ 移向Pb电极
B 每消耗3mol Pb 生成1mol Al2O3
C 正极:PbO2+4H++2e-=Pb2++2H2O 阳极:2Al+3H2O-6e-=Al2O3+6H+
D Pb电极反应质量不变 Pb电极反应质量不变
A. A B. B C. C D. D
答案解析
1.【答案】 C
【解析】A.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电极失去电子,为负极 ,A符合题意;
B.电解池中电极的名称与外接电源的连接有关,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为阴极,B符合题意;
C.原电池中相对活泼的一极为负极,不活泼的一极为正极,C不符合题意;
D.电解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阳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 B
【解析】A.该原电池是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不符合题意;
B.原电池在工作时,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Zn2+向铜片附近迁移,故B符合题意;
C.原电池在工作时,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原电池在工作时,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从锌出发通过外电路流向铜,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 D
【解析】解:A.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电极为负极不是阴极,失电子的一极为负极,故A错误;
B.原电池的两极不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可能是由金属和导电的非金属组成,如碳棒作正极,故B错误;
C.电解时,活性电极为阳极时,电极失电子,惰性电极作阳极时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故C错误;
D.原电池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 B
【解析】A.铜没有锌活泼,故其为正极,A不符合题意;
B.工作时,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故电流由铜电极经导线流向锌电极,B符合题意;
C.溶液中H+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C不符合题意;
D.锌是原电池的负极,其发生氧化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 A
【解析】A.该原电池中,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溶液没有铜离子生成,不会变蓝,故A符合题意;
B.Zn易失电子作负极,所以锌片逐渐溶解,故B不符合题意;
C.Cu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铜片上有气泡产生,故C不符合题意;
D.铜锌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 B
【解析】A.由图可知Cd作负极,则Cd能置换出Co,A不符合题意
B.由甲池可知活泼性Cd>Co,乙池中Co>Ag,则Ag不能置换出Cd,故B符合题意
C.盐桥两个作用:形成闭合回路,平衡电荷使溶液呈电中性,故C不符合题意
D.Ag~e-,1mol电子有108gAg析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 A
【解析】A.锌做负极,铜片做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负极:Zn - 2e-=Zn2+,正极:2H++2e-= H2↑, A符合题意;
B.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锌溶液中迁移,B不符合题意;
C. 右烧杯中2H++2e-= H2↑,PH增大,C不符合题意;
D.只有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所以总反应为:2H++ Zn = H2↑+ Zn2+△H<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答案】 D
【解析】A.电解质溶液通过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子不经过电解质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铜线代替盐桥,乙池是原电池,甲池是电解池发生电镀,铜片是阳极,铜片上发生的反应是:Cu-2e-= Cu2+ , 故B不符合题意;
C.银片是原电池的正极,溶液中的银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是Ag++e-=Ag,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原电池负极是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正极银离子得电子生成银单质,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总反应都是发生了Cu+2Ag+=2Ag+Cu2+ ,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 D
【解析】A.t1时刻前,铝片做负极反应,Al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2A1-6e-+3H2O=Al2O3+6H+ , 故A不符合题意;
B.t1时,随着反应进行铝表面钝化形成氧化膜阻碍反应进行,故B不符合题意;
C.随着反应进行铝表面钝化形成氧化膜阻碍反应进行,铜做负极反应,电流方向相反,故C不符合题意;
D. NO2溶解于NaOH溶液生成NaNO3和NaNO2 , 烧杯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NO2+2OH-=NO3-+NO2-+H2O,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 C
【解析】A.无论是否鼓入空气,铁都做原电池的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 选项正确,A不符合题意;
B.不鼓入空气时,H+在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H++e-=H·,选项正确,B不符合题意;
C.鼓入空气时,O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O2+2e-+2H+=2·OH,因此每生成1mol·OH转移1,mol电子,选项错误,C符合题意;
D.由于H2C2O4具有强还原性,易与O2反应生成CO2和H2O,因此上端开口应打开并鼓入空气,选项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 C
【解析】用该电解池电解0.1mol·L-1的CH3COOH溶液,氢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2H++2e-=H2↑,电源Y为负极,正极电极反应是醋酸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电极反应CH3COOH+2H2O-8e-═2CO2↑+8H+ , 电源X为负极,质子交换膜允许阳离子通过;
A、分析可知Y为电源负极,故A不符合题意;
B、电解池电解0.1mol·L-1的CH3COOH溶液,氢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2H++2e-=H2↑,正极电极反应是醋酸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电极反应CH3COOH+2H2O-8e-═2CO2↑+8H+ , 故B不符合题意;
C、当2 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时,电子转移2mol,则标准状况下产生22.4L H2 , 故C符合题意;
D、c(CH3COO-)/c(CH3COOH)=c(CH3COO-)/c(CH3COOH)×c(H+)/c(H+)=Ka/c(H+),电极反应分析阴极电极反应2H++2e-=H2↑,阳极电极反应CH3COOH+2H2O-8e-═2CO2↑+8H+ , 电子守恒可知氢离子浓度基本不变,比值基本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答案】 A
【解析】A.该装置先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解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符合题意;
B.由于与Y所接的一极发生得电子的反应,则与Y所接的一极为阴极,即Y为电源的负极,故B不符合题意;
C.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阴极每生成1 mol CO或H2 , 转移的电子均为2 mol,因此若生成1 mol CO和H2的混合气体,转移的电子也应该是 2 mol,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答案】 A
【解析】A. 与x相连的电极上发生氧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的氧化反应,x极为电源正极,故A符合题意;
B.a极为阳极,当有2 mol电子流出a极时,产生0.5 molO2 , 故B不符合题意;
C. b极CO2的反应式:CO2+2H++2e-=CO+H2O,H2O+2e-=H2+O2-,故C不符合题意;
D. 在电场作用下,电解质中阴离子移向阳极,由b向a移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答案】 D
【解析】A、从图示可看出,与X相连的电极发生H2O→H2、CO2→CO的转化,均得电子,应为电解池的阴极,则X为电源的负极,不符合题意;
B、阴极H2O→H2、CO2→CO均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分别为:H2O+2eˉ=H2+O2ˉ、CO2+2eˉ=CO+O2ˉ , 不符合题意;
C、从图示可知,阳极生成H2和CO的同时,阴极有O2生成,所以总反应可表示为:H2O+CO2 H2+CO+O2 , 不符合题意;
D、从总反应方程式可知,阴极生成2mol气体(H2、CO各1mol)、阳极生成1mol气体(氧气),所以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物质的量之比2∶1,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 A
【解析】A.电解池中生成氢气的一端为电解池的阴极,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解池的阴极反应式为: ,故A符合题意;
B.由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知道,负极是燃料氢气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通入空气的电极,故B不符合题意;
C.电解池中产生Cl2,根据电子守恒得到2Cl2 O2,则电解池中产生2molCl2,理论上燃料电池中消耗1molO2,故C不符合题意;
D.燃料电池中的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燃料电池中正极氧气得到电子产生OH- , 所以反应后氢氧化钠的浓度升高,即a%小于c%,负极氢气失电子生成水,消耗氢氧根离子,所以 ,得到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答案】 D
【解析】A.在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在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所以a气体为氧气,b气体为氢气,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同时生成氢离子,所以阳极生成硫酸,即A溶液为硫酸;在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同时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阴极生成NaOH,即B溶液为氢氧化钠,故B不符合题意;
C.阴离子透过c隔膜向阳极移动,在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同时生成氢离子,所以阳极生成硫酸,溶液的pH降低,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在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所以该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Na2SO4+6H2O 2H2SO4+4NaOH+O2↑+2H2↑,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答案】 C
【解析】A、根据电镀池的构成:镀层材料作阳极,镀件作阴极电解质溶液为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来判断,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原理判断,B不符合题意;
C、电解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 2CuSO4+2H2O 2Cu+ 2H2SO4+O2↑ 从上述方程式可以看出,电解硫酸铜过程中,只析出铜和释放出氧气。因此电解后加入CuO就可以使溶液复原。本题加入Cu(OH)2后溶液复原,说明电解过程中还有水被电解(因为硫酸铜被电解完全)。0.1molCu(OH)2可以可以看作是0.1mol的CuO和0.1mol H2O,因此电解过程中有0.1mol的硫酸铜和0.1mol的水被电解,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4mol,C符合题意;
D、电解硫酸铜和硝酸钾混合溶液,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阴极上先铜离子放电析出铜,当铜完全析出时,氢离子放电析出氢气,根据转移电子守恒计算析出铜的物质的量,再结合物质的量浓度公式计算硫酸铜溶液浓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答案】 B
【解析】A.电池中,溶液中氢离子向正极二氧化铅电极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串联电池中转移电子数相等,每消耗3molPb,根据电子守恒生成lmolAl2O3 , 故B符合题意;
C.原电池正极上二氧化铅得电子生成硫酸铅,故C不符合题意;
D.原电池中铅作负极,负极上铅失电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硫酸铅,所以质量增加,在电解池中,Pb阴极,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铅电极质量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