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社 戏
基础积累
重点字词
钳 夹住。
撮 用手指捏住细碎的东西拿起来。
偏僻 荒僻,交通不便。
行 辈 排行和辈分。
照例 按照以前的惯例。
欺 wǔ 欺负。
宽慰 表示宽解 。
zhǔ 咐 告诉对方记住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dài 慢 表示招待不周到。
礼数 礼节;礼貌的等级。
撺 掇 在一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 水 游水;游泳。
chán chán 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yǒnng 跃 跳跃。
yì 立 高耸挺立。
家 juàn 指妻子儿女等。
jiǎo 洁 (月光)明亮洁白
好歹 不知道轻重,不论好坏。
答案:qián cuō háng 侮 安慰 嘱 怠 cuān duo fú 潺潺 踊 屹 眷 皎
文学常识
1、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续编的续编》《且介亭杂文》等。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
2、《呐喊》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包括《狂人日记》《药》《故乡》《阿Q正传》《社戏》等。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试题精选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怠慢(dài) 皎洁(jiǎo) 凫水(fù) 欺侮(wǔ)
B.蕴藻(zǎo) 行辈(háng) 宛转(wǎn) 忌惮(dàn)
C.旺相(xiàng) 纠葛(gē) 踊跃(yǒng) 模样(mú)
D.潺潺(chán) 家眷(juàn) 归省(shěng) 弥散(mí)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查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B.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
C.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D.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搏的人正打仗。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年纪都相仿,________论起行辈来,________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________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________我们是朋友,________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________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A.可 却 由于 因为 如果 而
B.但 却 因为 然而 即使 而
C.但 却 由于 然而 即使 可
D.可 但 因为 由于 因此 而
4.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C.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D.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5.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B.“归省”是回家探望父母。
C.“老生”是戏曲的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旦”指扮演老年女子。
D.《社戏》一文描写了中国农村淳朴的民风。
二、综合性学习
6.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 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地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这是《社戏》原文开头部分写的“我”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经历。和课文比较,体会一下这段文字的写作目的,请写出你的理解。(80字左右)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8分)
成 长 回 声
周 晴
①年少的日子是坎坷的,家里很少有快乐的气氛。唯独我生日那天,家里总是惬意的。母亲会烧那么多好菜,父亲也会制造不少惊喜,我便成了众星捧月的公主。
②每年,我都盼望生日。每年,我都在幸福中度过生日。终于,我十五岁了。“十五岁是个大生日。”同学这么说,父母也这么说。我参加过好几个同学家里的生日宴会。或许是房子不够敞亮,或许是长辈守在身旁,总归有几分别扭。如果父母不掺和,那么世界都会是我们的。一个狂欢的夜晚,一个只有我们的夜晚,才能证明我们的长大。对,我要以十五岁生日开启成年的大门!
③明天就是生日了,可是,我为难了。
④母亲回来了,提着大包小包。太多了!“都是你爱吃的!别只顾着看,搭把手!”她笑着说,带着喘。后面的父亲也抱着几个大礼盒,看着很是精美,撩起了我对明天的期待。
⑤我还怎么好开口呢
⑥可同学早就约好了。如果父母请来外婆一家,狂欢、搞怪,顷刻间便会烟消云散。我嗫嗫嚅嚅地说:“明天我想请同学们一起过生日,你们就不要参加了,好吗 ”他们都愣住了,不吭声了。这沉默太让我煎熬了,我忍不住了,“再和你们补过,好吗 ”
⑦爸妈,你们能理解女儿吗 她爱你们,可她已经长大,也有微不足道的社交,也想纵情恣意的飞翔,这难道错了吗
⑧不知过了多久,爸爸叹了口气,“好吧!我们出去躲一个晚上。”
⑨第二天早上,他们已经不在家里了,只留下了灶台上摆满的荤素小菜、点心果盘。我一个人,忙得不亦乐乎。菜摆满了一桌子,我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得意中常常掠过几丝不安,剪不断,理还乱,拂去又来。等同学们到了以后,这几丝不安才冰消雪融。欢笑一下子充满了整个房间,相册、娃娃、围巾……堆了一桌子,我们吵啊、闹啊,笑声夹着歌声如海浪般起伏。当十五支蜡烛点燃的时候,我发现空气中才真正弥漫着自由和独立的味道。
⑩十点,父母回来了,我笑着请他们吃蛋糕,他们也似是高兴地与同学们打招呼,回自己房间去了。以后几天,他们变得沉默寡言,我也很难解释。难道,成人就意味着在亲情和自我中取舍吗
不久后的一个下午,朱叔叔夫妻突然联袂来访。一进门,就对爸爸说:“今天要躲儿子生日,来你家混顿晚饭!”朱阿姨也忍不住说:“十月怀胎,一生辛苦,好不容易盼到十五岁,本想欢欢喜喜给他过个生日,却被嫌弃!他要同学,不要老头子老太婆了!”说着眼泪就下来了。大家都愣住了,妈妈跟着长叹一声,爸爸也朝我眨眼睛,我鼻子一酸,竟无语凝噎。
(有删改)
7.作者为什么认为没有长辈在场的十五岁生日,才能“开启成年的大门” (2分)
8.生日宴上,父母极不情愿的这一“躲”,实际上,预示着亲子关系已发生微妙的变化。从你自身成长经历出发,说说这种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9.“成人就意味着在亲情和自我中取舍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10.请简要分析文末朱阿姨的流泪与“我”的凝噎,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2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A项,“凫”应读fú;C项,“葛”应读gé;D项,“省”应读xǐng。
故答案为:B
2.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及辨析能力。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A项中“ 觉查 ”应改为“觉察 ”;
B项中“ 蓬 ”应改为“篷 ”;
D中“ 赤搏 ”应改为“ 赤膊 ”。
故答案为:C
3.B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辨明分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可用排除法,从所给关联词看第一空”但“、”可“都是转折关系。第二空应填“却”。排除D项。第三空前面是结果,后面是原因,所以填”因为“,排除A、C项。第四空前后两个句子,因为转折关系,应填”然而“,由此便可选出B项。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B
4.C
【解析】A、B、D三项都有”本体“和”喻体“是明显的比喻句。C项写的是人物内心的一种感受,从排除法和内容上看C句不是比喻句。
故答案为:C
5.C 【解析】“小旦”指扮演年轻女子。
6.示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的心情是沉重压抑的,剧院中的音响和设施都让作者难以忍受。作者通过成年后看戏和童年看社戏的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风景美、人情美的怀念,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能力,还有比较阅读的能力。通过阅读上文,不难看出作者成年后看戏的难受,与课文比较后,就能够体会作者是用成年后的经历来衬托童年的看戏经历。
7.因为长辈在场会让我们别扭,长辈不在场,世界才都会是我们的,才能证明我们的长大。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与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据“或许是长辈守在身旁,总归有几分别扭。如果父母不掺和,那么世界都会是我们的。一个狂欢的夜晚,一个只有我们的夜晚,才能证明我们的长大”可知,因为长辈在场会让我们别扭,长辈不在场,世界才都会是我们的,才能证明我们长大,才能“开启成年的大门”。
8.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独立的空间、个人的隐私、私密的朋友等微妙的变化。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微妙的变化”是那种悄悄地、慢慢地发生的改变,且前提是亲子关系。答题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回答即可。例如,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独立的空间、个人的隐私、私密的朋友等。
示例一:我认为需要取舍。因为生活的年代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孩子和父母之间难以彼此理解、互相沟通,所以只能在亲情和自我中有所取舍。 示例二:我认为不用取舍。成长中和父母多沟通、多交流,彼此理解和相互包容,这样既能拥有亲情,也可以实现自我价值。
【解析】此题考查观点表达,需要先表明观点,再阐明理由。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朱阿姨流泪是觉得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竟对自己有些嫌弃了,心里感到辛酸与失落。“我”的凝噎既有对自己所作所为的愧疚,也有对父母的包容与理解的感动。
【解析】此题考查揣摩人物情感。通过“十月怀胎,一生辛苦,好不容易盼到十五岁,本想欢欢喜喜给他过个生日,却被嫌弃!他要同学,不要老头子老太婆了”可知,朱阿姨流泪是觉得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竟对自己有些嫌弃了,心里感到辛酸与失落。“我”之前也做了同样的事情,此时听到朱阿姨说的话,“我”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知道了之前的做法有不恰当的地方,因此感到愧疚。但是父母并没有责备“我”,朱阿姨说这些话时,“妈妈跟着长叹一声,爸爸也朝我眨眼睛”,由此可见,他们不想让“我”因此难过、自责。“我”被父母的包容与理解感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