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两个凡是”
引
发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
基础
1978.12 北京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拨乱反正
伟大的历史转折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意义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完成
课前回顾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农村 城市 市场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概念解析
变:生产关系 不变: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体制改革: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
开放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
......
解放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壹
贰
解放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放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叁
2023年课标: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解放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壹
以下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
人民公社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生活贫困。(P39相关史事)
材料一: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经营管理体制。它过于集中,搞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长期停滞徘徊,到1978年底,全国还有上亿农民未解决温饱问题。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 景
材料二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0.13元,有2.7亿人每天挣0.14元。有2/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
——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
阅读课本P38,结合材料分析:改革从农村开始的原因?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②农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材料:邓小平指出:“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先从农村改革的原因
改革的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P38一)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 景
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相关史事: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是个贫困村、 1978 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粮食获得大丰收。他们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过 程
尝 试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签订的大包干“生死状”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敢为人先的实践
名词释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问题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
问题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土地公有制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过 程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推 广
相关史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gān”,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的土地按照合同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生产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形象地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了国家的,留足了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不变:社会主义制度:土地公有制
变: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分配方式由统一经营、分配 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依据上述材料,指出该政策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有变?
实行包产到户后,粮食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到1984年时粮食产量就超过了4亿吨,而1977年时还只有3亿吨。1981年以后,粮食供应的增长导致政府鼓励农户改种蔬菜、水果和经济作物。据官方估计,1977年到1984年的人均粮食消费从195公斤增加到了250公斤,猪肉、牛肉和禽蛋的消费增长得更快—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研读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 义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笔记:p39一
年代及农业政策 是否改变土地所有制 突出意义或问题
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或调整及启示
①改革要依据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②改革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素养提升
1950-1952土地改革
1953-1956农业合作社
1958-1983人民公社化
1978年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地主→农民
农民→集体
无
无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确立了农业的公有制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启 示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深 化
1983年发展
深化
1978年开始
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乡镇企业
安徽凤阳
小岗村“大包干”
贰
解放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二: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那个时候的商场,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青岛电冰箱厂改革前
以下材料体现出工厂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了哪些问题?
原青岛电冰箱厂
国有企业
管得过多,
太死
企业
工人
吃大锅饭
没有劳动积极性
国家
没有生产自主权
缺乏活力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背 景
材料研读: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了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内容(措施):
单一公有制经济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竞 争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开 始
1984年10月21日刊登在《人民日报》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所有制形式)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集体经济
笔记:p39-40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经营管理方式)
国有企业
政企不分,企业缺少经营自主权
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改革前
改革后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措施):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积极性提高
笔记:P40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分配方式)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措施):
职工积极性提高
笔记:P40
②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意 义
①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笔记:P40
解放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叁
思想界:姓社 姓资 人心惶惶......
包产到户姓“社”姓“资”
——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气勃勃,姓“社”姓“资”
—乡镇企业是不争之风之源,姓“资”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姓“资”
——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
市场经济姓“社”姓“资”
—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
1985年9月23日
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
回到计划经济?
VS
坚定市场方向?
90年代后,经济体制改革何去何从?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 计划还是市场 邓小平一锤定音
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南方谈话要点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邓小平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
1993年
中国共产党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所有制结构 单一 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职权 划分 政社合一 政企不分 政社分开,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利益 分配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概念解析
提 出
深 化
特点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 义|作用
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4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5%,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6%,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开始进入良性循环。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纵观整个改革过程,经济体制改革呈现了哪些特点?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改革
特点
改革
启示
①从思想解放到改革推进
②从农村开始到城市深化
③从群众自发到中央推动
④从局部试点到全国推广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能力提升
要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
要实事求是,不断完善;
要关注广大人民利益;
课堂总结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所有制形式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调动农民
生产积极性
增加企业活力
1978年
1984年
1992年
改革特点
先农村、后城市,先试点,
后推广,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改革启示
要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
要实事求是,不断完善
要关注广大人民利益
……
【巩固练习】
1.“1978年,我国农村人均住房面积8.1平方米。许多县人均年收人低于50元;我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6.7平方米,工资20年未上涨。”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B.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C.住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D.科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以下关于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说法正确的是( )
A.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全部完成了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变了我国农业落后面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性质
3.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法正确的是( )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
B
D
D
【巩固练习】
4.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前,著名国营企业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的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这表明该商场需要通过改革
A.实行分配制度“大锅饭” B.缩减企业的经营规模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获得更多的政府拨款
5.1979年8月,深圳蛇口码头建设工地上,每月拿固定工资的工人们积极性不高。之后工人们商量制定了奖励制度:每人每日劳动定额运泥55车,超过定额者每车奖励4分。工地一下子沸腾起来,工人提前上班,不肯下班。该材料旨在强调( )
A.国企改革关键是提高积极性 B.国有企业吃“大锅饭”的弊病
C.政府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D.城市经济的发展势态良好
6.1998年,国务院将“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并于2003年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开始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年规划,将“计划”改为“规划”。这反映了我国
A.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B.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对外开放逐步扩
C
A
C
【巩固练习】
7.1992年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1992年被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8.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的倡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下列选项中体现了我国改革特点的是
A.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B.从城市到农村,从局部到全国,从全面深化改革到经济体制改革
C.从农村到城市,从推广到试点,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D.从城市到农村,从全国到局部,从全面深化改革到经济体制改革
C
A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实施: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深化改革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发展和高速增长。
深化改革:1992年提出,1993年通过决定
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1984年10月,加快城市改革。
内容: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意义: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