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复习课)
海南省洋浦中学
宋楠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的三种基本形式(一般式,顶点式,
交点式),会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互相帮助,养成努力进取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能根据题意,确定合适的函数形式,求出二次函数关系式。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一堂复习课,内容比较简单,知识性的部分比较容易理解,
关键是审题要透彻,由形到数,由数到形要融会贯通。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
1.一般式:已知三个点的坐标
2.顶点式:已知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最值
3.交点式: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
设计意图:知识回顾是前一天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归类整理,改变以往老师问学生答的固定模式,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点拨时,以图形的形式说明,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二.实战演练
第一关
1.根据条件,求二次函数关系式
(1)已知抛物线经过点(2,6),(-1,0)(3,0) ;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2)且过点(3,2).
设计意图:从基础习题入手,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关
2.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C点,点A的坐标为(2,0),点C的坐标为(0,3)它的对称轴是直线x=
求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做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做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自由讨论交流,形成集体意见。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在交流中,组内成员要互帮互助,实现学习互补。本环节3种主要方法罗列出来之后,通过对这几种解法的比较,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小结。
三.我来当家作主
3. 请各位小老师编一道题目
题设:?
结论:二次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1.学生可以模仿课堂演练的题目进行编写,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2.这是一道条件开放题,根据结论来补充条件;也是一次新的探索活动,在编题目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形式,对应就要求出相应的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编题思路,将知识连成了一个知识串。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摸索,形成创新意识。
四.小结
二次函数关系式的确定
1.分析题意,选择合适的形式(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
2.找出已知点,代入求值
3.写出函数关系式
五.作业
小小命题家
每位同学自己编3道形式不同而所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的习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编题,解答,总结,避免了学生机械地去完成作业,在编题目中反思,前后知识互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是从第一关的基础习题入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一环节中的第一小题有两种做法,一部分同学在采用一般式求解的过程中遇到含有3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不会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学生向老师求助,我是将问题直接呈现给全班同学,让更多的学生学有所获。第二关的题目表面看采用顶点式比较好,可是将学生所做的三种解法都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交点式更为简便。但是采用交点式求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时,要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这一点有一部分学生不是很理解,因此我采用图形的方式展示两交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使学生很好的理解。第三关编一道题,以逆向思维的模式,根据结论补充条件,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三种基本形式,还使学生联系到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韦达定理等相关知识。整堂课的目标基本完成。
课件7张PPT。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海南省洋浦中学
宋楠楠
2014年4月24日方法回顾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
1.一般式:已知三个点的坐标
2.顶点式:已知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最值
3.交点式: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1.根据条件,求二次函数关系式
(1)已知抛物线经过点(2,6),(-1,0)(3,0) ;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2)且过点(3,2). 第一关2.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
C点,点A的坐标为(2,0),点C的坐标为
(0,3)它的对称轴是直线x=
求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第二关我来当家做主!!! 第三关 请各位小老师编一道题目
题设:
结论:二次函数关系式
小结二次函数关系式的确定
1.分析题意,选择合适的形式(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
2.找出已知点,代入求值
3.写出二次函数关系式作业每位同学自己编3道形式不同而所求二次函数关系式为 的习题,并写出解答过程。我是小小命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