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仿写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蜜蜂》仿写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0 15:0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三下第14课仿写
怎样写好实验类作文?
你可以仔细读读三下第14课,法布尔写的《蜜蜂》,学习3个技巧:
1.分解实验过程,用好动词
你看,原文中法布尔的实验大致可分为3步:
第一步,“捉一些蜜蜂,放在纸袋里”;
第二步,走到几公里外,给蜜蜂做记号,放飞;
第三步,隔天检查蜂窝,发现有记号的蜜蜂回来,得出实验结论。
为了写好第一步,作者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呢?
“捉、放、带着、走、打开、做了记号、放出来”等,你发现了吗?这些动词看似很简单,却不能随意更换。
比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你不能说“把它们塞进纸袋里”。为什么?法布尔做实验,不能伤害蜜蜂,如果随便一塞,很可能伤及蜜蜂,导致实验无法继续。
用好动词,多么重要!
2.看到+思考,写出实验体会
比如,“这时候刮起了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这两句话,写出法布尔做实验时善于思考,也让我们读者感受到实验的魅力。
你看,“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这是看到的现象,法布尔的思考是什么?
“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这是法布尔站在人的角度思考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站得高看得远”。
对于蜜蜂来说,是这样吗?
下文的结论,让你知道并非如此。这就让你觉得实验非常有趣。
3.描写细节,突出效果
法布尔的观察力超强!
你看,“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这个细节描写重要吗?
当然!
为啥呢?
小女儿的激动,正是因为她发现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而这一结果恰巧与上文法布尔的推测相反。
法布尔觉得大风使得蜜蜂飞得很低,所以看不到遥远的家,很可能就回不来。
法布尔描写小女儿的细微变化,使得整个实验过程充满“小惊喜”,让我们读者也似乎身临其境。
接着,你可以尝试运用以上三个技巧,写一段做实验的话。
下面这段内容供你参考,希望你能举一反三,写成更精彩的作文。
听了老师的讲解,我决定回家做个“捏鸡蛋”的实验。
刚进家门,我就跑向冰箱,取出鸡蛋。妈妈一脸疑惑:“你这是要干啥?准备做蛋炒饭?”。
“妈妈,我想做捏鸡蛋的实验。”说着,我把鸡蛋轻轻放入碗里。连跑带跳,到了沙发边,把书包一扔,就端起装着鸡蛋的碗,来到阳台上。我要让傍晚的阳光见证我捏破鸡蛋的“奇迹”。
鸡蛋的壳,那么薄,怎么可能捏不破呢?妈妈平时烧菜,鸡蛋轻轻一敲就破了,到了我手里就捏不破了?
我撸起袖子,摆好架势,将鸡蛋握在手心,嘴里发出“嘿呦”一声。妈妈走了过来:“儿子,你这脸红脖子粗的,跟鸡蛋过不去吗?”
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手都有些酸了,鸡蛋还是安然无恙。看样子,我真的成了鸡蛋的手下败将。
【简要讲解】
不相信,就自己动手试试。
这是很多孩子在童年时期会干的一件事。其中,“捏鸡蛋”或许你也玩过。
哪些动词用的不错?“跑、取出、轻轻放入、连跑带跳、扔、端起、撸起、握在手心”等等,是不是让你看到了一位迫不及待想要捏破鸡蛋的可爱的孩子?
作者的思考是什么?
“鸡蛋的壳,那么薄,怎么可能捏不破呢?妈妈平时烧菜,鸡蛋轻轻一敲就破了,到了我手里就捏不破了?”
是不是很真实?特别像当初的你?
最后,写“妈妈发现我脸红脖子粗”,展现了捏鸡蛋实验的真实细节,很有画面感。
怎么样,还不错吧?
如果觉得对你有启发,就赶紧去试试吧。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