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旧唐书 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该材料反映了盛唐( )
A.民族交往与交融 B.经济的繁荣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多彩的文学艺术
2.到建党100周年,我国农村要完全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其中最重要的是扶贫方法就是要使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并进行科技创新。下列农具,发明于唐朝而且用于农业灌溉的是( )
A. 筒车
B. 翻车
C. 曲辕犁
D. 水排
3.襦裙装是唐朝在继承前代服装艺术的基础上,将大汉民族文质彬彬与北朝民族豪情健爽的特点相结合,使得女子在追求美和展现美的方式上更为自由、张扬。这体现了唐朝 ( )
A.追求奢靡风气 B.爱美意识觉醒
C.妇女地位提高 D.开放兼容并包
4.如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高大雄伟的骆驼,四肢强劲有力,驼首上扬,仰望长空。四个人俑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乐舞俑正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折射出唐朝( )
A.边疆巩固 B.国力强盛 C.兼容并包 D.重文轻武
5.下图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驼背上是一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的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时期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手工业水平高超
B.唐朝农业的发达
C.开放的社会局面
D.唐朝艺术的繁荣
6.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反映了唐太宗( )
A.重视科举考试 B.臧轻农民负担
C.能够虚心纳谏 D.民族政策开明
7.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5%,这在历代汉人建立的王朝中是较为罕见的。这说明唐朝( )
A.避免了民族间的战争
B.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C.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D.致力于商业贸易发展
8.图1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出土于陕西西安。图中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①手工业水平高 ②音乐舞蹈多姿多彩
③民族交融发展 ④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图片所示工具,属于唐朝时期发明的是( )
A.石器 B.骨耜 C.铁农具 D.曲辕犁
10.作为第一位名载史册的汉家“和亲”公主,她远嫁乌孙,并带去了许多汉代中原地区的先进文明,促进了当地的社会进步。这位公主是( )
A.刘细君 B.解忧公主 C.王昭君 D.文成公主
11.天山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702年,唐朝设立的管辖天山以北广大地区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伊犁将军府
12.下列关于下图中历史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两人和亲是迫于吐蕃势力强大
B.图3人物为图2人物带去玉米种子
C.图中两人和亲与中原文化先进相关
D.这两位人物和亲发生在唐玄宗时期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高祖时期,下令军队官兵复员为民: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出现了历史上称为“①________”的统治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在唐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简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300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②________”。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 曲辕犁
(1)请将材料一、二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农业政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农业发展与国家强盛之间的关系。
14. 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 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A.民族交往与交融,不符合题意;
B.由材料“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可知,这反映了盛唐时期经济的繁荣景象。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开放的社会风气,不符合题意;
D.多彩的文学艺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含义,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答案】A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故选项A正确;B选项是曹魏马均改良的翻车;C选项曲辕犁是唐朝发明的耕种工具;D选项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注意要知道这些农具的用途。
3.【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襦裙装是唐朝在继承前代服装艺术的基础上,将大汉民族文质彬彬与北朝民族豪情健爽的特点相结合”可知唐朝襦裙装是将传统服装与少数民族服装结合制作的服装,反映了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体现兼容并包的特点,故D符合题意;ABC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特点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少数民族和汉族交往频繁,体现了开放兼容并包的特点。
4.【答案】C
【解析】【分析】A.边疆巩固,不符合题意;
B.国力强盛,不符合题意;
C.题目的给出的关于这个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西域人说明当时民族融合,具有兼容并包的社会局面,而乐舞俑说明艺术繁荣,这个精美的唐三彩也能反映当时手工业的发展,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重文轻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答案】B
【解析】【分析】A手工业水平高超,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文物属于手工业品,表现的是乐舞,体现出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但是与农业无关,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开放的社会局面,不符合题意;
D.唐朝艺术的繁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和题干信息,进行分析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包括”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6.【答案】D
【解析】【分析】A.重视科举考试,不符合题意;
B.减轻农民负担,不符合题意;
C.能够虚心纳谏,不符合题意;
D.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实行的开明的民族政策。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难点是理解题干语句的含义。
7.【答案】C
【解析】【分析】据材料“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这在历代汉人王朝中是较为罕见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了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允许少数民族通过科举考试做官。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A
【解析】【分析】 题目的给出的关于这个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胡人说明当时民族交融发展,乐舞俑说明唐朝手工业水平高,音乐舞蹈多姿多彩,无法体现尚武风气盛行一时,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9.【答案】D
【解析】【分析】A.石器,不符合题意;
B.骨耜,不符合题意;
C.铁农具,不符合题意;
D.结合所学知识和题干图片可知,最后一个图片曲辕犁是唐朝时期耕作工具,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0.【答案】A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中国第一位载入史册的和亲公主是汉代的刘细君,她远嫁乌孙,为西汉与乌孙的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A 正确;
解忧公主在刘细君之后远嫁乌孙,B 排除;
王昭君远嫁匈奴,C 排除;
文成公主在唐朝时期远嫁吐蕃, D 排除。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考查汉家和亲第一公主。此题的关键是“汉家和亲第一公主”,其“汉家和亲”,意思就是汉族与外族和亲。
11.【答案】C
【解析】【分析】A.西域都护府,不符合题意;
B.安西都护府,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北庭都护府,是中国唐朝武则天设立于西域天山以北的行政单位,管理区域东起伊吾,西至咸海一带,北抵额尔齐斯河到巴尔喀什湖一线,南至天山,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伊犁将军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细心分析备选项,这几个备选项很相似,要注意区别识记。
12.【答案】C
【解析】【分析】A. 图中两人和亲是迫于吐蕃势力强大 ,不符合史实;
B. 图3人物为图2人物带去玉米种子 ,不符合史实;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去了佛经、种子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和亲体现出唐朝中原文化的先进。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这两位人物和亲发生在唐玄宗时期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人物,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两人相关的知识回答。
13.【答案】(1)①文景之治;②开元盛世。
(2)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3)政府政策的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发明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4)农业是国家兴盛的基础,只有农业繁荣才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得出是文景之治;根据“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得出是开元盛世。所以①是文景之治;②是开元盛世。
(2)根据“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得出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3)根据“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简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政府政策的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发明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农业是国家兴盛的基础,只有农业繁荣才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开元盛世、盛唐气象等相关史实。
14.【答案】(1)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
(2)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原因:地理环境影响。
(3)乐舞发达。 统治者重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间、中外间文化交流。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可知,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
(2)根据材料中“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分析可知,其特点是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根据材料中的“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可知,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的原因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中的“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可知,唐朝乐舞发达,统治者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当时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影响;(2)本题考查的是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能力;(3)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乐舞发达的相关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