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狼牙山五壮士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0 16:2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狼牙山五壮士 年 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狼牙山五壮士》选自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岁月”: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本单元所体现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品析战斗画面,体会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 品析第二自然段,领悟“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梳理课文内容。 3.抓住关键词句品析战斗画面,体会狼牙山五壮士的有勇有谋、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从而理解“壮士”的内涵。 4.在阅读中领悟“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 2.从题目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你觉得什么样的人会被称为“壮士”?(生说)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这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什么被称为壮士呢? “壮士”最早出自荆轲刺秦的历史故事当中 2.展示两组不同感彩的词语 第一组: 大举进犯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纷纷滚落 横七竖八 第二组: 昂首挺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指明读,齐读。 3.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并且像这样用四字小标题的形式理清课文脉络。 接受任务(1)--( )--( )--( )--跳下悬崖(6—9) 三、品读课文,体会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形象 (一)第一自然段:接受任务 1.请你们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任务?(艰巨)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 (1)这是个危险的任务,从“集中兵力”、“ 大举进犯”等词可以体会出来。 (2)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从“一个多月”中可以体会出来。 2.师补充: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了毁灭性“大扫荡”。 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他们有3500多人,我们一个连只有100多人,还要负责转移众多手无寸铁、老弱病残的老百姓,而掩护他们的任务只能放六班这5个战士身上,任务十分艰巨。 总结:尽管众寡悬殊,任务如此艰巨,但是六班的五位战士勇敢地接受了任务,这就是“壮士”。 (二)第二自然段:痛击敌人(小组合作) 1.下面,就让我们再来细细品味一下那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战斗画面。 2.请你们自己读读“痛击敌人的画面”,看看哪些语句能够让你感受到他们是在痛击敌人的?可以画下来,想一想。 预设1: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预设2: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预设3:狠狠地打、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浑身的力气…… 这五位战士他们打敌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小组合作总结五位战士打敌人的特点: 班长马宝玉:“沉着”——神态描写 副班长葛振林:“大吼一声”——动作描写 战士宋学义:“抡一个圈”——动作描写 小战士胡德林、胡福才:“绷”“全神贯注”——神态描写 “瞄准”“射击”——动作描写 总结:大家看,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既关注了五位战士战斗的整体性,又写出了他们的个体差异性。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遥远的战斗场面,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点面结合。因此描写人物要注意把语言、动作、神态写具体,还应注意既要关注人物群体,又要注意聚焦每一个个体,做到点面结合。 (三)第三自然段:引上绝路 1.让我们跟着他们的任务,继续品读下一个画面。(手指板书) 谁来读读第三段。 2.点红“绝路”。什么是绝路?(你能联系课文跟我们说说什么是绝路吗 课文中是怎么写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主力,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三面是悬崖绝壁,还有一面是?(敌人)这就是绝路,他们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其实自己也走上了绝路。 3.可是,课文中明明写到,有一条可以活下去的道路,他们为什么不走呢?他们是怎么想的呢?(走生路的结他们可以暂时安全,但是敌人会追上来)走死路的结果是(他们走上了绝路,他们很危险,但是大部分安全了。) 4.为了大部队和人民群众的安危,他们毅然走上了绝路。 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班长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是什么态度?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指导朗读:扣住“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这个词突出了班长的坚毅果敢。 点评:“对,没有徘徊,没有犹豫,没有害怕,这你读出了他的‘斩钉截铁’。” “走”字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战士们与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热血沸腾(内心状态),紧跟(动作) 5.小结:在生与死的抉择中,为了群众和连队的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绝路,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真不愧是狼牙山五壮士。 (四)第四-五自然段:峰顶歼敌 1.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了绝路,此时真的是弹尽粮绝了。 (1)“砸”可以看出(对于敌人的仇恨) (2)石头像冰雹一样,说明了数量多,速度快,写出了战士们的英勇顽强,决心与敌人拼到底。 2.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感受一下五位战士跳崖的悲壮之情。 (五)六至九自然段:英勇悬崖(播放视频) 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同学们齐读6-9自然段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你们看,五位壮士稳稳地屹立在狼牙山上,我们说,当一个人舍生忘死之时,他就是一座高山,一座丰碑。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内忧外患,可是每当危急时刻,总有一些人舍生忘死挽救国家于危难之际。 还记得荆轲刺秦时的悲歌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面对敌人的诱降,文天祥选择誓死效忠国家,他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戊戌变法期间,谭嗣同在狱中写道“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同学们,我们不能忘记那一段屈辱的历史,那是我们的先辈们用鲜血换来地抗争史。我们要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板书设计 连点成面 点面结合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课件、音频、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