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卷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1 10:2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当上皇帝,通过“杯酒释兵权”,让大将交出兵权。这位皇帝是(  )
A.隋文帝杨坚 B.唐太宗李世民
C.宋太祖赵匡胤 D.元世祖忽必烈
2.宋朝某官职的职责是与知州共同签书以裁决兵民、户口、赋役等事,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由此可知,该官职是(  )
A.枢密使 B.通判 C.转运使 D.市舶使
3.汪洙(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这表明宋代(  )
A.尚武风气盛行 B.社会风气比较开
C.藩镇混战割据 D.全国读书风气深厚
4.“大宋通过‘澶渊之盟’向大辽购买了和平,相当于帝国对外以财政手段解决军事问题。为此,宋辽两国交好,百余年未曾发生战争。”根据材料可知,“澶渊之盟”后(  )
A.辽国无力进犯北宋 B.宋辽维持相对和平
C.北宋向辽屈膝称臣 D.宋辽之间进行互市
5.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建立辽和西夏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A.回族、女真族 B.党项族、契丹族
C.女真族、契丹族 D.契丹族、党项族
6.下列力劝宋真宗亲征的宰相是(  )
A.文天祥 B.房玄龄 C.姚崇 D.寇准
7.率众抗辽,并于1115年建立大金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耶律阿保机 B.元昊 C.阿骨打 D.铁木真
8.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他(  )
A.对皇帝忠心耿耿 B.遭到奸臣的谋害
C.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D.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9.南宋时,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西域都护 B.市舶司 C.御史台 D.枢密院
10.在北宋时兴起,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的是(  )
A.余姚 B.邢台 C.景德镇 D.泉州
11.《陆游集》中记载“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这最能说明(  )
A.北宋时财政收入全靠南方地区 B.北宋时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C.北宋时江苏经济发达 D.南宋时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12.宋朝产量跃居首位的粮食作物是(  )
A.粟 B.小麦 C.水稻 D.玉米
13.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给予成吉思汗极高的评价:“铁木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20世纪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在历史上,铁木真的主要功绩是(  )
A.统一六国 B.建立元朝
C.统一蒙古族各部 D.建立南宋
14.“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15.在第九届中美电影节上,《忽必烈传奇》获优秀电视剧金天使奖。下列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  )
A.统一蒙古草原 B.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C.建立蒙古国 D.创制蒙古文字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这个王朝为“这是第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些蛮族征服者做的第一个反应是夷平各城市,将新臣民并入传统的蒙古部落社会”。关于这个王朝说法有误的是(  )
A.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
B.这个王朝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C.这个王朝时形成了新民族回族
D.这个王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17.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疆域十分辽阔,其统治者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
A.岭北行省 B.西域都护 C.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
18.“元朝疆域图”中的上方空白方框是元朝的都城大都(今天的北京);而右下方空白方框则是我国的宝岛台湾,它在当时的名称以及元朝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
A.琉球 澎湖巡检司
B.流求 澎湖巡检司
C.流球 宣慰使司
D.小琉球 宣慰使司
19.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该画反映了宋代城市市民的日常生活,这幅名画指的是(  )
A.《耕获图》 B.《货郎图》
C.《清明上河图》 D.《韩熙载夜宴图》
20.假如你是宋朝时期一个富贵人家的孩子,那么下列情况和史实相符的是(  )
①你家有大片稻田
②你有一些棉布衣服
③去“夜市”吃夜宵
④你们一家有时坐海船去观光游览
⑤你哥哥在澎湖巡检司工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1.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恩比说:“宋朝是最适合人类生活的朝代,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宋朝。”中国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也曾说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他们共同心仪宋朝的原因是(  )
①社会经济繁荣 ②国家强大统一 ③科技领先世界 ④社会生活气象万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今天生活中常见的邮政特快专递、菜鸟驿站等物流方式,早在元朝时已出现与此类似的雏形。下列文物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
A.东罗马金币
B.西夏符牌
C.急递铺令牌
D.锦衣卫印
23.《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装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A.海上贸易繁荣 B.外国使节增多
C.造船技术发达 D.文化生活丰富
24.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更换马匹和休息、住宿的地方。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25哩(英里)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通过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元朝战争频繁 B.元朝交通便捷
C.元朝商业繁荣 D.元朝农业发展
25.今天生活中常见的邮政特快专递、菜鸟驿站等物流方式,早在元朝时已出现与此类似的雏形。下列文物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
A.东罗马金币 B.西夏符牌 C.急递铺令牌 D.锦衣卫印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纪念馆,位于杭州城西北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是历代人们凭吊、瞻仰岳飞的纪念场所。
材料三:
盟约一:宋朝每年交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沿边州郡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不得收容对方逃亡“盗贼”。双方不得修筑城堡,改易河道。此外,宋辽互称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真宗赵恒为兄,双方使者定期互访。 盟约二:一、宋高宗向金称臣,并要“世世孙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间的唐、邓两州皆属金国。三、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1)图中A、B政权的建立者分别是谁?图中C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战役)是什么?
(2)“靖康耻”与北宋灭亡有关,它发生于哪一年?结合史实说明后人纪念岳飞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内容.概括两个盟约有哪些共同点。(至少写出两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当时民族关系的重要特征。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小河流遍布,“百流众渎(水道);曲折萦绕”,称“水乡泽国”。自宋高宗至宋孝宗时期(1127- -1189年),兴修太湖地区水利,在昆山、常熟以北,开河口导湖水入江海。孝宗时,于太湖出口处,设置闸门调节水量。滨湖低田,高筑圩岸,以御风涛。由于水利浚通,排除了严重水灾,使低田与高田尽得灌溉。加上此地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农民深耕细作,“耕无废圩(墟),刈(收割)无遗垄”,遂使苏湖一带,成为南宋农业高产区,农作物一年两熟,上田亩产达五六石。
——《耻堂存稿·宁国府劝农文》
材料二:
材料三:关于宋代制瓷业的材料。
自1949年以来,考古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分布于我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170个县.其中分布有宋窑的达130个县,占总数的75%。由于宋瓷大量向海南诸国出口,成为当时风靡世界的畅销货,因而在对外贸易的港口附近建立了不少的瓷窑。如福建路泉州、同安、南安、安溪、莆田所制瓷器,多通过泉州港出口;两浙路武义、东阳以及其他州县的烧瓷,则通过杭州、明州出口。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1)材料一反映了南宋太湖流域农业发展怎样的盛况?根据材料,分析该盛况出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交子”出现于哪一地区,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反映出宋代哪一领域的繁荣?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制瓷业的特点。
(4)三则材料共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材料二:宋朝的枢密院是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
时期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宋神宗 宋哲宗 宋徽宗 宋钦宗
武职出身正职(人) 3 6 6 0 0 0 0 0 0
文职出身正职(人) 2 1 6 22 5 7 5 10 5
材料三:
(1)与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人物是谁?写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
(2)导致上表现象出现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3)材料三体现了哪一朝代的哪一管理制度?今天的山东省直属于哪个机构管辖?图中的中书省有怎样的地位?
(4)宋、元两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反映了我国古代历史发展怎样的趋势?
29.北京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活力强劲,正在成为国际交往中心。
材料一 阿尼号(1244 - 1306),尼泊尔人,设计并主持定造北京妙应寺白塔。
至元十六年年,阿尼哥建成万安寺(妙应寺)白塔。皇帝(忽必烈)参观后大喜,赐给阿尼哥大都附件一万五千亩良田等
①现代璧画艺术性地表现了阿尼哥设计、修建妙应寺白塔 ②妙应寺白塔具有印度早期佛塔特征,这是中原地区最早的此类建筑 ③阿尼哥原碑文(摘译)由元朝文臣程钜夫必烈之命撰写
材料二 英国外交官威妥玛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编写了一部教材《语言自迹集》, 1867年出版。该书序言写道,中国方言众多,北京官话(别除了土话成分的北京话)无论在京城还是在汉口等地“都一样能被理解”,因此选它为汉语教学标准音。该书实录了当时的北京官话,供读者练习,例如:“人生在世,头一件要紧的是学,念书呢.特为的是明白道理。”“各样儿的东西,必得爱惜俭省才是过日子的道理啊!”"为人子的,应该想着父母的劳苦养活的嗯。”
——摘编自宋桔《语言自遂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在国际交往方面的主要职能是把国家的外交工作服务好、保障好。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北京通过城市发展,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贸易活动,在国际资本流动和技术合作中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力。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北京作为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影响力迅速增加。
——摘端自周鑫宇《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新内涵》
(1)从材料一中选出研究阿尼哥事迹可信的两则材料(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依据材料,概述元代中外交流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概括威妥玛选择北京官话作为汉语教学标准的原因从当时和现今两个角度分析《语言自逐集》的价值。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85年前后北京在国际交往方面职能的变化。
(4)《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指出,北京应成为拥有优质国际交住环境的大国首都,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作为北京市民,说说你可以为实现以上目标做出哪些努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赵匡胤以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为借口,率兵出征。大军行至陈桥驿,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改国号为“宋”。赵匡胤即宋太祖”。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的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为了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将禁军的统领权利一分为三都只直接对皇帝负责。
2.【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设通判分散知州权力,并进行监督。故由此可知他所任官职是通判。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分化事权”的办法:一是分化将权,如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二是分化相权,如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三是分化地方事权,分别由节度使、知州、通判、转运使、司法人员掌管地方的军事权、行政权、监察权、财政权、司法权,相互牵制。
3.【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材料反映宋朝时期全国读书风气深厚,故D正确;
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故A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故B错误;
北宋时期没有藩镇混战割据,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重文轻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北宋采取“重文轻武”策略,实行“文人治国”模式,在分散削弱禁军将领和地方节度使权力的同时,大量任用文官来分权。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乱政的教训,其有利的一面在于有效地巩固统一,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但其不利在于造成军事战斗力低下。
4.【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宋辽两国交好,百余年未曾发生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澶渊之盟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澶渊之盟是宋朝“守内虚外”政策的必然产物,宋朝的妥协使辽国得到很多好处。但是,“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出现了平稳的局面。
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政权,党项族元昊建立了西夏政权,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辽和西夏的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0世纪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
6.【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宋辽形势图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锐气。于是,双方议和。故D正确;
文天祥是反元英雄,房玄龄、姚崇是唐代时期的宰相,故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辽的和战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北宋初年对辽用兵失败,采取防御政策。澶渊之盟:宋真宗时,澶州之战后签订,宋给辽岁币,辽宋维持和平局面。
7.【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为了解除民族压迫,1114年,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抗辽,取得了初步胜利。1115年,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阿骨打就是金太祖。故C正确;
耶律阿保机建立的是辽;元昊建立西夏;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故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的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2世纪初,女真首领阿骨打抗辽建金,定都会宁。先后灭辽和北宋。
8.【答案】C
【解析】【分析】 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体现了当时人民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岳飞坚持抗金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岳飞的功绩。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体现了当时人民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
9.【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所以南宋时,海外商人应该到市舶司办理手续。故B正确;ACD和海外贸易无关,故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宋朝时江南地区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迅猛发展。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的政策,欢迎外国人在中国经商甚至定居,在一些较大的港口设立供有外商居住的蕃坊。国家还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平等贸易,友好往来,用丝绸、瓷器换取香料、象牙,每到一处都收到热烈欢迎。
10.【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江浙一带和四川丝织业生产发达,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迅速兴起定窑、钧窑、歌窑等久负盛名。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代手工业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北宋制瓷水平大大超过前代。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等是当时著名的五大瓷窑。江西景德镇以生产青白瓷著称,产品行销海内外。南宋,元朝时期,景德镇成为了全国的著名的制瓷中心。
11.【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题干的“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和“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故D符合题意;北宋时财政收入全靠南方地区的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南宋时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北宋时江苏经济发达程度,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我国古代三次经济重心南移:1.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永嘉南渡”,将先进技术也带到了江南。2.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南北经济开始衡。3.南宋以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水稻产量居全国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农业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南宋时,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太湖流域一带的水稻产量很高,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13.【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草原上。12世纪中后期,蒙古草原上各部彼此征战不已,人民长期处在战争的苦难中。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真,通过十多年的战争,打败了周围各部,结束了混乱的局面,统一了蒙古草原。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故C正确;
统一六国的时秦王嬴政;建立元朝的时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建立南宋的是宋高宗赵构。故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统一蒙古草原,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
14.【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故B正确;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权;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权;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故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燕京,成为大都。元世祖就是忽必烈。于1279年灭亡南宋完成统一。
15.【答案】B
【解析】【分析】 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选项B正确;
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 ACD 是成吉思汗的绩,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与元朝建立的相关知识。
16.【答案】A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王朝是元朝,它的建立者是忽必烈,不是成吉思汗,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这个王朝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不符合题意;
C. 这个王朝时形成了新民族回族 ,不符合题意;
D. 这个王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抓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元朝,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有误”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17.【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地区),使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故D正确;
ABC和管辖西藏无关,故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地区),使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宣政院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元朝还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8.【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元朝时,在澎湖岛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标志着台湾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其中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杰作,这幅画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宋代城市市民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旺。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元时期的绘画和书法成就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反应出了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0.【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普遍推广,水稻在宋朝居于粮食产量首位,①符合题意;
南宋时棉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质类较多,出现一些棉布衣服,②符合题意;
宋朝城市出现了早市和夜市,③符合题意;
宋朝造船业发达,能造出大的海船。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故可以坐海船去观光游览。④符合题意;
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关键词,拿它来分析辨别题肢回答,注意就是要识记宋朝时期的社会生活。
2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社会特征,结合史实不难判断出②说法错误,北宋军事实力较弱,经常遭到少数民族入侵,被迫割地赔款,所以选项 ②错误,排除;
①③④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
22.【答案】C
【解析】【分析】 元朝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在驿道上设置了许多“急递铺”,这对巩固政权、维护中央集权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保障了人们的旅途畅通和旅行安全。今天生活中常见的邮政特快专递、菜鸟驿站等物流方式,早在元朝时已出现与此类似的雏形,选项 C 的文物能为此提供佐证;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急递铺的相关史实。急递铺对巩固政权、维护中央集权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保障了人们的旅途畅通和旅行安全。
23.【答案】A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 ”,可以看出,元代泉州港从海外运来的货物数量巨大,这说明元代泉州港海上贸易繁荣,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外国使节增多,不符合题意;
C.造船技术发达,不符合题意;
D.文化生活丰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4.【答案】B
【解析】【分析】 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题干图片是元朝的乘驿金字圆牌,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通过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上述材料反映了元朝交通便捷。故选: B ;
选项ACD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驿站的相关史实。
25.【答案】C
【解析】【分析】A.东罗马金币,不符合题意;
B.西夏符牌 ,不符合题意;
C.元朝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在驿道上设置了许多“急递铺”,这对巩固政权、维护中央集权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保障了人们的旅途畅通和旅行安全。今天生活中常见的邮政特快专递、菜鸟驿站等物流方式,早在元朝时已出现与此类似的雏形,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锦衣卫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题干信息的理解,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理解运用。
26.【答案】(1)A:阿骨打;B:赵构。郾城大捷。
(2)1127年。岳飞指挥的“岳家军”纪律严明;岳飞抗金,使南方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3)①都反映了宋统治者的妥协。②都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负担。③都使形势相对和平.促进双方经济、文化发展。④宋都要送给对方岁币。⑤都是宋朝在形势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接受议和。
(4)战和交织。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图示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图中都城“会宁”是金的都城,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故A政权的建立者为阿骨打。图中都城“临安”是南宋的都城,1127年,金灭北宋后,赵构逃往南方建立南宋,后定都临安。故B政权的建立者为赵构。观察可知,材料一图中C处是郾城,1140年,岳飞带领的宋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取得大捷,史称郾城大捷。
(2)根据所学可知,“靖康耻”指的是靖康之变,1127年,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大臣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并掠走宫廷仪仗、天下府州图、典籍、天文仪器、乐器以及大批珍宝器物,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金朝灭亡北宋后,为了迅速消灭新生的南宋政权,多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来金军再次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又取得了郾城大捷,收复了许多失地。岳飞指挥的“岳家军”纪律严明;岳飞抗金,使南方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3)结合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盟约一是澶渊之盟,盟约二是宋金和议,这两个盟约的相同点是①都反映了宋统治者的妥协。②都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负担。③都使形势相对和平,促进双方经济、文化发展。④宋都要送给对方岁币。⑤都是宋朝在形势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接受议和。
故答案为:(1)A:阿骨打;B:赵构;郾城大捷。
(2)1127年。岳飞指挥的“岳家军”纪律严明;岳飞抗金,使南方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3)①都反映了宋统治者的妥协。②都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负担。③都使形势相对和平,促进双方经济、文化发展。④宋都要送给对方岁币。⑤都是宋朝在形势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接受议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宋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识记相关基础知识,澶渊之盟是宋朝“守内虚外”政策的必然产物,宋朝的妥协使辽国得到很多好处。但是,“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出现了平稳的局面。
27.【答案】(1)苏湖一带成为南宋的农业高产区(或形成“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自然条件: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遍布,水源充足。社会条件:兴修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农民精耕细作。
(2)四川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反映出宋代商业的繁荣。
(3)造型精美,名窑众多;分布广泛,港口附近瓷窑众多,江南地区已成为制瓷业中心。
(4)宋代经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苏湖一带,成为南宋农业高产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苏湖一带成为南宋的农业高产区(或形成“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根据“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小河流遍布......设置闸门调节水量,加上此地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农民深耕细作”可知,农业盛况出现的自然条件: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遍布,水源充足。社会条件:兴修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农民精耕细作。
(2)根据所学知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的出现反映了宋代的经济繁荣和商品贸易的频繁。
(3)根据材料三“古代瓷窑遗址分布于我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170个县,......对外贸易的港口附近建立了不少的瓷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宋代制瓷业:瓷器造型精美,名窑众多;分布广泛,港口附近瓷窑众多,江南地区已成为制瓷业中心。
(4)根据材料中内容,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农业发展,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反映了宋代的商业、制瓷业的发展繁荣,所以这三则材料所共同反映的是宋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主题。
故答案为:(1)苏湖一带成为南宋的农业高产区(或形成“苏湖熟,天下足”局面)。自然条件: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遍布,水源充足。社会条件:兴修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农民精耕细作。
(2)四川地区;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反映出宋代商业的繁荣。
(3)造型精美,名窑众多;分布广泛,港口附近瓷窑众多,江南地区已成为制瓷业中心。
(4)宋代经济社会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经济发展相关的历史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超过了前代,南方地区的经济超过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8.【答案】(1)赵匡胤。陈桥驿兵变;杯酒释兵权。
(2)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3)元朝的行省制度。中书省。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
(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陈桥驿站.....杯酒之间销兵权”可知,相关历史人物是赵匡胤。960年陈桥驿,赵匡胤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赵匡胤即位,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这一历史事件叫做杯酒释兵权。
(2) 根据题干表格可知,文职出身正职人数多,武职出身正职人数少,根据所学知识,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3)根据材料三图中,各行政区域都以行省命名可知,此为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时期的全国最高行政管理机关是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直接管辖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及以西的这片地区,如图所示,就是现在的河北、山西和河南、山东以及内蒙的一部分;在全国实行行省制,是地方上最高的行政机构,行省掌管全省政务。
(4)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是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加强中央集权;元朝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宋、元两朝采取的措施反映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故答案为:
(1)赵匡胤;陈桥驿兵变;杯酒释兵权。
(2)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3)元朝的行省制度;中书省;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
(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的建立及统治、元朝的统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应用知识的能力。北宋采取“重文轻武”策略,实行“文人治国”模式。在分散削弱禁军将领和地方节度使权力的同时,大量任用文官来分权。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乱政的教训,其有利的一面在于有效地巩固统一;但其不利在于造成军事战斗力低下。
29.【答案】(1)②③ 。表现:印度建筑风格传入中原地区;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2)原因:北京官话在中国使用范围较广。 当时价值:有利于中外交流;有利于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 现今价值:保存了清朝晚期北京语言习惯的史料;保存了清朝晚期北京生活习俗的史料;有利于了解清朝晚期北京人的思想观念;有利于了解19世纪中后期中外交流情况等。
(3)从以服务国家外交活动为主,到增加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职能。
(4)结合自身实际,写出为实现目标做出的努力。示例1:了解各国历史,尊重多元文化,提升国际交往能力。答案示例2:参观北京名胜古迹,深入了解古都历史,提升文化自信。
【解析】【分析】(1)②③属于实物史料,是研究阿尼哥事迹可信的史料。表现:根据“妙应寺白塔具有印度早期佛塔特征”得出印度建筑风格传入中原地区;根据“皇帝(忽必烈)参观后大喜,赐给阿尼哥大都附件一万五千亩良田等”得出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2)原因:根据“北京官话(别除了土话成分的北京话)无论在京城还是在汉口等地‘都一样能被理解’”得出北京官话在中国使用范围较广。当时价值:可从中外交流、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角度分析总结。现今价值:可从保存清朝晚期北京语言习惯的史料;保存清朝晚期北京生活习俗的史料;有利于了解清朝晚期北京人的思想观念;有利于了解19世纪中后期中外交流情况等角度分析总结。
(3)根据“北京在国际交往方面的主要职能”“在国际资本流动和技术合作中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力”“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概括得出从以服务国家外交活动为主,到增加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职能。
(4)结合自身实际,写出为实现目标做出的努力。如:可从参观北京名胜古迹,深入了解古都历史,提升文化自信等进行说明。
故答案为:(1)②③ 。表现:印度建筑风格传入中原地区;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2)原因:北京官话在中国使用范围较广。 当时价值:有利于中外交流;有利于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 现今价值:保存了清朝晚期北京语言习惯的史料;保存了清朝晚期北京生活习俗的史料;有利于了解清朝晚期北京人的思想观念;有利于了解19世纪中后期中外交流情况等。
(3)从以服务国家外交活动为主,到增加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职能。
(4)结合自身实际,写出为实现目标做出的努力。示例1:了解各国历史,尊重多元文化,提升国际交往能力。答案示例2:参观北京名胜古迹,深入了解古都历史,提升文化自信。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对材料的理解。难度较大,改该类试题重在考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对材料能够进行归纳总结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