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知识目标】 1.认识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2.明确生物之间存在差异是变异的结果。
【能力目标】 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生物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探究结果的讨论,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掌握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2.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情景导入】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耕地面积仅仅占世界的10%,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粮食问题一直是困绕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心头的难题。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为什么利用普通水稻和野生水稻能够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呢 这就是利用了生物的变异。
【课堂探究】
探究一:控制生物性状的因素
问题1:通过分析两个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答案:①由于品种的不同,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明显;②同一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差异较小。
问题2: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样呢 你作出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其果实将会变小;小花生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其果实会长大。因为环境的变化影响生物性状的表现。
问题3: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粒大饱满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大的吗 为什么
答案:不一定,要看控制花生大小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组成来确定。假设A为显性基因,控制性状“大”,a为隐性基因,控制性状“小”。大花生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如果是AA,其后代均表现为大;如果是Aa,其后代就有大和小两种可能。
【总结过渡】 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创造过无数的辉煌,世界上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的优良品种中有许多都源自我国,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基因时代”,人们应用遗传变异原理正在培育更多新的品种。
探究二: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问题:列举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实例。
答案:(1)在农作物、家禽、家畜中,有许多对人类有益的变异,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培育,获得新的品种,如肉用牛和奶用牛的培育。
(2)用杂交的方法,将不同生物个体的性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性状组合的新品种。如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与产量不高但抗倒伏的小麦杂交,让两种小麦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产生变异,可以培养出高产同时抗倒伏的新的小麦品种。
(3)为培养新的品种,也可以改变环境因素来影响遗传物质,使生物产生变异并对变异进行选择,培育出新品种。如用射线照射或用药物处理植物的种子,种子产生变异后进行选择,选出有利于生产的变异培育成新品种。
应用以上方法,人类曾经培育出许多品种。
【教师总结】 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的现象。根据变异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根据变异对生物的影响,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根据生物的变异特性,人们可以培育出各种生物新品种。
1.下列不属于生物变异的是( D )
A.玉米果穗的颜色上的差异
B.安康羊的后代比其父母矮许多
C.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头部
D.未成熟的小苹果与成熟的大苹果
2.同卵双生的兄弟俩胖瘦相差很大,其原因是( D )
A.显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B.隐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C.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
D.生活环境和条件有所不同
3.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由 引起的( C )
A.个体生长很快
B.个体发育很好
C.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D.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
4.科学家将芹菜等蔬菜的种子放到宇宙飞船里,在太空飞行后返回地面,经过多年的培育,可获得更加优良的品种,其原理是( D )
A.增加了农作物的某些优良性状
B.改变了农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
C.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状
D.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5.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生物的遗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现象则不是普遍存在
B.子女一定和父母的性状相同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生动描述
D.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现象则不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