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一、知人论世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 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于笔端,写成了名 篇佳作。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二、写作背景
三、了解“咏史怀古诗”
桂枝香 金陵怀古
①形式上: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②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虚实结合等。
③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情志
题目
金陵:点明地点,为“三国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古都。
怀古:点明题材,即咏史怀古词。
词牌名
整体感知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请同学们诵读本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结合课下注释思考:
1、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述。
2、如果全词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为什么?
四、整体感知
1.各用一句话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
上片: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
下片:由所见引发的感慨。
2.如果全词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为什么?
叹
因何而“叹”?“叹”些什么?
上片:写景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时令:
地点:
人物:
天气:
晚秋
故国
自己
初肃
译:我登高临水,极目远望,金陵古都正值晚秋时节,气候开始萧条冷落起来了。
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萧索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一切景语皆情语,萧索的气氛为全诗打了凄凉的基调。
2.上阙在这萧索的气氛下,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具体描画景象的?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澄江静如练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译: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箭头一样突出 、峭拔。
远眺之静景
化用诗句→
对山水的静态描绘:澄澈、峭拔
点拨: 静景 远眺 比喻 用典
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帆、棹:代指船。
西风:照应上文的“晚秋”
酒旗:卖酒的旗帜。
译: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西风乍起处,近旁江岸酒楼处斜插的旗,迎风飘扬。
近观动景
点拨: 动景,近观,白描。
“归 ”“去”,船家的升帆摇桨的动态感。“归帆”“酒旗”是暗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行色匆匆的旅人,由自然景物写到人的活动,使得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彩舟:
画船、兰舟。船的美称
星河:
本指银河,这里指长江。
译:日落西山 ,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水溶溶,波光粼粼,一行白鹭迎着绚丽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点拨:远眺、动静相生、色彩鲜明、借景抒情
文本细读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①比喻。“似”“如”运用比喻,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②用典。借用了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澄江静如练”;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远近结合。远观长江、山峰,近看归帆、酒旗。
④动静结合。澄江、翠峰是静景,西风、酒旗是动景。
⑤色彩搭配。云烟稀淡,彩舟徐行,江水波光粼粼,白鹭翔舞,丹青妙笔也很难描画这壮美的风光。
⑥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秀丽山川、壮美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上阕所写景物有自然有人文,有动有静,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
意境:旷远、 雄健、壮阔
上片小结
知识拓展
描写景物的方法
时空 (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感官 (嗅觉 、触觉、听觉、味觉、视觉)
动静 (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虚实 (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色彩 (鲜明、斑斓、柔和)
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
点面结合 粗笔勾勒(白描)和细笔工描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门外楼头:出自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暗示王安石所在朝廷的荒淫。
用典:词人对国家的担忧。
下片:抒情
译:感念往昔,人们在此地竞逐奢侈豪华生活。感叹隋兵来到了门外,陈后主和妃子们还在楼头寻欢作乐,亡国的悲恨一代代地继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作者对自古凭高者态度如何?
凭高:
站在高处。
谩:
同”漫“,徒然、枉然。
荣辱:
偏义复词,耻辱。
译:千古后人,登临高处吊古,纵观千百年的历史,对亡国者的耻辱,只能徒然慨叹而已。
1.“谩嗟”批判自古以来“凭高对此”者,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之局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汲取历史的教训。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 《阿房宫赋》
直接抒情,表达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译:六朝旧事已随着时光流逝一去不返,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但是北宋的统治者享乐依旧,昏庸依旧。自己的不满之情在景物描写中不自觉的流露出来。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的悲叹。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用典:后庭遗曲
语出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
词人用“至今”和“时时”这两个副词,强调“繁华竞逐”的生活依然不变。
借古讽今,希望后世的统治者只是对历史在口头上徒然地感叹,而是要从政治上奋起改革,吸取历史覆亡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否则结果只会是“悲恨相续”。
登临送目
澄江
翠峰
征帆
酒旗
彩舟
白鹭
画图难足
念往昔
繁华竞逐
谩嗟荣辱
门外楼头(古)
(今)悲恨相继
旧事流水(古)
(今)商女唱曲
静
动
动
主旨:借六朝事,讽当朝人
远近交错 动静结合 色彩鲜明
用典 借古讽今 虚实结合
小结
中心思想
本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悲叹六朝统治者因奢侈荒淫导致国家覆亡的历史,警醒人们勿忘六朝亡国的教训,流露出对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知识拓展
怀古诗词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怀古诗词的鉴赏步骤:
弄清史实 → 体悟感情 → 分析技巧
“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①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②追慕古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③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
④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⑤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体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