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基础训练
1.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A.3世纪,日耳曼人开始渗入罗马帝国
B.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C.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
D.6世纪《罗马民法大全》编订并颁布
2.西欧封建制下封臣的服从具有双重性:封臣的服从除了对领主个人化的服务外,他还必须服从“一种有关责任与荣誉的相当严格的法典”。维系这一双重性最关键的因素是
A.权力 B.人口 C.土地 D.宗教
3.欧洲学者认为,在古典时代和现代之间存在一个被称为“TheDarkAges”的“TheMiddleTimes”。这一时期,大约是在
A.公元前5—公元4世纪 B.公元5—15世纪
C.公元15—16世纪 D.公元17—18世纪
4.西欧的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封君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这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
A.严格的等级制 B.层级相对独立
C.本质上是契约关系 D.相对自由与平等
5.“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
A.城市的自然条件优越 B.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 C.城市的空气比较清新 D.城市已不受国王管辖
6.“1453年5月29日,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它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基督教世界。”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罗马帝国 B.东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7.“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大化改新 B.“特辖领地制”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D.罗马教廷的统治
8.如图中两幅国徽图案反映的是
A.两个国家的宗教信仰几乎是完全相同
B.两国之间存在着直接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
C.俄罗斯的发展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D.俄罗斯比拜占庭帝国更加重视骑兵的建设
9.“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大家一起去教堂做弥撒,听牧师布道;享用一日三餐(三餐的内容不尽一样)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的丰盛晚宴……”。这段文字描述的当是
A.中世纪庄园
B.西周诸侯国
C.古希腊城邦
D.印度种姓制
10.16世纪,伊凡四世完善军事指挥体系,建立常备军,整顿俄国地方部队的勤务和调整俄国边境守备与屯扎勤务。这次改革奠定了俄国正规军的基础。他在执政时期,制订了第一部军队条令——《贵族会议关于屯扎和守备勤务决议》。伊凡四世的改革( )
A.使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B.促使俄罗斯走向强大
C.使俄国进入农奴制社会 D.促进了莫斯科公国的发展
11.恩格斯说:“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 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可知中世纪欧洲( )
A.神权与王权矛盾尖锐 B.基督教的影响广泛而深入
C.封建贵族的腐朽统治 D.基督教只是影响了司法
12.中古时期的西欧,“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政治因素是
A.国王对地方控制力弱 B.维护农奴制度的需要
C.基督教会势力的强大 D.封君封臣制度的存在
13.“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上述材料体现的统治秩序是
A.封建等级制 B.等级君主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14.《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规定:如原告与被告就某物发生争执,那么,原告所提起的是对物的诉讼。例如某人占有一有形物体,铁提肯定这物是他的,而占有人主张他是所有人。铁提既然主张物是他的,所以这是对物的诉讼。这说明罗马法中
A.体现了物权的法定主义原则
B.物权与债权转化是客观规律
C.所有权与占有权的性质相同
D.占有人对物的权利备受保护
15.下表所示为某校学生整理出的知识卡片。据此可知,该卡片探究的主题是( )
A.西欧中古时期的封建生产关系 B.俄国伊凡四世的特辖领地制
C.拜占庭帝国内的复杂社会关系 D.奥斯曼帝国苏丹的经济特权
16.美国史学家朱迪斯·本内特在他的书中写道:“当时的伦敦人以他们的城市为豪:‘伦敦享受着新鲜的空气,笃行着基督的教诲;它拥有坚固的城防以及自然优美的环境;市民以它为荣耀,女人含蓄有礼。伦敦是座幸福的城市,不仅百业俱兴,还是养育高贵人物的摇篮’。”材料中的“当时”应是
A.中世纪早期
B.中世纪后期
C.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世纪,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推动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新型学校出现,这些学校与教会的联系弱,而直接与城市的世俗生活紧密结合。新型的学校有两类,一类是城市或行会的拉丁语学校,另一类是城市或私立的写作和算学学校。这两种学校共同推动了欧洲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对科学、医学、法学、哲学和神学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到12世纪,在些教有普及程度高的城市中兴起了中世纪的大学这些大孕虽然是精英教育;但是它具有或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性和司法权,能够控制自身的组织和成员。由于中世纪大学在城市中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社会,因此在大学内部是依靠一些自治的性的团体进行运转,教师和学生分别组成行会来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对大学的教学和各种事务进行管理,所以虽然宗教思想在中世纪教育中依然占主导地地,但是大学却为新时代文化的出现和知识的飞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王挺之《欧洲中世纪的教育》
假若你是一位命题者,依据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设计问题并做出答案。
18.拜占庭帝国由古代罗马帝国分裂而成,它延续千年,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经由君士坦丁堡往来于欧亚大陆各地区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材料二 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483— 565年)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宜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材料三 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20万,战船300艘,配备10万攻城重炮,一举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当土耳其人兵临城下时,君士坦丁堡城内兵力甚少。拜占庭人与土耳其人决战,激战了53个昼夜,5月29日被攻陷……
(1)根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的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其繁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2.C3.B4.C5.B6.B7.C8.C9.A10.B11.B12.D13.B14.A15.A16.B
17.角度一,中世纪欧洲教育发展的原因。
答案:工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兴起;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角度二,中世纪欧洲教育发展的特点。
答案:与城市世俗生活相联系;具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性和司法权;组成行会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宗教思想在中世纪教育中依然占主导地位。
角度三,中世纪欧洲教育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传承文化;提高人们知识素养;为新时代文化的出现和知识的飞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如有其他合理角度及解答,也呆酌情给分。)
18.(1)表现:手工业发达;商业贸易兴旺。原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衰亡的原因:查士丁尼的狭隘和保守;长年对外军事扩张,财尽民穷;帝国国力衰弱,外族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