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基础训练(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基础训练(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0 12:2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基础训练
1.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灾难和动乱中维系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最终摧毁这一帝国的国家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 D.阿拉伯帝国
2.某遗址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山脊上,遗址中有宫殿、神庙、城墙以及排水设施等。该遗址是( )
A. B.
C. D.
3.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城市原有的行会组织成为一部分工匠要千方百计突破的发展障碍。这样他们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帮工和学徒的数量,并把破产的同行雇为己用。材料说明(  )
A.分散的手工场出现 B.集中的手工场形成
C.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D.机器大生产的出现
4.“大学的形成对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在当时,居民人数的多少是衡量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之一。”此材料表明了大学的形成
A.促进了城市自治权的扩大 B.刺激了城市封建经济的发展
C.促使城市更加繁荣 D.使城市政治建设更加民主
5.12世纪起直到15世纪,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南洋的香料,印度的棉布、象牙、宝石、珍珠等,经波斯湾或红海,转运往欧洲。他们在欧亚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上,立下了历史功绩,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他们”是( )
A.阿拉伯商人 B.马其顿商人 C.古代中国人 D.笈多帝国人
6.元代汪大渊在《岛夷志》中道:“层摇罗(桑给巴尔)……多种薯以代粮食”,“地产红檀、紫蔗、象齿、龙涎、生金、鸭觜胆矾。贸易之货,用牙箱、花银、五色鞋之属。”据此可知,当时桑给巴尔;
A.农业生产先进 B.自然资源丰富 C.手工业的落后. D.对外贸易发达
7.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曾试用过各式各样的政府组织方案,也发明过几乎一切可以想象得出的组合形式,例如,直接和间接选举制、有限选举权和普选权制、等级代表制、比例代表制、轮流任职制等。由此( )
A.推动了欧洲近代民主宪政产生 B.为城市的独立发展奠定基础
C.打断了西欧中世纪的发展进程 D.巩固了中世纪封建等级制度
8.1714年,奥斯曼帝国苏丹撤回大多数省的包税合同(苏丹拍卖国有土地时和领有土地者签订的合同)。但在1717年,奥斯曼政府以几乎超过初始投标价50%的价格恢复那些合同,但这些合同的竞拍金仍然被迅速抬高,随后每年竞拍金都大幅度增加。由此可推知,奥斯曼帝国当时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农民负担显著加重
C.国家治理水平提高 D.财政危机得到解决
9.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成为英国国王。此后,他把西欧大陆的封建制度带到英国,但是,他将封臣们的封地分散到全国各地,还强迫所有封臣向他宣誓效忠。同时,还将未分封的荒山、森林等都归王室所有。这表明( )
A.英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B.国王强化了自身的权力
C.封建社会秩序需要调整 D.英国模仿了法国的制度
10.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情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表明西欧封建社会( )
A.教会控制人们精神生活 B.国王权力已经形同虚设
C.封君封臣处于对立关系 D.庄园具有独立自治特征
11.阅读下图,关于奥斯曼帝国,可以得出的合理分析是( )
15-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
①帝国是在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基础建立起来的
②帝国连接欧亚的商路,对东西方贸易产生一定影响
③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④君士坦丁堡一度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下图是中世纪一个庄园的图解,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据此可知,下列关于西欧庄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奴份地所有权属于农奴 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农奴在法律上属于自由人 D.庄园里的市民实现了自治
13.《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是在中国流传甚广的两个民间故事,是研究某一国家的珍贵资料。这个国家是(  )
A.奥斯曼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奥斯曼及其后继者的力量大部分来自源源而来的伊斯兰教勇士。他们不断地从中东各地前来与伊斯兰教的基督教敌人作战。而信仰基督教的农民因受到地主和教会官员的残酷剥削,也大为不满,他们接受这些土耳其人,甚至向土耳其人欢呼致贺,把他们当作将自己从无法忍受的命运中解救出来的救助者。”这说明
A.奥斯曼帝国矛盾重重
B.拜占庭帝国内忧外患
C.查理曼帝国分崩离析
D.罗马天主教众叛亲离
15.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
A.有利于形成强大王权 B.国王权力受到约束
C.具有完全独立主权 D.带有基层自治色彩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庄园图
材料二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马克垚《欧洲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三 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国王通过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城市有自己的法庭和武装,有权宣战、媾和。城市通过选举产生的市长、法官等管理人员,行使行政、司法、财政大权。……
——据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中世纪庄园土地的类型,并概述庄园的性质。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是中世纪晚期逐渐发展为现代社会的胚细胞”的理解。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过麦克维尔、汤普森等学者对大津巴布韦遗址及相关遗址的考查和研究,可以对当时的社会有个粗略的了解。在古城附近及今津巴布韦东部山区的英汤加,都发现古代的梯田和用于灌溉的水井和水渠;在大津巴布韦卫城外一堆垃圾遗物中发现了大量骨头,其中95%是牲畜骨头,这类牲畜骨头在其他遗址中也有发现;从遗址中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串珠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富人的茅屋一般建于山顶,更加高大坚固,屋外还有围墙。
——摘编自艾周昌主编《非洲黑人文明》
(1)推测是一种对未知现象作尝试性、合理性解释的思维方法。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
材料二 我们和印第安人交手时,和我们同去的冈萨雷斯教士把那几口木箱、偶像和金器,统统搬上船去了……在那场厮杀中,我们抓获两个印第安人,两人受洗礼后,一个取名胡利安,另一个取名梅尔乔;两人都是斜眼。打过那次恶仗后,我们重新上船,继续朝日落的方向沿海岸往前探察。我们给伤号治伤后便扬帆起航。
——【西】贝尔纳尔·迪亚斯著《征服新西班牙信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2.D3.C4.C5.A6.B7.A8.B9.B10.D11.A12.B13.D14.B15.D
16.(1)土地类型:领主自营地和农民分地。庄园性质: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2)社会特征:经济上,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政治上,实行封君臣制度(或贵族等级制),王权弱化,国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分裂;思想文化上,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
(3)理解:促使封建庄园经济瓦解;有利于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形成;推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促使城市与王权结盟,有利于王权强化和国家的统一;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为资本主义宪政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打破了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推动思想解放,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17.(1)特征:农业发展;畜牧业比较发达;商品贸易比较活跃;出现社会贫富分化。
(2)消失原因:欧洲侵略者武力征服和掠夺财富;欧洲殖民者宗教控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