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精品教学方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精品教学方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20 14:2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起始课,同时又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教材要求学生在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还要对整数乘法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和推广。在新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一定的乘法笔算基础。因此本课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多种算法的支撑,让学生主动探究算法,并利用口算和竖式的对比观察理解算理,最终讨论交流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在课堂中逐步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真正实现能力的提升。
教学目标:
1.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经历探索算法过程,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尝试总结多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发展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213、28、12、 5这四个数,请你从中任选两个,组成一个乘法算式。 师:观察哪些是你们已经学习过的? 师:(选出213×5,28×12两个算式为例),请你用竖式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题。 ①213×28 ②213×12 ③213×5 ④28×12 ⑤28×5 ⑥…… 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过程 充分利用学生的基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积极的心向,借助复习形式,为后续自主建构新知打下基础,也为完善整数乘法方法打下伏笔。
环节二 探究新知 1.自主尝试,探究计算方法 师:那213×12怎么计算?请你先估一估。 师:要想得到正确答案,还是需要精确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提问:仔细观察口算和竖式两种方法(课件展示竖式的每一步过程)。 追问:为什么426要和个位对齐? 追问:为什么213要和十位对齐? 师:验证答案是否正确,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 提问: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吗? 小结:原来口算和竖式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 ①213×12≈213×10=2130 ②213×12≈200×12=2400 ③213×12≈220×10=2200 ①口算,将12拆成10和2进行计算 ②将213拆成200和13进行计算 ③利用竖式 213和个位上的2相乘,所得的积表示426个一,所以要和个位对齐。 213和十位上的1相乘,所得的积表示213个十,所以要和十位对齐。 最后将两次相乘所得的积相加,得出答案。 ①竖式的第一步计算是口算的213×2=426 ②口算的最后一步就是竖式中把两个计算的积相加 抽象的算理理解一直是学生的难点所在,特别是第二层积表示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最后一位写在十位上要充分的理解。因此多种算法的支撑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呈现口算、笔算两种计算方法,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两种算法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程序化的算法中体会真实含义的算理。
2. 通过对比,知识前沿后伸 课件出示28×12和213×12两个竖式 师:观察以前学的竖式和今天学习的竖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先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进行分享。 师生共同归纳计算方法: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乘得的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追问:如果是三位数乘三位数,四位数乘四位数……多位数乘多位数,该怎么计算? 小结:原来所有多位数乘多位数的整数乘法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 ①都是从个位开始计算 ②都是用第二个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数 ③最后都要加起来 ①利用举例说明算法 ②还是用刚才的计算方法 直观对比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进一步理解算理,并结合教师引导,共同总结计算方法。数学学习中,关键在于求“联”,找到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之间的联系,也就找到了多位数乘法的本质。
环节三 巩固练习 练习1: 用竖式的方法计算23×115。 追问: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通过计算发现,竖式里多位数写在上面比较方便。 练习2: 学校要添置新的课桌椅28套,每套395元,需要准备多少钱? 师:先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元?再精确算一算。 追问:笔算正确吗?可以怎么验算? 练习3: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250×12。 小结:同一题可以有多种计算方法,所以以后遇到题目要多思考,看看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学生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①第2种,计算比较方便。 ②我也选第2种,步骤少一点,不容易错 30×400=12000元 395×28=11060元 ①用计算机再算一遍 ②两个乘数交换再算一遍 练习不单单是计算技能上的训练,更是思维的训练。第一题从学生最常出现的竖式形式出发,对比感受两种竖式的算法特征,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最优化。 第二题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渗透估算,完善乘法验算的方法。 第三题“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放,倡导算法多样化,并渗透合理选择的重要性。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①我知道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②会算多位数乘多位数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环节五 布置作业 教材P49第1题~第2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