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4课时 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容,是一节学习作图规则的实践操作课,所以教材要求学生最终能画出一个准确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垂直与平行,并且具备了画垂线的作图技能,生活中也有一定的具体感知经验。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重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找准学生的思维方法,自主学习推导作图步骤,总结规则,再以练习系统应用规则。在探究活动中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 能运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地画出给定大小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2. 经历长方形的画图过程,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类推的思想和方法;培养观察、作图能力、思维能力。
3. 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画垂线的方法画给定大小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学难点:
总结画长方形、正方形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出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提问:同学们,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知道哪些知识? 追问: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说明每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位置关系? ①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且互相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 ②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③说明长方形、正方形的两条邻边互相垂直。 课始通过提问让学生在回顾建构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网络时,沟通知识间的练习,从而自然引入新课。
环节二 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过渡:那如果让你画一个长方形,你愿意挑战一下吗? 出示题目:请你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提问:仔细读题,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①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为10厘米和8厘米。 ②要求画一个长方形。 对题目的正确解读是数学做题的第一步,所以培养学生读题、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2.分析与画图 提问:那你打算怎么画? 提问:说说你画的过程。 ①先画知道的一条长和一条宽。 ②因为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所以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画。 学生自由画图 先画出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做长方形的长,然后利用画垂线的方法画出两条8厘米长的宽,然后将两条宽连接,画出第二条长。 在理解题意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该如何作图,让学生发挥已有的学习经验,培养自主学解题的能力。 作图环节最大限度的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
还可以怎样画? 请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3.回顾与反思 提问:这是题目要求的长方形吗?我们可以怎么验证? 验证所画的图符合要求以后还要做什么? 小结: 方法一:先画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再利用画垂线的方法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宽,最后连接两条宽的两端。 方法二:先画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再利用画垂线的方法依次画出长方形的一条宽、另一条长,最后连接两条长的两端。 注意:最后要标上直角符号和长、宽的长度! 学生继续探究画法。 先画出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做长方形的长,然后利用画垂线的方法依次画出一条8厘米长的宽、另一条10厘米长的长,然后将两条长连接,画出第二条宽。 ①用三角尺的刻度进行测量长、宽。 ②用三角尺的直角检测是否垂直。 标上直角符号和长、宽的长度!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养成规范作图,回顾反思的学习习惯。在严谨规范的基础上总结方法步骤,使得数学味儿更浓。
环节三 巩固练习 练习1:画出指定的图形。 ①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②画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 追问:正方形怎么画? 练习2:把下面的长方形补充完整。 先想象,再补充完整。 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画图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画的方法是一样的。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交流想法。 在总结作图规则,形成基本技能后,组织有层次的练习,用不同的情境变化,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规则。 其中在画正方形时,完善其实方法都是一样的认知,形成画图形的一般方法。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①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②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补充不完整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环节五 布置作业 教材P63第12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