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认识梯形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的内容,是“图形与几何”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借助直观丰富的生活原型,从这些原型中抽象出梯形的几何直观,从直观到抽象,抓住梯形的特征来建构概念,进一步加深对梯形的认识。知道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和特点,掌握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基本特征。会正确画出梯形的高。让学生在操作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 能辨认梯形,知道梯形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梯形的基本特征,会画梯形的高。
2. 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初步掌握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特征。
3.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推理、概括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辨认梯形,知道梯形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梯形的基本特征,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掌握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基本特征,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3样物体。 提问1:在下面物体中,你能找到四边形吗? 课件动画,从实物中抽象出四边形。 提问2:它们四条边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指物体中的四边形。 生1:两组对边有一组互相平行,有一组不互相平行。 生2: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从中发现一些特殊形状的四边形。
环节二 探究新知 (一)认识梯形 1.探索各边的关系。 师:像这样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就叫做梯形。 判断巩固: 下列图形是梯形吗? 追问:怎样判断第三个图形是梯形,还是平行四边形,根据什么? 小结: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也就是在一个四边形里只找到了一组对边平行,那就是梯形。 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一个梯形,和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1:观察,什么是上底和下底。 小结:互相平行的那组对边,通常短的是上底,长的是下底。 提问2:什么是腰? 小结:不互相平行的两条边叫做腰。 提问3:什么是高? 从上底上的任意一点,向对边做垂线,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称为高。 3.画高 提问4:你会画高吗?这个梯形还可以画出其他的高吗? 小结:梯形可以画无数条高。 提问5: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时,四条边都可以看作底,现在梯形呢? 追问:那如果这个梯形是斜着呢?你还会画出它的高吗? 小结:先找到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再从上底向下底画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梯形的高。 出示:画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回答问题: 生1:两组对边有一组是互相平行,有一组不是互相平行。 生2: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 ...... 回答问题: 生1:前两个是梯形,后两个是平行四边形。 生2:前三个是梯形,最后一个是平行四边形。 生3:判断这个四边形有几组对边平行就可以判断。 生3:第三个图形是梯形,因为它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左右两条不平行。 回答问题: 生1:上底是上面的底,下底是下面的底。 生2:我觉得不对。如果这个梯形是斜过来的,就没有上和下了。所以应该是通常短的那条是上底,长的那条是下底。 生3:我有补充,必须是平行的那两条,短的是上底,长的是下底。 生:是不平行的两条边。 学生操作: 画梯形的高,交流画的方法。 回答问题: 生:只有上、下底,才能看作底,两条腰不可以。 学生画斜着的梯形的高,交流画的方法。 通过一组判断题,及时巩固对梯形的认识,特别是第三幅图,往同一方向倾斜的梯形,学生很容易认为是平行四边形。 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先是直接引出,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各部分名称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定义的。特别是上底和下底,要引导学生不要从文字“上和下”来理解,而应该从“长和短”来理解。 画高是本节课的难点。1.要让学生认识到梯形的高,可以画无数条,不一定要从顶点出发;2.斜着的梯形的高怎么画。
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课件出示等腰梯形 提问:这个梯形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小结: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的等腰梯形。 课件出示直角梯形 提问:这个梯形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追问:这个梯形只有一个直角吗? 小结: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对比梯形与平行四边形: 提问:今天学习的梯形与之前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回答问题: 生1:两条腰相等 生1:有一个直角 生2:有一条直角边既是梯形的腰,也是梯形的高。 生3:这个梯形有两个直角。 生1: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生2:梯形画高只能画在两条底之间,而平行四边形4条边都可以看作底。
环节三 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画出每个梯形的高,分别指出它们的上底、下底和腰。 提问1:这里哪几个是梯形? 提问2:这三个梯形哪个梯形的高,画起来最难? 小结:从上底上的任意一点,向下底画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称为高。 2.在下面画出一个直角梯形,一个等腰梯形,一个一般梯形。分别说出它们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有多长。 提问:等腰梯形是怎么画的呢? 课件介绍等腰梯形的画法。 3.下图中有几个梯形?把它们指出来。 提问:怎么能不遗漏,不重复的找到所有梯形呢? 4.一个等腰梯形的上底是6厘米,下底是10厘米,一条腰的长度是上、下底之和的一半,求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求什么?谁来说说思考和解题过程?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回答问题: 生:第1、2、4幅图是梯形。第3幅图,没有对边是平行的,所以不是梯形。 生:第2个梯形。 学生交流第2个梯形高的画法。 之后指出每个梯形的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交流梯形的画法,同桌校对。 回答问题: 生:有3个梯形。 分别是梯形ABED、梯形EFCB、梯形ACFD 生 1:和数角是差不多的,先找基础梯形,有2个,然后找两个基础梯形拼成的有1个,合起来就是3个梯形。 生2:先找到平行线,梯形肯定是以直线a和b上的线段为上底和下底的。 学生独立完成。 回答问题: 生:要先求出一条腰的长度,那么另外一条腰的长度也就知道了,然后把上底、下底、两条腰的长加起来,就是这个梯形的周长了。 (10+6)÷2=8(厘米),8+8+10+6=32(厘米) 进一步巩固对梯形各部分的认识,考查学生是否会正确出梯形的高,特别是第二个梯形的高。 画等腰梯形,是有一定思维难度的,借助课件,进一步直观认识画法。 数梯形,蕴含着分类、以及灵活运用梯形特征的知识,有序分类。 该题是一道综合性的解决问题。考查学生对等腰梯形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本节课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有哪些认知上的冲突,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环节五 布置作业 教材67第6、7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