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第6课时 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分析:
在二年级下册时学生对近似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单元的上一课时学习了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所以本节课是在这两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已有的基础进行设计课程。本节课中的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和将非整万的数先求近似数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非常重要,且对初学者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一定要着重讲解。本节课的内容的学习将为今后学习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道近似数的含义,理解“四舍五入”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经历求亿以内数近似数方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号意识。
3.使学生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求近似数。
教学难点:
“四舍五入”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交流信息 再现“准确数”。 请两位学生说一说家中有几口人,咱们班有多少名学生。 随交流依次板书出各数,并说明:这些数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是“准确数”。 了解“近似数”。 例如:向阳小学有1537名学生,1537是准确数。 向阳小学有1500多名学生,1500还是准确数吗? 这里的1500不是准确数,是1537的近似数。 这是我国一些省份2010年的人口数,人口数比较大、又经常变化、一般没必要也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只需要说出它的近似数。所以,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需要使用近似数。 找一找。 横线上的数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引入研究课题 给出例题7,请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怎样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来探讨求近似数的方法。 预设1:思考、回答问题 预设2:认真听讲。 初步了解近似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学生感受到近似数的重要作用和广泛性,引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1.分析题意,确定解题思路。 (1)出示例题7,请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 (2)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思考解题思路。 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明解题思路。 预设1:要求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预设2:由于是非整万的数,所以要先求近似数。 让学生思考问题含义以及解题思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环节二探究新知 2.张阿姨这个月走了大约是多少万步?李阿姨呢? (1)请猜想182068的近似数是多少并写出来。(小组讨论) 这几个数都是182068的近似数,那么,为了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我们应该选取那个数? 根据学生意见,强调182068约等于180000,并出示182068≈180000 我们需要把182068写成整万数,那为什么不选取200000呢?学生回答后,老师加以强调,尤其注意强调要找准数位、等号和约等号都怎样用。 (2)将182068的近似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老师加以强调讲解。 预设1:182068的近似数:182070、182100、182000、180000…… 预设2:180000 预设3:182068比200000少得太多,182068更接近180000。 预设4:把四个0去掉,写上一个“万”字,是1万。 放手让学生探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思考,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方法。
3.解决李阿姨走了大约是多少万步的问题。 请学生按上述方法尝试写出218309的近似数并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小组讨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求法和写法加以讲解、强调。 预设1:218309更接近220000,22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22万,所以答案是22万。 预设2:20万。 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探究,并通过观察进行验证,可以使学生对求近似数的方法有进一步的理解,便于掌握。
4.探究“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请学生思考,哪些数的近似数是10000?哪些数的近似数是20000?并举例。(小组讨论) 请学生说出这样举例的想法。 教师展示例子,并用线段图一边直观地呈现,一边讲解,并给出“四舍”、“五入”词汇和说明含义。 请学生思考15000约等于多少? 说明15000的近似数是20000,对“五入”补充讲解,指出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是“四舍五入”法。 我们把要省略的几位数称作尾数,以上都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求解时,都要看千位上的数。 那么,省略一个数十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 根据刚刚的探究过程,以问题串的形式逐渐地地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讲解。并鼓励学生来说一说。 预设1:学生会举出一些例子。并说明,近似数是10000的数更接近10000,近似数是20000的数更接近20000。 预设2:有说15000约等于10000的,有说约等于20000的。 预设3:先找到十万位,然后看万位上的数…… 结合数线图,将“四舍”和“五入”对比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看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及“舍”或“入”的原因。通过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舍”,什么时候“入”,进而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出“四舍五入”的含义。
5.小结。 (1)探讨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并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步骤。(小组讨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讲解和强调。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并改写成用其他计数单位作单位的数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和讲解,可以让学生举举例。 预设1:先求近似数,后改写。 预设2:方法一样。 鼓励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概括求解的一般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地知识结构,加深对方法的认识,便于记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环节三 巩固新知 1.根据要求求近似数。 2.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近似数并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4.下面的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做题、听讲。 这一环节起到巩固的作用,通过这道练习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强记忆。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环节五 布置作业 教材P14第3题、P15第4题。 课下完成作业。 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强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