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2.花的学校
(1)正确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及新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假”的读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 ”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 ”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
预习目标
~~~
教材分析:
《花的学校》这是一篇散文诗,兼有诗歌与散文的特点,具有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但又没有分行和押韵。 课文以”花的学校”为题,花是娇嫩的、美丽的象征,有如孩子般纯洁, 他们在”地下的学校” , 就像泥土里即将破土的苗,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
课文想象丰富而奇特,充满儿童情趣,赋予”雷云”“东风”“花朵”等人的行为。比如,运用”走过”“吹着”,惟妙惟肖地写出了东风吹过原野的动态;描写花朵时,运用一连串动词,把花想象成”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共赴一场花的宴会;同时,花儿也有学校,他们会”关了门做功课”,也会”放假”,花儿生长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让我们看到了一群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花孩子;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中,”急急忙忙” “扬起双臂”这些描写,表现了花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对家庭的眷恋。
~~~
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挚的情感。”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第八自然段的两个疑问句使感情得到了升华。”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 ,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则把孩子和母亲的感情表达得质朴而强烈。
~~~
作者介绍:
泰戈尔(1861一1941),印度诗人、小说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1913年,他因《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在诗集中,诗人与孩子融为一体,热烈地歌颂着童真与母爱。
~~~
我会写:
落luò(落下、掉落、落落大方)
荒huāng(荒凉、饥荒、荒野)
笛dí(笛子、长笛、笛声)
~~~
舞wǔ(跳舞、舞蹈、歌舞)
狂kuáng(疯狂、狂风、狂喜)
罚fá(罚款、处罚、惩罚)
假jià(假日、暑假、假期)
~~~
互hù(互相、互补、互助)
所suǒ(所以、住所、所有)
够gòu(不够、能够、足够)
~~~
猜cāi(猜想、猜测、猜中)
扬yáng(飞扬、飘扬、扬起)
臂bì(双臂、臂力、手臂)
~~~
多音字:
地dì(地下)de(高兴地)
假jiǎ(真假)jià(假期)
~~~
近义词:
轰响——轰鸣 湿润——潮湿 碰触——碰撞
急急忙忙——匆匆忙忙
~~~
反义词:
湿润——干燥 狂喜——沉痛
急急忙忙——从从容容
~~~
理解词语:
湿润:潮湿;湿润。
荒野:荒凉的野外。
狂欢:纵情欢乐。
碰触:接触、碰撞。
扬起:高举,卷起。
~~~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读 一 读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
问题: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照样子写一写
蜜蜂一来,他们 。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簌簌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你想去看看这所美丽的学校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